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凡,王 琪,葛 軍,李淑敏
(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塘沽婦產醫(yī)院,天津 300450)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婦科常見的一種內分泌紊亂綜合征,主要臨床癥狀為月經失調、不孕和肥胖。研究發(fā)現,PCOS 患者中超重和肥胖的發(fā)生率分別為24%、42%[1]。積極預防和治療肥胖對于PCOS患者非常重要,體重減少可降低腹型肥胖、高雄激素血癥發(fā)生率,改善脂質異常水平,調節(jié)月經周期紊亂情況[2]。中醫(yī)針灸對PCOS 腹型肥胖有著很好的治療作用。本研究將張智龍教授的“調理脾胃針法”應用于PCOS 患者,對肥胖型PCOS 患者在飲食控制、運動減重及調整生活習慣基礎上,采用“調理脾胃針法及下腹部局部取穴”針刺治療方法,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病例來源 60 例患者均為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塘沽婦產醫(yī)院婦科及內分泌門診病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21~38(30.87±5.34)歲;體質量指數(BMI)25.16~35.94(27.65±2.25);病程1~9(4.10±1.67)年。治療組年齡22~38(30.43±3.85)歲;BMI 25.22~32.42(27.67±1.92);病程2~10(4.30±2.02)年。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和BMI 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西醫(yī)診斷標準[3]:①有痤瘡、多毛、肥胖等高雄激素血癥的表現;②沒有排卵或者稀發(fā)排卵;③卵巢超聲顯示,在同一個切面上直徑2~9 mm 的卵泡數≥10個。滿足2項即可診斷為PCOS。(2)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婦科學》[4]關于多囊卵巢綜合征脾虛痰濕證的辨證標準擬定。主癥:月經后期,量少色淡,或月經稀發(fā),甚則閉經,形體肥胖。次癥:頭暈胸悶,喉間多痰,肢倦神疲,脘腹脹悶,帶下量多,婚久不孕,多毛。舌脈:舌體胖大、色淡、苔厚膩,脈沉滑。主癥必備,次癥具備2項以上,結合舌脈即可診斷。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BMI>25;②年齡18~40歲;③患者配合檢查、治療,臨床資料完整;④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生殖系統發(fā)育不全、生殖道畸形、垂體腫瘤等器質性疾病者。②合并有其他內分泌功能異常所致月經失調者。③合并患有心血管、肝、腎及血液系統等嚴重疾病者。④近2個月內曾使用促排卵藥、激素制劑及影響糖、脂代謝藥物者。
2.1 對照組 予飲食控制、運動減重及調整生活習慣等干預。飲食:根據體質量(kg)計算每位患者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BMR=[0.0615×體質量(kg)+2.08]×238.85[5],每日飲食攝入熱量等于其基礎代謝率,以保證每日總消耗熱量30%的熱量缺口[6]。運動:晚飯后30 min開始以快走方式進行有氧運動,每周2~3 次。運動強度標準由運動后的心率衡量,以靶心率[(220-年齡)×65%±10][7]為標準,在每分鐘脈搏次數達到要求后維持強度,再持續(xù)運動30 min 以上。生活習慣:作息規(guī)律,避免熬夜和壓力過大。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干預的基礎上聯合調理脾胃針法及下腹部局部取穴針刺治療,針刺主要按“調理脾胃針法”取穴中脘,雙側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曲池、合谷、豐隆、血海、地機、太沖、滑肉門、天樞、外陵,再加下腹部中極、歸來、子宮,取雙側。操作方法:患者取平臥位,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膚,取合適長度的毫針,用夾持進針法,進針后行提插捻轉手法,患者感到針下出現酸、麻或脹等得氣感即停止運針,留針30 min。針刺隔日1 次,每周3 次,經期休息,10 次為1 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體質量指數(BMI)及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促黃體生成素(LH)、睪酮(T)指標[8]:體質量指數(BMI)=體質量(kg)/身高=(m2);實驗室指標于治療前后,月經周期第2 天取清晨空腹靜脈血,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邁克試劑檢測TC、TG,采用貝克曼庫爾特公司提供的型號為DXI800儀器和配套試劑檢測血清LH、T。
(2)月經評分[9]:對月經周期、經期、經量、經色進行評分。月經周期:(28±7)d 計0 分,36~60 d 計1 分,61~90 d計2分,長于90 d計3分。經期:7 d內、8~15 d、16~30 d、超過30 d 分別計0 分、1 分、2 分、3 分。經量:使用月經失血圖法[10]對治療前后的月經量進行估算,正常(31~60 ml)、偏少(21~30 ml)、少(5~20 ml)、極少(小于5 ml)分別計0 分、1 分、2分、3 分。經色:色暗紅(0 分),色紅(1 分),色淡紅(2 分),色淡(3 分)。月經周期、經期、經量、經色四項總評分為0~12 分,評分越高代表月經情況越差。
(3)中醫(yī)脾虛痰濕證證候積分[11]:月經周期(21~35 d、>35 d 且<60 d、2~3 個月、>3 個月),月經量(正常、量略少、量明顯減少、極少),經色淡紅(無、偶有發(fā)作、反復發(fā)作、持續(xù)發(fā)作),肥胖(18<BMI≤23、23<BMI≤25、25<BMI≤30、BMI>30),頭暈胸悶、喉間多痰、肢倦神疲、脘腹脹悶(無、偶有發(fā)作、反復發(fā)作、持續(xù)發(fā)作),帶下(正常、質稀,量正常、質偏稀,量多、質稀如水,量多),以上評分項目按程度分別計0分、1分、2分、3分;多毛、婚久不孕、脈沉滑、舌體胖大、舌色淡、舌苔厚膩等按無、有分別計0 分、1 分。評分合計為2~33 分,評分越高代表脾虛痰濕證候越重。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來描述,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為等級資料則采用非參數檢驗。以P<0.05作為有統計學意義。
3.3 治療結果
3.3.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MI、TC、TG、LH、T 水平比較 治療組患者治療后BMI、TC、TG、LH、T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組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后僅BMI 值顯著下降(P<0.05);治療后組間比較,各指標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MI、TC、TG、LH、T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MI、TC、TG、LH、T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
3.3.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月經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月經評分均明顯下降,組間及組內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均P<0.01),見表2。提示兩種方法均可以明顯改善患者月經情況,且治療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月經評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月經評分比較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1
?
3.3.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均明顯下降,組間及組內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均P<0.01),見表3。提示兩種方法均可以明顯改善患者中醫(yī)證候,且治療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1
?
中醫(yī)典籍中無多囊卵巢綜合征病名,根據臨床癥狀,PCOS 可歸屬“閉經”“不孕”等范疇?!陡登嘀髋啤しN子》云:“婦人有身體肥胖,痰涎甚多,不能受孕者……乃脾土之內病也?!薄兜は姆āぷ铀镁攀吩啤胺适D人,稟受甚濃,恣于酒食之人,經水不調,不能成胎”。形象地描述了肥胖婦女痰濕壅盛,下焦臃腫,難以攝精,從而月經失調、不孕。下焦臃腫使子宮及卵巢下腹局部氣血運行不暢,且痰濕蘊阻日久,產生氣滯、血瘀等。肥胖型PCOS 中醫(yī)辨證多屬脾虛痰濕型?!罢{理脾胃針法”[12]是張智龍教授針對2 型糖尿病脾胃升降運化失常、脾虛濕盛基本病機而創(chuàng)立的針法,我們異病同治,將“調理脾胃針法”應用范圍拓寬至肥胖型PCOS患者。
本研究在“調理脾胃針法”取穴基礎上加下腹部局部取穴針刺,通過調理中焦樞機、健脾化濕(痰),恢復其升降運化功能,使水濕得化,氣機調暢,陽氣振奮,以促進代謝。中脘為六腑之會,胃之募,胃經之精氣所匯聚之處,能健脾胃、助運化、調理中焦樞紐之升降;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合穴,能補脾益胃、助水濕運化;陰陵泉為脾經之合穴,能健脾升陽,運中焦,化濕滯,而開通水道。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穴,可暢氣機,補氣血,健脾胃,用于治療脾胃系統疾?。?3],與中脘、足三里相伍,可以振奮中焦陽氣,益氣養(yǎng)血,升清降濁而調理氣機。曲池為大腸經之合穴,能協調胃腸、和胃降逆;合谷為大腸經原穴,具有調和脾胃、寬中理氣之功效;豐隆為足陽明胃經之絡穴,能瀉降實邪,化濕祛痰;血海有活血、理血之功,能調理脾胃、疏通氣血、祛瘀通脈;地機善于活血化瘀;太沖,平肝調肝,調肝木以防橫克脾土,滑肉門、天樞、外陵為足陽明胃經穴,位于腹部,能疏調腹部氣血;且天樞為大腸募穴,可疏調腸腑、理氣行滯,不僅可治療腸腑、脾胃病癥,亦可治療“婦人女子瘕,血結成塊,漏下赤白,月事不時”及其他內科雜病[14]。下腹部局部取穴可以疏通胞脈等局部經絡氣血[15],發(fā)揮腧穴近治作用。中極穴為足三陰經與任脈的交會穴,膀胱之募穴,具有統調經氣、通運下焦而調氣行血、溫養(yǎng)沖任、補腎調經的作用[16]。針刺歸來穴有促進性腺功能的作用,有利于恢復月經來潮[17]。子宮穴屬經外奇穴,具有暖宮調經、行氣止痛、升陽舉陷等功效,廣泛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痛經、不孕、子宮脫垂等婦科病癥[18]。諸穴合用,脾胃升降有序,中焦樞紐健運有常,局部氣血經絡得以疏通,則病理性的痰濕得以消除。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患者BMI、TC、TG、LH、T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對照組BMI 值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各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治療組較對照組在降低患者BMI 值、降脂減肥、改善內分泌方面療效更佳。兩組患者月經評分、中醫(yī)證候積分均明顯下降(P<0.01),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該針刺方案可以更好地改善肥胖型PCOS 患者月經紊亂及脾虛痰濕證候。綜上所述,調理脾胃針法及下腹部局部取穴針刺治療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征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當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進一步的隨訪、更大樣本的臨床數據支持和開展作用機制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