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淼
媽媽說我從小是只野馬駒兒,頑皮淘氣,上樹掏鳥,下水溝摸泥鰍,跟小伙伴們扮成孫悟空大鬧天宮,沒有安生的時候。小學五年級時,我隨父親遷到城市上學。我在農(nóng)村野慣了,乍一進城很不習慣,而且玩的不過是彈彈彈子兒,拍拍畫片,枯燥乏味,施展不開手腳。尤其是漫長的假期,無所事事,閑得難受,就非常想念在老家與小伙伴們相處的日子。所以,每到臨近暑假,我就像盼過年一樣,希望快點到,好回農(nóng)村去找小伙伴們玩兒。
在農(nóng)村老家,二伯跟我家住一個大院,雖然分了家,但實際上跟一家人沒有什么區(qū)別,只是分開鍋灶吃飯而已。二伯家沒有男孩,只有堂妹一個女兒,早已把我這個侄子當成了兒子,對我格外喜歡,甚至溺愛。每到臨近放暑假,二伯就捎信催我回去。在老家的日子,他會給我做愛吃的腌肉、扒糕、餅折、饸饹、涼粉兒……返城時還讓我?guī)Щ卮蟀“暮颂?、瓜子、花生、杏仁,等等?/p>
回到老家,沒有了家長管束,加上二伯寵愛,我就像頑皮的猴子放歸山林,脫韁的馬駒奔向草原,撒著歡地瘋玩兒。
老家院后有個很大的水塘,長二百多米,寬一百多米,東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個青石鑿成的大水簸箕,全村的雨水都匯聚水塘中。夏天雨水多,塘里的水總是滿滿的,波光蕩漾,漣漪微微。周圍長滿樹干虬曲的老柳樹和筆直挺拔的鉆天楊,樹陰濃密大如傘蓋,遮擋住夏日的炎陽。大地被太陽烤得燙腳,大樹下卻是涼風習習。大人們在樹陰下鋪上包袱皮、被單,一家老小坐在上面。從井里打來拔涼拔涼的井水,泡上西瓜、甜瓜,這是孩子們的天然消暑食物。
我們這些半大小子們,卻不留戀這些,早在池塘里撒起了歡兒,打撲騰(游泳)、扎猛子(潛水)、打水仗、玩水球……追逐叫喊,翻騰跳躍,水花四濺,歡聲四起,像一群嘰嘰喳喳的麻雀,吵得人耳根子疼。當然,還是要注意安全的。
農(nóng)村好玩的很多,捉蟈蟈兒、逮蛐蛐兒、撈魚、粘知了……最開心最有趣的是捉泥鰍。三伏天日頭毒,水汽蒸發(fā)量大,寨溝里的水變淺,是捉泥鰍的好時候。吃過午飯,趁大人睡午覺,我和幾個小伙伴悄悄溜出村,到寨溝去捉泥鰍。我們把衣服脫在岸上,光屁股跳進稀泥湯子里,像瞎子摸象一樣在稀泥里摸索。泥鰍無骨,光滑柔韌,動作極為快捷,抓在手里,刺溜一下就滑溜掉了。溝底都是爛泥,松軟光滑,稍有不慎便人仰馬翻,身上臉上沾滿黃泥湯,只露出嘴和眼。此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伙笑得流眼淚,臉頰上沖出兩條印痕,這是最開心的時候。
那時,種地不用化肥農(nóng)藥,麻雀特別多。麻雀既吃蟲子,也吃成熟和灌滿漿的莊稼,不光吃,還會糟蹋莊稼。所以鄉(xiāng)親們特別討厭麻雀,對于孩子們捉麻雀、烤麻雀肉吃,不僅不反對,而且支持鼓勵。
同學們都說暑假漫長,我卻覺得太短,不到開學在即絕不肯回去。當我戀戀不舍踏上回城歸程時,心里想的是明年要早點來。
長大后回想起來,我的童年完全是在無拘無束的情況下,野生放養(yǎng)度過的。頭腦里完全是自己的想法,思維的白紙上沒有被人涂抹任何色彩。長大以后,這張白紙寫什么字,畫什么畫,父母不越俎代庖,完全由我自己作主。這是我人生最大的幸事。
感恩父母,感恩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