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
我相信很多人在聽到“命運”二字的時候,總感覺嚴肅, 好像有一個外在的“命運之神”,掌控著你的人生。那么, 命運到底掌握在“ 命運之神” 手中,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呢?這就與“選擇”有非常大的關系。選擇有兩種:一種是自主選擇,我們也稱之為主動選擇;還有一種是被動選擇。
如果你總是在“被動選擇”,那么,這種被“命運之神”操控的感覺會非常強,你會覺得似乎真的有一個外在力量,主導著你的命運,驅使你走上某條道路。
但是,假如在一生中的多數時候,你都能進行主動選擇,這時你會產生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感覺——所謂命運,像是從內在生發(fā)出來的一種力量,不斷地向外投射,不斷地展開。這種情況之下,你不會那么輕易地受到所謂“命運之神”的影響。
不妨分享我朋友的故事。有一天,他來找我談話,說自己在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上遇到了困擾。講述過程的時候,他不斷地重復一句話:“這是命?!?/p>
原來他有過多次相親經歷。最后一次被安排相親時,他一進門,看見五六個女孩在那兒坐著,其中有一個最難看,他心里就“咯噔”一下,心想,千萬不要是她。結果,別人準備介紹給他的偏偏就是這位姑娘,他竟然也鬼使神差地答應了。
他的困擾在于,為什么自己會選擇最不愿意選擇的那個人呢?他感覺在那一刻,自己的腦袋被一個外在的“命運之神”打暈了,所以才做出一個稀里糊涂的選擇。因而他一再地說:“這是命?!?/p>
聽了他的故事,我覺得很荒唐:明明是你自己選擇的,為什么會賴“命運”呢?
我們又聊了一會兒,逐漸聊明白了。原來,他曾經有過一個條件特別好的女朋友,但他放棄了,最終他選擇了最后一次相親中他不喜歡的這個女孩做妻子。
為什么會這樣?我們需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想找一個“特別好”的伴侶。
如果你選擇了一個特別好的伴侶,把對方當作“女神”或者“國王”來對待,那么在你們之間,對方永遠高高在上,而你好像永遠比人家矮一截,會產生一種深刻的自卑感。自卑感太重,同時又不愿意在自卑中活著的人,就不愿意選擇那些條件特別好的人來做自己的終身伴侶,而是會選擇一個條件比較差的。
這樣做有什么好處?首先,可控,對方完全在你的預料之中;其次,兩個人的地位永遠是你高,對方低,你可以把自己內心的自卑感淋漓盡致地投射到對方身上。
回到我那個朋友的故事。其實,他是根據自己內在的一種很深刻的需求選擇了對方,但是因為他不能夠理解自己的這個需求,所以就稱其為“命運”。當把這個需求分析清楚了,他就明白了:原來是他自己選擇了自己的命運。
他所做的選擇,在他自己和旁人看來可能不合理,但是對他的內心來講,恰恰是一個非常合理的選擇。
講到“ 選擇”, 我很喜歡引用一句旁人的話:“ 人生由千千萬萬個選擇組成,做選擇的時候,往往要面對一個基本矛盾:這到底是為自己還是為別人而做的選擇? 當你老了,回顧自己的一生,如果發(fā)現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之下,你都是在為別人做選擇,那么你這輩子就白活了?!?/p>
(嘉林秀摘自《對白:讓我們和更好的你聊聊》,長江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