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鐸
編者按:
在近現(xiàn)代中國從“封建帝制”轉向“民主共和”的社會變革中,褚輔成先生功勛卓著,堪稱“民主革命的先驅者”,他一生為愛國、報國、強國而鞠躬盡瘁的精神尤為后人所敬仰。2023年5月,由九三學社中央主辦的紀念褚輔成誕辰150周年全國學術研討會在嘉興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從史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等不同角度對褚輔成先生的思想和貢獻進行了深入剖析,展現(xiàn)了他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響 。本專題分上、下兩期,在史料中追尋先生的足跡,回顧他的追求、事跡和最后選擇,揭示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 。
“生平但愿做大事,不愿做大官”的褚輔成先生,垂暮之年,領銜發(fā)起創(chuàng)建九三學社,并為之燃盡生命最后的光焰。褚老一生所建功業(yè),犖犖大端、堪載史冊者,不勝枚舉。70余年光陰逝去,如今,九三學社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中,仍然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若以今天的眼光和現(xiàn)實意義來衡量,創(chuàng)建九三學社,或可算得褚輔成一生所做大事中的大事。
然而,自褚輔成先生辭世、九三學社參加新政協(xié)之后,先生的聲名悄然淡去。尤其經(jīng)歷特殊時期,不僅褚輔成大名少有人知,就連九三學社也曾被迫停止活動。20世紀80年代以來,常識與理性回歸,歷史敘述駛入正本清源、據(jù)實而錄的軌道。經(jīng)過嘉興市政協(xié)、嘉興市九三學社等單位和人士的長期努力,繼又獲得九三學社中央“社史工程”的加持,褚輔成史料的搜集整理,成績顯著,蔚為大觀。然而,紀念褚輔成先生誕辰150周年,不可繞過的話題之一,便是褚輔成與九三學社的關系。筆者不揣淺陋,檢點史料,試作概說,以為對先生的致敬和追思。
一、從當年重慶《新華日報》的一條消息說起
關于九三學社的創(chuàng)建,今天能夠見到最早的史料,便是1946年1月9日,刊載于重慶《新華日報》的一條消息,題為《學術界舉行九三座談會,決定籌組九三學社,聲援政治協(xié)商會議各代表,完成歷史任務》。全文如下:
本市消息 褚輔成、許德珩、稅西恒、張西曼諸氏,邀請重慶學術界人士舉行九三座談會。出席何魯、劉及辰、潘菽、吳藻溪等三十余人。首先檢討新疆問題,其次交換對政治協(xié)商會議意見,發(fā)言很踴躍,一致認為:政治協(xié)商會議必須完全公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褚輔成聲明是以前任上海法學院院長的身分出席,警告大家要小心提防某種分子假造民意,破壞民主憲政運動。何魯?shù)陌l(fā)言更為沉痛。他慷慨指出今日的中國,趙高太多,若不予以鏟除,將蹈亡秦的覆轍,鄭重忠告馬歇爾元帥和國共兩黨及民主同盟各黨派領袖:如果要想真正把中國搞好,就必須親自采訪中國在野真正專家學者的公正意見。聽眾一致報以熱烈的鼓掌,歷久不息。最后決定推褚輔成、許德珩、張西曼等籌組九三學社,聲援出席政治協(xié)商會議各代表完成他們所負的歷史任務。
這條消息,經(jīng)過鉤沉,使得長久以來關于九三學社發(fā)端的各種歧說,真相厘清——不僅對于研究九三學社歷史至關重要,同樣,對于還原真相,客觀認識褚輔成與九三學社的關系,也是不可或缺的珍貴史料。前塵已渺,今人或昧于往事,不明原委,讀起來難免會“隔”,有必要掇其要點,做個評說。
1.消息導語:褚輔成、許德珩、稅西恒、張西曼諸氏,邀請重慶學術界人士舉行九三座談會——這個“九三座談會”從何而來?
1945年9月2日上午,盟軍在日本東京灣密蘇里號戰(zhàn)艦上舉行日本投降簽字儀式,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取得完全勝利。九月三日,飽受日寇蹂躪的中華大地獲得新生,舉國歡慶。
9月3日中午,部分流寓陪都重慶的學術界同人,為了慶祝來之不易的偉大勝利,在中蘇文化協(xié)會舉行聚餐會。據(jù)稅西恒先生回憶,席間,褚輔成說:今天是日本投降簽字生效的日期,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我們是否取名九三座談會?大家一致贊成。[1]
這便是九三座談會的由來。另外,當知“九三座談會”的名稱,則是來自褚輔成先生的“貢獻”。
2.這是“九三學社”名稱首次揭橥于世。之前,“九三學社”并不存在。據(jù)當事者回憶,在決定正式建立政治組織時,與會人士還對組織的性質、名稱進行過一番討論。
吳維揚根據(jù)其父吳藻溪先生的回憶,說:
許德珩先生認為民主與科學是五四運動的兩個口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就是民主與科學的勝利,中國要實行民主、發(fā)展科學才有辦法,是以團體的名稱應該叫做 “民主科學社”。大家對于這個提議有的贊成,有的反對……[2]
再看潘菽先生的回憶:
在這次會議上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組織的名稱問題,有人建議把九三座談會改為“民主科學社”,有些同志表示異議。有一種意見認為,這個組織的性質應該確定為學術性的政治團體,而不是尋常意義的一個政黨較好,以便照顧到所要團結的文教、科技界的許多人不愿參與政治這個特點,而“民主”的政治性很明顯,這樣稱呼影響他們參加活動。我主張取一個既體現(xiàn)學術性,又帶點不太明顯的政治性的名字為最好,提議稱為“九三學社”,大家表示贊同……[3]
兩個回憶,互為補充,提供了討論名稱時的一些細節(jié),讓后人明曉了先賢諸公當時選擇“九三學社”之稱的用意與考量。
3.消息稱,決定籌組九三學社,是為了聲援政治協(xié)商會議各代表,并且要求政治協(xié)商會議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可以看出,褚輔成等人決定籌組九三學社,實為情勢所迫。
1945年8月28日,中共領袖毛澤東從延安親臨重慶,與蔣介石舉行談判,最終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雙十協(xié)定》)。經(jīng)國共及第三方代表商定,自1946年1月10日至31日,有各黨各派和社會賢達代表參加的政治協(xié)商會議在重慶召開,共同商討建國大計。
褚輔成等人召集九三座談會,已是1月6日,距離政治協(xié)商會議開幕僅剩4天。在這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緊要關頭,學術界的專家學者豈肯置身事外?他們和全國人民一樣,殷切盼望政治協(xié)商會議取得成功。成功,即可進國家于和平統(tǒng)一之途,失敗,則置國家于萬劫不復之境地……時間緊迫,刻不容緩。因此,褚輔成等人決定立即組建一個政治團體,以期更加集中有力地闡發(fā)他們的主張,為和平民主建國發(fā)揮作用。
4.褚輔成聲明是以“前任上海法學院院長”的身份,邀集九三座談會——這個聲明,用意何在?
抗戰(zhàn)后期的國民參政會中,像褚輔成這樣仍在積極參與國是的民國耆宿,已屬鳳毛麟角。德望與資歷之高,只要看一下他擔任過的主要職務,便可明白:辛亥革命,浙江光復,褚輔成首任浙江政事部部長,總攬省內財政、交通、外交、教育、實業(yè)等各部(相當省長),之后歷任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眾議院預算委員會委員長,非常國會眾議院副議長、浙省憲法會議副會長,浙省自治法會議主席……抗戰(zhàn)期間,除了擔任國民參政會駐會會員,還分別兼任川康建設期成會駐萬縣辦事處主任、經(jīng)濟動員策進會駐昆明滇黔區(qū)辦事處主任、川省煙毒總檢查督察團副團長代理團長(團長蔣介石),至于褚輔成發(fā)起或主持過的各種社會公益組織、民間團體,如:全浙公會、抗日救國會、國難救濟會……更是難以勝數(shù)。
正是這些事功和聲望,幾乎把褚輔成其他方面的成就所遮掩。應該看到,重視教育,苦心孤詣辦學,則是褚輔成生命的另外一種形態(tài)。
褚輔成秉持“教育救國”思想,一生辦學、執(zhí)教、襄贊教育,從小學到大學,不下十余所。然而從未歇肩、始終不棄的,便是創(chuàng)辦和主持上海法學院。
上海法學院初名上海法科大學,1926年由褚輔成與章太炎、于右任等人創(chuàng)辦。1930年,上海法科大學改名為私立上海法學院。從此,褚輔成終其一生擔任上海法學院院長。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上海法學院遷到萬縣開辦分院,使法學教育的種子,續(xù)播于四川東隅。上海法學院開辦20年,為國家培養(yǎng)了眾多法律人才。從該院走出的師生,諸如:王造時、楚圖南、朱學范、史良、沙千里等,先后成為了中國法律界的翹楚和著名民主人士。
當此之際,褚輔成強調上海法學院院長的身份,意在申明,他是拋開民國元老資格和所任職務,以素所看重的教育家身份,與視國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中國知識分子站在一起,共同擔負起歷史使命。正可謂:掃凈官場鉛華,愛國入骨,還我書生本色。
5.褚輔成警告“提防某種分子假造民意,破壞民主憲政運動”,顯露出褚輔成此刻最為擔心的是:即將召開的政治協(xié)商會議遭到破壞而夭亡。
1945年4月,中共七大提出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聯(lián)合政府的主張。與此同時,國民黨進一步確定獨裁反共政策,并且宣布定期召開“國民大會”。于是,中共中央決定,不再參加第四屆國民參政會,以示反對。
抗戰(zhàn)勝利在即,國共兩黨又呈尖銳對立。多年來堅決維護國共團結合作的褚輔成,深恐國共分裂,重開戰(zhàn)釁,以致民主建國無望。于是,褚輔成多次出面,與黃炎培等人研討國共恢復和談的辦法。為了促成國共和談,褚輔成領銜致電延安毛澤東、周恩來,并征得蔣介石同意,7月1日,與黃炎培等參政員飛赴延安,與中共領袖當面洽商。7月5日,六位參政員帶著《中共代表與褚輔成、黃炎培等六參政員延安會談記錄》(其中要點:一、停止國民大會進行;二、從速召開政治會議),[4]返回重慶,面呈蔣介石。
8月25日,褚輔成難抑內心殷憂,在昆明致電蔣介石,再次敦請盡快實現(xiàn)國共和談。[5]
值得慶幸的是,8月28日毛澤東來到重慶,與國民黨進行談判,終于達成《雙十協(xié)定》。此時,如果政治協(xié)商會議再遭破壞,國家前途,不堪設想,所有努力和心血,則將付之東流,褚輔成怎不憂心如焚?
二、創(chuàng)建九三學社,是褚輔成實現(xiàn)政治抱負的繼續(xù)努力
應該看到,由于時代和政治因素,對褚輔成與九三學社的關系,至今仍存有模糊認識或偏見者,不乏其人。甚至有“褚輔成參加九三學社,是被拉進來的”,“是想利用其國民黨元老的身份,掩護九三學社的活動”[6]之類說法。因此,有必要依據(jù)史實,還原真相。
1.籌組九三學社之前,褚輔成的兩次對記者談話
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十協(xié)定》簽訂。褚輔成在駐昆明滇黔區(qū)辦事處任所獲悉,甚為振奮——國共團結合作,和平建國終于有了良好開端。11月21日,褚輔成即由昆明飛回重慶。
中央社二十二日重慶電:國民參政會經(jīng)濟策進會滇黔區(qū)主任褚輔成,二十一日由昆飛渝。據(jù)談:“本人亟愿于政治協(xié)商會議召開時,能以一非代表之身份,在會外提供若干意見。蓋中國于抗戰(zhàn)勝利后,實不容再有戰(zhàn)爭,以阻礙建國工作之進行……”[7]
一個月后,1946年元旦,褚輔成接受重慶《新華日報》記者專訪,再稱:
對政治協(xié)商會議沒有信心的想法是不對的,大家應該有一個成功的信念,使這個會能開得成功,能夠解決問題。當然徒具信念是不夠的,大家還要努力做促成的工作,使雙方和多方相接近的意見,能走向更接近和一致。[8]
較之前次,褚輔成的元旦談話,顯然有了進一步的思考,即徒具信念是不夠的,為了確保政協(xié)會議取得成功,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可見,經(jīng)過一個多月與各方面的接觸和商討,褚輔成已在醞釀如何聚集力量,對政協(xié)會議“做促成的工作”。
通過前文介紹的1月9日重慶《新華日報》刊載的那條消息,我們看到了褚輔成行動的迅速——就在元旦談話的五天之后,1月6日,褚輔成便出面邀集召開了九三座談會。
以上舉措,與褚輔成的一貫主張和努力,其旨趣與邏輯,是一脈相承、互為因果的。《申報》、重慶《新華日報》留下的歷史存照,清晰揭示了褚輔成從昆明趕回重慶后的心理活動與動機。由此可以想見:在決定建立一個政治組織之前,褚輔成是經(jīng)過一番思考,并與九三座談會內聲氣相投的同人進行了聯(lián)絡磋商。然而,事出緊急,必須立即著手籌備,于是,才有了1月6日的一幕:褚輔成親自出面,與許德珩等人邀集召開會議,并且當仁不讓,欣然受命,承擔起籌建九三學社的重任——這一系列動作,全是褚輔成的積極主動。
2.創(chuàng)建九三學社,褚輔成始終親任其事
創(chuàng)建九三學社,褚輔成就是希望更加有力地表達愛國知識分子的主張,更加積極有效地促使政治協(xié)商會議取得成功。因此,從著手籌組九三學社開始,褚輔成便全力以赴,親任其事。
就在決定籌組九三學社的兩天之后,1946年1月8日,褚輔成出席民主建國會舉辦的招待政治協(xié)商代表談話會。褚輔成即席發(fā)言,除了再次表示“自己愿做溝通各方面意見的人”,還對會議程序提出了具體建議:“兩星期的會期很難完成憲法的討論,所以主張分兩步:首先解決當前的政治問題,然后休會相當時期,由各黨派人士組小組會研究憲草,再開第二次會,決定憲法問題……”[9]對于如何開好政治協(xié)商會議,褚輔成連具體細節(jié)都作了認真思考。
政治協(xié)商會議進行期間,1946年1月18日,褚輔成與九三學社籌備會同人擬就《九三學社籌備會對政治協(xié)商會議之意見》,[10]刊發(fā)報端。所列意見九條,涉及:開放政權、民主與自由權利、停止軍事沖突、整軍、保甲制度與地方自治、關于國民大會、釋放政治犯、嚴懲貪污、安定民生等問題。可以說,這些意見集中扼要地反映了褚輔成在抗戰(zhàn)勝利前后的一貫主張。
1946年3月20日,國民參政會四屆二次會議在重慶召開。因東北內戰(zhàn)擴大,褚輔成提交了《請政府迅籌安定東北以利和平建國案》。蔣介石先是被迫接受《東北停戰(zhàn)協(xié)議》,不久又公開撕毀。有鑒于此,4月8日,褚輔成與尚在籌備期間的九三學社同人,進一步就所關注的東北問題詳加討論,形成《九三學社對東北問題的意見》,[11]徑以“九三學社”名義在各報發(fā)表,引起社會關注。
從九三學社籌備,到褚輔成去世,兩年多時間,以九三學社名義公開發(fā)表的文稿,見存者約十篇(不包括重慶分社和“九三學社留平同人”所發(fā)稿件)。1946年5月以后,雖然社員分散各地,共同討論社務殊多不便,但是,九三學社同人還是盡量借助信函,溝通信息,爭取一致行動。那時,凡是以九三學社名義發(fā)表的文稿,必經(jīng)征詢各地意見,始送報刊發(fā)表。因此可以說,九三學社所發(fā)表的十篇文件,無論是上海提議,還是北平草擬,所持主張,都經(jīng)過了褚輔成的贊同會簽——僅舉1946年7月31日許德珩致上海笪移今信,可見一斑:
……褚先生昨亦來函,以“九三”將屆,學社對時局宜有表示。此間留人不多,今日集會擬定數(shù)點,今寄來,擬請在滬同人斟酌,并請送滬上各報發(fā)表。“九三”那天此間擬集會一次,滬上亦請商之各位同仁進行為荷。今日同時有信及宣言致褚先生……(所附宣言有眉批:九三宣言請在上海發(fā)表,請速往褚慧老處商量送出為荷)[12]
以上,乃至主持成立九三學社上海分社,領導上海分社開展一系列重要活動,褚輔成始終是悉心謀劃,樁樁件件,親自擔當?shù)降住奈匆蚰旮唧w弱,虛應故事。
三、創(chuàng)建九三學社,與時代共進步
經(jīng)過四個月的籌備,1946年5月4日,九三學社成立大會在重慶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大廈召開。這一天正是五四運動紀念日。
會議推舉褚輔成、許德珩、稅西恒三人為主席團。首先由褚輔成致開會詞。[13]大會通過了《九三學社緣起》《成立宣言》《基本主張》《對時局主張》。選舉潘菽、張雪巖、褚輔成、許德珩、稅西恒等16人為理事,盧于道、何魯、梁希等8人為監(jiān)事。[14]
九三學社《成立宣言》,將實施民主憲政作為核心問題,首先提出:
中國今日,舍和平團結,實無救濟之策,而和平團結之能實現(xiàn)與否,端賴民主憲政之實施,故政治的民主與憲政之實施,實為救國要著,本學社同人,愿在自己崗位上,作此種問題之努力,促其實現(xiàn)。[15]
《成立宣言》還特別提出了“五四精神”和民主與科學:
今日適為“五四運動”二十八周年紀念日,“五四”所號召于國人者,為科學與民主,今時間過去雖已二十余年,而民主與科學之要求,實較前迫切,本社同人,愿本“五四”的精神,為民主與科學之實現(xiàn)而努力,始終不懈,謹此宣言。[16]
《成立宣言》對民主與科學的提出,無異于為九三學社的愛國基因,植入了更為深刻的內涵和理性導引——九三學社的奮斗目標,不僅要推動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更要以民主與科學,引領中國社會思想文化進入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從年齡來看,褚輔成比九三學社同人年長許多,似乎存在“代溝”。褚輔成出生于1873年5月,到1919年五四運動發(fā)生,已經(jīng)46歲,好像也與“新青年”無緣。然而,這些只是表象。如果對褚輔成的履歷有了全面了解,便會刷新認知。
褚輔成說自己“早讀儒書,志存報國”,雖然考取了邑庠生,卻志不在科第。“鑒于世界大勢,奮發(fā)興起,凡新論譯著,致力鉆研?!睂τ谑澜缟系男律挛锖瓦M步思想,尤為關注。[17]
早在留學日本之前,面對晚清民間陋習,褚輔成便在家鄉(xiāng)開展了打破舊傳統(tǒng),提倡新生活的活動。例如,1903年,與敖嘉熊等人在嘉興發(fā)起競爭體育會,對民眾宣講:競爭是指時代而言,不能競爭就要淘汰;體育是指強國而言,強國必先強身,東亞病夫不改,就要亡國……褚輔成還集資購地,創(chuàng)立南湖兩等小學堂,自任堂長,開發(fā)民智。對于褚輔成所做移風易俗之事,有段文字這樣概括:
先生由參加革命而從政,意在締造中國成為一個民主憲政的強國,揚眉世界,更從基礎做起,致力于振興地方,改革社會。在促進社會進步方面,先生號召掀起之運動:第一件事,光緒三十二、三年間,對美國壓迫華工,表示抗議,號召國人拒購美國貨(主要是美孚煤油)。第二件事,警勸國人戒絕鴉片,不使吸人膏血,傾家蕩產(chǎn)。第三件事,勸阻婦女同胞勿再纏足,已纏者開放,以免折傷健康。此三者,每一運動,褚先生自編歌詞,親自手挈銅質面盆,走遍嘉興大街小巷,一面敲盆,一面大聲呼唱,促同胞警醒。[18]
讀罷這段文字,一位勇開風氣之先的新潮青年形象躍然而出。要知道,褚輔成的這些活動,比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早了15年。
辛亥革命,浙江光復,在褚輔成主持下,1912年1月即制定頒布了《浙江軍政府臨時約法》,規(guī)定人民所擁有的各項民主權利。規(guī)定都督由人民公舉,議會由人民選舉的議員組成,議會具有監(jiān)督政府甚至控制政府的權力,還規(guī)定了司法獨立的原則……有臺灣學者評價:“浙江于辛亥革命后至民元年初,短短數(shù)月間,在民主政治之推行上,就其臨時省約法之內涵而言,確有極為崇高之理想與驚人之進步,使其在全國各省中居于前導的地位。” 可以說,褚輔成是當時浙江革命黨人中最具現(xiàn)代意識的人。[19]
另外,從褚輔成與新文化運動旗手陳獨秀的交誼,也能略窺其與時代共進步的新銳思想。
有人認為,1908年,陳獨秀到杭州陸軍小學任教習,褚輔成時為同盟會浙江支部長,兩人得以結識。其實,更為主要的原因,應是后來陳獨秀主編《新青年》雜志,宣傳德先生賽先生,倡導思想啟蒙,引起褚輔成精神上的共鳴。褚輔成對陳獨秀撰寫的維護共和、反對復辟、反對尊孔等言辭犀利的戰(zhàn)斗檄文,尤為嘉許。
當陳獨秀應蔡元培之聘,到北京大學就任文科學長不久,褚輔成便把陳獨秀請去,參加他與王正廷等民國系議員籌建的政余俱樂部。1917年5月6日,政余俱樂部召開成立大會,褚輔成為臨時主席,推舉陳獨秀為《宣言》起草員之一。[20]至于褚輔成主張平民政治,反對尊孔,反對政府對德宣戰(zhàn)等言論,也都與陳獨秀不謀而合。[21]
雖然褚輔成與陳獨秀相處時間不長,兩人卻算得莫逆之交。正緣于此,才有了后來發(fā)生的那段佳話:1921年9月,剛剛當選中共中央局書記的陳獨秀,被上海法租界巡捕房逮捕。不知情的褚輔成偕邵力子前去陳寓拜訪,也遭拘訊,旋即被釋放。三天后,褚輔成便與張繼聯(lián)名具保,將陳獨秀保釋出獄。[22]
再說五四運動——人們或許不知,褚輔成不僅是五四運動的積極支持者,還是輿論的推動者和深度參與者。
早在五四運動發(fā)生之先,1919年1月,巴黎和會便傳出消息,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將由日本繼承。2月10日,廣東兩院議員針對這一嚴重問題開會討論,褚輔成等議員主張:
(一)用國會名義電致王正廷,對于挽回國權問題,在和會上應堅持到底……我輩人民必可為最強硬之后盾。(二)用議員名義電達全國,喚起一致對外之同情。(三)由兩院議長先與廣東各界接洽,發(fā)起對外后援會。取消二十一條脅迫之條約……[23]
為了發(fā)動全國民眾同心御侮,支持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2月13日,褚輔成與參眾兩院議長率全體議員通電全國,號召“我全國國民對外均宜采取一致之精神,期以國民全力為我國代表之后盾,贊助其交涉之成功……”“同心御侮,責任在國民?!盵24]
山東問題交涉失敗消息傳來,舉國憤慨。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3000余人舉行示威游行,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北洋政府進行鎮(zhèn)壓,在全國引發(fā)更大規(guī)模的抗議活動。
5月8日、9日褚輔成與林森、吳景濂暨參眾兩院全體議員先后發(fā)出兩電,呼吁激發(fā)全國輿論,聲援歐洲和會中國代表,要求釋放學生,嚴懲國賊,并盛贊愛國學生運動。[25]
五四運動的愛國火焰,燃遍全國。1919年9月,廣東學生調查日貨遭拘捕。褚輔成領銜國會議員通函聲援。[26]通過廣東外交后援會,議決援助學生方法。[27]嗣后,褚輔成還致函學生團,根據(jù)自己當年抵制美貨的經(jīng)驗,提出對付奸商的具體措施。[28]
以上可見:愛國之心,并無“代溝”可阻,報國之志,亦不受年齡所限。褚輔成憑借所負職責,極力激發(fā)全國輿論,同仇敵愾,維護國家主權,積極推動并直接參與了五四運動轟轟烈烈開展……昔日報道雖已陳舊,褚輔成愛國情懷之強烈,主張正義之堅決,以及對學生愛國運動的支持與贊賞,仍然鮮活地凸顯于字里行間。
褚輔成一路走來,為了國家強盛,民族獨立,孜孜矻矻,奮斗不已。雖為前輩,并不落伍,盡管年邁,毫無暮氣,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五四精神,在褚輔成身上,同樣得到了具體生動的體現(xiàn)。
正如九三學社成立周年,在上?!稌r代日報》發(fā)表的《紀念“五四”宣言》所告:
“五四”的精神是科學與民主,那精神與我們的主張適合。因為主張民主,所以我們反對獨裁、反奴性、反帝國主義侵略。因為主張科學,所以我們反盲從、反復古、反一切的封建作風。我們深信,挽救目前中國,要在實行民主,努力科學,而其先決問題,是在停止內戰(zhàn),恢復和談,從民主的團結,救人民于水火。否則一切都談不到。[29]
四、褚輔成在九三學社初創(chuàng)時期的核心地位與作用
1.褚輔成在九三學社初創(chuàng)時期的核心地位
前面提到,在九三座談會上,一致推舉褚輔成領銜籌組九三學社。在九三學社成立大會上,褚輔成與許德珩、稅西恒被推舉為主席團,由褚輔成首先致開會詞……褚輔成在九三學社的核心地位,可見端倪。
1946年2月10日,重慶各界人士在校場口舉行慶祝政治協(xié)商會議成功大會,遭到特務騷擾,打傷大會主席郭沫若、李公樸及新聞記者多人。14日,重慶《新華日報》發(fā)表消息,題為《九三學社籌備組負責人對“校場口流血慘案”向新聞記者發(fā)表談話》。[30]雖然沒有說明九三學社籌備組負責人為誰,但是,從談話內容和風格來看,非褚輔成莫屬。
再有,1946年4月8日,參加國共和談的中共代表王若飛、秦邦憲等人,由重慶乘飛機返回延安。中途飛機失事,不幸全部罹難。4月19日,重慶各界舉行6000余人參加的追悼大會。中國民主同盟主席張瀾擔任主祭,褚輔成與孫科、邵力子、吳鐵城、沈鈞儒、周恩來等擔任襄祭。這樣的場面安排,顯然考慮了褚輔成在九三學社籌備會中的核心地位。[31]
另外,1948年出版的《中國黨派》一書,以同時代近距離的觀察,提供了褚輔成在九三學社所處地位的佐證:
九三學社,雖以“學”字為號召,事實上乃系政治性的結社。該社之首要人物褚輔成,民初曾任浙江省議會議長,私立上海法學院即其主辦。[32]
褚輔成以其崇高的政治理念,頑強的斗爭精神,以及公正廉潔的操守和人格魅力,贏得了九三學社同人的一致?lián)泶?。毋庸諱言,在九三學社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褚輔成,發(fā)揮了顯著的影響力和凝聚作用。
2.九三學社的民主運行機制
九三學社成立以后,面臨戰(zhàn)后復員,多數(shù)成員即將離開重慶。1946年5月12日,九三學社假座蘭園(稅西恒寓)召開了理、監(jiān)事第一次聯(lián)席會議,討論社務及時局,并通過決議:
(一)設總社于京滬區(qū)(作者注:南京或上海),設分社于重慶、武漢、成都、昆明、香港、廣州、北平、天津及倫敦等地。
(二)推褚輔成、許德珩、稅西恒、張雪巖、潘菽、黃國璋、吳藻溪為常務理事,盧于道、詹熊來、梁希為常務監(jiān)事。
………[33]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褚輔成在九三學社居于首要位置,為什么第一次理、監(jiān)事聯(lián)席會議,沒有選舉褚輔成為社長或理事會主席?
對此,筆者曾聽前輩解釋:鑒于以往經(jīng)驗:凡結社或建黨,無論中外,只要采取首長責任制,后來,這個組織難免不被個人所操控。為了杜絕此弊,在籌建九三學社之初,褚輔成便與同人設計了理事與監(jiān)事共同負責的組織運行機制,從根本上保證組織意志和組織行為的民主,以尊重知識分子追求自由平等的個性,適應學術性政黨的特點——也與九三學社所奉行的民主科學宗旨,表里相一致。
應該看到,九三學社能夠采用理、監(jiān)事聯(lián)席會議制度,很大程度取決于褚輔成的民主思想。褚輔成以身作則,從九三學社做起,在九三學社的組織運行模式上,滌除官氣,培育民主平等的作風;在九三學社的形象上,不失知識分子本色,保持了溫潤儒雅的學者風度;進而成為優(yōu)良基因,融入九三學社的血脈,得以傳承。
至于理、監(jiān)事第一次聯(lián)席會議決定的總社與分社設置問題,因為局勢變化,一些設想成為泡影。另外,由于理、監(jiān)事分散各地,難再聚會,因此,即使某地擁有總社之名,亦無統(tǒng)攝全社的賦權。
《中國黨派》記載,隨著褚輔成回到上海,九三學社總社也從重慶遷到了上海。而認為總社遷到北平的人,卻從上海分社的成立,找到了想象空間。殊不知,“總社設在何處”這等大事,不能僅憑一人或幾人情愿便可算數(shù),總要經(jīng)過理、監(jiān)事聯(lián)席會議表決才能最后確定。自從第一次理、監(jiān)事聯(lián)席會議之后,直至加入新政協(xié),九三學社再未開過類似會議,正是出于這個原因,1949年1月26日,發(fā)表于北平《新民報》的《九三學社宣言擁護新政協(xié)》,署名仍是“九三學社北平同人”。[34]
由于以上因素的制約,更迫于國勢日危,急于投入戰(zhàn)斗,褚輔成從重慶回到上海,四天后便成立了九三學社上海分社,無異于組建起一支能夠迅速出擊、行動便捷的輕騎兵隊伍。
五、創(chuàng)建九三學社,就是為了做大事
1946年5月28日,剛剛過完73周歲生日的褚輔成,乘民聯(lián)輪離開重慶,復員東歸。面對同船的各界人士,褚輔成發(fā)表演講,憤然指出:不能替人民謀福利的國家,人民自然不愛護。君之視民如草芥,則民之視君如寇仇,是一定的!褚輔成面對國民黨當局的種種倒行逆施,毫不氣餒。為了“心中的責任”,表示:“愿為民主的實現(xiàn),拼老命到底。”[35]
6月12日,九三學社上海分社宣告成立。褚輔成、許德珩、孟憲章、笪移今、陳乃昌、孫蓀荃、徐甫等七人為理事,共推褚輔成為理事會主任。[36]
褚輔成領導九三學社上海分社,與上海各界民主力量緊密聯(lián)合,進行了一系列戰(zhàn)斗。其中兩件大事,尤其值得評說。
1.發(fā)起反美扶日運動
抗戰(zhàn)勝利后,美國為了使日本成為遠東地區(qū)反蘇反共的戰(zhàn)略基地,撕毀波茨坦公告,扶植日本法西斯勢力復活。針對這種動向,1947年7月,孟憲章在《大公報》發(fā)表了《急管繁弦愈逼愈緊的日本問題》,分析日本再起對中國的威脅,呼吁國人保持高度清醒。此文一出,各報紛紛轉載。
褚輔成對于美國扶植日本法西斯勢力,亦深感憂慮。7月下旬,褚輔成召集九三學社上海分社成員進行討論,決定成立“對日問題座談會”,發(fā)起反美扶日運動。
1947年8月8日,褚輔成領銜孟憲章、王造時、吳藻溪、孫蓀荃等15人,在《大公報》發(fā)表《我們關于對日問題的意見》,指出:美國這一決定,在經(jīng)濟上將對我國脆弱的民族工業(yè)以致命的打擊,“鑒于美國對日管制之失當,致使日本法西斯勢力重新抬頭……望全國同胞提高警惕,團結御侮,發(fā)憤圖強?!盵37]
9月10日,褚輔成再次領銜簽名,在《大公報》發(fā)表《我們關于對日合約的主張》,提出14點意見。最后懇切告誡:
我們?yōu)樽鎳倌甏笥嫾昂蟠訉O福利著想,謹以滿腔血忱,提出上述意見,敬祈朝野上下,一致提高警覺,痛切反省,重新全盤檢討國是,放棄黨派個人成見,迅謀和平團結,集中力量,一致對外,嚴重抗議美國現(xiàn)行對日錯誤政策……[38]
12月28日,褚輔成第三次領銜在《大公報》上發(fā)表《我們對召開對日和約預備會議的意見》。
半年之后,褚輔成病篤。臨終前,褚輔成勉力支撐起身體,在待發(fā)表的《針對美國積極助日,中國應有對日政策》文稿上,簽下名字。彌留之際,“仍諄諄以反美扶日為詢”。[39]
經(jīng)過“對日問題座談會”的多次聲明和號召,1948年6月,九三學社上海分社,包括在南京的梁希、潘菽、金善寶等社員,共計282名民主人士,共同簽名發(fā)表了《對美國積極助日復興的抗議》。于是,反美扶日運動在全國各大城市展開。受中國這一運動的影響,海外如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也都掀起了反美扶日的浪潮。[40]
70余年過去,褚輔成深為憂惕之事,依然沒有解除。美國對于日本右翼勢力早已不是扶植,而是放縱和慫恿,日本戰(zhàn)后和平憲法正在被改寫……褚輔成與九三學社前輩發(fā)起的反美扶日運動,其深刻意義,至今猶在,國人仍當警醒。
2.反對國民黨獨裁統(tǒng)治,抵制一黨包辦國民大會
前文已見,許德珩在給笪移今的信中提到:“褚先生昨亦來函,以‘九三’將屆,學社對時局宜有表示?!惫?,1946年9月3日,重慶《新華日報》發(fā)表了九三學社《為國際民主勝利周年宣言》。針對一年來“內戰(zhàn)愈演愈烈,主權喪失不已,經(jīng)濟瀕于崩潰,民生困苦已極……”的危局,提出國、共雙方應立即全面停戰(zhàn),實行《政協(xié)決議》,改組政府等六條意見。[41]
此時,國民黨當局公然撕毀《雙十協(xié)定》,準備召開一黨包辦的國民大會。褚輔成、孟憲章、許德珩等被宣布為國大代表。
褚輔成與譚平山、李濟深、孟憲章聯(lián)名致電國民黨當局,要求延緩“國大”開會日期。另外,上海航訊報道:褚輔成先生對記者特發(fā)表談話……并表示:“最近不擬赴京?!盵42]
11月15日“國大”開幕。一周之后,褚輔成才來到南京,試圖有所作為,挽回僵局——為此,筆者曾在南京第二檔案館遍查《國大代表報到簽名冊》,沒有查到褚輔成的簽名,可見其內心和行為對于國民黨一意孤行召開“國大”的抵觸——實際上,褚輔成的南京之行,正如他一貫的行事風格,是“為了心頭的責任”,不計個人毀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最后一搏。
1946年12月6日,當所謂《中華民國憲法草案》進入分組審查階段時,透過上?!稌r事新報》的報道,[43]可以看到,在褚輔成被發(fā)表為第一召集人的第六組,從改換主持人、小組沒有討論內容,到推舉綜合審查委員褚輔成缺位……種種異常,為我們提供了褚輔成對于“制憲”過程不再抱有幻想的佐證——褚輔成不再負責主持分組討論,拒絕出任《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綜合審查委員……據(jù)此可以推定,最遲于12月6日,褚輔成便已退會,返回上海。
自從國共和談破裂以來,褚輔成“身體很快衰弱下來,但是只要有機會,他還是要講他的話。據(jù)王造時回憶稱:和談瀕臨破裂,各方人士均灰心之時,仍堅持國共合作,逢會必講,慷慨陳言者,唯慧老一人。”[44]
1947年1月1日,國民政府頒布《中華民國憲法》,立即遭到中共、民盟的譴責。同日,九三學社與民主建國會、民主促進會等十一團體在上?!段膮R報》聯(lián)合發(fā)表聲明,言辭犀利地指出:“一黨專政的政府,定于今日公布它利用所謂‘政協(xié)憲草’而實際上違反政協(xié)決議,尤其破壞政協(xié)整個精神的所謂‘民主憲法’……我們?yōu)橹嗣竦纳婧蛧业莫毩?,對國民黨政府的這種做法和企圖,不能不表示堅決的反對,并愿與全國人民共同以行動制止這種反動企圖的實現(xiàn)……”[45]褚輔成就是聯(lián)合聲明的發(fā)起者之一。
如果說,褚輔成的南京之行,曾經(jīng)引起某些誤會,那么,當由褚輔成參與起草并會簽的九三學社等“十一團體聯(lián)合聲明”公開發(fā)表之際,籠罩在他身上的種種猜疑,即該煙消云散。因為,這篇聲明,便是褚輔成對待國民黨獨辦“國大”的鮮明立場和態(tài)度,不容置疑。遺憾的是,由于特殊時期的某種原因,致使褚輔成蒙塵受屈,從此失去公允的歷史評價。
褚輔成一生矢志報國,對于民主憲政的追求,至死沒有放棄。1948年3月29日,就在國民政府所謂“行憲大會”召開之日,褚輔成抱憾辭世。先生所立遺囑,仍殷殷以民主憲政相期。
為了九三學社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褚輔成傾盡生命最后的心血,其功其業(yè)彪炳史冊,不容抹煞。在之后的歷史程進中,九三學社響應中共中央發(fā)出的“五一口號”,參加新政協(xié),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政權的建立。從此,九三學社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中,成為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參政黨,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竭誠盡智,努力貢獻……褚輔成先生報國誓始終的赤誠情懷,立身重名節(jié)的高尚人格,如熠熠星輝,垂照天海,透映人心。后人自當仰之追之,踴躍奮進。
(原文約1.6萬字,本刊有所刪節(jié))
注釋:
[1]郭祥:《重慶與九三學社發(fā)祥相關地名索引》,《社史研究通訊》,2012年第1期。
[2]吳維揚:《在九三學社創(chuàng)始人后裔座談會發(fā)言》,《社史研究通訊》,2013年第1期。
[3]潘菽:《我參加九三學社前后的片段回憶》,九三學社中央檔案室。
[4]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文件選編》(下),檔案出版社,1986年。
[5]重慶《大公報》,1945年8月25日。
[6]吳藻溪回憶手稿,九三學社中央檔案室。
[7]《申報》,1945年11月23日。
[8]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1月1日。
[9]馮子超:《近代史料叢刊·中國抗戰(zhàn)史》。
[10]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1月23日。
[11]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4月10日。
[12]九三學社中央檔案室抄件。
[13][14][15][16]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5月6日。
[17]《嘉興當代人物志》。
[18]《褚輔成先生之一生資料稿》,《王梓良先生逝世周年紀念刊》。
[19]陳偉桐:《褚輔成:浙江革命由會黨起義進至國民革命》,《嘉興文史》,總第77期。
[20]《申報》,1917年5月9日。
[21]見陳獨秀有關文章、褚輔成在政余俱樂部的討論發(fā)言。
[22]包惠僧:《包惠僧回憶錄》,人民出版社,1983年。
[23]《申報》,1919年2月18日。
[24]《申報》,1919年2月17日。
[25]《申報》,1919年5月16日。
[26]《申報》,1919年10月2日。
[27]《申報》,1919年10月5日。
[28]《申報》,1919年10月16日。
[29]上?!稌r代日報》,1947年5月4日。
[30]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2月14日。
[31]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4月15、19日。
[32]《中國黨派》:中聯(lián)出版社,1948年。
[33]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5月14日。
[34]北平《新民報》,1949年1月26日。
[35]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6月5日。
[36]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員會檔案室。
[37]上海《大公報》,1947年8月8日。
[38]上?!洞蠊珗蟆罚?947年9月10日。
[39]笪移今:《九三學社的緣起和解放前在上海的斗爭》。
[40]孟憲章:《中國反美扶日運動斗爭史》序,中華書局,1951年。
[41]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9月3日。
[42]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11月15日。
[43]上?!稌r事新報》,1946年12月7日。
[44]褚律元:《一位愛國的政治活動家——紀念祖父褚輔成先生》,摘自《嘉興市文史資料》褚輔成專輯。
[45]上海《文匯報》,1947年1月1日。
(作者為九三學社中央社史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馬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