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美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主張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生活技能。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構建快樂課堂,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師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探討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下如何構建小學數學快樂課堂,以供參考。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概述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認為,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學生應當在實際的生活經驗中獲取知識。陶行知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主張將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他認為教育應該面向生活,學生應在實踐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社會即學校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認為社會即學校,教育應該貼近社會,服務社會。陶行知提出,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生活技能為教育目標,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習,讓社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場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助力學生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成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社會人才。
(三)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認為教育不應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應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他主張從學生的興趣、需求與實際出發(fā),將學生的生活與教學內容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感受實際的應用場景和生活意義。陶行知還強調教師的角色應轉變?yōu)閱l(fā)者和引導者,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思想下,小學數學教育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充分發(fā)掘學生的潛能,創(chuàng)造有意義、有價值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下構建小學數學快樂課堂的策略
(一)設計生活化情境,實現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強調將學生學習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因此,設計生活化情境是構建小學數學快樂課堂的重要策略之一。設計生活化情境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學習場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小型超市的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售貨員的角色,模擬購物流程,并在預算范圍內完成購買商品的任務,以幫助學生掌握加法運算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如教師可以問:“小明買了一個蘋果,又買了兩個橙子,一共有幾個水果?”讓學生思考加法的概念,引導學生將學習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形成對數學應用的初步認知。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指導學生使用計算工具(如計算器、算盤、算珠等)進行計算,或者直接使用實物進行加法和減法的運算。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扮演相關角色進行數學對話,由教師出示加法或減法算式,讓“售貨員”和“顧客”進行交流和計算。學生通過扮演相關角色,將數學運算與實際生活情境聯系起來,能夠理解數學運算的意義。此外,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數學游戲,如拼圖游戲或擲骰子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加法或減法運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教師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可以實現教學做合一,引導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真正實現教學與生活的有機結合。
(二)引入生活教育模式,打造快樂課堂
引入生活教育模式是打造快樂課堂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可以增強數學教育的實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更加愉悅地學習數學。生活教育模式注重將理論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強調讓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這種實踐性的學習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提高數學知識的實用性。通過引入生活教育模式,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學習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認識鐘表”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給每個學生分發(fā)一份時間日程表,要求學生按照日程表的安排進行實際操作,如在規(guī)定的時間走到指定的地方或完成指定的活動等。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與時間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解答,如“從上學開始到放學結束,一天有多少分鐘?”“如果我從8點半開始做作業(yè),需要花費多少分鐘?”等。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時、分、秒的概念和計算方法來解答問題,進一步鞏固時間概念的相關知識。此外,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時間的流逝,通過觀察時間的變化,加深對時、分、秒的認識。游戲的競爭性和趣味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制作一個日常的時間管理記錄表,加深學生的時間概念,提高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采用以上方法,教師可以更好地引入生活教育模式,打造快樂課堂,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運用生活化語言,拉近
數學和學生的距離
在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學數學快樂課堂中,教師運用生活化語言,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助力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受愉悅和自信,提高其學習成績和學習動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百分數(二)”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習題,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合作,用生活化語言表達自己的解題思路和計算過程,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思考能力,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制作各類圖表,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實際案例,如銀行的存款利息或投資理財的收益率等,將相關數據制作成圖表,并用生活化語言分析圖表中相關數據的含義和趨勢。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與利息有關的實際問題,如“如果你想在1年后買一件價值500元的物品,每月存款100元,銀行利息為每年5%,你需要存多久才能夠買到這件物品?”等,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公式進行思考和解答。以上教學策略,能夠有效拉近數學和學生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四)設計生活化作業(yè),讓學生為實際應用學習
設計生活化作業(yè),是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數學教學方法之一,旨在幫助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可以設計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作業(yè)任務,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業(yè)設計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克和千克”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生活化作業(yè),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實驗室用稱重器具,測量水果、書本、玩具等物體的重量。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不同物體的重量及稱重使用的單位。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和觀察,可以感受到實際物體的重量及千克和克的差異。教師還可以設計一個團體作業(yè),安排學生利用千克和克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張產品重量表,表格中列出不同生活用品的重量,學生需要采取實地測量和查詢的方式獲得準確的數據。實施以上教學策略,教師能夠將課程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應用所學知識,以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結語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導下,小學數學快樂課堂的構建旨在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和生活化的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小學數學快樂課堂中,學生可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動力,進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要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指導下,為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構建小學數學快樂課堂,讓學生在快樂學習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東沙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