謝敏華
受多種因素影響, 兒童群體罹患急性腸胃炎的幾率較高, 從臨床治療情況來看, 小兒急性腸胃炎將導致患兒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輕度腹瀉患兒的排便次數<10 次/d, 顏色多為黃色或黃綠色, 質地為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塊, 糞質不多, 有時大便會呈現為“蛋花湯樣”;重度腹瀉患兒平均每天腹瀉數次至數十次, 排出大量水樣便, 其中夾帶有少量的黏液, 除此之外患兒還會出現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癥狀, 甚至有些患兒會吐出咖啡樣物[1,2], 若不及時對患兒的病情進行治療與干預,患兒不僅身心健康會受到損害, 甚至會直接威脅到患兒的生命安全, 因此, 必須第一時間為患兒實施系統(tǒng)全面的臨床治療。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1 年9 月~2022 年9 月收治的67 例急性腸胃炎患兒為研究對象,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3 例)與觀察組(34 例)。對照組中男19 例, 女14 例;年齡1~5 歲, 平均年齡(3.15±0.85)歲。觀察組中男20 例, 女14 例;年齡1~5 歲,平均年齡(3.17±0.81)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n, ±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n, ±s)
注:兩組對比, P>0.05
組別例數性別平均年齡(歲)男女對照組3319143.15±0.85觀察組3420143.17±0.81 χ2/t0.0110.099 P 0.9180.922
1.2 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立即接受常規(guī)治療, 包括密切觀察患兒各項生命體征, 進行補液、抗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治療, 治療期間叮囑患兒家屬為患兒準備清淡的飲食, 鼓勵其大量飲水, 謹防出現脫水現象, 后續(xù)可根據患兒臨床癥狀好轉程度、排便情況對飲食結構進行調整。對照組實施蒙脫石散(海南先生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9990307, 規(guī)格:3 g×10 袋)治療, 針對1~2 歲的患兒, 應用劑量為3 g/次, 3 次/d;年齡4~5 歲的患兒, 應用劑量為3~6 g/次, 3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lián)活菌片(內蒙古雙奇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41020309,規(guī)格:0.5 g×24 片)治療, 針對1~2 歲的患兒, 應用劑量為1.0 g/次, 3 次/d;年齡3~5 歲的患兒, 應用劑量為1.5 g/次, 3 次/d。兩組均治療1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癥狀改善時間, 包括退熱時間、腹痛消失時間、嘔吐消失消失、排便恢復正常時間;②對比兩組治療前后(治療1、3 d后)的CRP 水平, 采用免疫熒光法進行CRP 水平檢測;③對比兩組臨床療效, 依據參考文獻[3]將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④對比兩組治療前后(治療3 d 后)的睡眠質量評分, 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對患兒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分, 主要對患兒入睡時間、睡眠效率及睡眠質量等進行評估, 分值范圍為0~21 分, 總分越高, 則說明患兒睡眠質量越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 觀察組退熱時間、腹痛消失時間、嘔吐消失消失、排便恢復正常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 x-±s, d)
2.2 兩組治療前后CRP 水平對比 治療前, 兩組CRP 水平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3 d 后, 兩組CRP 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RP 水平對比( ±s, mg/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RP 水平對比( ±s, mg/L)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 aP<0.05;與對照組治療1、3 d 后對比, bP<0.05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1 d 后治療3 d 后對照組3315.23±1.4513.26±1.06a6.16±0.39a觀察組3415.36±1.44 10.41±0.81ab 4.45±0.23ab t 0.36812.38921.939 P 0.7140.0000.000
2.3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兩組治療前后睡眠質量評分對比 治療前, 兩組睡眠質量評分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 d 后, 觀察組睡眠質量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睡眠質量評分對比( ±s, 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3 d 后對照組3313.26±2.158.92±2.23觀察組3413.28±2.18 6.13±1.81a t 0.0385.631 P 0.9700.000
小兒急性腸胃炎是兒科十分常見的疾病。與成人群體相比, 兒童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尚不成熟, 消化功能較弱, 且胃酸分泌功能低下, 若兒童飲食不規(guī)律或短時間內攝入過多食物, 很有可能誘發(fā)積食現象, 胃腸道負擔將增大, 并由此誘發(fā)消化不良、急性腸胃炎等疾病。另外, 多數兒童的免疫能力較差, 腸胃對細菌、病毒的防御能力低下, 當兒童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及飲食結構發(fā)生變化時就很有可能引起急性腸胃炎。從患病情況來看, 急性腸胃炎會導致患兒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病情嚴重的患兒甚至會出現嘔吐、腹痛、食欲減退等病癥, 若是未能及時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治療與干預, 患兒極有可能出現水電解質紊亂及脫水等現象, 不僅對患兒的生長發(fā)育造成嚴重影響, 甚至有可能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3-5]。
針對小兒急性腸胃炎, 臨床主張為患兒進行基礎治療, 即開展抗病毒感染、抗炎、促進電解質平衡、補液等措施。醫(yī)學研究發(fā)現, 為急性腸胃炎患兒實施基礎治療時還需要對其腸黏膜功能提供相應的保護,盡量維持腸道的菌群平衡, 加快腸道功能的恢復, 減少疾病對患兒的影響。蒙脫石散是用于治療成人及兒童腹瀉的常用藥物, 經藥理研究分析可知, 蒙脫石散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輪狀病毒等都有較為理想的吸附效果, 同時其對細菌毒素等有抑制作用。從應用情況來說, 蒙脫石散只吸附固定表面攜帶有粒編碼蛋白(CS31A)的致病性病原菌, 并不會對正常的、表面不攜帶CS31A 的正常菌群進行固定清除, 即蒙脫石散只吸附多種消化道中的致病因子[6-8]。醫(yī)學研究發(fā)現, 蒙脫石散可以與人體消化道中黏液的蛋白實現靜電結合, 這種結合將增加腸道中的黏液量, 并改善黏液質量, 提高黏液的內聚力與彈性, 進而保護、修復人體的消化道黏膜。服用蒙脫石散后, 其成分并不會進入到人體血液中, 是會完全排出體外的一種安全制劑, 細菌與病毒均不會對此藥產生耐藥性, 應用價值較高[9]。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退熱時間、腹痛消失時間、嘔吐消失消失、排便恢復正常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3 d 后, 兩組CRP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 d 后, 觀察組睡眠質量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主要是急性腸胃炎患兒應用的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lián)活菌片中包含乳桿菌、雙歧桿菌、糞腸球菌,雙歧桿菌具有理想的產酶能力, 被人體吸收后能夠迅速對腸道中有害的菌群實施科學清除, 而乳桿菌、糞腸球菌都有著較為理想的適應能力及對腸道的緩沖能力, 治療后, 此藥將重新在腸道中建立腸胃微生物的屏障, 有助于調節(jié)患兒胃腸道的蠕動功能, 減輕患兒腸道出現的黏膜損傷, 防止致病菌侵入到患兒腸道, 加速蛋白質的分解與吸收, 同時也可以促使水溶性微生物的合成, 可激活患兒腸道中的黏膜免疫能力[10,11]。正常人腸道中的共生菌群占腸道細菌的98%及以上, 其共同構建起了一個特殊的防御系統(tǒng), 目的是為抵御致病菌對人體腸道的侵害, 正是因為有正常菌群的存在, 才可以顯著減少腸道及其他黏膜表面病原體的數量, 且正常的腸道菌群還具有一定的全身免疫效應, 具有增進營養(yǎng)及提高免疫能力的作用。但兒童群體因為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不夠成熟, 胃酸基本偏低, 胃排空速度較快,不能對胃內的細菌進行及時有效的清除, 故而一旦兒童腸道的微生態(tài)環(huán)境被破壞, 就容易因為內外因素而導致菌群失衡, 誘發(fā)消化功能紊亂。在臨床治療中, 除為急性腸胃炎患兒實施對癥治療外, 還應恢復患兒腸道菌群平衡及胃腸道功能, 使其有能力有效清除致病菌。值得注意的是, 在臨床治療期間, 作為患兒的父母或親屬, 必須嚴格執(zhí)行醫(yī)囑, 對患兒的飲食結構進行調整, 規(guī)劃好患兒的一日三餐, 不讓患兒攝入油膩、辛辣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 可攝入面條、稀飯等清淡好吸收的食物, 以免加重胃腸道消化的負擔[12]。
綜上所述, 對小兒急性腸胃炎實施蒙脫石散與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lián)活菌片聯(lián)合治療, 能有效緩解患兒病情, 改善患兒臨床癥狀, 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