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江偉
虞城縣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 商丘 476002)
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發(fā)展趨勢的深入,如骨折等疾病的發(fā)生率隨之上升,而在骨折疾病中,髖部骨折的發(fā)生率較高,且其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威脅較大[1]。對于髖部骨折一般采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但是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手術治療后的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急性應激障礙,會對患者的注意力和認知力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對患者進行手術需要較高的麻醉質量,盡可能保障其安全性[2-3]。椎管內麻醉的穩(wěn)定性在以往研究中已被明確,但其仍有進步空間。因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髖部骨折患者為對象,探究部分骨折手術患者應用右美托咪定復合椎管內麻醉的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94例髖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骨折均為單側;(2)滿足手術治療指征;(3)無椎管內麻醉禁忌證;(4)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Ⅰ~Ⅲ級;(5)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疾病;(2)雙側髖部骨折;(3)對研究涉及藥物存在過敏反應;(4)臨床資料不完整。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復合組(n=48)和對照組(n=46)。復合組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在57~76歲之間,平均年齡(65.26±3.79)歲;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齡在59~77歲之間,平均年齡(65.83±4.0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在患者入室后對其進行右上肢靜脈開放,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實時監(jiān)控,包括心電圖、血壓等。所有患者均接受椎管內麻醉。令患者呈側臥位,選取椎管L2~3進行穿刺,并將硬膜外導管置入,深度在3cm左右。采用3mL濃度為1.5%的利多卡因進行藥物試驗,并觀察5min,根據患者狀態(tài)進行利多卡因追加。復合組在麻醉成功后將右美托咪定靜脈泵入0.8μg/kg,維持10min后調整劑量為0.4μg/(kg·h),于手術完成時停止。對照組患者將右美托咪定替換為生理鹽水,采用同等方式進行以上操作。麻醉誘導采用丙泊酚 1.5mg/kg、舒芬太尼0.4μg/kg、維庫溴銨 0.08mg/kg和米達唑侖 0.02mg/kg進行,誘導時間在5~10min之間。手術期間對患者血壓、心率等進行監(jiān)控,若出現(xiàn)血壓過低,則采用麻黃堿進行緩解,若患者心率過低,則采用阿托品進行緩解。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進行麻醉效果評估:分別于T0(麻醉前)、T1(麻醉后15min)、T2(手術完成時)和T3(手術后3 h)對患者采用疼痛視覺模擬量表評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4]進行評估,分值在0~10分之間,分值越高則越疼痛;鎮(zhèn)靜深度根據鎮(zhèn)靜(Ramsay)評分[5]評估。1分:煩躁不安、焦慮;2分:清醒,合作安靜;3分:反應遲鈍,嗜睡;4分:淺睡眠狀態(tài),能夠很快被喚醒;5分:入睡,對高聲呼喊反應遲鈍;6分:深睡眠狀態(tài)、對高聲呼喊無反應。比較兩組患者不同時間的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以及術后不良反應,包括心動過緩、低血壓、惡心嘔吐、鎮(zhèn)痛不足的發(fā)生情況。
2.1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四個時間點的VAS評分發(fā)現(xiàn),復合組在T1、T2和T3時的VAS評分均低于T0時(P<0.05),且在此三個時間點,復合組患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2.2兩組患者Ramsay評分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四個時間點的Ramsay評分發(fā)現(xiàn),復合組在T1、T2和T3時的Ramsay評分均高于T0時(P<0.05),且在此三個時間點,復合組患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Ramsay評分比較
2.3比較兩組血壓與心率波動值 兩組患者MAP和HR在T0時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在T1、T2、T3時,兩組患者MAP出現(xiàn)先下降后回升的趨勢,HR均呈上升趨勢,但復合組波動更小(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壓與心率波動值比較
2.4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者均有不良反應發(fā)生,其中復合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8.33%低于對照組26.09%(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手術治療是髖部骨折患者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在此過程中,麻醉藥物的選擇應用對于手術的進行和患者預后均有重要意義。不同的麻醉藥物、給藥方法和麻醉方式均會帶來不同的鎮(zhèn)靜效果和麻醉質量,同時會對患者的血壓、心率等產生不同影響[6-7]。手術治療容易對患者產生侵入性傷害,而髖部骨折患者大部分為老年患者,其生理機能較差,手術對其神經功能和心血管的損害更難恢復,更易發(fā)生不良反應,給患者預后帶來消極影響。因此,在手術時需要采取理想藥物和手段,以降低手術對患者的傷害,減輕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風險。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髖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兩組后,復合組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復合椎管內麻醉,而對照組患者以生理鹽水代替右美托咪定,比較兩組患者疼痛感受和鎮(zhèn)靜程度,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在麻醉后15min、手術完成時以及手術后3h時患者的疼痛感受均明顯低于麻醉前,且在麻醉后15min時疼痛感受最低,在術后3h時患者VAS評分上升,但仍然低于麻醉前。將兩組患者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在麻醉錢兩組患者之間疼痛感受比較一致,而在麻醉后15min時、手術完成時以及手術后3h時復合組患者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采用右美托咪定復合椎管內麻醉方案能夠獲得更好的麻醉效果。對比兩組患者鎮(zhèn)靜評分發(fā)現(xiàn),復合組于麻醉后15min時、手術完成時以及手術后3h時鎮(zhèn)靜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再次驗證了右美托咪定復合椎管內麻醉方案在髖部骨折患者手術中的效果。在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在麻醉后15min、手術完成時以及手術后3h時MAP和HR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MAP均呈現(xiàn)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HR均呈上升趨勢,但聯(lián)合組患者波動更平穩(wěn)。提示采用右美托咪定復合椎管內麻醉方案對患者血流動力學影響更小。出現(xiàn)這些結果的原因與右美托咪定的特性有關,該藥物通過直接作用于外周或中樞的特定區(qū)域,使其在手術中有較高的鎮(zhèn)痛質量[8]。同時,使用該藥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其他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同時有能夠發(fā)揮出較好的緩解焦慮和鎮(zhèn)靜效果,使患者術后情緒波動較小,進而減輕機體因情緒起伏而引發(fā)的應激反應[9-10]。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發(fā)現(xiàn),復合組48例患者中出現(xiàn)4例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患者,而對照組46例患者中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患者有12例,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復合組,提示接受右美托咪定復合椎管內麻醉方案的髖部骨折手術患者機體所受到的損害較輕。在手術過程中,必要的侵襲操作會對患者交感神經系統(tǒng)產生刺激,而在這種刺激的作用下,應激激素會被大量釋放,使患者圍術期生命體征出現(xiàn)異常,如心率過緩、血壓過低等,同時患者會發(fā)生胃腸道反應,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情況[11]。而右美托咪定會抑制血漿中兒茶酚胺類物質的分泌,使其在血液中的濃度維持在一定的范圍內,減輕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風險[12]。
綜上所述,采用右美托咪定復合椎管內麻醉方案對髖部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較好,其鎮(zhèn)痛質量高,鎮(zhèn)靜程度深,對患者血流動力學影響較小,同時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