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夏順發(fā)
大家都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而我認(rèn)為還要說“妻愛如綿”。
妻子作風(fēng)麻辣,做事雷厲風(fēng)行。她9 歲那年,因家庭生活窘迫,只得跟著奶奶到二叔家,過了15 年“寄人籬下”的生活。她感謝今生遇見我,其實我更該感謝她,是她陪我一路走來,風(fēng)風(fēng)雨雨,相濡以沫。
妻子與我結(jié)婚時,我是鄉(xiāng)村小學(xué)的民辦教師,月薪不足10元。她不在意這些,反而勸我工作不可患得患失。她像平衡桿一樣平穩(wěn)我一時失衡的心,使我排除雜念,一心一意做好工作。后來,我成為校長,工作繁忙自不用說,她盡力當(dāng)好家庭“后勤員”,還堅持做好家庭“指導(dǎo)員”。她從不準(zhǔn)我到學(xué)生家吃喝,有時,我禁不住“三請四邀”,回到家免不了被她補上一堂“職業(yè)道德課”。
為使家庭盡快“脫貧”,也為更好照顧我,她瞞著我辭去了工作,回家搞養(yǎng)殖。她常常蹬著一輛自行車,在家、農(nóng)田、魚塘“三點一線”上東奔西忙。她說,只有花銷的是憑勞動掙來的錢,心里才踏實。
我倆成婚不久便自立門戶,她既要掙工分,又要照顧家庭:女兒是她帶大的;父親病重期間是她與母親分班守夜照料的;祖父輪到在我家生活時,她忙前忙后。父親早逝后,她省吃儉用,接濟我的兩個弟弟先后考入大學(xué),一日日、一年年,她用柔弱的肩膀撐起了家里的一片天。我對她有感激,也有愧疚。她凡事總先想著我,心疼我的不易,更有甚者,她竟將結(jié)婚時的“禮布”為我縫制了兩套行頭,而她多年都不曾買過一件上檔次的衣服,更談不上買金銀首飾了。
1995 年冬日的一天,漫天大雪,我去縣城參加考試后騎著自行車小心翼翼往家趕。到了村西,雪光映照下,我看到了一個人影,那正是我的妻子。她擔(dān)心我,特意步行近兩公里來接我。雖然天氣寒冷,手腳冰涼,可我內(nèi)心卻是暖暖的?;丶液?,她做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雞蛋面,我吃完后,她端上一盆熱水,讓我泡泡腳。
我想,這就是夫妻吧!人生一世,有什么也不如有個好伴侶。她和我毫無血緣關(guān)系,卻為我夜深未歸而牽腸掛肚;在我貧窮時,她陪伴我、鼓勵我;我生病時,她守在我身邊,端茶送水,擦身喂藥,直到我康復(fù)……她為我做任何事都心甘情愿,她是這世上最愛我、最懂我、最愿意為我付出一切的女人。
成婚45 年來,我倆相敬如賓,恩愛有加,雖然少不了一些“摩擦”,但愛的根基從未動搖。如今,我倆都已奔七,我雖不擅表達,也不會把愛掛在嘴邊,但我的內(nèi)心凈似明鏡——妻愛如綿,歷久彌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