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艷君
(南京審計大學 商學院,江蘇 南京211800)
目前,溫室氣體的排放對全球環(huán)境造成極大的破壞,不利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自《京都議定書》實施以來,世界各國積極尋求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辦法,但迄今為止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仍不斷增加。中國政府于2015年提出進一步加快減排工作,計劃2030年單位GDP的碳排放量在現(xiàn)有基礎上將減少60%~65%。然而,碳排放總量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將仍然保持增加態(tài)勢,因此中國的減排事業(yè)需要政府和企業(yè)的共同努力。要正確認識發(fā)展與減排的關系,推動低碳環(huán)保技術的開發(fā)和實施,推動能源消費在碳排放總量中的“雙重管理”,完善旨在減少碳排放的政策和激勵措施,加快綠色生活方式和服務體系的形成。要統(tǒng)籌把握發(fā)展和減排的關系,在發(fā)展中實現(xiàn)減排,減排時要確保生產力。
不僅政府愈發(fā)重視減排事業(yè),而且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低碳產品和支持聲譽好的企業(yè)。同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線上平臺滿足購物需求,因此為了迎合市場變化趨勢,眾多零售商已經開始采用雙渠道銷售模式。且隨著企業(yè)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消費者對企業(yè)形象關注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主動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為響應國家提出的“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號召,美的集團積極加入節(jié)能減排事業(yè),提出六大綠色戰(zhàn)略,并以此帶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yè)共同參與減排,促進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加大成本投入,力求降低自身能源消耗,增加綠色能源在企業(yè)生產中的使用份額,尋求發(fā)展與減排的融合。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保證供應鏈工作標準;積極與公眾共享公司信息,以有效提高透明度。美的的零售商——蘇寧是雙渠道銷售模式的典型,被全國工商聯(lián)評為中國零售業(yè)履行社會責任的領先企業(yè)[1]。美的和蘇寧在雙渠道銷售模式背景下,投身碳減排事業(yè),不僅推動碳減排水平,而且還獲得了較高的社會認可度和經濟收益。由此可見,關于雙渠道銷售模式下企業(yè)社會責任對供應鏈碳減排影響的研究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目前諸多學者對雙渠道銷售模式、供應鏈碳減排和企業(yè)社會責任進行研究,相關文獻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有關雙渠道銷售背景下供應鏈碳減排的研究。Ji等[2]研究表明消費者低碳偏好不僅會影響制造商對于銷售渠道的選擇,也會提高其參與碳減排的積極性。徐春秋等[3]考慮消費者的低碳偏好和渠道偏好,研究雙渠道銷售模式的條件對供應鏈碳減排策略的影響。許以撒等[4]考慮低碳偏好和渠道偏好,對比分析雙渠道和單渠道兩種模式下的碳減排量,發(fā)現(xiàn)當消費者的低碳偏好較低時,雙渠道的碳減排量高于單渠道。張素庸等[5]發(fā)現(xiàn)雙渠道銷售模式下,相較于無碳交易機制和碳交易機制有償配額分配,無償配額方式更加有利于制造商碳減排、零售商的低碳宣傳以及刺激產品銷售量。伍青桐[6]基于雙渠道銷售模式,研究消費者的渠道偏好對供應鏈定價策略的影響,發(fā)現(xiàn)在高度合作的雙渠道模式下,線上線下供應鏈的價差在消費者的不同渠道偏好程度下都會縮小。Lei[7]基于碳限額與交易機制,研究制造商最優(yōu)渠道選擇和減排決策,發(fā)現(xiàn)制造商的渠道選擇與碳限額和交易機制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并且在一定的條件下,制造商引入線上渠道對零售商是有利的。Xu等[8]研究雙渠道銷售模式和碳限額政策下供應鏈定價策略,發(fā)現(xiàn)存在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的最優(yōu)價格組合。
第二類是有關企業(yè)社會責任對供應鏈碳減排量的影響研究。Panda等[9-10]研究有關企業(yè)社會責任的利潤分配和供應鏈協(xié)調問題,發(fā)現(xiàn)在供應鏈中實施合適的契約有利于推動企業(yè)社會責任的履行。Song等[11]基于零售商主導的閉環(huán)供應鏈,研究了企業(yè)社會責任的投入模式和關注程度對供應鏈決策的影響。林志斌等[12-13]研究企業(yè)社會責任對供應鏈碳減排效果和企業(yè)利潤的影響,發(fā)現(xiàn)隨著零售商履行程度的增強,供應鏈的碳減排效果和零售商的利潤都會增加,但是當只有制造商承擔企業(yè)社會責任時,制造商的利潤會減少。Liu等[14]、張早春[15]、Yong[16]、Raza[17]等考慮供應鏈企業(yè)中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研究企業(yè)社會責任對低碳供應鏈的影響,為實現(xiàn)供應鏈協(xié)調,設計了合適的契約。Modak等[18]考慮供應鏈中存在兩個生產同種產品的零售商,研究企業(yè)社會責任對供應鏈定價策略的影響。江佳秀等[19]基于碳補貼政策,研究企業(yè)社會責任對三級供應鏈減排策略的影響,發(fā)現(xiàn)零售商履行企業(yè)社會責任有利于提高制造商減排努力程度。
第三類是關于雙渠道銷售模式與企業(yè)社會責任的研究。潘偉強[20]基于雙渠道銷售模式,建立消費者的效用函數(shù),研究零售商承擔企業(yè)社會責任對產品價格、產品銷售量以及零售商利潤等影響。孫雪峰等[21]研究雙渠道銷售模式下企業(yè)社會責任對閉環(huán)供應鏈定價策略的影響,發(fā)現(xiàn)制造商實施企業(yè)社會責任的行為會降低產品的價格。
縱觀已有的相關文獻,目前還未有雙渠道銷售模式下企業(yè)社會責任對供應鏈碳減排影響的研究。鑒于此,本文基于零售商采用雙渠道銷售模式,考慮零售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制造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兩種情形,研究企業(yè)社會責任對供應鏈碳減排量、企業(yè)利潤(效用)以及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影響。最后通過對兩種企業(yè)承擔社會責任下二級供應鏈的均衡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獲得更多的管理啟示。
本文考慮由單一制造商和單一零售商組成的二級供應鏈。在該供應鏈中,制造商將產品賣給零售商,零售商通過線上線下兩種銷售渠道將產品賣給消費者,供應鏈結構如圖1所示。并在此基礎上,考慮零售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制造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兩種情形,研究企業(yè)社會責任對供應鏈碳減排量、企業(yè)利潤(效用)以及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影響。研究中所需的決策變量和參數(shù)及其說明如表1所示。
圖1 供應鏈結構
企業(yè)對碳減排的研發(fā)投入成本為一次性投入且碳減排投資對產品的生產成本沒有影響。
借鑒鄭本榮等[23]的研究,假設產品的需求函數(shù)為q=a-bp+β(1-φ)+εr,其中a為產品的市場規(guī)模,b為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β為消費者低碳偏好程度,ε為消費者對企業(yè)承擔社會責任的敏感度r為企業(yè)承擔社會責任的程度,r1為制造商承擔社會責任的程度,r2為零售商程度社會責任的程度,r1,r2∈[0,1]為了簡化問題而不失一般性,令a=b=1。
借鑒Panda[10]的研究,假設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yè)效用為V=π+rCS,其中π為該企業(yè)的利潤,CS為消費者剩余,并且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yè)以效用最大化為決策目標。
借鑒潘偉強[20]的研究,假設零售商通過線上和線下渠道銷售產品的零售價格都為p,并且消費者選擇在線上渠道購買產品時,零售商需要承擔配送費f。
假設供應鏈僅提供單一低碳產品,產品碳排放主要產生于制造商的生產環(huán)節(jié)。
假設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間存在Stackelberg博弈,且制造商和零售商信息完全對稱,制造商和零售商知道對方是否承擔社會責任。
研究零售商和制造商都不承擔社會責任情形下,單位產品的碳減排量、產品的零售價格、社會福利以及企業(yè)利潤(效用),以此為基準,分別基于考慮每種企業(yè)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情形,研究企業(yè)社會責任、消費者低碳意識和消費者線上偏好程度對供應鏈碳減排量、社會福利以及企業(yè)利潤(效用)等方面的影響,最后通過均衡結果的對比分析,以獲得更多的管理啟示。
承擔環(huán)境責任的制造商將產品賣給零售商,零售商通過線上線下兩種銷售渠道將產品賣給消費者。此模型的博弈順序為:制造商先決定產品的批發(fā)價格w和減排后單位產品的碳排放量φ,零售商再確定產品的零售價格p。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效用函數(shù)分別表示為:
(1)
(2)
采用逆向歸納法,可得零售商和制造商都不承擔社會責任情形下的均衡解。
命題1 零售商和制造商都不承擔社會責任情形下的均衡解為:
易知,當0<β<1時,H1為負定矩陣。因此,對式(1)關于w和φ求導,并聯(lián)立方程組,可得:
將wR*和φR*代入式pR(w,φ),可得:
證畢。
表2 N-SR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優(yōu)決策與利潤
承擔環(huán)境責任的制造商將產品賣給零售商,零售商通過線上線下兩種銷售渠道將產品賣給消費者,并且由零售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此模型的博弈順序為:制造商先決定產品的批發(fā)價格w和減排后單位產品的碳排放量φ,零售商再確定產品的零售價格p。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效用函數(shù)分別表示為:
(3)
(4)
采用逆向歸納法,可得零售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情形下的均衡解。
命題2 零售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情形下的均衡解為:
將wR*和φR*代入式pR(w,φ),可得:pR*=
表3 R-SR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優(yōu)決策與利潤
此外,依據(jù)命題2,可得到以下推論。
證明:依據(jù)命題1、2可得:
推論1表明:零售商承擔社會責任情形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潤、效用比零售商和制造商均不承擔社會責任情形下的高,這說明為了追求高效益和高利潤,零售商會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證明:依據(jù)命題2,可得:
推論2表明:①當零售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時,單位產品的碳減排放量、產品的零售價格和銷售量都隨著零售商承擔社會責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這是因為,當零售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時,其會加大慈善事業(yè)和服務保障的資金投入,從而導致成本增加,但是消費者為了支持低碳產品和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零售商,反而會增加購買力度。消費者對低碳產品的支持會激勵制造商加大低碳產品的研發(fā)投入,因此單位產品的碳減排量會增加。②當零售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時,社會福利、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潤都隨著零售商承擔社會責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證明:依據(jù)命題2,可得:
推論3表明:①當零售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時,單位產品的碳減排量、產品的零售價格和銷售量都隨著消費者低碳意識的提高而增加。這是因為,制造商為了滿足消費者的低碳需求會加大碳減排的投資力度,同時零售商為保障自身利潤會提高產品的零售價格,然而低碳消費者愿意為低碳產品支付高額費用,因此產品的銷售量不減反增。②當零售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時,社會福利、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潤都隨著消費者低碳意識的提高而增加。
證明:依據(jù)命題2,可得:
推論4表明:①當零售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時,單位產品的碳減排量和產品銷售量隨著消費者線上偏好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產品的零售價格隨著消費者線上偏好程度的提高而減少。②當零售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時,社會福利、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潤都隨著消費者線上偏好程度的提高而增加。
承擔環(huán)境責任的制造商將產品賣給零售商,零售商通過線上線下兩種銷售渠道將產品賣給消費者,并且由制造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此模型的博弈順序為:制造商先決定產品批發(fā)價格w和減排后單位產品的碳排放量φ,零售商再確定產品的零售價格p。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效用函數(shù)分別表示為:
(5)
(6)
采用逆向歸納法,可得制造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情形下的均衡解。
命題3 制造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情形下的均衡解為:
將wN*和φN*代入式pN(w,φ),可得:
證畢。
表4 M-SR下零售商和制造商的最優(yōu)決策與利潤
此外,依據(jù)命題3,可得到以下推論。
證明:依據(jù)命題1、3,可得:
推論5表明:制造商承擔社會責任情形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潤、效用比零售商和制造商都不承擔社會責任情形下的高,這說明為了追求利高效益和高利潤,制造商會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證明:依據(jù)命題3,可得:
推論6表明:①當制造商單獨承擔企社會責任時,單位產品的碳減排量、產品的零售價格和銷售量都隨著制造商承擔社會責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這是因為,當制造商履行社會責任時,制造商會主動增加碳減排的投資力度,因此單位產品的碳減排放量會增加,并且由于成本的增加,制造商會提高產品的批發(fā)價格,同時零售商為保障利潤也會提高產品的零售價格,然而消費者為了支持低碳產品會增加購買力度。②當制造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時,社會福利、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潤都隨著制造商承擔社會責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證明:依據(jù)命題3,可得:
推論7表明:①當制造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時,單位產品的碳減排量、產品的零售價格和銷售量都隨著消費者低碳意識的提高而增加。這是因為,制造商為了能夠滿足消費者的低碳需求,會進一步加大碳減排的投資力度,因此單位產品的碳減排放量會增加,并且由于成本的增加,制造商會提高產品的批發(fā)價格,同時零售商為保障利潤也會提高產品的零售價格,然而低碳消費者愿意為低碳產品支付高額費用,因此產品的銷售量不減反增。②當制造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時,社會福利、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潤都隨著消費者低碳意識的提高而增加。
證明:依據(jù)命題3,可得:
推論8表明:①當制造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時,單位產品的碳減排量、產品零售價格和銷售量隨著消費者線上偏好程度的提高而增加。②當制造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時,社會福利、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潤都隨著消費者線上偏好程度的提高而增加。
證明:依據(jù)命題2、3,可得:
推論9表明:①當承擔企業(yè)社會責任程度相同時,零售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比制造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更有利于增加單位產品的碳減排放量,同時產品的零售價格更高、銷售量更低。②零售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比制造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更有利于社會福利、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潤。
為了更好地理解兩種企業(yè)承擔社會責任情形下,企業(yè)社會責任、消費者低碳意識和消費者線上偏好對供應鏈碳減排放量、產品的零售價格和銷售量、社會福利以及企業(yè)利潤(效用)等方面的影響,接下來進行數(shù)值分析,相應結果如圖2-5所示,其中參數(shù)的取值為c=0.5,f=0.2,k=0.9,β=0.8,ε=0.6。
圖2 R-SR下企業(yè)社會責任實施水平對決策變量的影響
圖3 R-SR下企業(yè)社會責任實施水平對π1、π2、CS的影響
由圖2可知,當零售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時,單位產品的碳減排量、產品的零售價格和銷售量都隨著零售商承擔社會責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這證明了推論1中觀點(1)的有效性,當零售商承擔社會責任時,其會加大慈善事業(yè)、服務保障的資金投入,從而導致成本增加,因此零售商為保障自身利潤會提高產品的零售價格,但消費者為支持低碳產品和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零售商,反而會增加購買力度。消費者對低碳產品的支持會激勵制造商加大碳減排的研發(fā)投入,因此單位產品的碳減排量會增加。
由圖3可知,當零售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時,社會福利、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潤都隨著零售商承擔社會責任程度的提高而增加。這證明了推論1中觀點(2)的有效性。
圖4 M-SR下企業(yè)社會責任實施水平對決策變量的影響
圖5 M-SR下企業(yè)社會責任實施水平對π1、π2、CS的影響
由圖4可知,當制造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時,單位產品的碳減排量、產品的零售價格和銷售量都隨著零售商承擔社會責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這證明了推論4中觀點(1)的有效性,當制造商承擔社會責任時,其會加大碳減排的投資力度,因此單位產品的碳減排量會增加,同時零售商以薄利多銷為經營理念,主動降低零售價格刺激產品銷售量增加。
由圖5可知,當制造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時,零售商和制造商的效用、社會福利都隨著制造商承擔社會責任水平的提升而增加。這證明了推論4中觀點(2)的有效性。
本文考慮由單一制造商和單一零售商組成的二級供應鏈。在該供應鏈中,制造商將產品賣給零售商,零售商通過線上線下兩種銷售渠道將產品賣給消費者。并在此基礎上,考慮零售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制造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兩種情形,研究企業(yè)社會責任對供應鏈碳減排量、企業(yè)利潤(效用)以及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影響。
結果表明:①在每種企業(yè)承擔社會責任情形下,單位產品的碳減排量、產品銷售量、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潤以及社會福利都隨著企業(yè)社會責任實施水平、消費者低碳意識和消費者線上偏好程度的提高而增加。②當零售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時,產品的零售價格隨著消費者低碳意識的提高而增加,但隨著消費者線上偏好程度的提高而減少;當制造商單獨承擔社會責任時,產品的零售價格隨著企業(yè)社會責任實施水平、消費者線上偏好程度和消費者低碳意識的提高而增加。③對比分析兩種情形下單位產品的碳減排水平發(fā)現(xiàn),零售商承擔社會責任比制造商承擔社會責任更有利于增加碳減排量。
本文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今后可以從以下方面進一步展開研究:①不確定需求下企業(yè)社會責任和零售商雙渠道銷售模式對供應鏈碳減排決策的影響;②企業(yè)社會責任和雙渠道銷售模式下的供應鏈協(xié)調;③低碳產品和普通產品共存情形下企業(yè)社會責任和零售商雙渠道銷售模式對供應鏈碳減排決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