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珍 王明琴 翟淵鵬 張付娟
作者單位:450000 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河南省腫瘤醫(yī)院
三陰性乳腺癌是指病理染色報告中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及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都是陰性的亞型,占乳腺癌總體的12%~17%。三陰性乳腺癌異質性高,通常發(fā)病年齡較低,易早期轉移至肺、腦,對激素及靶向治療反應差,預后差,文獻報道Ⅲ~Ⅳ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13%[1]。
微小RNA(miRNA)是一類微小的非編碼的內源RNA分子,其長度為20~25個核苷酸,具有高度的遺傳穩(wěn)定性。它們通過特異性結合多個靶mRNA3'非翻譯區(qū)(3'-UTR),導致靶mRNA的翻譯抑制或降解,從而參與調控細胞發(fā)育、增殖、分化、凋亡等過程,參與腫瘤的發(fā)生,調節(jié)多種細胞途徑,包括增殖、分化、遷移和侵襲[2]。研究表明miRNA143表達下調可促進細胞凋亡并在胰腺癌發(fā)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3]。目前研究表明miRNA623在乳腺癌表達下調[4],但目前為止其在三陰乳腺癌中表達情況尚不明確。本研究探討miRNA623在三陰乳腺癌中表達情況及其對預后影響。
前瞻性納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三陰乳腺癌并進行乳癌根治術或保乳手術患者。本研究由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病例納入標準:①確診為乳腺癌,并經免疫組化法確診三陰乳腺癌的女性;②接受過乳房切除術或保乳手術;③完整的臨床資料和隨訪情況。排除標準:①接受化療、放療或其他類型抗癌治療的患者;②診斷為其他惡性腫瘤;③乳腺癌家族史。
所有樣本均取自手術切除的乳腺癌組織,樣品立即冷凍在液氮中,并儲存在-80 ℃下。用TRIzol試劑(Invitgen;Thermo Fisher Science Inc.)從采集的腫瘤組織及相鄰細胞中提取總RNA。通過使用miRNA First-Strand cDNA合成試劑盒(Invitgen;Thermo Fisher Science Inc.)反轉錄成cDNA。反轉錄程序為:37 ℃作用1 h,85 ℃作用5 min。使用SYBR Green I Master Mix試劑盒(Invitgen;Thermo Fisher Science Inc.)進行RT-qPCR。熱循環(huán)條件為:95 ℃作用10 min,60 ℃作用15 s,共40個循環(huán)。用2-ΔΔCt計算方法將miR-623的相對表達水平。MiR-623的引物序列為:正向5'-ATCCCTT-GCAGGGGCTGT TGGGT-3',反向5'-GCCAGCACAG-AATTAATACGAC-3'。U6的引物序列為:正向5'-CTCG-CTTCGGCAGCACA-3',反向5'-ACGCTTCACGAATTTGCGT-3'。
記錄患者年齡、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情況及TNM分期。以miR-623水平的平均值為基準,將121例乳腺癌患者分為miR-623高表達組和低表達組。對所有患者進行術后隨訪,每6個月一次電話隨訪調查,以總生存率(OS)為主要終點事件。
所有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 15.0軟件。本研究分類變量采用頻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應用log-Rank 比較miRNA-623高表達組和低表達組生存事件,Cox比例風險模型探索miRNA-623對三陰乳腺癌手術后生存時間的影響。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共納入三陰乳腺癌121例,年齡<50歲患者54例,TNM分期Ⅰ~Ⅱ期71例,腫瘤<5 cm患者62例。miRNA-632高表達68例,低表達53例,不同miRNA-632表達組的TNM分期及淋巴結轉移情況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年齡、腫瘤大小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基線特征比較/例
所有患者完成3年隨訪,平均隨訪32月,中位生存時間25.6個月。與miR-623高表達患者相比,miR-623低表達患者的總生存期更短(Log rankP=0.020)(見圖1)。COX回歸分析結果顯示,miR-623低表達[HR=2.743;95% CI=1.260~5.971;P=0.011]和TNM分期高(HR=2.191;95%CI 1.082~4.434;P=0.029)與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關,是三陰乳腺癌生存時間的兩個獨立預后因素。見表2。
圖1 不同miR-623表達水平乳腺癌患者的Kaplan-Meier曲線
表2 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影響因素Cox回歸分析結果
本研究通過前瞻性分析發(fā)現(xiàn)mi-RNA623低表達是三陰乳腺癌生存時間的不利影響因素。
三陰性乳腺癌(TNBC)是一種高度分子多樣性乳腺癌亞型,通常影響年輕女性,其轉移早,疾病復發(fā)更常見,所以預后不良。目前盡管對三陰乳腺癌的治療進行了多種探索,其死亡率仍然較高[5],因此三陰乳腺癌分子標志物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包括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長鏈非編碼RNA、miRNA。miRNA在多種癌癥的早期診斷和預后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最近對21項研究進行的薈萃分析中發(fā)現(xiàn),miRNA-155低表達(HR 1.49;95%CI:1.26~1.72)和miRNA-21高表達(HR 2.50;95%CI:1.56~4.01)與三陰乳腺癌死亡率升高相關[6]。另外一項研究中,21例三陰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輔助治療前后血液中miRNA321水平有變化,同時發(fā)現(xiàn)經順鉑化療后血液miRNA水平上升,這說明血漿中的miRNA是疾病活動有價值的分子標志物[7]。本研究中的miRNA是測定腫瘤細胞內的水平,比血液中測定能更直接地反映腫瘤組織內miRNA表達水平,其結果和以前研究大體一致。學者報道應用Transwell分析法觀察miRNA632對腫瘤轉移的影響發(fā)現(xiàn),轉染miR-623的腫瘤細胞遷移和侵襲能力明顯低于轉染miR-623抑制劑的細胞,表明miR-623對乳腺癌細胞的遷移和侵襲具有抑制作用。同時發(fā)現(xiàn)轉染miRNA632模擬劑明顯抑制HCC1937和MCF-7腫瘤細胞的增殖,而miR-623抑制劑則促進其增殖[4,8]。
本組患者中位生存時間為25.6個月,這與既往報道一致[9]。本研究為單中心觀察性研究,未能對患者進行動態(tài)miRNA水平檢測,因此本研究關于miRNA632對三陰乳腺癌預后的影響尚不全面,需要更加嚴謹、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加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