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羅貫中
李傕、郭汜自戰(zhàn)敗西涼兵,諸侯莫敢誰何。賈詡屢勸撫安百姓,結(jié)納賢豪,自是朝廷微有生意。不想青州黃巾又起,聚眾數(shù)十萬,頭目不等,劫掠良民。太仆朱雋保舉一人,可破群賊。李傕、郭汜問是何人,朱雋曰:“要破山東群賊,非曹孟德不可?!崩顐嘣唬骸懊系陆裨诤翁??”雋曰:“見為東郡太守,廣有軍兵。若命此人討賊,賊可克日而破也?!崩顐啻笙?,星夜草詔,差人赍①往東郡,命曹操與濟北相鮑信一同破賊。操領(lǐng)了圣旨,會合鮑信,一同興兵,擊賊于壽陽。鮑信殺入重地,為賊所害。操追趕賊兵,直到濟北,降者數(shù)萬。操即用賊為前驅(qū),兵馬到處,無不降順。不過百余日,招安到降兵三十余萬,男女百余萬口。操擇精銳者,號為“青州兵”,其余盡令歸農(nóng)。曹操自此威名日重。捷書報到長安,朝廷加曹操為鎮(zhèn)東將軍。
操在兗州,招賢納士。有叔侄二人來投操,乃潁川潁陰人,姓荀名彧字文若,荀緄之子也;舊事袁紹,今棄紹投操。操與語大悅,曰:“此吾之子房也?!彼煲詾樾熊娝抉R。其侄荀攸,字公達,海內(nèi)名士,曾拜黃門侍郎,后棄官歸鄉(xiāng)。今與其叔同投曹操。操以為行軍教授。荀彧曰:“某聞兗州有一賢士,今此人不知何在?!辈賳枺骸笆钦l?”彧曰:“乃東郡東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辈僭唬骸拔嵋嗦劽靡印!彼烨踩擞卩l(xiāng)中尋問。訪得他在山中讀書,操拜請之。程昱來見,曹操大喜。昱謂荀彧曰:“某孤陋寡聞,不足當公之薦。公之鄉(xiāng)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當今賢士,何不羅而致之?”彧猛省曰:“吾幾忘卻?!彼靻⒉僬髌腹蔚絻贾荩舱撎煜轮?。郭嘉薦光武嫡派子孫,淮南成德人,姓劉名曄字子陽。操即聘曄至。曄又薦二人,一個是山陽昌邑人,姓滿名寵字伯寧,一個是武城人,姓呂名虔字子恪。曹操亦素知這兩個名譽,就聘為軍中從事。滿寵、呂虔共薦一人,乃陳留平丘人,姓毛名玠字孝先。曹操亦聘為從事。又有一將,引軍數(shù)百人來投曹操,乃泰山巨平人,姓于名禁字文則。操見其人弓馬熟嫻,武藝出眾,命為點軍司馬。一日,夏侯惇引一大漢來見。操問:“何人?”惇曰:“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勇力過人。舊跟張邈,與帳下人不和,手殺數(shù)十人,逃竄山中。惇出射獵,見韋逐虎過澗,因收于軍中。今特薦之于公?!辈僭唬骸拔嵊^此人,容貌魁梧,必有勇力?!睈唬骸八鵀橛褕蟪?,殺人提頭,直出鬧市,數(shù)百人不敢近。只今所使兩枝鐵戟,重八十斤,挾之上馬,運使如飛?!辈偌戳铐f試之。韋挾戟驟馬,往來馳騁。忽見帳下大旗為風所吹,岌岌欲倒,眾軍士挾持不定。韋下馬,喝退眾軍,一手執(zhí)定旗桿,立于風中,巍然不動。操曰:“此古之惡來②也。”遂命為帳前都尉,解上身錦襖,及駿馬、雕鞍賜之。
自是,曹操部下,文有謀臣,武有猛將,威鎮(zhèn)山東。
(原文據(jù)中華書局2009年版《三國演義》)
【注釋】
①赍(jī):懷著、抱著,把東西送給人。
②惡來:商紂王寵信的大臣,以勇力而聞名。
【簡析】
《三國演義》具有鮮明的“擁劉反曹”的主題思想,小說中的曹操是梟雄的典型,整部作品主要通過對曹操的針砭,表達了人民群眾擁護仁君、憎惡暴君的愿望。然而,歷史上真實的曹魏政權(quán)確實得到許多優(yōu)秀人才的歸附,因此,小說不得不在“反曹”的大前提下對此做出合情合理的說明。第十回正面描寫曹操起勢的時候,作者從兩個方面交代:其一,曹操之所以能夠成為勤王的各路諸侯之一,是因為太仆朱雋推薦他來鎮(zhèn)壓黃巾軍起義。雖然當時掌權(quán)的李傕、郭汜也是作亂朝廷的奸臣,但是在平定董卓之亂后,大部分民眾都渴望安穩(wěn)、和平,曹操討伐“劫掠良民”的黃巾軍便有了保國安民的正義性。所以,謀臣武將都前來投奔他,希望能夠施展抱負。其二,荀彧、荀攸叔侄來投后,程昱、郭嘉、劉曄、滿寵、呂虔、毛玠相繼得到推薦,同時夏侯惇又推薦了典韋,從此以后曹操“文有謀臣,武有猛將,威鎮(zhèn)山東”。作者著力描寫人才對于曹魏強大的重要性,極為重視人才之間彼此推薦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正是整部《三國演義》的重要主題,這一點孫權(quán)、曹操、劉備三方都表現(xiàn)出了高度一致性?!度龂萘x》具有濃厚的演義色彩和作者自己的立場。實際上,曹操的用人之道破除了漢朝只重士族豪強、仁義孝悌的傳統(tǒng),真正達到了不拘一格選人用人的境界,這是曹操政治思想獨具特色的地方。在漢末選官偏重門第、不問才德的情況下,他主張突破門閥界限,唯才是舉。他認為,建功立業(yè)要靠人的智慧和才能,遵守封建禮教的人不一定有開創(chuàng)事業(yè)的能力,有開創(chuàng)事業(yè)能力的人未必肯遵守禮教,故而力主起用那些果敢英勇、臨陣力戰(zhàn)之士,出身低微但有高才異質(zhì)的人。并且明令要求下屬“各舉所知,勿有所遺”。大概正是曹操這種不拘一格選官用人的開明政策,為其招攬了大量的杰出人才,也為其勢力的日益強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所以,曹操在招賢納士方面的先進思維和開明主張是值得現(xiàn)在的領(lǐng)導干部學習和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