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婷,葉暉蓉,楊苑清,黃蓉蓉(通信作者)
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一〇醫(yī)院 (福建泉州 362000)
盆腔腫瘤是盆腔臟器異常增生形成的腫塊,包括直腸癌、卵巢癌等,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介入治療是區(qū)別于全身化療的主流干預方式,旨在通過提升局部藥物濃度配合血供阻斷更好地發(fā)揮抗腫瘤藥物的藥效[1-2]。盆腔部位腫瘤病程相對較長、病情發(fā)展較快,因此,常需通過高頻率、長時間介入治療提高治療效果[3]。介入治療需在區(qū)域內進行精細操作,加之需布設藥物輸注管道,導致穿著常規(guī)病員褲存在許多不便。部分患者為方便醫(yī)護人員操作只能選擇寬松肥大的常規(guī)病員褲,但穿脫不便且不舒適,而臨床操作的流暢性也并未得到改善[4-5]?;诖耍狙芯糠治雠枨徊课荒[瘤介入治療患者配合穿著醫(yī)用病員褲的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 取2021 年1 月 至2022 年12 月 我 院 的106 例盆腔部位腫瘤并行介入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穿著病員褲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3 例。對照組男34 例,女19 例;年齡(59.78±15.58)歲;病程(9.89±5.60)個月;疾病分布:直腸癌19 例,子宮平滑肌肉瘤8 例,卵巢高級別漿液性腺癌5 例,其他腫瘤21 例。觀察組男30 例,女23 例;年齡(61.19±17.36)歲;病程(9.70±6.05)個月;疾病分布:直腸癌17 例,子宮平滑肌肉瘤10例,卵巢高級別漿液性腺癌7例,其他腫瘤19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診斷標準:參照《腹部腫瘤學》[5]確診。納入標準:參照《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腫瘤學分冊)》[6]均符合介入治療標準;因病初次入院治療;生存意愿高且具有較好的依從性。排除標準:病情嚴重而不宜參加研究;預期生存期<6 個月;合并精神障礙或交流障礙。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經股動脈入路進行介入治療,操作前均已完善各項指標(肝功能、腎功能、血常規(guī)等)測定和方案評估。介入治療具體方法如下:患者取平臥位,使用利多卡因(安徽華源醫(y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072,規(guī)格5 ml ∶0.1 g)予以局部麻醉,根據實際需求選用股動脈鞘管套裝(上??档氯R醫(y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Seldinger 法進行具體操作,相關配件及參數分別為,18G 穿刺針、0.038 英寸導絲、6F 鞘管;選擇患者右側腹股溝韌帶附近(右側腹股溝韌帶下方2 cm 處)為具體穿刺部位,成功穿刺后置入導絲,隨后放置動脈鞘管,并于治療結束后迅速拔除,再對穿刺部位行快速壓迫和包扎。介入治療共設置6 個療程,每2 個療程間隔30 d。
1.2.2 護理方法
介入治療全程要求患者定期完成輔助檢查,以了解盆腔部位腫瘤體積、邊界變化情況,綜合患者一般狀況(疼痛減輕、體質量增加、食欲恢復、精神好轉等)改善情況調整相關干預措施,護理措施包括心理咨詢、營養(yǎng)支持、健康宣教、癥狀處置等。
兩種介入治療期間穿著不同病員褲。對照組穿著普通病員褲(購置于武漢南丁格爾服裝有限公司),在醫(yī)護人員行介入化療操作時,患者需將褲子腰口下脫以充分暴露操作部位。觀察組穿著醫(yī)用病員褲,患者住院后每人發(fā)放2 條醫(yī)用病員褲用以住院期間正常更換。本研究所用醫(yī)用病員褲由肖雪玲等[7]主導設計,已申請專利,其結構設計和使用方法如下。(1)結構設計。如圖1 所示,醫(yī)用病員褲主要結構為褲體部分,其兩側分別設有側部開口。側部開口(開口處設有用于閉合的連接裝置)從褲體最上端沿側部垂直向下,其底部與褲體膝蓋部處于同一水平位置,且2 個拉鏈拉開后可使褲體上半部向下掀翻,掀翻后,褲體上半部表面的魔術粘貼層即可貼合褲管表面的魔術掀翻貼[7]。(2)使用方法(圖2)。選擇褲型和調節(jié)帶體:患者更換、穿著醫(yī)用病員褲前需評估其體型,選擇合適規(guī)格的醫(yī)用病員褲,穿著過程中可根據體型和軀干長短、粗細適當調整褲體上端的調節(jié)帶體。局部操作時暴露所需部位(換藥及局部清潔):在對患者行局部介入操作時,拉開拉鏈,掀開褲體上半部;操作完成后,蓋合褲體上半部,閉合側部開口。
圖1 醫(yī)用病員褲結構示意圖
圖2 醫(yī)用病員褲使用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1)患者滿意度:由患者從8 個維度(隱私保護、活動便捷、不易污染、如廁方便、大小合宜、材質舒適、保暖性佳、穿脫簡便)對病員褲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分為滿意和不滿意。(2)護理人員使用滿意度:由各主管護士從4 個維度(觀察穿刺部位、更換局部敷料、清潔引流導管、清潔隱私部位)對護理過程進行總體評價,評價結果分為滿意和不滿意。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對隱私保護、不易污染、大小合宜、材質舒適、保暖性佳的滿意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對活動便捷、如廁方便、穿脫簡便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例(%)]
護理人員護理觀察組后對觀察穿刺部位、更換局部敷料、清潔引流導管、清潔隱私部位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人員使用滿意度比較[例(%)]
普通病員褲為大部分醫(yī)療機構中患者穿著的常見褲型,其結構未進行任何優(yōu)化,不便于根據治療需求行醫(yī)護操作,往往需部分或完全脫下病員褲,增加了患者的不適感。隨著患者護理需求逐步提升,臨床各??茖ΣT褲進行了大量創(chuàng)新設計,主要針對臨床??剖罩渭膊√攸c、治療方式等因素予以優(yōu)化[7-8]。本研究探討盆腔部位腫瘤介入治療患者配合穿著醫(yī)用病員褲的護理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對隱私保護、不易污染、大小合宜、材質舒適、保暖性佳的滿意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主要與兩種病員褲采用相同的制作材料,該材質具備一定自凈功能而不易被污染,且選擇褲型時均會根據患者體型予以推薦有關。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對活動便捷、如廁方便、穿脫簡便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顒颖憬莸脑蚩赡転椋海?)醫(yī)用病員褲正、背面雖設計了輔助結構或裝置,但并不會引起不適感,反而因便于相關導管固定或醫(yī)護檢查而利于患者隨意活動;(2)當患者臥床休息或翻身時,介入治療相關管道可不受影響,實現(xiàn)牢固固定;(3)患者若因緊急情況需下床,由于普通病員褲褲襠或其他位置無任何開口,其必須將褲體提升至腰部才可活動,而醫(yī)用病員褲針對患者介入化療具體需求而設計,可避免導管完全跨越褲腰,不會對患者活動造成較大影響[7,10]。如廁方便的原因可能為:(1)患者穿著普通病員褲如廁時須將褲體整體脫下,而醫(yī)用病員褲設有多個側部開口和拉鏈結構,可簡單實現(xiàn)局部區(qū)域的大范圍暴露;(2)醫(yī)用病員褲魔術掀翻貼的設計不僅可對褲體部分區(qū)域進行固定,還可實現(xiàn)導管的局部固定,患者如廁時無需擔心導管因誤觸排泄物而被污染,因此,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加患者如廁的便捷度。穿脫簡便的可能原因為:(1)通過醫(yī)用病員褲的側部開口和魔術掀翻貼,患者無需脫除整個褲體即可有效暴露穿刺手術部位,利于醫(yī)師順利進行穿刺手術,且術后只需簡單閉合側部開口并蓋合褲體上半部,操作相對簡便;(2)醫(yī)用病員褲褲體上端設有用于調整松緊度的調節(jié)帶體,患者可根據自己體型簡單調整松緊度,滿足個性化需求。
本研究結果另顯示,護理人員護理觀察組后對觀察穿刺部位、更換局部敷料、清潔引流導管、清潔隱私部位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原因可能為:(1)部分介入治療患者合并其他病癥時需長期在局部布設導管,醫(yī)用病員褲可通過拉開拉鏈暴露部分區(qū)域,因此,利于導管以最優(yōu)路徑進行鋪設和固定,便于清潔導管、觀察穿刺部位、更換局部敷料,還可通過減少腿部活動盡量避免對導管產生牽拉作用,從而降低脫管的發(fā)生風險;(2)穿刺部位處于右側腹股溝韌帶附近,位置相對隱蔽且特殊,因此,需經常對穿刺部位及周邊隱私區(qū)域進行清潔,若暴露區(qū)域不夠,則易因清潔而打濕褲體,而醫(yī)用病員褲的側部開口可完全打開,大面積開放褲體上半部,便于清潔隱私部位。
綜上所述,盆腔部位腫瘤介入治療患者配合穿著醫(yī)用病員褲不僅可提高護理人員操作時的便捷度,還可改善患者對活動、如廁、穿脫的滿意度。但該研究亦有明顯局限性:(1)滿意度評價中僅設置了滿意和不滿意兩個選項,后續(xù)尚需在研究中通過設置多個選項更加客觀、全面地反映滿意情況,進一步確認研究結果;(2)該項研究主要以患者、護士滿意度兩個主觀角度進行效果評價,尚缺乏脫管率、傷口敷料意外脫落率等客觀指標,后續(xù)研究也需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