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婷 劉福水 梁成寧 周毛生 齊俊南(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南昌 330006)
頸椎?。╟ervical spondylosis,CS)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頸肩背部僵硬疼痛、手指麻木、頭暈頭痛、感覺缺失等。據統(tǒng)計,頸椎病年患病率已超過30%,是全球第4 位致殘因素,發(fā)病呈現(xiàn)出年輕化趨勢,給人們的生活、醫(yī)療系統(tǒng)等造成嚴重的影響和經濟負擔[1-3]。頸椎病包括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及混合型等6 種類型,其中以“頸型頸椎病”最為常見,約占頸椎病的60%,是各型頸椎病的發(fā)病早期,同時也是治療的最佳時期[4]。針刀療法始創(chuàng)于20 世紀70 年代末,來源于中醫(yī)針灸針和西醫(yī)手術刀的創(chuàng)新產物。循證醫(yī)學和文獻計量學研究[5-6]表明頸型頸椎病是針刀療法的優(yōu)勢病種,療效安全可靠,但對其治療機理尚未完全闡明。本文以經筋理論為基礎,結合針刀醫(yī)學對頸型頸椎病的認識,分析針刀“調筋解結”法治療頸型頸椎病的作用原理,為針刀基礎研究和頸型頸椎病的治療提供理論基礎。
經筋始見于《靈樞·經筋》,是經絡系統(tǒng)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敖洝弊职瑫r間和空間兩種內涵[7]:其一空間屬性,如《說文解字》云“經,織也”,采用取類比象法將經比作客觀存在的實物;又如《釋名》云“經,徑也”,指無所不通的道路;另一種指時間屬性,如《傳》中有“經,度之也”,是指法度、規(guī)則、秩序、天道的意思。而“天道”的內涵即指時間,《靈樞·終始》明確記載:“謹奉天道,請言終始,終始者,經脈為經?!贝颂幍摹敖K始”即指時間?!敖睢弊钤缫娪凇兑捉洝?,廣泛分布于人體,正如《易·系辭》有云:“筋乃人身之經絡,骨節(jié)之外,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處非絡,聯(lián)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苯钭謴闹?,從力月?!墩f文解字》曰:“筋,肉之力也;腱,筋之本,附著于骨?!庇秩纭端貑枴の迮K生成》曰:“諸筋者皆屬于節(jié)?!薄端貑枴ゐ粽摗吩疲骸白诮钫?,主束骨而利關節(jié)也。”可見“筋”能產生力量,且具有束骨、利關節(jié)、保護周身的作用,是肌肉、關節(jié)、韌帶等軟組織的統(tǒng)稱。元唯安等[8]指出筋包括肌肉、韌帶和關節(jié)囊,是具有一定生物力學性能的纖維組織。楊威等[9]認為,除骨以外,筋、脈、皮、肉四體均歸于“筋”的范疇?!敖浗睢眲t代表一類具有“經”特性的筋,如《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fā)微》有云:“各經皆有筋,而筋又有病,及各有治法,故名篇?!惫P者認為“經筋”是除去骨骼以外的肌肉、肌筋膜、滑膜、韌帶等屬于運動系統(tǒng)的軟組織,“經筋病”則是軟組織本身的病變,以及各經筋循行部位出現(xiàn)的局部病變[10]。經筋是屬于十二經脈的筋肉系統(tǒng),經筋病則是屬于“痹證”范疇。此外,研究發(fā)現(xiàn)“經筋”在頸椎病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深受人們的重視,相關研究越來越多[11-13],郝永強等[14]、鐘鼎文等[15]已成功通過改變頸部肌肉軟組織制作頸椎病動物模型,證實頸肌的改變可誘發(fā)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中醫(yī)稱之“項強”“項痹”“經筋急”“骨痹”等,屬于經筋病范疇?!端貑枴け哉摗吩疲骸帮L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笨梢?痹證發(fā)病初期外邪乃風、寒、濕三邪痹阻肌膚而發(fā)病?!端貑枴ぶ琳嬉笳摗吩唬骸爸T痙項強,皆屬于濕?!逼浒l(fā)病多因風寒濕外邪侵襲機體,導致筋脈閉阻,不通則痛,是產生痹證的外因?!端貑枴つ嬲{論》言:“腎者水也,生于骨,腎不生則髓不滿,故寒甚至骨……肝陽也,腎孤臟也,水不能勝火,故不能凍栗,曰骨痹。”《證治準繩》曰:“頸痛頭暈,非是風邪,即是氣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著……皆由腎氣不能生肝,肝虛無以養(yǎng)筋,故機關不利?!边@些觀點指出該病的發(fā)生與肝腎密切相關,正氣不足,肝腎虧虛,精血不足,導致邪氣以深入而成痹。《醫(yī)林改錯》提出“血瘀致痹”的觀點,指出瘀血阻滯經絡是導致痹證的重要因素?!毒霸廊珪わL痹》云:“惟血氣不足,風寒得以入,惟陰邪留滯……此痛痹之大端?!敝赋霎敊C體氣血虧虛時,外邪易侵襲機體,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發(fā)為痹證。由此可見,頸型頸椎病的發(fā)病病因不外乎于內外因素。內因多為年老體衰,肝腎精血虧虛,正氣不足,氣血不榮等導致筋脈失養(yǎng),不榮則痛;而外感風寒濕邪、跌撲損傷、肌肉勞損等是導致本病發(fā)生的外在因素。而當這些致病因素侵襲人體時,導致邪正盛衰,陰陽失調,經絡失衡,氣血失常,或津液代謝失常,此時機體會出現(xiàn)各種“結”的病證與特征,表現(xiàn)為或瘀滯,或阻逆,或寒凝,或留濁,或各種痹證等,如可在體表局部出現(xiàn)皮下結節(jié)、條索、酸脹、麻木、過敏壓痛、隱疹、異常色澤等變異現(xiàn)象,頸型頸椎病亦是如此。而我們針刀治療的對象是經筋,通過“解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解結”是基于經筋理論指導下,針對各種病理狀態(tài)而實施的一種具體治療方法[16]?!敖饨Y”,源于《黃帝內經·靈樞》。《說文解字》曰:“結,締也,締,結未解也?!薄敖Y”為連接、聚合、凝聚之意,指事物間之間相互靠集的關系[17]?!鹅`樞·刺節(jié)真邪》中曰:“一經上實下虛而不通者,此必有橫絡盛加于大經,令之不通,視而瀉之,此所謂解結也?!贝颂幍摹敖Y”為“不通者”“橫絡盛者”,是邪氣而成的病理產物。“解結”則為一種治療方法,具有疏通、通利、流暢之意。《靈樞·賊風》又云:“其開而遇風寒,則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則為寒痹。”此處的“結”為外邪、故邪、正虛等氣血邪氣結聚的狀態(tài),也是病理產物。因此,經筋病即是病理產物“結”于經筋上的體現(xiàn)。《靈樞·九針十二原》曰:“夫善用針者取其疾也……猶解結也?!贝颂帯敖饨Y”既指治療方法,也指治療原則。由此可見,“解結”是針對“結”所產生的病理狀態(tài)而確定的一種治療方法,也是針灸臨床的一種指導思想與診治方法?!鹅`樞·衛(wèi)氣》云:“能知解結契紹于門戶?!笔侵改苊鞔_“解結”之法則可把握和提高臨床療效的方向。在臨床上常須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經絡穴位診法,明確腧穴處的皮下組織是否出現(xiàn)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膚溫度的變異等“結”的反應現(xiàn)象,及有關穴位鄰近或遠端有無明顯的結節(jié)、條索狀物等陽性反應征,以此進行經絡辨病辨證,運用“解結”法整體論治。而針刀療法“以痛為輸”,以“筋結”為輸,直接松解筋結,以治療骨疥深邪遠痹,而不同于傳統(tǒng)針灸的“氣至病所”。
針刀療法創(chuàng)立于20 世紀70 年代末,是中醫(yī)針灸學的復古與創(chuàng)新[18]。針刀“調筋解結”法繼承發(fā)揚了中醫(yī)經筋理論,從器械方面分析,針刀來自古代九針中帶刃針具如全針、鈹針、鋒針等;從治法方面分析,針刀療法出自并發(fā)展于傳統(tǒng)的經筋刺法,如恢刺、傍針刺、合谷刺、搗刺等;在治則方面針刀從“筋”入手,治療點選取“以痛為輸”“以筋結為輸”[19]。經筋病治療的關鍵是“解結”和理筋?!鹅`樞·陰陽二十五人》云:“切循其經絡之凝澀,結而不通者?!币庵竿ㄟ^直接刺激局部血瘀壓痛點及結節(jié)、條索樣結構,暢通局部經氣,改善微血循環(huán),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針刀理論認為各種致病因素引起頸肩部肌肉勞損和頸椎骨質增生,出現(xiàn)各種“結”的病證與特征,表現(xiàn)為頸椎病反應區(qū)出現(xiàn)皮下結節(jié)、條索、酸脹、麻木、過敏壓痛、隱疹、異常色澤等經筋病變,使頸椎處于異常狀態(tài)。針刀療法主要是針對病變的頸部“經筋”,通過對病變的“筋結點”(如痛點及結節(jié)、條索樣結構等)進行切割和剝離以松解、降壓,解除對神經、血管的刺激或壓迫,以達到“解結”的作用,從而達到“調筋”“理筋”的目的,恢復經筋的功能狀態(tài),改變機體異常應力狀態(tài), 此即針刀的“調筋解結”作用。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生物力學失衡是引起頸型頸椎病發(fā)病的關鍵機制[19-20]。正常情況下人體頸椎的力學平衡主要是通過調節(jié)肌肉軟組織的收縮和松弛來完成[21]。肌肉軟組織系統(tǒng)在保護脊柱的穩(wěn)定方面作用極其重要,研究發(fā)現(xiàn)獨立的韌帶只能承受2 kg 的負荷,而剩下承受力的增加則主要是通過脊柱周圍的肌肉軟組織來協(xié)調[22]。本團隊前期研究初步揭示了針刀“調經”法治療頸椎病的療效機制[19]。通過采用長期低頭位法造模新西蘭兔,見圖1,并通過透射電鏡、HE 染色鏡觀察新西蘭兔在干預前后的頸后伸肌群改變[23-25]。結果顯示模型組頸后伸肌肌纖維細胞出現(xiàn)變性,此屬“筋傷”病變,頸椎的力平衡遭到破壞。而我們進行針刀干預后HE 染色光鏡下針刀組頸后伸肌組織接近空白組,且還降低了頸肌細胞的凋亡,透射電鏡下針刀組自噬體和凋亡小體減少、線粒體分布均勻,見圖2。該過程恰當?shù)刈C實了針刀干預后所起到的“調筋”作用。而我們進行針刀操作時則是通過觸摸兔頸椎棘突兩側軟組織,尋找硬結、條索狀物,依照頸部肌肉僵硬度和條索狀物的位置擇取針刀的進針點,此即針刀的“解結”過程。因此,從實驗研究方面,我們進一步論證了針刀療法可通過“解結”改善頸部受損肌肉病理及超微結構變化,促進勞損頸肌再生修復,而達到“調筋”的作用,重建頸椎的力學平衡。此外,田彎彎等[26]探討針刀干預對頸型頸椎病模型兔頸部肌肉組織中SOD 活性以及MDA 含量的影響,通過觸診兔頸部棘突兩側肌肉的硬結以及條索狀物進行針刀松解操作,結果表明針刀治療頸型頸椎病可能通過清除自由基、提高頸部肌肉抗氧化能力,進而修復頸部動力平衡。該研究同樣證實了針刀通過“解結”法而達到“調筋”的作用,從而恢復勞損頸肌。
圖1 造模圖
圖2 頸后伸肌細胞超微結構變化圖
由此可知,針刀治療頸型頸椎病可通過松解“筋結”點而達到修復勞損頸肌的目的,重建頸椎力學平衡,此即針刀通過“解結”法而達到“調筋”的作用,使頸型頸椎病的癥狀得以緩解、消失。傳統(tǒng)針灸針的針體偏細、偏小,在“筋結”的病灶上很難達到“解結”的作用。針刀療法則是傳統(tǒng)中醫(yī)學理論和現(xiàn)代人體解剖學理論的結合,針刀的外形是針,尖端帶刃口,具有“針”和“刀”的雙重的治療作用,對肌肉軟組織疾病的治療療效顯著[27-28]。針刀因同時具備“針”和“刀”雙重作用的特點,通過對頸肩周圍病灶處的筋結點(酸脹、麻木、過敏壓痛、條索等處)一系列病理產物的切割、剝離,緩解肌肉緊張,疏通頸部經絡氣血,達到閉合松解、降壓的治療作用,從而破壞頸椎局部的病理結構,消除頸周病變肌肉及受累組織的筋縱和筋急,以“調筋”“理筋”,促進經筋功能狀態(tài)的恢復,重建頸椎力學平衡,以此實現(xiàn)對“筋結”病灶點的松解目的。“經筋病”治療原則的重點在于“解結”,這就為運用經筋理論指導針刀治療頸型頸椎病奠定了理論基礎。
綜上所述,頸型頸椎病是“經筋病”范疇,“經筋病”則是軟組織本身的病變,以及各經筋循行部位出現(xiàn)的局部病變,而病理產物“結”是經筋病于經筋上的體現(xiàn),也稱“筋結點”“病灶點”。“解結”正是針對“結”所產生的病理狀態(tài)而確定的一種治療方法。針刀“以痛為輸”,以“筋結”為輸,通過“解結”而達到“調筋”的目的,從而恢復頸椎的力學平衡,達到治愈、緩解頸型頸椎病的作用。但目前對治療該疾病的研究還存在許多不足點,如多為單中心、小樣本量、療效評價標準單一等,且尚缺乏實驗方面的研究,今后我們仍需要長時間的臨床觀察和實驗探索,使針刀療法治療頸型頸椎病更有效、更廣泛地應用于臨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