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明思
(佳木斯市中心醫(yī)院呼吸內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為肺惡性腫瘤常見類型,其發(fā)病率高、轉移性強、致死率高,患者晚期預后普遍較差[1,2]。近年來,化療一直是晚期NSCLC的首選治療方式,隨著第3代化療藥物的快速發(fā)展,以鉑類藥物為基礎的聯(lián)合用藥方案已成為晚期NSCLC的標準化療方案[3,4]。其中,紫杉類藥物為多種惡性實體瘤的常用化療藥物,現(xiàn)以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albumin-bound paclitaxel,NAB-P)最為常見,該藥不僅保留了紫杉醇的抗腫瘤活性,且可與人血白蛋白結合,利用白蛋白納米粒載藥技術完成藥物遞送,提高腫瘤組織中的紫杉醇濃度,增強其抗腫瘤療效[5,6]?,F(xiàn)如今,已有多項研究證實[7,8],NAB-P在乳腺癌等腫瘤化療中可獲得良好療效。在此背景下,該藥在晚期NSCLC等惡性腫瘤中的治療研究也逐漸開展?;诖?,本研究結合2019年3月-2022年3月佳木斯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80例晚期NSCLC患者臨床資料,觀察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在晚期NSCLC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佳木斯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80例晚期NSCL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0例)與觀察組(40例)。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9~86歲,平均年齡(61.75±5.89)歲;病理類型:腺癌23例,鱗癌17例;TNM分期:Ⅲb期29例,Ⅳ期11例。觀察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49~87歲,平均年齡(61.82±5.91)歲;病理類型:腺癌24例,鱗癌16例;TNM分期:Ⅲb期30例,Ⅳ期10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理類型、TNM分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NSCLC;②TNM分期為Ⅲb~Ⅳ期;③符合化療指征;④無藥物禁忌。排除標準:①化療不耐受者;②肝腎功能及凝血功能障礙者;③預計生存期<6個月;④近期已接受放化療治療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應用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化療方案:①于第1、8天,采用注射用鹽酸吉西他濱(Lilly France S.A.S.,批準文號H20020180,規(guī)格:0.2 g)靜脈滴注,劑量1000 mg/m2,給藥時間30 min。②于第1、8天,采用順鉑注射液(南京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675,規(guī)格:6 ml∶30 mg)靜脈滴注,劑量75 mg/m2,給藥時間1~2 h。21 d為1個周期,共治療3個周期。
1.3.2 觀察組 應用NAB-P聯(lián)合順鉑化療方案:①于第1、8天,采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044,規(guī)格:100 mg)靜脈滴注,劑量130 mg/m2,給藥時間30 min。②于第1、8天,采用順鉑注射液(南京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675,規(guī)格:6 ml∶30 mg)靜脈滴注,劑量75 mg/m2,給藥時間1~2 h。21 d為1個周期,共治療3個周期。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客觀療效、血清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經元特異性的烯醇化酶(NSE)]、化療不良反應(腸胃道反應、血小板下降、白細胞減少、骨髓抑制等)、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ECOG)活動狀態(tài)評分表評分、肺癌患者生存質量測定量表(FACT-L)評分。
1.4.1 客觀療效 參照ECIST標準[9],完全緩解(CR):癥狀完全緩解,基線病灶全部消失,且無新病灶出現(xiàn);部分緩解(PR):癥狀緩解,腫瘤總負荷縮小50%或以上;疾病穩(wěn)定(SD):介于部分緩解與進展之間;疾病進展(PD):癥狀加重,腫瘤總負荷增大25%或以上??陀^緩解率(ORR)=(CR+PR)/總例數(shù)×100%;疾病控制率(DCR)=(CR+PR+SD)/總例數(shù)×100%。
1.4.2 ECOG活動狀態(tài)評分表[10]0分:活動完全正常;1分:可自由走動及從事輕體力活動;2分:喪失工作能力,但生活可自理;3分:生活部分自理,日間一半以上時間需臥床或坐輪椅;4分:生活無法自理,且臥床不起;5分:死亡。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的身體狀態(tài)越差。
1.4.3 FACT-L[11]包括生理狀況、社會/家庭狀況、與醫(yī)生的關系、情感狀況、功能狀況、附加關注6個領域,總分0~144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好。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客觀療效比較 觀察組ORR、DCR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客觀療效比較[n(%)]
2.2 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CEA、NSE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CEA、NSE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表2 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化療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化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化療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2.4 兩組ECOG、FACT-L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ECOG評分低于治療前,F(xiàn)ACT-L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ECOG評分低于對照組,F(xiàn)ACT-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ECOG、FACT-L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ECOG、FACT-L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現(xiàn)如今,化療已成為延長晚期NSCLC患者生命、改善其生存質量的重要方式,其中吉西他濱、紫杉醇及順鉑等均為該病常用化療藥物,現(xiàn)以含鉑二聯(lián)用藥為一線標準方案[12,13]。但目前而言,晚期NSCLC化療正處于平臺期階段,探尋新靶點、新機制的抗腫瘤藥物是突破當前瓶頸的重要方式。NAB-P是紫杉醇的特殊靶向制劑,屬于半合成紫杉類抗腫瘤化合物,由7個紫杉醇分子與1個人血白蛋白組成,其藥效機制與紫杉醇相似,可通過與細胞微管蛋白結合,抑制腫瘤細胞的分裂與增殖,達到抗腫瘤目的[14,15]。除此之外,NAB-P可利用人血白蛋白這一載體,借助腫瘤細胞對白蛋白攝取的高主動性,與細胞膜白蛋白受體gp60相結合,進而激活細胞膜微囊蛋白1(Caveolin 1),在血管內皮細胞作用下,將紫杉醇轉移至腫瘤組織內,以此提高腫瘤細胞內的紫杉醇濃度,增強抗腫瘤作用[16,17]。與此同時,NAB-P可通過胞轉作用與腫瘤細胞外間質的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acid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相結合,借助白蛋白與SPARC的相互作用,增加腫瘤組織間隙對NAB-P的攝取與蓄積,進一步提高腫瘤組織中的紫杉醇濃度[18,19]。相較于傳統(tǒng)溶劑型紫杉醇,NAB-P的靶向藥物濃度更高,且無需預處理,大大避免了既往紫杉醇助溶劑帶來的不良反應,臨床獲益更為顯著[2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ORR、DCR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NAB-P方案治療晚期NSCLC療效顯著,其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藥物。分析認為,NAB-P可經gp60穿胞途徑,借助白蛋白轉運機制完成藥物的跨膜運轉,以此發(fā)揮其載藥作用,促使藥物積聚于腫瘤組織內,進而提高局部紫杉醇濃度,增強抗腫瘤療效[21]。研究指出[22],CEA、NSE均為肺癌腫瘤標志物,由腫瘤細胞基因表達產生,其水平高低可有效反映腫瘤的增殖及轉移程度,且指標升高多見于NSCLC中。而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CEA、NSE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CEA、NSE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NAB-P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CEA、NSE濃度,下調其腫瘤標志物表達。此外,觀察組化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小于對照組(P<0.05),可見NAB-P方案的化療不良反應相對較少,用藥安全性較好。究其原因,NAB-P可直接使用,省去了助溶劑步驟,避免了由此帶來的毒副作用,且NAB-P針對性較強,可在提升抗腫瘤療效的同時,減少化療藥物對正常組織的損害,臨床獲益-風險比更為理想[23]。治療后,兩組ECOG評分低于治療前,F(xiàn)ACT-L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ECOG評分低于對照組,F(xiàn)ACT-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NAB-P方案可有效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活動狀態(tài)及生存質量,這與其化療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提升存在直接關聯(lián)。
綜上所述,NAB-P在晚期NSCLC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客觀療效良好,可下調體內腫瘤標志物表達,減輕化療不良反應,有利于患者活動狀態(tài)及生存質量的改善。但受限于本次研究的病例基數(shù)與觀察時長,其遠期療效及預后生存質量尚需臨床的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