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暢
鄉(xiāng)下的生活有狗吠,有雞鳴,還有灶臺與裊裊炊煙。
奶奶家有口灶。這灶啊,有四個洞,兩個放鍋,另外兩個在背面,用來燒柴火,頂上還連著煙囪。當(dāng)初房子翻新時,就這灶沒換。我慶幸它沒被換,因為它承載了我美好的童年記憶,也向人們展示著鄉(xiāng)村氣息。這滋味像河流一樣,源源不斷。
小時候,每逢放長假,我就隨父母驅(qū)車回到奶奶家。那是一個小村子,坐落于高山之上,人不多,卻總是熱熱鬧鬧的。“容姐,你孫子回來了!”耳邊的方言我并不能完全聽懂,但我知道,這是來自農(nóng)村的熱情。我打開車窗,大喊一聲:“奶奶!”
一下車,我就直沖奶奶的廚房。這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因為這里有灶臺?。‰S手搬來個小凳子,抓起靠在墻上的小火鉗,夾住柴火,點燃,丟進(jìn)小方口,再用手往里面放些草,那火苗就刺刺作響,亂竄,風(fēng)卻是暖的。這火非同尋常,沒有煙味,不嗆人。在我眼里,它們都有了生命,就像一匹匹烈馬,在奔騰,在歡樂起舞。我總是一玩半天,于是,奶奶做飯我燒柴。奶奶往鍋里倒水,鍋中的油便與灶膛里的火一起舞蹈,一起歌唱。就這樣,飯菜做好了。偷嘗幾口,味道還不錯,雖然帶著些柴火味,但我感覺,這就是最美味的佳肴。
吃飯了,我們不緊不慢地把桌子搬到門口。一家五口人,歡聲笑語。我端著碗,舉著筷子,猛然發(fā)現(xiàn)了炊煙,就傻傻地喊:“快看!炊煙!”是??!我愛看炊煙,所以才愛燒柴。炊煙裊裊,別人家的炒菜聲隨著風(fēng),飄進(jìn)耳朵里。炊煙飄在空中,卻神奇地與飯的香味纏在了一起。
吃完飯,孩童們快樂地滾著鐵環(huán),逗著雞;大人們聊著自己的事情。大家各忙各的,各得其樂,多么和諧!
長大后,真正屬于我的假期變少了,我也很少有時間再來這里。盡管如此,奶奶家的這口灶臺,一直留在我心中。
灶臺相伴滋味長。灶臺啊,不知何時,我才能再見到你……
(指導(dǎo)教師:楊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