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遵鳳,張艷艷,肖娜,邢秀桂
(1.濱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兒科,山東濱州 256600;2.濱州市渤??萍悸殬I(yè)學院醫(yī)養(yǎng)健康學院,山東濱州 256600)
支氣管肺炎在臨床比較常見,其起病急、病情進展快,近年來發(fā)病率呈升高趨勢,危害患兒的身心健康,影響發(fā)育[1]。 目前,臨床對于支氣管肺炎患兒主要采取止咳平喘、抗感染等對癥治療,以減輕臨床癥狀,延緩病情進展[2]。 但因患兒年齡小,自制力差,治療期間情緒煩躁,??摁[不配合,影響治療進程,降低治療效果,不利于疾病轉歸,故需做好護理干預。目標管理是一種護理管理理論,要求護理過程中從個體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共同制定康復目標計劃,增強個體護理參與感、存在感,從而激發(fā)其主觀能動性,提高依從性[3]。針對性護理強調(diào)個性化服務,護理計劃中將臨床經(jīng)驗與患者需求結合,通過資料收集分析,作出判斷,以此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服務?;诖?,本研究選取2022 年1 月—2023 年1 月濱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收治的120例支氣管肺炎患兒為對象,通過分組對照,探究以目標管理理論為基礎的針對性護理對其病情改善的影響。報道如下。
選取濱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收治的120 例支氣管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符合《兒科學》[4]第9版中支氣管肺炎的診斷標準;X 線檢查提示肺紋理增粗,伴有斑片狀陰影;有咳嗽、發(fā)熱等癥狀;患兒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呼吸衰竭、肺結核;患有血液系統(tǒng)疾?。换加忻庖呦到y(tǒng)疾病。本研究經(jīng)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60 例。對照組男32 例,女28例;年齡1~5 歲,平均年齡(2.76±0.82)歲;病程1~5 d,平均病程(2.72±0.44)d。 觀察組男31 例,女29 例;年齡1~4 歲,平均年齡(2.42±0.73)歲;病程1~5 d,平均病程(2.60±0.38)d。兩組患者的各項一般資料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兒均接受止咳平喘、抗感染等治療。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以患兒治療需求為準進行護理工作,做好病情觀察,記錄其各項生命體征,及時告知醫(yī)生異常狀況;口頭為家屬宣講疾病知識,安撫患兒情緒,減少哭鬧掙扎。
觀察組采用以目標管理理論為基礎的針對性護理。 (1)團隊。 由護士長、主管護師各1 名,責任護士4名組成針對性護理小組,組員均經(jīng)全面培訓與考核,具有3 年及以上護理經(jīng)驗;護士長擔任組長,組織成員共同制定護理計劃。(2)目標制定。護士主動與家屬溝通,掌握患兒病情與身心狀況,通過循證醫(yī)學查閱相關資料,并結合護士的護理經(jīng)驗制定護理方案。(3)實施目標。包括癥狀護理、家屬健康教育、患兒心理護理、飲食管理、體位管理、肺康復。①癥狀護理:針對咳嗽癥狀,采用霧化吸入,飲水濕化氣道,配合翻身叩背吸痰,排出痰液;針對發(fā)熱癥狀,4 h 測量1 次體溫,如體溫超過38.5℃,立即冷敷降溫,必要時藥物退熱。②健康教育: 在口頭教育的基礎上增加手冊講解、視頻播放等方式以強化宣教,強調(diào)家屬配合對治療的重要性。 ③患兒心理護理:微笑著以溫柔的態(tài)度與患兒交流,在病房內(nèi)張貼動畫人物,治療前充分鼓勵患兒,期間以動畫片、玩具等方法轉移其注意力,配合以輕拉雙手、做游戲等方式拉近與患兒的距離。 ④飲食管理:在滿足患兒飲食喜好的情況下,盡可能為其制定飲食方案,確保每日優(yōu)質(zhì)蛋白攝入0.8~1.0 g/kg、熱量125~147 kJ/kg,多攝入水果蔬菜。⑤體位管理:根據(jù)患兒病情協(xié)助其更換體位,輕中度患兒3 h 更換1 次體位,重度患兒2 h 更換1 次,維持呼吸道通暢,呼吸較為困難患兒取半臥位。 ⑥肺康復:年齡小的患兒在家屬協(xié)助下以做游戲的方式進行吹氣球訓練,3 min/次,2 次/d;自制力尚可的患兒行腹式呼吸等訓練,10 min/次,2 次/d。(4)目標考核與目標管理激勵。制定護理質(zhì)量目標考核標準,分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進。 以精神獎勵、物質(zhì)獎勵的形式提高護士的主動性與自覺性,綜合評定護理工作質(zhì)量,與績效掛鉤。
兩組患兒均護理至出院。
(1)治療依從性。依從性良好:患兒可配合完成治療過程,無哭鬧掙扎。 依從性尚可:患兒偶而哭鬧,經(jīng)安撫后配合。依從性差:患兒經(jīng)??摁[掙扎,2 名護士協(xié)助家長協(xié)同約束方可完成治療。 總依從率=(依從性良好+依從性尚可)/總例數(shù)×100%。 (2)癥狀消失時間:記錄患兒的咳嗽、發(fā)熱、肺部濕羅音消失時間。(4)肺功能:護理前后,采用肺功能測試儀檢測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FVC 水平。 (4)家屬護理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5]評價,總分95 分,非常滿意、滿意、 一般滿意、 不滿意分別對應≥77 分、58~76 分、39~57 分、≤38 分??倽M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治療依從率等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癥狀消失時間等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總治療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小兒支氣管肺炎患兒治療依從性對比[n(%)]
觀察組的咳嗽、發(fā)熱、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小兒支氣管肺炎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小兒支氣管肺炎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
組別咳嗽發(fā)熱 肺部啰音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 值P 值4.58±0.77 5.65±0.83 7.321 0.000 3.65±0.31 4.53±0.74 8.496 0.000 4.02±0.49 4.80±0.51 8.543 0.000
護理前,兩組的各項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FVC、FEV1均大于對照組,F(xiàn)EV1/FVC 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小兒支氣管肺炎患兒肺功能指標對比(±s)
表3 兩組小兒支氣管肺炎患兒肺功能指標對比(±s)
組別FVC(L)護理前 護理后FEV1(L)護理前 護理后FEV1/FVC(%)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 值P 值2.22±0.49 2.30±0.54 0.850 0.397 3.61±0.52 3.22±0.33 4.605 0.000 1.50±0.32 1.47±0.26 0.564 0.571 2.66±0.44 2.20±0.52 5.231 0.000 50.85±6.58 51.13±6.73 0.230 0.818 66.74±5.28 59.28±6.36 6.991 0.000
觀察組的家屬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小兒支氣管肺炎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對比[n(%)]
小兒身體各器官尚未發(fā)育成熟,免疫低下易感染肺炎,加之支氣管較成人窄,更易出現(xiàn)支氣管痙攣,造成換氣、通氣功能障礙[6-7]。支氣管肺炎可誘發(fā)呼吸、神經(jī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并發(fā)癥,對患兒身心發(fā)育造成不利影響[8]。 常規(guī)對癥治療能有效改善支氣管肺炎的臨床癥狀,但康復效果仍受到患兒依從性、家屬配合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還需補充護理服務,減少不良影響因素,保障治療順利進行,促進病情康復[9]。
常規(guī)護理下, 護士多依照醫(yī)囑圍繞疾病癥狀、治療措施開展工作,未充分重視患兒情緒、家屬行為等對治療效果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 護理措施缺乏針對性、規(guī)范性,因此效果往往難達預期[10]。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依從性更高, 咳嗽、發(fā)熱、 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更短,F(xiàn)VC、FEV1均更大,F(xiàn)EV1/FVC 及家屬護理滿意度均更高, 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以目標管理理論為基礎的針對性護理在小兒支氣管肺炎中的應用價值較高,能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改善肺功能,促進康復,獲得更高的家屬護理滿意度。 針對性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以患兒為中心,可體現(xiàn)護理的個性化特點,但護理期間多數(shù)家屬與患兒處于被動狀態(tài),未真正參與護理過程。目標管理理論強調(diào)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均參與計劃制定,通過評估家屬與患兒的需求為其制定個性化護理措施,可提高護理的實施性、適用性,增強患兒的護理主動性與依從性, 從而達到促進病情康復的目的。開展該護理,應在做好基礎癥狀護理的同時重視家屬認知、患兒情緒對治療的影響,通過多元化教育提高家屬的健康認知水平, 增強其對治療配合的重視程度,使其能積極主動地配合醫(yī)護人員完成各項醫(yī)療操作,保障治療進程,加快癥狀消退。重視患兒的心理疏導,以溫柔的語言與態(tài)度,緩解其緊張、害怕情緒,配合玩具、動畫轉移患兒注意力,能增加其治療依從性,從而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進一步改善病情,促進癥狀消退。 通過定時翻身、吸痰,可降低痰液濃稠度,利于痰液排出,緩解呼吸困難癥狀,有助于患兒的肺功能恢復,配合呼吸康復訓練,可進一步改善肺功能。合理的飲食能提高患兒抵抗力,促進康復,減輕疾病對其的影響,提高家屬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以目標管理理論為基礎的針對性護理應用于小兒支氣管肺炎中的效果顯著,可增強其治療依從性,促進癥狀消失及肺功能恢復,獲得更高的家屬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