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過去作為一種可參觀的形式:遺產旅游景觀的設計及其機制研究
        ——以天津五大道為例

        2023-11-24 08:41:30周延偉
        天津美術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旅游文化

        周延偉

        一、遺產+旅游:被展示的過去及其“可參觀性”

        旅游學家約翰·厄里(John Urry)將“旅游”定義為一個牽涉“離開/偏離常軌”(departure)的概念。在他看來,“人可以有限度地擺脫例行事務和日常生活,讓感官投入一連串刺激活動,與日常的平凡無奇形成強烈對比”[1]4。因此,對于旅游規(guī)劃及其景觀設計來說,目的地資源的稀缺性和獨特性是該地能否獲得持久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而遺產作為一座城市區(qū)別于其他城市的獨特印記,它與旅游似乎天生就構成了一對親密無間的好搭檔。事實上,在現(xiàn)代大眾旅游興起之前,對遺產的觀瞻便已存在。例如,16、17世紀盛行于歐洲的“大游學/壯游”(Grand Tour),以及中國古代文人墨客追古思幽的雅游??梢哉f,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古往今來,將歷史遺跡奉為游覽路線上的風景名勝,通過旅游感知、了解和體察異域風情與歷史文化,都是人類行為活動的一種重要類型。

        在當下,隨著旅游活動的普及,游客的旅行模式早已從先前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簡單觀光轉變?yōu)橐晕幕M為主要內容的深度參與,曾經被認為與文化體驗毫無關聯(lián)的購物、吃喝、住宿等附屬行為也逐漸轉變成體驗場所意義、接觸當?shù)匚幕闹匾緩?。也就是說,旅游景觀設計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讓游客通過到各種當?shù)氐奈幕故緢鏊^光,參與多種特色的文化娛樂活動,獲得與眾不同的文化體驗,從而實現(xiàn)文化消費。至此,文化成為旅游的靈魂,旅游景觀則成為文化的載體。在旅行中,文化已然超越了它在精神層面的無形狀態(tài),變成了一個可以被觀賞的去處。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人們對“回到過去”的興趣呈現(xiàn)出爆炸式的增長,遺產旅游也成為前所未有的大眾活動。拉斐爾·塞繆爾(Raphael Samuel)將此戲稱為被克利俄(Clio)①操控的一種膨脹的歷史文化。為了迎合這種趨勢,遺產旅游景點想方設法為游客提供各種公開展示的平臺,并且給場所賦予了各種文化價值。這些文化價值往往被視為該場所的身份,擁有這一身份對吸引游客至關重要。[2]1

        這便是貝拉·迪克斯(Bella Dicks)所說的文化的“可參觀性”(visitability)。該詞脫胎于文化研究中的“凝視”概念。它將參觀主體、客體以及二者之間的凝視關系內化于一身,[3]代表了一種以實體為基礎的意指系統(tǒng),指的是參觀主體與客體之間構成的體驗式的互動關系。[4].在此意義上,遺產與旅游結合所衍生出的過去的“可參觀性”,主要表現(xiàn)為對遺產所代表的舊時文化的渴望與挽留,即通過遺址公園、古村落、歷史建筑、博物館等展覽空間的開發(fā)建設,利用物質形式和活態(tài)歷史延續(xù)并創(chuàng)造“逝去的世界”(runaway world),從而使過去成為一個被展示和可供人們參觀的存在。芭芭拉·克申布拉特-吉姆布萊特(Barbara Kirshenblatt-Gimblett)說:“遺產是一種求助于過去的現(xiàn)代文化生產模式。如此定義的遺產取決于用展示來賦予垂死的經濟體和了無生機的場所以第二次生命,作為對自身的展覽?!保?]由此觀之,過去的“可參觀性”生產實際上是以現(xiàn)代欲求為準繩進行的,這也就無形中隱含了一些難以回避的現(xiàn)象——并非過去所有的文化都可以轉化為旅游資源進入產業(yè)開發(fā)過程,且轉化為旅游資源的文化也往往會經過一定的加工而與真實的歷史存在些許出入。在此方面,天津五大道遺產旅游景觀的構建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

        基于此,本文圍繞過去是如何用可參觀的形式制造出來的這一核心問題,以天津五大道為具體案例,通過分析五大道遺產旅游景觀“可參觀性”的設計策略與呈現(xiàn)方式,探討隱含于“可參觀性”現(xiàn)象背后的社會生產機制與建構性成因,最終引申出對遺產旅游景觀設計內在文化邏輯的深入思考。

        二、可參觀的五大道:從租界飛地到旅游名勝的轉型

        五大道是天津市內馬場道以北、成都道以南、西康路以東、馬場道和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處歷史地段的指稱。雖說是五大道,但實際上是由成都道、重慶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馬場道六條幾近平行的道路組成。“坊間還有一種解釋,說是由于五大道中的常德道并不是一條完整的道路,它被占地較大的民園體育場切斷,只有半條,因此沒有算在五大道之內。”[6]42有趣的是,“五大道”并不是一個歷史稱呼,20世紀60年代新中國的城市管理部門為了便于稱呼發(fā)明了這個叫法;但說得久了,約定俗成,反而成為“官稱”。

        五大道是近代天津英租界第三次南擴形成的高級住宅區(qū)。②天津人講:“先有馬場道,后有五大道?!币馑季褪钦f,在五大道被劃入英租界之前,“推廣界”的南部邊界馬場道就已經存在。英租界當局以“越界筑路”的手段,強占了租界以外的土地,并由此推動了租界的擴張??梢哉f,五大道早期帶有明顯的列強殖民色彩,是人們不愿提及的創(chuàng)傷記憶和殖民傷疤以及“看卻看不見的存在”,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這塊租界飛地以異類和他者的形態(tài)與老城廂互不干擾地獨立發(fā)展。作為當時西方最新空間規(guī)劃、建筑技術和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地,該區(qū)域在城市空間形態(tài)、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面均與中國傳統(tǒng)的城市特征迥然不同,其特殊的空間語匯無疑是殖民國家的強權話語和資本掠奪功能外化為城市形象的一種表征。為了獲得同樣的權力表征,清政府很早便開始“師夷長技”,映射在天津的城市建設方面即洋為中用的河北新區(qū)。作為中國第一個體現(xiàn)現(xiàn)代城市規(guī)劃思想的城區(qū),它的建設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租界時期的五大道從與老城廂傳統(tǒng)街區(qū)的絕對隔離到漸漸被接納的過程。另外,對飛地空間的接納除了從總體規(guī)劃到建筑造型的效仿之外,最主要的還是民眾尤其是上流社會對新型生活方式的接納。20世紀初的中國,政局變化頻繁,天津租界成了當時北方最大的“安全島”。五大道因地處英租界的黃金地段,也就成了當時國內中上層人士重要的政治避難所。

        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社會性質的變化和人民性城市景觀的生成,五大道還一度被貼上“洋人買辦老爺太太們的老巢”[7]的政治標簽,成為被打倒的對象。然而,伴隨近年來大規(guī)模的城市建設,有趣的事情發(fā)生了:除了被復建的鼓樓和周邊的仿古街區(qū)以外,作為天津六百余年城市發(fā)展見證的老城廂已然在上世紀末大拆大建的浪潮中被無情地拆除了,而當年的租界地五大道卻被較好地保留下來。雖然客觀的物質基礎條件是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五大道之于天津的重要性正在逐漸上升卻也是不爭的事實。1999年,天津市規(guī)劃局編制了《五大道風貌區(qū)保護開發(fā)規(guī)劃》,將這片區(qū)域定位為高級住宅區(qū)、高檔辦公區(qū)和文化旅游區(qū),正式拉開了五大道作為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序幕。2003 年,五大道被評為“津門新十景”;2005年,五大道被列為“近代中國看天津”的重要旅游板塊;2015年,五大道入選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qū);2021年,五大道又被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qū)。

        現(xiàn)今人們常說:“天津兩件寶,海河五大道。”[6]42從這一層面上看,五大道已然從列強侵略的慘痛記憶中脫離出來,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平臺以及中國文化現(xiàn)代性轉型的前沿地帶,構成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積極探索國家民族命運以及未來發(fā)展道路的一種表征。這種表征在當代以促進旅游為目的的更新規(guī)劃中得到了明顯的體現(xiàn),并且在大眾旅游的過程中受到了空前的強化和對外宣傳。應該說,五大道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重構天津城市形象和想象城市未來發(fā)展路徑的代言人。至此,歷盡滄桑的五大道由租界飛地轉變?yōu)楣┐蟊娪^賞的旅游景觀,實現(xiàn)了從異端到正向的意義轉換,完成了從被排斥抵抗到被接納和解再到被宣揚推廣的奇妙轉型。在此過程中,如何借助規(guī)劃設計的手段將街區(qū)構建為可參觀的旅游奇觀,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但更有意味的是,在設計之中,如何闡釋街區(qū)的歷史文化,也就是如何通過甄選和解讀,消散五大道的殖民印記并將它納入到中國文化現(xiàn)代性轉型以及進步民族化的敘事范式中來,則顯得更加有趣。

        三、五大道“可參觀性”的設計呈現(xiàn):街景的神圣化再造

        對于旅游景觀設計來說,“可參觀性”指的是文化的視覺化與物化,或者說是一種視覺的文化實踐,“目的是創(chuàng)造‘會說話的環(huán)境’(talking environments),將人們當作參觀者并吸引其注意力”[2]2。這種環(huán)境營造的方法,借用設計界的流行話語來形容就是“可讀的”(legible),主要表現(xiàn)為通過明確的文化屬性和清晰的文化主題,將場所本身構造為可被識別的景觀。南京大學周憲教授將此過程稱作“景觀的發(fā)明”。在他看來,旅游景觀“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的實在,更是一個需要不斷地被‘發(fā)明’的符號,以適應不斷發(fā)展的旅游需要”[8]。迪恩·麥卡奈爾(Dean MacCannell)則將這種“發(fā)明”稱作景色神圣化(sight sacralization),該過程包括命名(naming phase)、.裝裱及推廣(framing andelevation phase)、奉祀(enshrinement)、機械復制(mechanical reproduction)和社會再生產(social reproduction)五個階段。如此看來,五大道遺產旅游景觀“可參觀性”的規(guī)劃設計實際上就是將五大道街景進行神圣化的過程。

        (一)命名:“鉆石策略”

        五大道真正意義上的大眾旅游興起于20世紀末。隨著《五大道風貌區(qū)保護開發(fā)規(guī)劃》的出臺,這片區(qū)域先后被確定為文化旅游區(qū)和歷史文化街區(qū)。近年來,隨著旅游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以及遺產活化的廣泛開展,新一輪的保護與更新規(guī)劃開始編制。

        在該輪規(guī)劃中,出于對街區(qū)整體性的考慮,政府和規(guī)劃部門決定“保持核心保護范圍的相對安靜和穩(wěn)定,保持其整體性和完整性,同時允許外圍建設控制地帶結合少量史料價值一般的歷史建筑形成旅游聚客錨地”[6]347。按照這一思路,規(guī)劃“以兩個具有場所意義的開放空間和五個特色鮮明的入口門戶為載體”[6]351,提升完善街區(qū)功能以滿足旅游的需要,具體包括兩個核心、五個節(jié)點和一條線路③。為了使規(guī)劃方案更加深入人心,規(guī)劃單位還給它起了一個十分響亮的名字——鉆石策略(圖1),即將五大道的核心保護范圍比喻為一顆碩大的鉆石,周邊高層建筑之間散落的、零星的歷史建筑則是大鉆石周邊鑲嵌的小鉆石。這種通過命名來標記重點事物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和規(guī)定了人們看待五大道的方式與態(tài)度,從而為五大道景色的神圣化奠定了基礎。

        (二)裝裱及推廣:以消費為特征的節(jié)點再造

        隨著以促進旅游發(fā)展為目標的五大道更新規(guī)劃被命名為“鉆石策略”,其整體的裝飾風格也被確立下來。規(guī)劃在建筑使用功能方面明確區(qū)分了高級與低級、高雅與低俗,從而在鼓勵和禁止的雙重維度中滲透出濃濃的消費主義氣息,諸如積極提倡開辦高級企業(yè)會所、高檔餐廳、精品專賣店、精致特色酒店、高檔美容養(yǎng)生會館等高端消費場所,禁止和排斥燒烤、街邊售賣、快餐、大型超市等普通消費形式(表1)。通過對這些重要節(jié)點的裝裱與推廣,物品的“神圣性”逐漸被彰顯出來。其中,將位于“鉆石”核心位置的民園體育場改造為輻射全域的游客服務中心無疑是最具旗艦意義的事件。

        表1 對五大道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民園體育場是中國最早興建的現(xiàn)代化體育場之一,后因設施老化而被棄用。隨著五大道更新規(guī)劃的展開,2012—2014年民園體育場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改造。這次改造采用了存表去里和功能重置的模式:其外圍看臺被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歐式建筑外沿,建筑內部增設了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等多種消費業(yè)態(tài),使該體育場從專業(yè)的體育運動場所轉變?yōu)樾蓍e公園和標識性的游客錨地。規(guī)劃部門將之譽為“中西合璧的城市客廳”(圖2)。不過,這個“客廳”雖然沒有準入門檻,任何人都可以隨便逛上一逛,但除了欣賞豪華的“裝修”之外,若要真正地參與其中,里面的消費仍然是價格不菲。在五大道上,與此類似的改造還有民園西里、先農大院和慶王府。由此看來,五大道的“裝裱及推廣”實際上是要將它塑造為一個宏偉的“物神”形象,通過符號化拼貼、標簽化裝飾以及消費化改造共同完成歷史景觀的崇高化再現(xiàn)。同時,作為一種消費行為,旅游還是建構自我身份認同的重要手段。由此看來,這種憑借技術性語言將歷史素材巧妙編織進消費語境而生成的歷史景觀的符號化再現(xiàn),在建構游客自我身份想象的同時,也在推廣過程中通過各種媒介的宣傳形塑了潛在游客的心理預期。

        圖2 民園體育場的舊影與新照

        (三)奉祀:固定線路的馬車游覽

        奉祀猶如一場朝圣——游客離開熟悉之地,全身心地投入到那個遙遠而神圣的地方。在當今的五大道,最為流行的朝圣方式是乘著觀光馬車沿著固定的觀覽線路“敬拜”那些被選定的知名景點(圖3)。相比以電能或化石燃料為主要能源、象征著機械時代速度與理性的觀光車而言,行駛在非現(xiàn)代化街區(qū)中的馬車作為前現(xiàn)代社會的“孑遺生物”,似乎更能激發(fā)起游客的歷史代入感。當馬車徐徐走過五大道的街頭,一座座歷史建筑的身影從游客眼前飄然而過,配合著導游的講解,整個街區(qū)變成了種種傳奇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廣闊的歷史畫面也在一個接一個的故事中依次展開。用一個不太恰當?shù)谋扔鱽碚f,五大道上的馬車,這個違和感極低的存在已然成為溝通現(xiàn)在與歷史、真實與幻象之間的“蟲洞”。身處其中,游客能夠獲得更多想象舊日生活的可能。另外,為了方便游客觀看,政府部門還將部分院落的實體圍墻更換為欄桿。這種改變歷史建筑原真性的做法雖然遭到了許多規(guī)劃設計專家的反對,但卻依然得到了實施??傊?,在馬車這種前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作用下,整個五大道被串聯(lián)成一個值得觀看的理想化的景觀。正如厄里所說:“許多旅游活動本質上完全是個視覺性經驗。為了實現(xiàn)凝視,才會精心規(guī)劃,讓游客遇見‘他者’,并為旅游經驗提供某種能力、娛樂和結構?!保?]16

        圖3 五大道的馬車游覽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四)機械復制:新媒體時代的現(xiàn)場唯一

        厄里將游客的旅游行為稱作“游客的凝視”,并且指出這種凝視“是由社會塑模、后天習得的‘觀看方式’。它是動態(tài)影像和再現(xiàn)技術建構而成的視野(vision)”[1]3。在這里,所謂的“動態(tài)影像和再現(xiàn)技術”實際上就是機械復制,指的是“使用大眾媒體大規(guī)模地復制那些被神圣化的物品,如照片等印刷品或是模型等”[9]。在現(xiàn)今新媒體技術日益發(fā)達的情況下,復制的手段也越來越多樣,并且早已超越了傳統(tǒng)的照片、印刷品、模型等的界限。瓦爾特·本迪克斯·舍恩弗利斯·本雅明(Walter Bendix Schoenflies Benjamin)認為,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由于受到商業(yè)資本的過度侵襲和破壞性再利用而逐漸淪為資本逐利的工具和象征符號,從而失去了原有的“光韻”(aura),變得單調膚淺和缺乏意義。但是在旅游景觀設計之中,這似乎恰恰是景色神圣化的最關鍵一步。在《游客的凝視》(The Tourist Gaze 3.0, 2011)一書中,厄里分析了攝影、數(shù)字化對游客凝視的影響,并認為它是“促使游客凝視發(fā)展與延續(xù)最重要的技術”[1]179。在他看來,攝影這一被大眾視作能夠客觀化全世界的技術實際上制造了想象的地理,而商業(yè)旅游攝影更是為了挑起潛在游客的欲望,因而必然要展示出更加刺激與魅惑人心的地理。

        這種情形與當今的網紅打卡頗為類似。游客到達目的地后,可以通過直播、視頻、朋友圈等多種方式對目的地的景觀進行即時復制,也可以在旅行結束后通過網絡上傳和分享旅行日志、評價目的地等方式進行滯后復制。甚至連游客購買官方推出的文化衍生品的行為,其實也構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復制。隨著復制品的與日俱增,原物似乎并沒有被復制品所取代,而是因為它的真實性和現(xiàn)場感變成了被膜拜的偶像?;蛘哒f,“恰恰是因為這些機械復制品的存在,才能凸顯出原物作為‘唯一存在’的重要價值”[9]。

        (五)社會再生產:在地居民與街區(qū)活力的營造

        在旅游規(guī)劃中,目的地文化的“可參觀性”塑造也可以看作地方性重新發(fā)掘的過程。在地理學上,地方性除了表現(xiàn)為靜態(tài)的物理空間之外,還有以在地居民生活圖景為主體的活態(tài)地方性一說,而這也是該地得以保持地域特色并且持續(xù)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這里的“社會再生產”說的就是旅游規(guī)劃與在地居民的關系,即“社會群體、城市或是地區(qū)以景區(qū)的名字命名,將其轉變?yōu)橐环N社會化的符號”[9],并使之周而復始延續(xù)下去的過程。五大道的更新規(guī)劃在滿足聚集旅游和商業(yè)人流的同時,力圖更好地保持其核心保護范圍內較為安靜的歷史文化氛圍。為此,如何對待當?shù)鼐用窬统蔀橐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當時有專家建議將低收入居民全部遷出,以恢復歷史上較純粹的高檔居住品質。但是由于高昂的動遷費用以及出于地區(qū)原真性的考慮,最終決定允許少量居民繼續(xù)留在五大道作為社會變遷的真實反映,并且通過提倡慢速交通、保留中小學校、允許小規(guī)模自營商業(yè)等措施維持原有生活方式,以實現(xiàn)雙贏的局面。[10]

        另外,在維持更新地相對復雜居民結構的基礎上,鼓勵在地居民參與地方營造,也是規(guī)劃設計領域經常用來激發(fā)社區(qū)感、凝聚力和活力的重要手段。反映在五大道旅游規(guī)劃中,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夜市的舉辦。夜市開幕當天,五大道人流如潮,絢爛的燈光秀將民園體育場映得五彩繽紛。劇場歌舞、路演巡游……一個個精彩的節(jié)目吸引人們駐足欣賞,拱廊內120余個市集攤位前更是人頭攢動,許多在地居民也參與其中,營造出良好的街區(qū)活力(圖4)。不過,這一方式能否長期影響在地居民,使之形成真正的社區(qū)凝聚力,還需要深入考察和長期關注。但值得提倡的是,通過引導居民自發(fā)式更新來激發(fā)五大道持續(xù)發(fā)展的內生動力,不失為一種促進其社會再生產的良好途徑。

        綜上所述,五大道遺產旅游景觀的構建說到底就是通過重要節(jié)點的消費化再造、固定線路的游覽觀瞻、新媒體技術的打卡復制以及當?shù)鼐用駞⑴c的街區(qū)活力營造等多種方式,圍繞遺產資源建構起一套.“將過去帶入現(xiàn)在并提供一種仍然能夠體味得到的過去”[11]的話語體系。在這種語境下,規(guī)劃設計通過視覺審美邏輯的控制,制定出相應的功能形象定位來強化一種文化的隱喻,進而“透過這些制造感覺的符號和空間的邂逅”[12],建構起人們對于五大道過去的文化想象。

        四、五大道“可參觀性”的建構機制:闡釋過去與城市形象重構

        經過街景的神圣化再造,五大道借助設計的力量將過去以可參觀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不過,這個可參觀的過去,并不是對五大道歷史的全景式觀照,而是將其凝固成某些特定的歷史片段。值得玩味的是,這些片段并沒有將五大道恢復為社會主義改造后的人民性景觀,而是將它推回到了更遙遠的過去——英租界的高級居住區(qū)。這個被西方列強強行開辟的飛地空間,本應作為城市的傷疤,但如今卻變成了供人玩賞娛樂的城市名片。游客沉浸其中,非但沒有不適之感,反倒因為它的異域風情和高端的環(huán)境設施而倍感愉悅。迪克斯認為,文化是生產可參觀性的核心。那么,是什么樣的內在驅力使五大道的旅游規(guī)劃選擇以發(fā)端于租界的異域文化為主題營造街區(qū)的景觀環(huán)境,并且從中生產出先進性的城市地標呢?或者說,在設計中,如何為租界祛魅并將其轉化為中國社會及文化現(xiàn)代性轉型進程中的實驗田和開拓者呢?

        在此,大衛(wèi)·羅文索(David Lowenthal)的觀點頗具啟發(fā)性。在《過去宛如異鄉(xiāng)》(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1985)一書中,他說:

        過去就像是一個遙遠的異域國家,不管我們對它了解多少,我們始終不能認識它的全貌,也不能完全了解當時的人們生活的真實狀態(tài)。重要的不是過去到底是什么樣子,而是要了解人們?yōu)槭裁葱枰^去,怎樣理解過去,甚至怎樣改變過去。歷史、記憶、遺產、遺存這些概念其實是互相交織在一起的,生活在現(xiàn)在的人們,實際上在不斷操縱這些概念和它們之間的關系,以便尋找有利于自己的解釋。[13]36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過去會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這些新的意義往往是根據當代的需要所給予遺存的解釋,或者說是混合了歷史遺留和當今想象的東西。他還進一步提出了遺產制造的觀點——歷史學試圖記錄隨時間流逝而逐漸模糊的過去,而遺產制造則是隨意采擷過去的一些片段,創(chuàng)造遺產內容,滿足現(xiàn)在的政治經濟目的。[13]37這就是說,若要使遺產和旅游之間建立聯(lián)系,勢必要將遺產從歷史、藝術或科學等層面的普遍價值轉化為旅游吸引物。在此過程中,一定程度的選擇和重組是必然會發(fā)生的。其關鍵就在于對遺產進行怎樣的解釋。

        (一)“萬國建筑博覽會”作為他者言說的合理化

        眾所周知,“萬國建筑博覽會”是五大道最著名的區(qū)域意象。這一鮮明特征乃是近代列強侵略的產物。史學界素有“近代中國看天津”的說法。當時,列強用堅船利炮一次次擊碎天津的海防,進而威脅京師的安全,中國也被迫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這本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但是游客在曾經的“國中之國”中旅行卻并沒有參觀大沽口炮臺時的屈辱和肅穆之感,也沒有參觀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時的抗爭與革命之情,反而因為街區(qū)建筑美學的宣揚和名人逸事的渲染表現(xiàn)出了些許的向往和羨艷之意。這種現(xiàn)象是如何被生產出來的呢?

        首先,借用愛德華·沃第爾·薩義德(Edward Waefie Said)“想象的地域及其表述:東方化東方”[14]的觀點來看,“五大道既是現(xiàn)實的區(qū)域,也是想象的空間,它通過空間的想象生產出關于都市的記憶與歷史,并賦予它以現(xiàn)實性。它的角色和意義只有在其被賦予之后才可能獲得客觀有效性”[15]。其意思就是說,游客對五大道的現(xiàn)實情感實際上對應的是五大道作為現(xiàn)實區(qū)域所承載的想象空間,這是一種被規(guī)劃和各種宣傳所引導規(guī)訓的產物。在當代旅游規(guī)劃開始之前,相關文獻資料其實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了規(guī)劃的定位。在常見的文本中,最為流行的是關于小洋樓建筑風貌和居住者生平故事的記述。這些記述雖然描述了五大道作為租界的起源,但多以背景的形式存在,由于沒有多少博人眼球的傳奇事件而被一筆帶過。相反,五大道的各色建筑則被刻意塑造為各類奇觀異聞的發(fā)生場,它們以一種凝固的形態(tài)擔當了歷史參與者及見證人的角色。而生活在其中的各類名人,他們的英雄偉業(yè)和命運際遇連同生活起居的宅邸一道被整合成了一種奇特的景象,從而共同組成了近代中國百年激揚動蕩的歷史,也共同見證了這座城市苦難輝煌的前世今生。于是,我們在規(guī)劃方案中便看到了如下的表述:

        五大道在當時的高級住宅區(qū)中規(guī)模最大、社會名流最多,……神秘而幽靜,備受人們向往。[6]23

        近年來五大道的文化含金量似乎愈來愈高,對于天津人來說,它不再被視作過了時的昔時遺物,相反漸漸成了天津的一種城市標志,甚至升華為一種驕傲了。[6]38

        每幢建筑里都有故事,可以說五大道展現(xiàn)了近代中國的百年風云。[6]40

        在這些溢美之詞的指引下,五大道被奉為至寶也就順理成章了。同樣,“鉆石策略”的制定也就無可厚非了。在此,為了使這一問題的論述更加明晰,不妨再借用央視紀錄片《五大道》中關于慶王府的介紹加以類比。該片對慶王府的介紹主要集中在《遺風》一集。鏡頭通過相互交叉的現(xiàn)實的空間環(huán)境與一連串虛構的“小德張”的生平逸事來完成。前者為實景拍攝,后者則主要以情景再現(xiàn)的演繹方式來展現(xiàn)。這種實與虛的敘事技巧實際上將事實性的和藝術性的語言交織在一起,通過口述、史料、演繹等素材混編的蒙太奇手法,在訴諸歷史“事實”的過程中,選擇了想要的“事實”。在該紀錄片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段話:

        許諾從沒想到,自己這妥協(xié)來的人生,居然演變成了幸福的模樣,他是滿足的。尤其是在他碰到難題想放棄的時候,心頭就會出現(xiàn)丁小慧的眼神,是篤定的,平和的,讓他覺得自己還能做些什么。

        在炮火與汽笛交替、銀元與機器交響的舞臺上,侵略軍、傳教士、政客、軍閥、遺老、商人、江湖浪子、投機賭徒,各色人等粉墨登場,上演了一出出人生戲劇,或荒誕、或悲壯、或傳奇、或震撼,性格鮮明,情緒飽滿,充滿命運感和時代性。[16]

        由此可見,通過紀錄片的塑造,五大道作為租界被殖民體系規(guī)訓和改造的歷史逐漸被社會名流的傳奇故事和隱秘生活所取代。這種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交纏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無形中塑造了觀者對于歷史的認知和想象。

        總之,通過規(guī)劃方案和紀錄片的類比可以發(fā)現(xiàn),以建筑和人物為核心的五大道敘事方式彌合了殖民敘事所帶來的屈辱感,從而將一部苦難史轉變?yōu)橐徊繆^斗史。換言之,在五大道敘事中,租界作為列強殖民的原罪記憶被轉化為一個個風云人物的傳奇命運,這些個體的命運又被置入民族振興的歷史洪流,殖民記憶由此被淡化,同時也為五大道意象的敞開奠定了基礎。在這個開敞的空間里,宿命感、時代性這些進步意義也被生產出來?;诖?,“萬國建筑博覽會”..作為曾經的他者和異質空間連同近代被殖民的原罪記憶一起在正向的敘述語境中被逐漸模糊掉了,使之成為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一種合理化的言說方式。而旅游空間的建立一方面承襲了這種敘事方式,另一方面也通過旅游話語體系進一步強化了大眾對它的認同。如今以“萬國建筑博覽會”來形容天津,沒有人會感到詫異和不適,反而會感到貼切和贊譽。

        (二)歐陸風格的正當性與進步的城市形象

        如前所述,“萬國建筑博覽會”作為列強經營天津的記憶被逐漸消散的過程,說到底就是將其置入民族獨立及社會文化現(xiàn)代性轉型的敘事語境中重新闡釋的過程。這種方式使得曾經作為高級居住區(qū)的五大道變成了天津走向現(xiàn)代化的代名詞。于是,恢復和生產高端化的景觀也就成為一個具有進步意義和劃時代特征的事件,甚至可以說“五大道不僅融進了近代中國百年歷史與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且也成為建設國際化港口城市與生態(tài)宜居城市的理論依據”[15]。因此,對這些租界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筑進行保護、更新和旅游開發(fā)甚至積極宣揚就成了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

        隨著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后大規(guī)模城市建設浪潮的到來,一些城市管理者對待非現(xiàn)代化城市區(qū)域的具體措施越發(fā)體現(xiàn)出目的和利益至上的味道,而借推動旅游開發(fā)獲取相應經濟效益的五大道更新規(guī)劃在很大程度上遺留了這一時期的影子。在這樣的背景下,“萬國建筑博覽會”作為五大道的租界記憶轉變?yōu)椤爸袊铋_放、最快捷地接受外來現(xiàn)代文明的城市形象”[17]45并且得到進一步的強化,也就不是什么令人吃驚的戲劇性變化,而是自然而然甚至遲早會發(fā)生的事情了。在此基礎上,雖然近年來全國范圍內都因炮制和模仿歐陸風格而受到了普遍的質疑,但是在天津,這種風格卻仿佛具有一種作為地域特征的天然的正當性,“沿著外環(huán)線甚至更遠的地方行進,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已建成或在建的褐石洋房,銷售人員會告訴我們這些建筑具有天津特色,就像城里的五大道和意式風情區(qū)”[18]。由此而論,五大道已從區(qū)域標識上升為一種合理的城市意象和身份象征。而2014年央視紀錄片《五大道》用一個歷史文化街區(qū)串聯(lián)起天津九國租界的近代史乃至整個六百多年的建城史的展演方式,實際上也就成為五大道區(qū)域意象取代鼓樓、楊柳青等傳統(tǒng)和民間意象,重構天津城市意象的標志。

        那么為什么要重構出這樣一個具有進步意義的城市形象呢?在這里,不妨先引入上海的例子加以類比。因為在中國,殖民記憶轉變?yōu)楝F(xiàn)代文明象征,進而成為受人膜拜的城市標識的案例并非只有天津,最著名的當屬上海。類比上海近些年的城市建設,當有助于我們深化對五大道更新規(guī)劃與旅游景觀設計的理解。

        在高速的城市建設浪潮中,上海有一個顯著而有趣的現(xiàn)象,即表現(xiàn)出對20世紀二三十年代遠東國際大都市“東方巴黎”的懷戀與想象。這種想象與飛速的現(xiàn)代化建設形成了歷史與現(xiàn)在的時代雙重奏,從而重塑了上海在當代中國和世界上的獨特身份——“一個早已經歷過現(xiàn)代化發(fā)展并繼續(xù)引領中國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城市,一個最早具有國際化經驗并繼續(xù)拓展國際化領域的城市,一個善于接納并消化西方經驗的、最具世界主義特質的城市”[17]46。換言之,上海因此成為“當代‘最中國’,也是‘最世界’的城市”[17]46。對于近代中國北方城市的翹楚來說,這想必也是天津所希望成為的樣子。然而實際的情況卻不容樂觀。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這里不作深入的討論。但天津近年來發(fā)展的相對遲滯卻已是一種共識,正如文化學者馮驥才所感慨的那樣:“在二三十年代,大天津與大上?!@兩個近代中國一南一北的名城,曾經何其相像!但奇怪的是,改革開放后,上海人很快地一脈相通銜接上昨日的都市感覺,找到了那種歷史的優(yōu)勢……但天津好像失掉了這個昨天?!保?9]從這種意義上說,五大道的更新規(guī)劃通過強調當年規(guī)劃理念之先進、建筑技術之精湛、市政設施之牢固、娛樂場所之完善,以及不斷地回顧發(fā)生在五大道上的種種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次,甚至鼓勵引進高級企業(yè)會所、中高檔住宅、高檔餐廳、精致特色酒店等高級業(yè)態(tài),禁止歌舞廳、中低檔快餐、街邊售賣等低端業(yè)態(tài)的做法,都可以看作將過去按照某種欲求中未來的樣子進行再造的行為,或者說通過回溯過去來想象這座城市美好未來的方式。而旅游空間的建立對于這些意義的傳達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個空間營造的過程中,當年建筑所呈現(xiàn)出的技術神話以及現(xiàn)今通過居民參與所形成的街區(qū)活力,都向外界傳達出天津的未來會像它的過去一樣美好的觀念。

        綜上所言,通過對五大道遺產旅游景觀規(guī)劃設計背后社會建構機制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將過去賦予“可參觀性”來生產遺產景觀的方式,其實并非一個單純的設計行為和現(xiàn)象。作為一項有組織、有計劃的系統(tǒng)工程,它所希望達到的目標是通過規(guī)劃設計這一中轉站的包裝和加工,生產出具有進步意義的城市形象,再經由大眾旅游這一社會再生產的行為獲得進一步的擴散和確認,最終通過回溯過去的方式言說關于未來的城市愿景。

        五、結語:在可參觀的過去中言說現(xiàn)在與未來

        迪克斯認為,作為“可被參觀的歷史”(history made visitable),遺產旅游景觀是在可參觀性文化經濟之中被生產出來的,目的就是吸引盡可能多的參觀者來到遺址,并且用有意義的方式與他們互動交流[2]141。這種通過遺產旅游將自己的休閑活動與記憶中的或是認定的過去聯(lián)系起來的行為,[20]按照人們的通常理解,最恰當?shù)拿枋鼍褪恰皯雅f”。

        作為一種基本的心理機制和情緒功能,懷舊是“對于某個不再存在或者從來就沒有過的家園的向往”[21]導言2。它是距離的表達式,代表了一種喪失和位移。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懷舊之情由來已久。它是一種美學實踐,最突出的表現(xiàn)莫過于詩歌。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英文語境中,“懷舊”(nostalgia)一詞最早出自醫(yī)學。1688年,瑞士的約翰內斯·侯佛(Johannes Hofer)醫(yī)生假托nostos(返鄉(xiāng))和algia(懷想)這兩個希臘詞根將其杜撰出來,用來表示在外征戰(zhàn)的士兵因思念家鄉(xiāng)而產生的各種疾病。自此至19世紀,醫(yī)生們都渴望從病人身上找到這一錯誤表征的“病理性骨骼”。19世紀以來,西方社會逐漸從傳統(tǒng)的農業(yè)社會轉變?yōu)楣I(yè)社會。現(xiàn)代性成為與古代作別的分水嶺。它既帶來了技術的進步,也讓人們因為受到了理性原則的控制而變得焦慮和苦悶。他們希望從生活的連續(xù)性中突然消失或離去,在回味過去中尋求一絲慰藉。于是,許多精神分析學家開始將懷舊視作一種心理問題,賦予了它精神脫離常規(guī)或大腦失控的含義。20世紀中葉以后,人類進入后工業(yè)時代,技術革新帶來的物質文明加劇了人的異化,碎片化成為人的日常生存狀態(tài),自我的認同危機日益嚴重。許多學者認為,這一現(xiàn)象“源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生活的脫節(jié),這使得現(xiàn)代人面對危機都不約而同地轉向對傳統(tǒng)、歷史、過去和民族等共同話語的追尋”[22]。整個社會都開始精神尋根,表現(xiàn)出愈發(fā)深重的懷舊情結。在社會文化變遷的大背景之下,懷舊具備了古典和現(xiàn)代兩個向度。如果說古典型懷舊更多是出于古人去國懷鄉(xiāng)的個人心理需求的話,那么現(xiàn)代型懷舊則無疑是現(xiàn)代人逃避當下社會的急劇變遷所造成的心理緊張與精神焦慮的避難所。除了個人心理和精神情感的因素外,社會學意義一躍而起,成為現(xiàn)代型懷舊的主導意義。至此,懷舊完成了從生理疾病到心理情緒再到文化情懷的轉變。斯維特蘭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將此稱為由需要被醫(yī)治的個人思鄉(xiāng)病到無法醫(yī)治的現(xiàn)代世紀病的轉換。

        作為這種世紀病的表征之一,遺產旅游在當今成為一種流行的社會現(xiàn)象也就不足為奇了。人們將它視作逃避現(xiàn)代性焦慮的一種重要手段,游客通過在旅游中追求“過去的好日子”的形式來找尋本真的自我。不過,這場看似由個人情感記憶主導的懷舊之旅,其實與家國情懷、民族認同以及共同體的建立密切相關。也就是說,以遺產旅游為代表的現(xiàn)代型懷舊,在某種意義上是地方性主體人為建構和特意制造的結果。他們通過對歷史文化遺存的發(fā)掘和利用,將懷舊從個人記憶演變?yōu)橐环N制度化和機構化的國家策略。在這樣的策略中,管理者和規(guī)劃設計部門希望游客通過瞻仰自己國家遺跡的方式來建構他們對國家、民族和歷史的自信與自豪。正如皮埃爾·諾拉(Pierre Nora)所指出的那樣,紀念之地需要在記憶環(huán)境消退的時候有組織、有計劃地建立起來,用以協(xié)助彌補時間的不可逆轉性。博伊姆將此稱作對當下生活及歷史變遷節(jié)奏日益加速時代的某種自我“防衛(wèi)機制”[21]導言3。如此看來,遺產旅游景觀實際上是以懷舊美學為外部特征,通過回溯言說現(xiàn)在甚至未來的一種方式。其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多重時空的交錯混雜——在現(xiàn)在的時空里構建了一個關于過去的時空。這個時空既說明了過去的真實性,又驗證了現(xiàn)在的必然性,更指向未來的合理性?;蛘哒f,懷舊并不永遠是關于過去的,它可能在回顧性的同時恰恰指向了自身的反面,即前瞻性的。[23]

        總而言之,遺產旅游景觀并不只是簡單地為了過去而保留過去。它們總是以滿足參觀者的視角和意愿為目標被展示出來,從而不僅為參觀者提供了與當代視角相呼應的過去觀,還在展示之中隱含了對城市形象及精神的塑造,凝聚了對城市未來發(fā)展愿景與藍圖的宣揚。由此,可以進一步推演出遺產旅游景觀設計內在的文化邏輯,即地方性主體通過遺產重塑生產現(xiàn)代型懷舊產品,并從中輸出差異性文化形象以獲得身份認可、構筑自我認同的紐帶。簡言之,就是從遺產所映射的過去之中形塑城市地標與形象,具體可分為被篩選的過去、被組合的旅游奇觀,以及被建構的城市形象與未來想象三個階段。

        首先,被篩選的過去。在約翰·坦布里奇(John E.Tunbridge)和格雷戈里·約翰·阿什沃思(Gregory John Ashworth)合著的《遺產不諧音:過去作為一種斗爭資源》(Dissonant Heritage: The Management of the Past as a Resource in Conflict, 1996)一書的第一章,作者首先辨析了“過去”“歷史”和“遺產”三個近義概念的異同。作者認為,過去指的是已經發(fā)生的事情,歷史則是為了描述過去而進行的一些選擇性的嘗試,而遺產則應理解為從歷史中塑造出來的一個當代產品。也就是說,遺產是為滿足當代的需要而被有目的性地開發(fā)和塑造出來的,人們通過占有一些過去的資源來制造遺產。在制造過程中,人們根據目前的需要從想象的過去中選擇出應該繼承的物品來遺傳給想象的未來。[24]由此便誕生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概念——“遺產工業(yè)”,而有意識地對過去進行篩選則是啟動“工業(yè)生產”的基礎。在此過程中,“既有對過去的記憶,又有對過去的遺忘,不管是記憶還是刻意遺忘,都是為了滿足現(xiàn)在的政治、經濟需要”[13]37。

        其次,被組合的旅游奇觀。當有利用價值的過去被人為地選擇出來后,即進入了裝飾與制造的階段。經此階段,被遴選出的過去就會如得道高僧開光過的法器一般,展現(xiàn)出神圣的力量。例如,五大道高端化消費空間的營造。經過規(guī)劃設計者的包裝與加工,遙不可及的歷史文化不再被看成與購物、吃喝、放松、玩樂等休閑活動相沖突的事物。相反,這些旅游消費的形式變成了接觸歷史文化的途徑。這種情形正如迪克斯所說:“越來越多的場所通過構造可欣賞可參觀的環(huán)境來增加游客數(shù)量,于是越來越多的人發(fā)現(xiàn)自己居住的地方就致力于文化展示,而且希望其他地方也提供文化展示?!保?]49-50

        最后,被建構的城市形象與未來想象。簡單說來,就是要塑造一個既可以展示城市現(xiàn)在,又能夠代表城市未來發(fā)展的美好形象,只不過這個形象的塑造是通過回望過去的方式來完成的。作為現(xiàn)今天津14片歷史文化街區(qū)的示范工程,五大道旅游規(guī)劃設計所希望達成的效果,就是將中國北方被迫最早接觸外來現(xiàn)代文明的城市印記轉化為符合當今時代主旋律的自主開放的城市文明的象征,用曾經領先于其他城市的最先進的姿態(tài)來勾畫未來同樣會像過去一樣鶴立雞群的美好愿景。另外,這種城市意象的傳達并沒有通過權威教化的方式,而是通過旅游這種休閑的柔性手段,由此使得參觀者以及身在其中的居民都能夠自覺地構筑起對這一城市想象的認同。

        注釋:

        ①克利俄(Clio):古希臘主管歷史、史詩的女神。

        ②五大道的形成與天津英租界的擴張密切相關。從1860年到1903年,英國在短短43年的時間里將“原訂租界地”向外擴張了三次:第一次擴張(1897年)自海大道(今大沽路)向西擴展到墻子河內側的圍墻(今南京路北側),稱之為擴充界(British Municipal Extension);第二次擴張(1902年)將美租界納入其中,稱之為南擴充界(Southern Extension);第三次擴張(1903年)在此前的基礎上再度向西推至圍墻以外,越過墻子河(今南京路)直到舊海光寺大道(今西康路),南側則沿馬場道到佟樓,稱之為推廣界(British Extra Rural Extension)。在第三次擴張中,五大道地區(qū)被劃入英租界。詳見天津市地方志修編委員會:《天津通志·附志·租界》,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年,第39—42頁。

        ③兩個核心是指以民園體育場和睦南公園為代表的兩個具有場所意義的開放空間。五個節(jié)點是指黃家花園、小白樓、馬場道、西康路和成都道等五個方向進入五大道地區(qū)的門戶節(jié)點。一條線路是指由重慶道、香港路、睦南道、昆明路組成,串聯(lián)兩個核心與五個節(jié)點,充分展示五大道風貌特色的旅游路線。詳見朱雪梅:《中國·天津·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qū)保護與更新規(guī)劃研究》(修訂版),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年,第350—351頁。

        猜你喜歡
        旅游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們一起“云旅游”
        少兒科技(2022年4期)2022-04-14 23:48:10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誰遠誰近?
        小A去旅游
        好孩子畫報(2018年7期)2018-10-11 11:28:06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海外英語(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 亚洲 欧美 激情 小说 另类| 一二三区亚洲av偷拍| av影院手机在线观看| av大全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无套内内射视频网站| 成人做受黄大片|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 91在线在线啪永久地址| 国内自拍偷拍亚洲天堂| 91亚洲精品久久久蜜桃| 亚洲中文字幕免费精品| av网站免费在线浏览| 洲色熟女图激情另类图区|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 麻豆影视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露脸4p视频| 久久九九av久精品日产一区免费| 亚州中文字幕乱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一区久久精品|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 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 色二av手机版在线| av网站免费在线不卡| 91盗摄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人人蜜桃麻豆 |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色拍拍在线精品视频|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专区| 国产精品国产午夜免费看福利| 免费可以在线看A∨网站|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国语| 91成人自拍视频网站| 日韩精品 在线 国产 丝袜|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成人无码h真人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