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啟團
美國著名的溝通專家道格拉斯·斯通曾在自己的著作《高難度談話》中,分享過自己的一段親身經(jīng)歷。
他在上班途中發(fā)現(xiàn)道路被堵住了。那是一條單行道,一輛出租車和一輛私家車互不相讓,把路堵得嚴嚴實實。于是,道格拉斯下車敲了敲出租車的車窗,說:“師傅,我看你是專業(yè)的,這么窄的一條路,沒點水平可倒不出去。應該只有你能倒車,能麻煩你倒一下嗎?”
出租車司機立刻點點頭說:“好吧,誰讓我技術(shù)好呢!”馬上把車倒了出去。
如果道格拉斯上來說:“你也是老司機了,怎么就不懂得退讓一下?”那估計大多數(shù)司機都會發(fā)脾氣,直接說:“我就不讓,你能怎么著吧!”
為什么道格拉斯只用幾句話就解決了問題呢?首先,他并沒有評斷對錯,而是暗地里巧妙地把對方當成一個技術(shù)水平更高的人。他拋出了這樣一個假設:水平高的人才會讓步。出租車司機很樂意接受這個假設,所以他讓步了。
當我們想要讓一個人去改變的時候,我們必須把這個人放在“對”的位置,這樣他才愿意做得更好。人們總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對”,就是一個人的心理需求。我們要跟人合作,最好能把對方放在這個“對”的位置上,這就是心理利益。當你滿足了對方的心理利益,對方才有可能讓你獲得利益。
(一米陽光摘自《婦女·女人觀天下》2023年第6 期 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