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問博
片段精選
片段1:
《論語·里仁篇》里有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在春秋時期,這句話已被當時智者奉為圭臬,時至今日,依然是人們?yōu)槿颂幨赖闹匾獪蕜t之一。
——《訥與敏》(選自《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22年12月23日)
片段2:
在最近視聽文化的生態(tài)版圖中,《最美中國戲》打破了傳統(tǒng)戲曲綜藝節(jié)目聚焦“舞臺化敘事”的視景表征,在“園林實景”的情境融入中,通過“真人秀”的闡釋方式“再現(xiàn)”經(jīng)典曲藝,疏通了國粹藝術的大眾化傳播脈絡,吸引了大批年輕觀眾的高度關注。
——《戲曲很老也可以很“年輕”》(選自《遼寧日報》2022年4月27日)
●賞析
要盡可能透徹地理解議論文的論證思路,首先得理解清楚這篇文章的論點——即作者的觀點。一篇議論文中,作者觀點的提出往往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直接提出,如片段1中,利用《論語·里仁篇》里的句子,開門見山地提出本文的論點“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全文也是圍繞這個論點闡述的。除了開篇,論點還有可能出現(xiàn)在文章中間或文章結尾。第二種是借助情境引出所要論證的話題,如片段2中,通過對《最美中國戲》的詮釋,引出“傳統(tǒng)戲劇年輕化”的論題。
片段3:
以“對話”為脈動,形塑戲曲傳承的“年輕態(tài)”話語。……而文化藝術的賡續(xù)傳承只有在年輕人的廣泛參與中方能綻放光彩。
以“體驗”為韻律,詮釋傳統(tǒng)戲曲的“年輕化”表達?!瓚蚯C藝節(jié)目的這種分界線在“沉浸式場景”的“體驗性”敘事中得以消解,增強了觀眾的“強臨場性”感知,激活了傳統(tǒng)戲曲的“年輕化”闡釋樣態(tài)。
以“融合”為色調(diào),打造戲曲藝術的“年輕化”傳播。置身于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的當代社會,“融合發(fā)展”已成為一種主流化趨勢。
——《戲曲很老也可以很“年輕”》(選自《遼寧日報》2022年4月27日)
●賞析
這篇議論文在闡述戲曲年輕化時,運用了段落排比的論證思路,從“對話”“體驗”“融合”三個角度,闡述了“形塑戲曲傳承的‘年輕態(tài)’話語”“詮釋傳統(tǒng)戲曲的‘年輕化’表達”“打造戲曲藝術的‘年輕化’傳播”三個層級方面,把戲曲年輕化闡釋得思路清晰、內(nèi)容全面。
片段4:
因此,訥言敏行也是一個言行統(tǒng)一的過程,不能把言與行截然分開。察人知人用人,必須聽其言又觀其行,多做少說,更有其實證性和檢驗性。例如有少數(shù)唱功絕妙、做功差等者,在臺上侃侃而談,空話大話套話連篇,一俟干實事難事大事,即打著“太極拳”,胡弄忽悠,諸如此這般言行者,在新時代終將在大浪淘沙中被淘汰。
——《訥與敏》(選自《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22年12月23日)
●賞析
這篇議論文在論證“訥與敏”的時候,采用了道理論證與事例論證相結合的論證思路,先提出訥言敏行的言行統(tǒng)一性,再從察人知人用人方面進一步闡述。再列舉唱功絕妙做功差的人最終被淘汰的例子,從反面印證了訥言敏行應該統(tǒng)一。道理論證法和事例論證法相結合,使論證更加深刻。
技法指津
1.尋找文章論點
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一篇好的議論文,一定是圍繞論點進行論述的。所以我們在閱讀時,首先應找到論點,論點一般出現(xiàn)在標題,或文章的開頭、中間和結尾,有時還需要讀者自己概括。不論論點在什么地方,以何種方式呈現(xiàn),我們都需要牢牢把握論點的核心命意,即作者表明的主張或觀點。將這句話領悟到位,再結合議論文的具體內(nèi)容尋找,便能很快確定文章的論點。如上面兩篇議論文,《訥與敏》的論點在《論語·里仁篇》里,《戲曲很老也可以很“年輕”》需要概括片段2的段意,也可以結合文章標題去概括。
2.概括論證方法
用什么方法論證,決定了文章呈現(xiàn)什么內(nèi)容。我們在讀議論文時,最好將論證方法圈畫出來;在寫議論文之前,也不妨將能用到的論證方法羅列出來。論證方法使用得越多越得當,議論的內(nèi)容就越豐富,文章的可讀性也會隨之增強。如片段4便運用了道理論證和事例論證相結合的方法,片段1還運用了引用論證的方法。這些論證方法的運用,使觀點更具有說服力。
3.明晰論證思路
明晰議論文的論證思路,也是讀懂議論文的基本要求。片段3分別從三個不同的方面論述了“戲曲年輕化”這個論點,將這個論點多角度、多方面闡釋清楚。當然,角度陳述過多,也不利于議論的深刻性,所以每一個角度要盡可能深入闡述,讓讀者能順著作者的思路深刻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比如片段4中對于“訥與敏”是一個言行統(tǒng)一的過程,從察人知人用人的角度出發(fā),并列舉事例進一步闡釋。這樣從縱向深入分析,最后呈現(xiàn)出的結論必然深入人心。
牛刀小試
寫好一句話開始
◎肖復興
美國作家安妮·迪拉德,在她的《寫作生涯》一書中說:“喜歡句子,就能成為一個作家?!笨梢?,寫好一句話,對于一個作家是多么的重要。我國古典文學有煉字煉句的傳統(tǒng),只是,我們這一代的寫作,由于缺乏古典文學方面的學養(yǎng);又由于外語水平的局限,受到翻譯作品中歐化句式的影響;再加上多年政治話語的潛移默化;和如今網(wǎng)絡和手機微信短平快的影響,蘿卜快了不洗泥,更注重的是一篇文章、一本書的快馬加鞭,一句話,誰還會那么在意?
寫好一句話,不那么容易。比如寫夕陽。波蘭的詩人亞當·扎加耶夫斯基這樣寫:“沉重的太陽向西閑逛,乘著黃色的馬戲團馬車?!北热鐚懸路诖?。法國作家馬塞爾·帕尼奧爾這樣寫:“于勒姨父卻像商店櫥窗那樣,渾身上下掛滿山鶉和野兔。”比如寫星星。契訶夫這樣寫:“天河那么清楚地顯出來,就好像有人在過節(jié)前用雪把它們擦洗過一遍似的。”如果將這幾句話寫成這樣子——夕陽落山了。衣服口袋真多。星星閃爍。我們見到的很多文章很多書中,都是這樣寫的,司空見慣,見多不怪,見而無感。我們甚至還會認為這樣簡潔、樸素。這么一比,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寫好一句話,還真的不那么簡單呢。要不老杜也不會這樣感嘆: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汪曾祺先生曾經(jīng)這樣說:“語言像樹,枝干內(nèi)部汁液流轉,一枝搖,百枝搖。語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語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币黄玫奈恼?,一本好的書,固然在于整篇文章和整本書的思想和謀篇布局中的人物情節(jié)乃至細節(jié)諸多元素,但所有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句話。當然,話和話相互之間是密切聯(lián)系的,如水循環(huán)在一起,不可能單擺浮擱,但都是離不開寫好一句話這樣基本的條件,才能使其達到最終的構成和完成。過去,常說的一句話是,細節(jié)是文學生命的細胞。其實,每一句話,同樣也是其必不可少的細胞。
從寫好一句話開始,是我們每一位寫作者的必修課。意識到我們的文學語言已經(jīng)受到了傷害而在不由自主地滑落,意識到寫好一句話并不那么容易,才會對語言尤其是我們具有上千年悠久深厚傳統(tǒng)的母語,有敬畏之感,努力提高修為,才有可能寫好一句話。
(選自“中國作家網(wǎng)”2021年12月5日,有刪改)
●訓練
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篇引用美國作家安妮·迪拉德的話,來論證句子與作家的關系。
B.文章第二段運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有力地論證了“寫好一句話,不那么容易”的觀點。
C.文章第三段將話和話之間的關系比作水循環(huán)在一起,準確地寫出了寫好一句話的重要性。
D.文章第三段引用汪曾祺先生的話,屬于引用論證,論證了一句話對一部作品的重要性。
2.人們?yōu)楹尾辉僭谝狻耙痪湓挕钡膶懽髂兀?/p>
答: ? ? ? ? ? ? ? ? ? ? ? ? ? ? ? ? ? ? ? ?
3.想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寫作者,應該怎么做?
答: ? ? ? ? ? ? ? ? ? ? ? ? ? ? ? ? ? ? ? ?
4.文章主要表達作者什么觀點?在論述“寫好一句話,不那么容易”的觀點時,除了用舉例論證外,還用了哪種論證方式?請簡要分析。
答: ? ? ? ? ? ? ? ? ? ? ? ? ? ? ? ? ? ? ? ?
5.根據(jù)本文論點,結合自身的學習實際,談談“寫好一句話”的方法還有哪些?請你再舉出兩個例子。
答: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期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