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交際語境下,“PN人+PP單”與“PP單+PN人”這對線性序列相反、指稱對象相同的同位復指表達式在結構形式和表達功能層面大體上呈現(xiàn)出完全對稱、完全不對稱與不完全對稱性特征。其中,“PN人+我”意在弱化說話者的主體地位,表明說話者站在聽話者角度來看待自己;而“我+PN人”強調(diào)說話者的自我中心地位,表明說話者站在自我的立場來評判自己?!癙N人+你”凸顯說話者對所指對象的尊敬或親近,而“你+PN人”多用于表達對舉或?qū)Ρ?,且前式比后式更符合言語交際的禮貌原則。在話題功能表達方面,“PN人+他/她”要強于“他/她+PN人”。
關鍵詞:漢語;同位復指;專有人名+人稱代詞;人稱代詞+專有人名;結構對稱;功能對稱
中圖分類號:H0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4(c)-0050-05
(A)symmetric Features at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Levels of the Compound Referential Expressions: PP單+PN人 and PN人+PP單
CHEN Zey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angx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China)
Abstract: In Chinese, under the communicative constraints, the pair of appositive compound referential expressions \"PP單+PN人\" and \"PN人+PP單\" are found to be partially symmetric or fully asymmetric in their forms and functions. More precisely, \"PN人+我\" reveals speakers' intention to weaken their own dominant roles in the current communication and to judge themselves from listeners' perspective; by contrast, \"我+PN人\" manifests speakers’ egocentricity and their self evaluation on their own positions. \"PN人+你\" underlines speakers' respect for or intimacy to the listeners, while \"你+PN人\" is used to make a parallel structure or a contrastive analysis, thus indicating that the former expression suits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better in verbal interaction. As regards topicality, \"PN人+他/她\" is more preferable than \"他/她+PN人\".
Key words: Chinese; Appositive compound reference; PN人+PP單; PP單+PN人; Structurally symmetric; Functionally symmetric
漢語語法里,“同位”和“復指”兩個概念通?;鞛橐徽?,不做嚴格區(qū)分。實際上,二者并不屬于同一概念范疇。其中,“同位”是句法概念,表示兩個語言成分的句法結構性質(zhì)相同,即語法等位;“復指”是語義概念,表示兩個語言成分具有相同的語義內(nèi)涵,即語義等指。同位復指表達式就是集句法同位和語義復指為一體的短語,表示外在形式不同的兩個語言成分在言語表達中具有作用同等的語法功能和相互重復的語義所指。
近年來,由人稱代詞與指人名詞構成的同位復指表達式受到漢語學界的較多關注,且多從語義認知與話語語用視角考察“人稱代詞+一個+指人名詞”式的指稱性質(zhì)和話語功能[1-6]。相較而言,對人稱代詞與專有人名構成的同位復指表達式的關注稍顯不足。目前文獻,有一部分研究專門討論了同位復指式“人稱代詞+專有人名”結構及其表達效果[7-8],但尚未論及結構上與其對稱的“專有人名+人稱代詞”(以下文中,分別簡稱為“PP單+PN人”與“PN人+PP單”);有些研究不同程度上論及“PP+單PN人”與“PN人+PP單”這對同位復指表達式[9-12],但尚未從不同人稱角度展開系統(tǒng)的對比分析。由于PP單或PN人具有不同的語義選擇,“PP單+PN人”與“PN人+PP單”這對具有線性序列差異的言語表達式就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話語特征。
鑒于此,本文在結構形式與表達功能兩個層面考察同位復指式“PP單+PN人”與“PN人+PP單”的對稱性和不對稱性特征。除特別說明,語料主要來源于已經(jīng)上映的影視劇劇本,劇本中人物的對話與日常口語比較接近,也有利于了解人物關系和事件沖突。
1 “PP單+PN人”與“PN人+PP單”結構的完全對稱性和不完全對稱性分析
根據(jù)語料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我”與“PN人”的組合,專有人名的全稱、半稱、姓氏前/后+詞綴,以及綽號/昵稱4種類型能進入“我+PN人”式;只有姓氏前/后+詞綴、綽號/昵稱兩類專有人名被允準進入“PN人+我”式。但是,“PP單+PN人”與“PN人+PP單”這兩式都不允準“姓+通稱”這個型式。同理,對于“你/您”與“PN人”的組合,專有人名的5種型式均能進入“你/您+PN人”式,而允準進入“PN人+你/您”式的只有半稱與“姓+通稱”兩種型式。例如:我李云龍—李云龍我、我老張—老張我、我歐弟—歐弟我、你老王—老王你、你力生—力生你、你胡雪巖—胡雪巖你、你蔣先生—蔣先生你、你楊大頭—楊大頭你。
不同的是,對于“他/她”與“PN人”的組合,“他/她+PN人”與“PN人+他/她”允準專有人名的5種型式全部進入。例如:他胡雪巖—胡雪巖他、他老王—老王他、他力生—力生他、她蔣太太—蔣太太她、他楊大頭—楊大頭他。
簡言之,若進入PP單位置的是第一、二人稱代詞,對于“PP單+PN人”成立的組合對于“PN人+PP單”則不一定能成立;若進入PP單位置的是第三人稱代詞,對于“PP單+PN人”成立的組合對于“PN人+PP單”也能成立。這意味著,“我+PN人”與“PN人+我”、“你/您+PN人”與“PN人+你/您”分別處于不完全對稱的結構關系,而“他/她+PN人”與“PN人+他/她”在結構形式上則完全對稱。具體組合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 同位復指式“PP單+PN人”與“PN人+PP單”的組合型式對比
由表1可知,同位復指表達式“PN人+ PP單”對PP單和PN人的選擇限制更多,而“PP單+ PN人”式的選擇限制相對較少,這歸因于PP單和PN人的指稱性質(zhì)及其功能屬性。其中,第一、二人稱代詞通常分別用于當前對話的自指和對指,而第三人稱代詞表示他/她指,指稱現(xiàn)場或不在現(xiàn)場的第三人。PN人也具有指代和稱謂功能,常用于稱呼但不能指稱交際對方,也可指稱在交際現(xiàn)場或不在現(xiàn)場的第三人。自指或?qū)χ甘艿降恼Z境限制較多,他指受到的語境限制較少;同理,指稱現(xiàn)場受到的語境限制較多,指稱不在現(xiàn)場受到的語境限制較少。這些限制與言語交際的禮貌要求等相一致。
2 “PN人+PP單”與“PP單+PN人”功能的對稱和不對稱性分析
與其完全對稱、不完全對稱的結構性特征不同,同位復指表達式“PN人+PP單”與“PP單+PN人”在表達功能上也呈現(xiàn)出差異性特征。下面分別從句法功能與話語功能兩大層面進行簡要的概述。
2.1 句法功能的不完全對稱性
在句法結構層面,名詞性成分能夠出現(xiàn)主語、賓語、定語、兼語等位置上。因此,作為名詞性結構的同位復指表達式也可以充當句子的主語、賓語、定語等。然而,同位復指式“PN人+PP單”與“PP單+PN人”的句法功能隨著人稱代詞的變化而不同,兩式呈現(xiàn)出不完全對稱性特征。觀察語料可知,若PP單為第一人稱代詞,“PN人+PP單”通常只能作主語和賓語,而“PP單+PN人”能充當句子主語、賓語和定語;若PP單為第二、三人稱代詞,“PN人+PP單”與“PP單+PN人”則都能充當句子主語、賓語和定語。受篇幅限制,下面以第一人稱代詞的用法為例,比較分析如下。
例1:胖子我很感激兄弟姐妹們在一年半時間里的支持和照顧,那些支持我的、罵我懶的都是對我的關心,這里謝謝兄弟姐妹們了。
例2:我也沒輸呀,我的故鄉(xiāng)基隆,出了兩個名人嘛,第一個是龐麥郎嘛,接下來就是歐弟我了。
例3:要不是毛主席,哪還有我陸耀宗,哪還有我陸耀宗一家?
例4:否則,你就不能解釋為什么拋開叛徒,而對我許云峰發(fā)生這樣特殊的興趣。
例5:不如干脆,把我楊鳳來從政府名單上摳掉得啦!
例1—例5表明,“PN人+我”的句法功能和所處語境都較簡單明了,而“我+PN人”的句法功能更多樣,所處的語境也更復雜。如果“我+PN人”充當賓語,其所在的小句并非獨立成句,而是出現(xiàn)在主從復合句中,如例3中,“哪還有我陸耀宗,哪還有我陸耀宗一家”是假設復句的主句;有時處在介詞賓語位置,并與其他指稱性表達形成對比,如例4中的“許云峰”和“你”;甚至處于特殊句式,如例5的“我楊鳳來”出現(xiàn)在把字句。
2.2 語用功能的完全對稱性和完全不對稱性
如果從指稱的視角來看,“PN人+我”與“我+PN人”呈現(xiàn)出完全對稱性特征,因為“PN人”是說話者從言語交際對方的視角來指稱自己,“PN人+我”就體現(xiàn)了說話者由第二人稱向第一人稱視角的轉(zhuǎn)移,由你及我,有助于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語氣顯得和緩、親近(如例1和例2)。“我+PN人”則反映了說話者從第一人稱向第二人稱視角的轉(zhuǎn)變,由我及你,強調(diào)的是“我”的自我中心,在語用功能上表現(xiàn)為說話者的一種主觀判斷等(如例3和例4)。不同的是,例1的“胖子”和例2的“歐弟”都是一種昵稱或綽號,用于親密或熟悉的人之間,都體現(xiàn)了一種人際關系;而例3—例5中,各個專有人名并不蘊含或表現(xiàn)人際關系。這表明,“PN人+PP單”與“PP單+PN人”兩式對專有人名的選擇限制存在不同之處,前者傾向于通稱、尊稱、昵稱等表示尊重或親近含義的稱謂語,而后者偏好指名道姓的全稱形式。
“PN人+PP單”與“PP單+PN人”兩式同位復指語在語用禮貌度上也存在較大差異,這尤見于PP單為第二、三人稱代詞?!癙N人+你”體現(xiàn)出較高的禮貌度,而“你+PN人”是較低禮貌度的表達式。
例6:范長江新聞獎應該發(fā)給丁先生,沒有丁先生你,樊云芳能得獎?
例7:是的,每一個孩子都要學習,你王曉天怎么能例外?
例8:幸虧我通知了老趙你,否則現(xiàn)在就我一個人孤軍奮戰(zhàn)了。
例9:依我說你也犯不上生氣,他郭春海是英雄,你劉元祿也不是窩囊廢,什么事得自己有個打算,是不是玉昌哥?
禮貌是言語交際中人們遵循的普遍原則,其核心內(nèi)容是“貶己尊人”,稱呼或稱謂上要體現(xiàn)對別人的尊重。在面對面的現(xiàn)場對話語境下,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或者陌生人之間都不會直接使用“你”指稱對方,因為第二人稱代詞“你”是直接指斥,用“你”稱呼對方顯得不禮貌。以上語例中,“丁先生”“周先生”都是一種敬稱,帶有尊敬的意味;“老趙”是一種昵稱,表達了說話者對所指人物的親近之意。例6和例8中,“PN人+你”分別凸顯了說話者對所指對象的尊敬意味或親昵感,因為“你”作為表達式的后項構件,發(fā)揮的是第二人稱代詞“回指”作用,且姓名稱謂緩沖了“你”的“直接指斥”作用。而例7和例9的“你+PN人”中,第二人稱代詞的“直接指斥”意味更明顯,因為“你”作為表達式的前項構件,發(fā)揮的是第二人稱代詞“區(qū)別”功能,且多用于表示對舉(或?qū)Ρ龋缋?將“每一個孩子”與“你王曉天”進行對比;例9中,“他郭春?!迸c“你劉元祿”對舉。
如果用“你+PN人”來替換“PN人+你”,語用效果就出現(xiàn)偏差。具體而言,例6和例8若用“你+PN人”替換“PN人+你”,語用效果就會適得其反,所在語句往往不能成立。同理,若例7和例9采用“PN人+你”式,對舉的表達式也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但其話語語氣就變得更和緩,也更突顯說話者對所指人物的禮貌和尊重。試比較分析如下:
例7:是的,每一個孩子都要學習,你王曉天怎么能例外?
a.是的,每一個孩子都要學習,王曉天你怎么能例外?
b.是的,每一個孩子都要學習,王曉天你也不例外。
例8:幸虧我通知了老趙你,否則現(xiàn)在就我一個人孤軍奮戰(zhàn)了。
a.幸虧我通知了你老趙,否則現(xiàn)在就我一個人孤軍奮戰(zhàn)了。
b.幸虧我通知了你老趙,否則現(xiàn)在就你一個人孤軍奮戰(zhàn)了。
通過替換對應的表達形式,例7組句中,“王曉天你”比“你王曉天”透露出說話者更和緩的話語語氣,所以例7(b)使用陳述句更適合當前語境;相應地,例8組句中,將“老趙你”替換為“你老趙”后,所在句子的話語內(nèi)涵發(fā)生改變,即由原語句的“就我一個人孤軍奮戰(zhàn)”(“我”是受益者)變?yōu)椤熬湍阋粋€人孤軍奮戰(zhàn)”(“你”是受益者)。由于所蘊含的禮貌程度存在區(qū)別,這兩式同位復指語相互替換的情形實際上是十分有限的。由此可見,“PN人+你”比“你+PN人”更符合言語交際的禮貌原則。
一般情況下,言語行為的發(fā)生主體包括說話者和聽話者,分別用“我”和“你/您”進行指示;而“他/她”則指示不參與言語行為但作為言語內(nèi)容的參與主體。換言之,在言語交際行為中,第一、二人稱與第三人稱始終不在同一個層面上,第三人稱代詞只能被動地成為言語內(nèi)容的對象,也是所言內(nèi)容的主體,卻不能成為言語行為的主體。結合語料觀察可知,無論在句首位置充當主語,還是作介詞的賓語,“PN人+他/她”凸顯了該表達式的話題性;相對地,“他/她+PN人”的話題性較弱,因為該同位復指表達式多見于句尾位置,充當賓語。以第三人稱代詞為例比較分析如下。
例10:貝塔朗菲他本人也是一位“雜家”,他是“一般系統(tǒng)論”的創(chuàng)建者,但他自己乃是一位生物學家。
例11:那我們就約好在學校南門口見面,再一起坐公交車過去,至于曉彤她,讓她自己打的過去吧。
例12:呸!什么金府?那是徐府!金一趟他霸占了咱徐家的產(chǎn)業(yè)!你還去給他賠禮道歉,真是氣死我了啊……!
例13:張全義,你也知道,我徐老頭子干的這些怪事兒不仁義,丟份兒??赡銈儾恢?,我有仇有冤,又惹不起他金一趟??!
例10里“貝塔朗菲他”使用了句首位置來標記話題,例11的“曉彤她”雖不在句首,但在介詞“至于”的引導下,可以看成該語句的副話題,因為專有人名“曉丹”在后一小句中再次被提到,即被“她”回指,其話題性得到進一步強化。通過比較可知,“金一趟他”和“他金一趟”的信息值明顯不同,例12中的“金一趟”是與前一語句的“金府”同屬一個語義場,是已知信息,信息值低;而例13中的“金一趟”在前文中沒有對應的信息來源,是未知信息,信息值高。話題與信息值常呈負相關關系,信息值越高,話題傾向越低。
需要指出的是,“他/她+PN人”的弱話題性是相對于“PN人+他/她”而言,但這并不妨礙“他/她+PN人”出現(xiàn)在句首充當話題。
例14:人們常說的,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男(難)。今天他辛文玉就是這樣的漢子了。
例15:胡雪巖侃侃而談:“他沈?qū)殬E真是自討沒趣!實不相瞞……”
綜合以上兩例可知,在話題性方面,同位復指表達式“PN人+他/她”與“他/她+PN人”均具有話題性,但相較之下,前式明顯強于后式。
3 結語
同位復指表達式“PN人+PP單”與“PP單+PN人”是一組線性序列相反相成、指稱對象相同的言語表達式。無論從指稱性質(zhì)還是從指稱功能來看,該表達式的前、后構件中,人稱代詞和專有人名都是無標記的指稱成分,且相對于普通名詞,二者的指稱性更強。在具體的交際語境下,作為前、后項構件的人稱代詞與專有人名并不是典型的修飾關系[13]或闡釋關系[15],而是互為選擇限制;在結構形式和表達功能等主要層面,“PN人+PP單”與“PP單+PN人”大體呈現(xiàn)出完全對稱、完全不對稱及不完全對稱性特征。
具體而言,“PN人+我”可以弱化說話者的主體地位,是說話者站在聽話者角度的一種自指形式,即說話者站在聽話者角度的來看待自己;而“我+PN人”強調(diào)說話者以自我為中心的,是說話者站在自我的立場來評判自己?!癙N人+你”主要用于凸顯說話者對所指對象的尊敬或親近,而“你+PN人”多用于表達對舉或?qū)Ρ鹊恼Z境,且二者的語用禮貌表現(xiàn)有別,前者比后者更符合言語交際的禮貌原則?!癙N人+他/她”與“他/她+PN人”均具有話題性,但前式要強于后式。
參考文獻
[1] 陳景元.復指結構“人稱代詞+一個NP”的語義認知解讀[J].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1):93-96.
[2] 唐雪凝.試析“單數(shù)人稱代詞+一個NP”結構[J].齊魯學刊,2013(2):146-151.
[3] 李廣瑜,陳一.關于同位性“人稱代詞單+一個NP”的指稱性質(zhì)、語用功能[J].中國語文,2016(4):397-404.
[4] 李文浩.也談同位復指式“人稱代詞+一個NP”的指稱性質(zhì)和語用功能[J].中國語文,2016(4):405-414.
[5] 王燦龍.句子中的降級說明成分“一個NP”的語用功能[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9(2):49-60.
[6] 金晶.同位結構“單數(shù)人稱代詞+一個NP”語用功能再考察[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0(4):81-90.
[7] 張愛玲.“人稱代詞+專有名詞” 及其表達效果[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2):95-98.
[8] 張愛玲.“PRs+PN人”結構的語用功能探析[J].修辭學習,2008(1):55-57.
[9] 周焱.話語中“他+專名”和“專名+他”的選擇限制及表達效果[J].語文研究,2019(2):58-64.
[10]黃瓚輝.人稱代詞“他”的緊鄰回指和緊鄰預指[C]//中國語文雜志社.語法研究和探索(十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65-82.
[11]施棟琴.從篇章的角度看漢語的“名-代/代-名”同位結構[C].煙臺: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2006:262-273.
[12]張旺熹.漢語“人稱代詞+NP”復指結構的話語功能——基于電視劇《亮劍》臺詞的分析[J].當代修辭學,2010(5):50-62.
[13]劉街生.現(xiàn)代漢語同位組構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14]劉探宙.漢語同位同指組合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