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翠翠
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整本書閱讀能夠讓學生開闊視野,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積累閱讀經(jīng)驗。進行整本書閱讀要求學生有恒心、有毅力,能夠保持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增強閱讀能力,這也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和任務。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主要涉及前端分析、教學目標確立、教學內(nèi)容節(jié)選、教學流程把控以及教學評價等多方面,因此,教師應積極優(yōu)化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具體分析如下。
一、統(tǒng)整內(nèi)容,建立大單元意識
從大課程觀來看,教師需研究小學、初中乃至高中階段整本書閱讀課程的實施綱要;從學段來看,教師需對標新課標,確立不同學段對閱讀能力的具體要求;在學年方面,教師需研究各年級語文教材中“快樂讀書吧”的推薦書目及與之相關的教學要求。例如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以“小童話”為主題給學生們推薦了五本書,每本書中都有2~3則童話故事。結合二年級語文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知識點,以及學生的閱讀時間與進程安排,教師在教學中應具備大單元統(tǒng)整的意識,充分體現(xiàn)課程建設中的序列化與結構化。
二、關注學生,復合學生認知特點
在整本書的選擇上,我們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選擇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閱讀水平的書籍。同時在解讀文本時,也應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例如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推薦閱讀古典名著,而針對這些名著的解讀,相關專家、學者可謂各執(zhí)一詞,教師該如何教學并做出合理的文本解讀呢?這就需要教師關注學生個體的特點,從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認知特點出發(fā),做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文本解讀。
三、創(chuàng)意導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每本經(jīng)典書籍都有自己的靈魂,因此在進行整本書導讀時不可千篇一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從書中找到學生的興趣點,進而開啟整本書閱讀。例如在開展《了不起的狐貍爸爸》一書的導讀教學時,教師可以一改從前從封面入手的導讀法,從愛吃巧克力的羅爾德·達爾開始講起,進而遷移到“一個‘偷雞賊為何能夠被稱作‘了不起的人呢”這個問題上,這種教學設計更能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其迅速進入文本閱讀的學習過程中。
四、有效指導,提升學生閱讀質(zhì)量
學生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應遵循“讀前有方法─讀中有思考─讀后有討論”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將有效指導貫穿于整個閱讀教學當中。針對整本書閱讀的指導,葉圣陶先生認為它“包括閱讀以前對于教材的閱讀方法的提示,閱讀以后對于閱讀結果的報告和討論”。這段話清晰地指出了整本書閱讀指導的重要性。實際上,閱讀過程中也應該有指導,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閱讀前提示方法 閱讀前,教師應讓學生了解如何做到精讀與略讀相結合。針對淺顯易懂的文字,可略讀;針對一些不太好理解的內(nèi)容就要精讀、多讀,直到能夠透徹地領悟文本內(nèi)涵。
閱讀中進行指導 教師可以提前制定閱讀計劃,讀到某個階段時可進行一次討論,引導學生交流讀書心得,分享閱讀的快樂,總結整本書閱讀的成功經(jīng)驗,幫助學生調(diào)整閱讀方法,激發(fā)閱讀興趣,促進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
閱讀后組織討論 閱讀結束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匯報閱讀收獲??梢越M織開展故事會、朗誦比賽等活動,分享閱讀收獲,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進而實現(xiàn)高效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自讀與自悟,保護和支持學生閱讀中的獨到見解。
綜上所述,教師要在尊重學生認知發(fā)展的基礎上轉(zhuǎn)變原有的思維觀念,整合教學方法,注重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