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峰,姜銀平,涂蕾,楊志定
(1.深圳市光明區(qū)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一科,廣東深圳 518106;2.深圳市光明區(qū)人民醫(yī)院肛腸外科,廣東深圳518106;3.深圳市光明區(qū)人民醫(yī)院內分泌腫瘤科,廣東深圳 518106)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患者多因糖尿病神經病變、下肢血管病變及細菌感染而致足部疼痛、潰瘍及足壞疽,嚴重者可見整個足部組織壞死。既往臨床針對該病多采用控制血糖、 局部抗感染、改善微循環(huán)等治療,但因周期較長,患者易因對疾病認知不足而降低依從性,出現自行減藥、中斷治療等行為,影響整體效果。因此,臨床應在對癥治療基礎上積極開展護理干預,通過多種方式為患者進行疾病知識宣教,提升其認知水平,繼而提高其治療依從性[1]。 近年來, 中醫(yī)藥在糖尿病足治療中的應用逐漸增加,取得了一定效果。 刮痧療法為常見的中醫(yī)外治法,將其用于糖尿病足患者的干預中, 或可縮短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進一步提高干預效果[2]。 基于此,本研究選取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醫(yī)院(光明)2020 年6 月—2022 年5月收治的50 例2 級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為對象,探析刮痧療法聯合健康教育的干預效果。 報道如下。
選取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醫(yī)院(光明) 收治的50例2 級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n=25)及觀察組(n=25)。 對照組:男性18 例,女性7 例;年齡45~73 歲,平均年齡(59.32±3.15)歲;病程1~10 年,平均病程(5.12±1.03)年。 觀察組:男性16 例,女性9 例;年齡45~74 歲,平均年齡(59.23±3.21) 歲; 病程2~10 年, 平均病程(5.18±1.12)年。 兩組患者的各項一般資料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確診為2 級糖尿病足;意識清晰,交流順暢。 排除標準:伴精神意識障礙;伴嚴重心功能不全;伴免疫功能障礙;伴凝血功能障礙;伴惡性腫瘤。
兩組患者均接受基礎治療, 包括降糖、 降脂、降壓、抗凝、改善微循環(huán)、抗感染等,并進行創(chuàng)面換藥。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 通過口頭方式,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飲食、運動指導,并給予其血糖監(jiān)測。每日檢查并記錄患者的足部情況,指導其進行踝泵運動。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刮痧療法聯合健康教育。 (1)刮痧:借助玉石、牛角、苧麻等工具,蘸取活血劑、植物油,對患者進行刮痧干預,取穴及順序如下:右尺澤、左心包經、開四穴、督脈、內外膀胱經、肝、脾、胰腺背部反射區(qū)、下肢、腎系(伏兔下一寸)、地機、養(yǎng)老、然谷、脛骨中部(兩個手指寬度),用力刮治直至患者出現米粒狀紅點為止。 刮痧干預期間需注意保暖,囑患者刮痧后4 h 內不可對刮痧部位進行清潔,6 h后方可熱水澡;刮痧后出現的痧斑無需特殊干預。 若刮痧部位皮膚出現明顯疼痛感和灼熱感應給予患者對癥處理;若出現暈刮情況,需告知患者保持平躺體位,做好房間通風工作。 1 次/d,待痧退后進行下一次刮痧,注意女性需避開月經期。 (2)健康教育:通過宣傳冊、PPT、短視頻等方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包括糖尿病基礎知識及糖尿病足誘因、分級、日常預防、并發(fā)癥等,時間約30 min;宣教結束后,要求患者及家屬對重點知識進行復述, 有錯漏處及時糾正。建立患者微信群,每日在群中推送糖尿病足的相關知識點。根據患者實際病情,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控制其三餐食物攝入量,囑其少食或不食用含糖量的高食物,多食用粗糧,戒煙酒。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有氧運動計劃,可選擇慢跑、太極、散步等,運動15~30 min/次,2~3 次/d。 加強與患者的交流,鼓勵其分享內心想法,通過分享既往成功案例等方式,緩解其焦慮、煩躁等負性情緒,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兩組均干預至患者出院。
(1)創(chuàng)面微循環(huán)狀況。 干預前后,采用RADIOMETER TCM4 型經皮氧/二氧化碳分壓檢測儀(丹麥雷度公司,國食藥監(jiān)械(進)字2013 第2211629 號)測定患者的經皮氧分壓(TcPO2),設定激光波長為670 nm,選擇距創(chuàng)面最近的完整皮膚并避開角化層測量。 (2)臨床指標。記錄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3)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進行評估,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類。 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TcPO2等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護理滿意度等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的TcP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TcPO2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2 級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干預前后TcPO2 水平比較[(±s),mmHg]
表1 兩組2 級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干預前后TcPO2 水平比較[(±s),mmHg]
注:1 mmHg=0.133 kPa。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25)對照組(n=25)t 值P 值36.67±5.32 36.65±5.28 0.013 0.989 52.32±4.12 41.32±4.02 6.554 0.000
觀察組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 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2 級糖尿病足潰瘍患者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2 級糖尿病足潰瘍患者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d]
組別愈合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n=25)對照組(n=25)t 值P 值30.32±3.15 39.23±3.21 9.905 0.000 35.12±3.23 42.32±3.12 8.016 0.000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2 級糖尿病足潰瘍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2 型糖尿病是因機體出現胰島素抵抗、胰島素進行性分泌不足而形成的代謝性疾病[1]。 該病具有預后差、病發(fā)率高的特點,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嚴重不便。最早的糖尿病治療以單純降糖為目的,難以滿足患者的臨床需求,故已調整為糖尿病并發(fā)癥的預防和治療。手足潰瘍在糖尿病患者中較為多發(fā),糖尿病足患者常伴有足部麻木、功能減退及壞疽等癥狀表現,且傷口愈合緩慢或難以愈合,還可能導致足部壞死、截肢等不良事件,危害其生命健康[2-3]。 既往臨床針對糖尿病足患者多采用對癥治療,但因周期較長,患者的依從性往往欠佳,故還需在治療的同時,配合相應的護理干預,以確保治療效果,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促進患者康復[4]。
大多糖尿病足患者對疾病和用藥的認知水平不高,在治療過程中易出現自行減藥、中斷治療等行為,導致血糖水平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足部創(chuàng)面愈合延遲等。 健康教育的開展可幫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知識,進而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干預。 通過系統(tǒng)、有計劃的健康宣教,可使患者清晰地認知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相關保健知識、性質及病情控制等環(huán)節(jié),有助于改善其生活方式,促進健康行為,保證長時間用藥的依從性[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TcPO2水平高于對照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刮痧療法為常用的中醫(yī)外治方法,以中醫(y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選取合適的刮痧器具,采用不同方法對患者進行干預, 可對局部血管神經造成刺激,使血管擴張,繼而使局部皮膚組織高度充血,增強機體的吞噬作用,加快體內廢物毒素排泄速度,改善血液攜氧能力,加快代謝速度,利于患者病情康復[6-7]。將刮痧療法與健康教育聯合應用于糖尿病足患者中,一方面可調節(jié)其機體狀態(tài),積極推動氣血運動,使氣血暢通,利于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及足部創(chuàng)面愈合[8];另一方面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減少其負性情緒, 幫助其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及臨床干預,進一步提高干預效果。
綜上所述, 2 級糖尿病足潰瘍患者采用刮痧療法聯合健康教育的效果明顯,可改善其足部潰瘍局部微循環(huán)狀況,縮短創(chuàng)面愈合及住院時間,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