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曄
海底百米處,“ 深江2 號”盾構機在緩緩前進。最前端的刀盤不停轉動,像個超大“電動剃須刀”一樣,將土體一層層削下來。這里是中國最深的海底隧道——深(圳)江(門)鐵路珠江口隧道的施工現(xiàn)場。
懂行的人會用“世界罕見”來形容這里的施工難度:水下最大埋深達115 米,最大水壓1.06兆帕,長距離穿越幾十種復雜地層……啃下這塊“硬骨頭”,深江鐵路建成通車后,深圳、東莞、廣州、中山、江門五座大灣區(qū)城市就將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實現(xiàn)深圳前海自貿區(qū)與廣州南沙自貿區(qū)半小時高鐵互聯(lián)互通。
令許多人沒想到的是,在這個國家工程里,開著“深江2 號”盾構機馳騁地下的主司機,竟是個年僅24 歲的“萌妹”,她叫楊涔。在這位目前全國最年輕的大直徑盾構女主司機看來,深江項目只是她盾構人生的一個開始。
“開工之后,我們基本就沒有假期了,每天至少在崗12 小時?!睏钿挂呀浟晳T了這樣的工作節(jié)奏,也習慣了介紹自己之前先介紹“好搭檔”——“深江2 號”——它是個大家伙,直徑13.32 米, 長133 米, 總重約3900 噸;它的結構有點像火車,由刀盤、盾體和一節(jié)節(jié)的配套拖車組成;駕駛室雖說是15 平方米,但里面有200 多個按鈕、9 塊屏幕,以及各類通話器,僅設備就占去了一半空間……
如今侃侃而談的楊涔,兩年前還對盾構機一無所知?!拔冶究颇畹氖亲詣踊瘜I(yè)。上學時,比起理論課,我更喜歡能動手操作的實驗課。”這種偏好還直接表現(xiàn)在楊涔的日常愛好上。她喜歡做飯,也喜歡打籃球,大三時還帶領院隊打入了學?;@球比賽八強。
2020 年畢業(yè)后,她入職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在這里她第一次知道“上天有神舟,入地有盾構”。
盾構機被稱作“工程機械之王”,可以穿山越海挖隧道,也是中國成為“基建狂魔”不可或缺的設備。但其實在2008 年之前,國內盾構施工基本依賴進口設備,動輒數億元的“天價”盾構機出現(xiàn)故障后只能停工,等待外國工程師來維修。沒有核心技術就沒有話語權,受制于人的滋味不好受。2008 年4 月, 我國研制出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式土壓均衡盾構機,此后不斷自主創(chuàng)新。時至今日,中國造的盾構機已占據全球百分之七八十的市場份額。這場逆襲令人心潮澎湃,有人干脆將盾構機稱為中國的“爭氣機”。
楊涔幾乎瞬間被盾構機迷住了——中國人,用中國的機器,修中國的鐵路,是一件多酷的事情??!她也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盾構機究竟是怎么運行起來的?”她決定,成為一名盾構主司機,搞清楚這個問題。
楊涔把當盾構主司機的想法告訴了任朋靜。“任總是我們的機械總工,也是我盾構人生路上的師父?!比闻箪o對楊涔說:“如果你真想學,就先把書本上的盾構知識搞懂?!蹦嵌螘r間,她常常拿著書找任朋靜問問題。
紙上得來終覺淺,2021 年7 月,“深江2 號”的一些設備開始陸續(xù)進場,楊涔在組裝現(xiàn)場邊看邊學。
在楊涔的印象里,那個夏天的廣州天氣變化莫測,前腳還是艷陽高照,后腳就暴雨突降。每次遇到突然下雨的情況,她和同事根本顧不上穿雨衣,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把設備都蓋好。通常到了下班,楊涔已是滿身油污,加上來回奔波時難免磕磕碰碰,身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
但這些對楊涔而言都不是難題,最大的挑戰(zhàn)是:她恐高!而“深江2 號”很高很大,梯子也很陡。一開始,她根本不敢往上爬,好不容易爬上去,下的時候又不敢下??勺罱K她硬是逼著自己戰(zhàn)勝了內心的恐懼。
實踐學習之外,前輩的傳幫帶也十分重要。楊涔的另一位師父母永奇,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盾構主司機。10 多年來,他駕駛盾構機近4 萬小時。他傳授給楊涔的是寶貴的經驗,“比如,怎樣去減少部件的磨損,怎樣更好地保養(yǎng)設備,怎樣能提升掘進效率,等等”。
正是從前輩們身上,楊涔學到了什么叫工匠精神:“就是把99% 提高到99.99% 的這樣一份執(zhí)著。”
在地下駕馭這條“鋼鐵巨龍”,和在地面上開車,二者感覺大不相同。
盾構機的操作界面是動態(tài)可視化的,以便盾構主司機能夠直觀地看到數據變化?!氨热?,我們有刀具監(jiān)測系統(tǒng),能實時反饋刀具的旋轉情況、溫度,這樣就能更合理地規(guī)劃更換刀具的時間?!北M管有這些先進的輔助工具,但楊涔說,比起開車,“駕駛”盾構機其實需要更加集中注意力?!耙驗椴煌牡貙佑胁煌木蜻M參數,盾構主司機要時時關注掘進參數和出渣情況,及時進行調整。”
“駕駛”盾構機也體驗不了開車時風馳電掣的感覺,“一般六七個小時才能掘進2 米”。而地下的環(huán)境條件更是艱苦,有電機運作時產生的噪音、通風不足帶來的難聞氣味,以及常年的悶熱潮濕……剛開始時,“深江2 號”上只有主機室里安了空調,人一出主機室,稍微走幾步,衣服就被汗?jié)裢噶?。有一回,楊涔進入盾體里調試保壓系統(tǒng),在里面待了一個多小時,“人有點脫水了,接著就感冒發(fā)燒”。好在后來裝了通風機和制冷機,工作環(huán)境改善許多。
珠江口隧道施工現(xiàn)場很少能見到女性,楊涔甚至是在洞下唯一的一名女生。以前父母很擔心她的安全,工友也忍不住問:“你為啥不去舒舒服服地坐辦公室?”但時間一長,楊涔證明了自己,便很少再聽到這些話了。
在楊涔看來,她的進步成長同國家發(fā)展息息相關。她說:“國家發(fā)展得好,科技不斷進步,那么承建的超級工程就越來越多,我們這些青年才有更多機會和平臺去實現(xiàn)自己的個人價值。作為90 后,我們也要一起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強盛?!?/p>
她還有個終極目標,就是“能發(fā)明出一些更有利于盾構機掘進的創(chuàng)新成果,可以讓中國盾構機乃至中國隧道都發(fā)展得更好”。這可以用深江項目入口處的那句標語來總結:“隧貫山河,道通天下。山河萬里,隧越新程?!?/p>
(摘自《環(huán)球人物》2022 年第2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