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小勇, 王蛟
(河南省溫縣人民醫(yī)院 腎內(nèi)科, 河南 焦作 454850)
腎性貧血 (renal anemia, RA) 為慢性腎臟病常見并發(fā)癥,其主要與腎臟促紅細胞生成素生成不足及尿毒癥血毒素蓄積干擾紅細胞生成及代謝有關, 該疾病會引起組織缺氧損傷, 致使內(nèi)分泌異常、 心肌肥厚及心排量提升, 增加患者病死風險[1]。目前, 臨床針對RA 常予以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 雖可促進紅細胞生成, 但同時也會加劇機體消耗鐵元素, 故需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使用以提升整體效果。 左卡尼丁被稱為 “左旋肉毒堿”,是一種特殊氨基酸, 對糾正貧血癥狀具有積極作用[2]。 鑒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討左卡尼丁注射液聯(lián)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RA 的效果及安全性,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 年2 月至2022 年6 月我院收治的102 例RA 患者, 隨機分為兩組各51 例。 對照組男31 例, 女20 例; 年齡18 ~70 歲, 平均 (51.34 ± 6.24) 歲; 貧血程度:輕度13 例, 中度27 例, 重度11 例。 觀察組男34 例, 女17例; 年齡18 ~68 歲, 平均 (49.76 ± 6.20) 歲; 貧血程度: 輕度15 例, 中度26 例, 重度10 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 >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符合RA 診斷標準[3]; 年齡18 ~70歲; 血液透析時間>3 個月; 病情穩(wěn)定; 血壓、 感染、 血糖、 電解質(zhì)紊亂及酸中毒等得到有效控制; 意識清晰, 無交流障礙;無鐵劑過敏史; 患者及家屬自愿參加本研究,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 伴有心力衰竭; 患有肝病、 腫瘤、 急慢性感染等其他病癥; 處于哺乳期及妊娠期; 嚴重精神疾??; 活動性出血; 合并泌尿系統(tǒng)感染。
1.3 方法兩組均給予鐵劑、 葉酸及維生素B12等基礎治療。 血液透析后, 對照組靜脈注射促紅細胞生成素 (生產(chǎn)廠家: 沈陽三生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S19980074), 每周80 ~120 U/kg, 分2 ~3 次注射; 治療4 周后測定血紅蛋白 (Hb)、 紅細胞占全血容積百分比 (HCT), 當Hb 月提高>20 g/L, HCT>30%,其注射劑量在原有劑量基礎上減少25% ~50%; Hb 月提高<10 g/L, 其注射劑量在原有劑量基礎上增加25%。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左卡尼丁注射液 (生產(chǎn)廠家: 哈爾濱松鶴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41120) 治療, 將2 g 左卡尼丁溶于20 mL 9%生理鹽水中混合均勻, 透析后靜脈緩慢注射。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 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 療效評定標準如下: 顯效: 貧血癥狀顯著改善, Hb 較基線水平提升>30 g/L 或HCT 提升≥10%; 有效: 貧血癥狀有所好轉(zhuǎn), Hb 較基線水平提升>15 g/L或HCT 提升≥5%; 無效: 未達上述標準。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 100%。 ②Hb、 HCT、 轉(zhuǎn)鐵蛋白飽和度 (TAST)、 血清鐵蛋白 (SF) 水平。 采集患者治療前、 治療3 個月后空腹靜脈血4 mL, 離心后取上清液, 置于低溫環(huán)境待檢。 Hb、 HCT 以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 (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型號: Dx H8000) 測定, SF 以亞鐵嗪比色法測定, TAST 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 ③不良反應。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包括腹瀉、 嘔吐、 胃腸絞痛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行t 檢驗, 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1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47%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n (%)]
2.2 Hb、 HCT、 TAST、 SF水平治療3 個月后, 兩組的Hb、HCT、 TAST、 SF 水 平 高 于 治 療 前, 且 觀 察 組 的Hb、 HCT、TAST、 SF 水平高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Hb、 HCT、 TAST、 SF 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的Hb、 HCT、 TAST、 SF 水平比較 (±s)
注: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 *P <0.05。
時間 組別 Hb (g/L) HCT (%) TAST (%) SF (μg/L)n治療前 觀察組 51 78.62±6.64 23.47±4.10 15.64±2.75 98.62±7.51對照組 51 79.30±6.67 23.62±4.13 16.20±2.80 97.85±7.45 t 0.516 0.184 1.019 0.520 P 0.607 0.854 0.311 0.604治療3 個月后 觀察組 51 112.43±8.67* 32.76±4.80* 35.31±4.62* 417.36±24.72*對照組 51 93.24±7.15* 28.60±4.75* 27.73±4.50* 365.74±17.62*t 12.195 4.399 8.393 12.144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不良反應治療期間,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84%,與對照組的11.76%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 >0.05)。 見表3。
表3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n (%)]
RA 是腎功能受損所造成的一種病變, 隨著腎功能減退,患者貧血程度也隨之加重。 因此, 臨床尋找安全有效藥物治療RA, 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提高生活質(zhì)量意義重大。 現(xiàn)階段,臨床多采用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RA。 促紅細胞生成素又稱紅細胞刺激因子、 促紅素, 可促進紅細胞生長、 發(fā)育, 結合機體對氧需求增加促紅細胞生成素供給, 以有效糾正貧血, 但受多種因素影響, 部分患者效果不佳[4]。 研究[5-6]表明, 左卡尼丁缺乏可能是誘發(fā)RA 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但會增加機體對促紅細胞生成素產(chǎn)生抵抗性, 還可縮短紅細胞壽命。 左卡尼丁為機體細胞天然成分, 是能量代謝必需物質(zhì), 可促進長鏈脂肪酸向線粒體基質(zhì)轉(zhuǎn)運, 加快三羧酸循環(huán)及脂肪酸β 氧化, 從而提升機體代謝速率, 促進脂肪酸轉(zhuǎn)化為能量, 改善營養(yǎng)狀況; 同時左卡尼丁有利于合成蛋白質(zhì), 預防紅細胞長鏈酰基肉堿異常積聚, 降低紅細胞脆性, 延長紅細胞壽命, 糾正貧血[7-8]。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治療3 個月后的Hb、 HCT、 TAST、 SF 水平高于對照組, 提示左卡尼丁注射液聯(lián)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RA 的效果顯著, 能顯著改善患者貧血、 營養(yǎng)狀態(tài)。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 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 提示左卡尼丁注射液聯(lián)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并未明顯增加RA 患者的不良反應, 安全性較好。
綜上所述, 左卡尼丁注射液聯(lián)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RA的效果顯著, 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貧血癥狀, 且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