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偉 李亮
古典詩詞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載體之一,作為語文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诤诵乃仞B(yǎng)的形成、古典詩詞的教學路徑,我們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在誦讀中“悟”學
學習古典詩詞,誦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路徑方式。古典詩詞與生俱來具有一種音樂美。詩詞節(jié)奏的抑揚頓挫、平仄的高低錯落、聲韻的優(yōu)美和諧,唯有化為有聲的誦讀,才能展現(xiàn)出詩詞的音韻之美。
誦讀對于古典詩詞學習來說,是一個綜合的學習過程。在誦讀古典詩詞的過程中,可以將體悟詩情、積累語言、觸發(fā)想象、審美感知、文化傳承等有機融合到一起,整體提升詩詞學習的效率。誦讀詩詞需強調一個“悟”字,強調“悟”,方能揣摩詩詞微妙處。古典詩詞作為語言藝術的結晶,有許多精微處,過多的語言闡釋,反而失去了詩的意趣。當分析講解蒼白無力時,讓學生通過誦讀,依靠他們心靈的直覺,也許更能觸及詩詞的妙處。
強調“悟”,還能引導學生“用口又用心”,不然讀就成了呆板機械的物理運動,唯有“悟”的參與,詩詞與心靈之間才會發(fā)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坝锌跓o心”的讀,只是聲音的游戲,“用心去悟”的讀,才有情思的領悟。
強調“悟”字,還能讓詩詞學習從“他解”轉向“自悟”,喚醒學生的主體性。詩詞教學,需要教師適度的精要點撥,更需要學生的自主感悟。只有學生“悟”到的東西,才是從他們自己的心靈中生長出來的,才是有根的。
二、在整合中“活”學
詩詞教學可以從語言特色、主題思想、藝術手法、時代背景等多個維度展開。詩詞教學的這些不同維度,又為整合教學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同一首詩,可以整合到不同的類別中;同一組詩,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整合,使詩詞學習呈現(xiàn)出開放、靈動的狀態(tài)。整合教學有助于學生對詩詞學習內容的整體建構和有機重組。整合的詩詞教學是有序的、整體的、融合的,具有更強的生長力量。
整合教學關鍵在一個“活”字。整合什么?怎樣整合?這些都要基于學生的學情以及古典詩詞的特點,進行靈活的選擇與設計。整合不是目的,整合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詩詞。整合可以突破詩詞教學中的呆板模式、固定框架,讓學生的學法和思維更靈活。
整合教學,要引導學生學會聯(lián)結。如學習了六年級下冊“傳統(tǒng)節(jié)日”主題的詩篇,就可以引導學生整合鏈接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古典詩詞。這樣就能拓展、升華“傳統(tǒng)節(jié)日”這個主題,也讓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文化有更加深廣的了解。同時讓學生詩詞學習的學法更靈活。整合教學,還要引領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如《觀書有感·其一》中講“方塘清”是因為“活水來”,《觀書有感·其二》中講“巨艦輕”是因為“春水生”。這兩首詩都講到了“水”,但是這兩種“水”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水”的不同,對我們的讀書又有什么不同的啟發(fā)呢?通過兩首詩的整合比較,組織學生辨析討論,從而讓學生的思維更靈活。整合學習,能引領學生自由靈活、融會貫通地學習詩詞,走向詩詞更廣闊的天地。
2022年版課標還安排了“跨學科學習”學習任務群,這為詩詞學習的跨學科整合提供了方向。詩詞學習可以與音樂、美術、歷史等進行跨學科整合,讓古典詩詞學習更加生動、有趣。
三、在問題中“研”學
目前,對于詩詞的深度研學還不夠。引導學生在詩詞學習中提問、質疑,可以把學生的詩詞學習引向深入,也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提出的問題要能撬動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主動研究,去發(fā)現(xiàn)詩詞中蘊藏的妙處。例如,《憫農》一詩的教學,教師問學生:“有人說,詩中的‘滴字要換成‘灑字,‘灑字可見流汗多,更能突出農民揮汗如雨的辛苦。你的看法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就需要對“滴”與“灑”進行一番比較研究。這個“滴”字的妙處,孫紹振先生曾作過精彩分析。詩中的“滴”與“粒”字能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汗滴”“谷粒”的形象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只有付出一滴滴汗水,才能收獲一粒粒谷子,而“灑”字卻沒有這樣的效果。通過這樣的問題,學生在辨析、研究中,就能領會到古詩的用字之妙。
再如,學習《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時,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認為這首詩是寫景詩還是送別詩?說出你的理由?!睂τ谶@個問題的研究,學生就需要對古詩以及寫作的背景作一番探索。他們自主探究的過程,比教師直接告知答案,更有利于提升學習能力,也更有利于加深對詩的理解。詩詞經由學生的分析、研究,他們對于詩詞的內容、表達及意蘊等不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引導學生在詩詞學習中,勤問、善問,在“問”中“研”學,可以讓他們在深入探究中不斷發(fā)現(xiàn)詩詞的魅力。而詩詞本身的魅力,將吸引著學生在古典詩詞的世界里自由馳騁。
四、在開放中“趣”學
詩詞學習的形式要創(chuàng)新,路徑要開放,詩詞學習要生動有趣。詩詞學習有趣,才會激起學生的興趣,進而愛上詩詞。因而,詩詞教學需要在時空、資源、形式等方面打開,在開放中,感受詩詞之趣。我們可以從“攜手生活、借力資源、創(chuàng)變形式”三方面入手。
攜手生活學詩詞。生活是創(chuàng)作、學習的源泉。春夏秋冬,歲月更迭,都印刻在詩詞的平仄中?!按好卟挥X曉,處處聞啼鳥”,這是春的喜悅;“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這是夏的閑情;“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這是秋的壯闊;“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這是冬的生機?!扒чT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有新年的希望,“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中有清明的愁思,“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有中秋的祝福,“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有重陽的感傷。在生活的四季輪替、節(jié)日變換中,總能在詩詞中找到詩人情思的印跡。詩詞學習,攜手生活,生活也就有了一份詩趣。
借力資源學詩詞。信息時代,學習資源無時不在、無處不有,極大地拓展了學習的時間、空間。曾熱播的《中國詩詞大會》,不就是全民的詩詞學習大餐嗎?活潑多樣的競賽形式,唯美賞心的現(xiàn)場氛圍,都在創(chuàng)新、突破著詩詞學習固有的模式,點燃詩詞學習的熱情。還有一些名家的詩詞講座,更是提供了詩詞學習的精品資源。此外,當今的一些優(yōu)質媒體,也提供了學習詩詞的豐富資源。它們借助現(xiàn)代技術,用畫面、音樂、朗誦等方式,生動形象地展示詩詞的意境,呈現(xiàn)詩詞之美。
創(chuàng)變形式學詩詞。詩詞學習可以有豐富多彩的形式。當詩詞遇上繪畫、音樂、故事……總能呈現(xiàn)別樣的精彩?!霸娛菬o形畫,畫是有形詩?!薄耙援媽W詩,以畫悟詩”,會有許多意趣。宋徽宗趙佶就曾用“踏花歸來馬蹄香”(雖不是一句詩)命題,讓畫工畫出該句意境,有人直接畫出許多花瓣,有人畫個大大的馬蹄,等等。唯有一人,畫的是幾只蝴蝶圍著高舉的馬蹄翩躚起舞,畫出了抽象的“香”,讓人浮想聯(lián)翩,意境頓現(xiàn)。于永正老師曾用畫畫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古詩《草》中的“春風吹又生”,堪稱經典?!妒酚洝た鬃邮兰摇分杏涊d:“三百五篇, 孔子皆弦歌之?!边€可以在歌唱中學習詩詞,李清照的《一剪梅》、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以及谷建芬作曲的《古詩詞歌曲》等,賦予古典詩詞以現(xiàn)代音樂,煥發(fā)著無盡的趣味。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故事中學習詩詞。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在教學詩詞的時候,就借助故事的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丹陽市界牌中心小學/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