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學前教育政策是否有助于生育意愿的提升?
        ——基于“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研究

        2023-11-08 14:01:30黃君潔覃志剛
        貴州社會科學 2023年9期
        關鍵詞:影響

        黃君潔 覃志剛

        (廈門大學,福建 廈門 361005)

        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人口總量(1)這里的全國總?cè)丝趦H包括普查登記的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現(xiàn)役軍人的人口。為14.1178億,相較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的13.3972億增長了7206萬人,雖然中國人口總量依舊保持增長,但是,2020年中國總和生育率已低至1.3,進入了超低生育率的臨界值(2)觀察國際上其他國家生育表現(xiàn)的經(jīng)驗后有一種觀點認為,當總和生育率低于1.5以后,這項指標就很難再回升至此前的水平了。參見于洪、曾益:《退休年齡、生育政策與中國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xù)性》,載《財經(jīng)研究》,2015年第6期46—57頁。,昭示著中國未來的人口發(fā)展可能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如何破解低生育率問題也就成為當前相關研究的焦點。為了應對低生育水平帶來的挑戰(zhàn),完善生育配套政策、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迫在眉睫[1],學前教育政策是重要一環(huán),而其中的幼兒入園難、入園貴更是長期以來困擾中國家長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為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辦好學前教育”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推進學前教育改革發(fā)展”的要求,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于當前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促進學前教育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中國于2014—2016年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二期行動計劃”)[2]。這一學前教育政策是否會對中國家庭的生育意愿產(chǎn)生積極影響?本研究嘗試在參考國內(nèi)外研究的基礎上,探討并實證檢驗中國的學前教育政策是否以及如何對個人層面的生育意愿產(chǎn)生影響,以期為生育配套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論和經(jīng)驗支持。

        一、文獻綜述

        最新的低生育率理論強調(diào),構(gòu)建對家庭的支持性環(huán)境將改善生育能力,提高生育率[3][4]。家庭支持性環(huán)境主要有三個來源,即國家、丈夫、父母或公婆[5],而以往的研究主要側(cè)重于家庭網(wǎng)絡支持來源對生育率的影響,主要是丈夫和父母或公婆支持對生育率的影響[6][7][8][9],而對家庭支持性環(huán)境的另一個重要來源——國家的探討則較少。而且以往關于國家家庭政策——現(xiàn)金福利、產(chǎn)假和陪產(chǎn)假、托兒服務——對生育率影響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的結(jié)論。有研究強調(diào),父母的身份與勞動力參與之間是否具有兼容性對生育率產(chǎn)生影響,而國家對家庭和性別平等的支持將增強這一兼容性[10][11][12][13],一些比較宏觀層面的分析支持了家庭政策會影響生育率的觀點[14][15][16][17][18][19],幾項調(diào)查歐洲國家跨國生育率差異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家庭政策與生育率呈正相關[20][21],也有研究認為東亞地區(qū)的生育率非常低是由于其傳統(tǒng)模式的家庭對家庭政策的信息獲取或認知水平有限,很少或根本沒有得到國家援助[22]。然而,Gauthier在對與政策和生育有關的文獻回顧中顯示,基于微觀水平數(shù)據(jù)的證據(jù)支持,單一家庭政策可能會提高生育率,但對生育的積極影響很小,且這種影響因國家和平等而異[23]。早期調(diào)查兒童保育服務對生育率的影響的研究亦顯示了不同的結(jié)果,在德國和瑞典[24]沒有顯著的影響,而在意大利[25]和挪威[26]則有積極的影響。對中國玉林市、泉州市和懷化市三個地區(qū)的問卷調(diào)查也顯示,育齡婦女的就業(yè)問題、孩子的照料、入托入學問題、養(yǎng)育孩子的成本問題是中國育齡婦女生育二孩的主要顧慮[27]。

        關于家庭政策是否影響生育決策的辯論仍在繼續(xù),在生育率非常低的情況下,政策如何支持更高生育率的問題將是理解未來生育模式的核心,然而,很少有研究分析國家對家庭的支持性政策對個人生育決策的影響,更沒有形成一致的結(jié)論,國內(nèi)更是缺乏國家對家庭的支持性教育政策是否以及如何影響個體的生育決策的量化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過研究中國學前教育政策對個體生育意愿的影響來分析家庭支持性環(huán)境的一個重要來源——國家的教育政策對個體生育決策的影響。因此,相比于已有的文獻,本文可能的邊際貢獻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在研究視角上開拓性地采用學前教育政策評估對個體生育意愿影響,豐富了生育方面的文獻;第二,在識別方法上,采用PSM-DID方法可以減少內(nèi)生性可能對估計結(jié)果造成偏誤,更為準確地進行教育政策與生育意愿之間的因果推斷;第三,在政策啟示上,生育意愿在解釋生育率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是后續(xù)生育率的可靠預測指標。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理論分析:家庭政策和生育決策

        Becker認為,生育決定是基于對撫養(yǎng)孩子的成本、母親的時間以及期望的孩子質(zhì)量的理性分析而做出的決定[28],而家庭政策影響了這一理性分析的各組成部分。雖然家庭政策很少在公共話語中明確旨在提高生育率,但它們補償了撫養(yǎng)孩子的成本,鼓勵勞動力參與,或增加性別平等[29]。工作-家庭的“和解政策”盡量減少婦女的機會成本(與就業(yè)和收入中斷有關的間接成本)以及家庭和就業(yè)需求之間的沖突。有證據(jù)表明,學齡前兒童保育可能會增加生育率[30],提供學前教育的政策正是旨在抵消撫養(yǎng)子女的成本,學前兒童教育的提供影響了家庭預算以及母親的勞動力參與,反之,當撫育孩子的成本很高時,對孩子的渴望可能會削弱,進而直接影響生育意圖和行為。因此,學前教育政策是否會對個體的生育決策產(chǎn)生影響,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機制產(chǎn)生影響:

        1.成本效應,即提高學齡前兒童的入園率以降低撫育成本從而提高生育意愿。有證據(jù)表明,男性與女性的生育意圖一樣受到糟糕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31],因此,學前教育政策作為一種支持類型的家庭政策可能會對生育意圖產(chǎn)生積極影響。

        2.兼容效應,即學前教育提高了工作-家庭的兼容性,有助于男性和女性協(xié)調(diào)家庭和事業(yè),進而對生育意愿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從財政角度看,單收入家庭越來越不可行和不可取,婦女在實現(xiàn)其勞動力目標方面遇到的困難抑制了生育意愿,但目前生育率最高的卻是婦女更好地融入勞動力的國家[17][32],這種轉(zhuǎn)變被解釋為支持女性參與勞動力的政策結(jié)果,而不是僅僅補償養(yǎng)育子女的成本[31]。

        3.和諧效應,即學前教育的發(fā)展可以增加夫妻間的平等,減少矛盾沖突,從而影響生育意愿。McDonald[10]認為,性別平等在公共和私人領域的發(fā)展不協(xié)調(diào)可能會抑制生育率,而且女性受影響的程度可能更大,因為她們通常承擔更多育兒責任,而增加工作-家庭兼容性的學前教育政策不僅可以在勞動力中促進性別平等,而且在家庭中也促進性別平等,使得家庭內(nèi)部更和諧,生育的障礙更少。圖1概述了學前教育這一家庭政策作用于生育意圖的主要途徑:

        圖1 家庭政策作用于生育意圖的主要途徑

        (二)研究假設的提出

        基于上述理論分析,本文將側(cè)重研究國家支持性的家庭政策——“學前教育政策”對生育意愿的影響,由此提出:

        假設1:學前教育政策對個人的生育意愿有積極的影響。

        一個家庭中夫婦雙方都會受到家庭政策的影響,都是生育行為重要的決策者,但我們無法進行夫妻層面的分析,只能分別研究三種作用機制對男性和女性的影響,由此提出假設2:

        假設2a:學前教育政策降低家庭的撫育成本進而對個人的生育意愿產(chǎn)生積極影響。

        假設2b:學前教育政策減少家庭勞動進而對個人的生育意愿產(chǎn)生積極影響。

        假設2c:學前教育政策提高兩性的平等進而對個人的生育意愿產(chǎn)生積極影響。

        三、研究設計

        (一)模型構(gòu)建與研究方法

        根據(jù)“二期行動計劃”要求,到2016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5%左右,但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省份在政策出臺之前已經(jīng)達標,基本上不受政策的影響,而另外部分省份在政策出臺之前并未達標,在政策之后才達標,顯然受到了政策的沖擊,為雙重差分的政策評估提供了良好條件。因此,基于各省市實現(xiàn)“二期行動計劃”毛入園率目標存在的時間差異,我們考慮引入雙重差分(DID)的計量回歸,即政策實施前未達標并于2016年達標的省市對生育意愿的影響,相比之下,政策實施前已達標的省市并不會受到該行動計劃的影響。

        Fipt=α+β1Postt+β2Treatp+β3POSTt×Treatp+λ'X+φp+εipt

        其中,下標p表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i表示個體,t表示年份。Fipt表示p省第i個個體在t年的生育意愿;POSTt表示第t年是處于政策沖擊之前或是之后,若是政策沖擊之后設為1,若是政策沖擊之前設為0;其估計系數(shù)β1刻畫了在處理組和對照組個體在生育意愿方面的共同時間趨勢;Treatp表示第p個省是否受到政策的影響,若是則為處理組并設為1,若否則為控制組并設為0;其估計系數(shù)β2刻畫了在政策沖擊發(fā)生之前,兩個組別的個體生育意愿的差異;POSTt×Treatp的估計系數(shù)β3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政策效應系數(shù),刻畫了p省在第t年實施了“二期行動計劃”這一學前教育政策,為個體i帶來的生育意愿的因果效應,如果β3>0,表示與沒有受到政策沖擊的個體相比,受到政策沖擊的個體的生育意愿實現(xiàn)了更大幅度的提升,從而證明政策有利于提高個體的生育意愿,如果β3越大,則對個體的生育意愿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就越大;X表示個體、家庭及省級層面的一系列控制變量,包括個體的性別、年齡、民族、工作情況、戶口情況、個人收入、婚姻狀況、婚姻滿意度、家庭經(jīng)濟條件、各省人均GDP。φ表示省份固定效應;ε表示誤差項。為控制回歸變量的序列相關性以及異質(zhì)性,我們將標準誤聚類到村居層面。

        (二)數(shù)據(jù)、變量與描述性統(tǒng)計

        1.數(shù)據(jù)來源

        本研究使用的是中國家庭追蹤調(diào)查(CFPS)2014年和2018年兩期的數(shù)據(jù)。CFPS由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diào)查中心(ISSS)實施,覆蓋25個省/市/自治區(qū),調(diào)查對象包含樣本家戶中的全部家庭成員,可以為本研究提供翔實的數(shù)據(jù)支持。CFPS自2008年開始,總共做了8次的問卷調(diào)查,但在2008年和2009僅在北京、上海、廣東三地分別開展了初訪與追訪的測試調(diào)查,雖然自2010年開始是正式訪問,但2010年和2016年沒有有關生育意愿的問題,2012年有關生育意愿問題的回答量過少,僅有2528個觀測值,所以,最終本文僅采用了2014年和2018年的數(shù)據(jù)。而且,CFPS2014年和2018年的數(shù)據(jù)正好分布在政策執(zhí)行時間前后,因此可以為我們進行DID分析提供良好的數(shù)據(jù)基礎。

        2.變量選擇和描述性統(tǒng)計

        為了度量個體的生育意愿,本研究用問卷中被調(diào)查個體對“不考慮政策限制,您認為有幾個孩子比較理想?”的回答來測度,作為被解釋變量。另外,生育意愿還取決于個人的社會屬性特征等背景因素,為了控制其他因素的影響,本文還選取了一系列控制變量:年齡(Age)、戶口(Hukou)、政治面貌(Party)、受教育年限(Edu)、工作狀態(tài)(Work(3)Work為工作狀態(tài):1有工作,0無工作。)、自評健康(Health)、是否參加醫(yī)保(Medinsu)、個人年收入(Incper)、家庭人均收入(Incfam)(4)本文對個人年收入和家庭人均收入均采取原始數(shù)據(jù)+1并取自然對數(shù)的處理方法。、自評生活滿意度(Satlif)、婚姻狀況1(Marr1(5)Marr1為是否在婚或同居:1在婚/同居,0未婚/離婚/喪偶。)、婚姻狀況2(Marr2(6)Marr2為是否離婚或喪偶:1離婚/喪偶,0未婚/在婚/同居。)。未經(jīng)PSM處理獲得的樣本共42101個,在此基礎上,采用一對一近鄰傾向得分匹配法給處理組匹配對照組后,得到35771個樣本。初步觀察,被解釋變量生育意愿(F)的概率分布函數(shù)略微偏右,但平均數(shù)與中位數(shù)相差不大,基本服從正態(tài)分布,但從標準差0.8345來看,生育意愿的數(shù)據(jù)離散性還是比較明顯的,說明不同個體的生育意愿存在較大的差距。

        四、實證結(jié)果

        (一)匹配平衡性檢驗

        為了確保本文傾向得分匹配結(jié)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我們先在2014年進行PSM一對一的近鄰匹配。處理組與對照組個體在樣本匹配后,均值差異有了明顯減少。根據(jù)Rosenbaum和Rubin的20%標準值要求,除Incper和Incfam變量外,各匹配變量匹配后的標準偏差絕對值都小于10%,由此可以認為本文的匹配效果較好。[33]結(jié)合圖2進一步可知,整體來看,匹配后的結(jié)果(x表示)的偏差遠小于匹配前的,說明本文選擇的匹配變量和匹配方法是合適的,匹配是有效的,本文樣本匹配滿足了平衡性假設。

        (二)基準回歸結(jié)果

        表1報告了學前教育政策“二期行動計劃”對生育意愿的估計結(jié)果,列(1)和列(2)分別報告了全樣本和PSM樣本的回歸結(jié)果。觀察估計結(jié)果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全樣本還是PSM樣本,交互項Post×Treat的估計系數(shù)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初步表明學前教育政策提高了個體的生育意愿。對上述結(jié)果可能的解釋是:旨在提高毛入園率的“二期行動計劃”雖然沒有直接將其政策目標錨定為提高生育率,但它確實可能影響生育率。學前教育的改革發(fā)展、財政投入的不斷增加、入園率的提高、“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都可以減少撫育兒童的風險和成本、協(xié)調(diào)就業(yè)與生育[34]、促進家庭和諧,從而影響生育意愿。表1控制變量的估計結(jié)果顯示,年齡、戶口、政治面貌、教育、就業(yè)狀況、是否參加養(yǎng)老、家庭人均收入和婚姻狀況均與生育意愿顯著相關。

        表1 基準回歸結(jié)果

        (三)異質(zhì)性檢驗

        對于不同的樣本,學前教育政策對生育意愿的影響可能不同。因此,本文根據(jù)不同樣本的特征分別進行回歸,進一步進行異質(zhì)性檢驗。表4給出了異質(zhì)性檢驗結(jié)果。

        首先,對男性和女性樣本的異質(zhì)性影響。中國的人類發(fā)展水平進入到“高人類發(fā)展水平”國家之列[35],但中國的性別平等卻非常低(7)參見世界經(jīng)濟論壇(Word Economic Forum):《全球性別差距報告(The Global Gender Gap Report 2020)》.http://reports.weforum.org/global-gender-gap-report-2020/dataexplorer/#economy=CHN。,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超過70%,世界第一,其中,25到55歲的中國女性參與率甚至高達90%(8)2018年全球女性勞動參與率是48.5%,發(fā)展中國家69.3%,發(fā)達國家是52.6%。參見: 《中國女性勞動參與率世界第一 “她經(jīng)濟”消費市場預計5萬億元》,來源:網(wǎng)易財經(jīng)https://www.163.com/money/article/EBK7Q28V002580S6.html。,但與此同時,傳統(tǒng)的性別分工仍然存在,中國女性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達到2.6小時,妻子以65%的壓倒性占比成為家務活的主要承擔者[36],即使在雙職工家庭中也是如此。那么,在兩性平等水平低的情況下,學前教育政策是否會對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圖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呢?表2列(1)和列(2)顯示,學前教育政策對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均產(chǎn)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即毛入園率的提高提升了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但組間系數(shù)差異費舍爾組合檢驗的經(jīng)驗P值不顯著,說明這一影響對男性和女性沒有顯著差異。其次,對城鄉(xiāng)樣本的異質(zhì)性影響。中國城鄉(xiāng)差距是一個現(xiàn)實且久遠的問題,中國式分權(quán)更是有力地激勵地方政府將大量公共資源偏向城市,由此產(chǎn)生城鄉(xiāng)公共服務分割[37],農(nóng)村地區(qū)居民教育,尤其是學前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遲遲得不到同等保障。而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正是國務院為加快發(fā)展學前教育、緩解“入園難”問題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尤其是努力擴大農(nóng)村學前教育資源[38]。由此可以推論,雖然農(nóng)村地區(qū)原有的學前教育基礎薄弱,但學前教育發(fā)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安排專門資金,重點建設農(nóng)村幼兒園,所以,學前教育政策對農(nóng)村地區(qū)的影響更為顯著,表2列(3)和列(4)的實證結(jié)果也證實了這一研究推論。最后,對不同收入階層的異質(zhì)性影響。我們按個人年收入的中位數(shù)將樣本分為低收入和高收入為兩組,回歸結(jié)果如表2列(5)和列(6)證明,相較于高收入階層,學前教育政策更加顯著提升了低收入階層的生育意愿。在我國,不同收入階層居民通常在教育費用等方面上的投入存在顯著差異,雖然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投資規(guī)模普遍較低,但其教育支出負擔率卻高于高收入階層[39][40],且由于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存在對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的權(quán)力尋租[41],可以說,階層分化是從幼兒園開始[42],低收入階層可能面臨無法入園或無錢入園的困境。所以,學前教育政策的推行將對低收入階層產(chǎn)生更為積極的正向影響。

        表2 異質(zhì)性檢驗結(jié)果

        (四)穩(wěn)健性檢驗

        為了保證結(jié)論的可靠性,本文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穩(wěn)健性檢驗。第一,剔除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樣本。由于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不受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限制,本文將樣本內(nèi)五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剔除,再采取一對一傾向得分匹配法給處理組匹配相應的對照組,最后得到全樣本41126個和PSM樣本34972個。如表3列(1)和列(2)所示,采用剔除民族樣本分別重新估計后,得到的學前政策仍然對生育意愿產(chǎn)生顯著的正向影響。第二,在人口學或人口研究中,育齡婦女是指15—49周歲的女性,但是在中國,結(jié)婚的年齡要求是不低于20歲,且生育主要發(fā)生在婚姻內(nèi),因此我們將樣本限制在這些受訪者中已婚且年齡在20至49歲之間的人,重新回歸的結(jié)果如表3列(3)和列(4)顯示,學前教育政策仍然顯著正向影響育齡已婚樣本的生育意愿。上述的穩(wěn)健性檢驗結(jié)果均支持上文所得的研究結(jié)論,說明估計結(jié)果是可靠的。

        表3 穩(wěn)健性檢驗

        五、學前教育政策與個體生育意愿:影響渠道檢驗

        如前文所述,學前教育政策可能主要是通過成本效應、兼容效應和和諧效應三種機制對生育意愿產(chǎn)生影響?,F(xiàn)對這三種作用機制進行實證檢驗。

        (一)學前教育政策是否降低撫育成本從而提升了生育意愿

        已有研究表明,孩子高昂的撫育成本是中國低生育率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46][47],學齡前兒童撫養(yǎng)成本極大壓抑了中國育齡家庭的生育意愿[48]。那么,入園率的提升是否降低了中國育齡家庭的撫育成本,切實緩解其育兒壓力從而提升生育意愿嗎?本文所研究的學前教育對家庭撫育成本的影響僅考慮學前教育政策對家庭中學齡前兒童教育費用的影響。教育費用是根據(jù)問卷中的問題WD5TOTAL“根據(jù)您剛才提供的情況,過去12個月您家直接為這個孩子支付的教育總支出是”來衡量的。3-6歲為中國兒童入園年齡段,為了分析該政策對教育費用的沖擊,實驗組選擇2014年受政策影響的3-4歲的孩子的教育總支出,控制組為2016年受政策沖擊后這個年齡段仍在幼兒園就學的孩子的教育總支出。結(jié)果如表4的列(1)所示,學前教育政策顯著降低了家庭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總支出,即受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影響的樣本,每年可降低1144.52元的學費教育支出。

        表4 機制分析檢驗結(jié)果—成本效應

        (二)學前教育政策是否提高了工作-家庭的兼容性從而提升了生育意愿

        雖然數(shù)據(jù)庫中缺乏學齡前兒童父母“照看孩子”或者“工作家庭是否兼容”等直接相關的問題,但問題QQ9010“干家務時長(小時)一般情況下,您每天用于家務勞動的時間大約是幾小時?”可以用以衡量學齡前兒童父母工作-家庭的兼容性。顯然,成為父母會增加家務勞動[49],而照料學齡前的孩子更是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增加父母的家務時間,這不僅會限制父母的工作時間還會影響到父母的工作機會及職業(yè)發(fā)展,因此,若受學前教育政策沖擊,父母干家務時長的變化就可以用以衡量家庭-工作的兼容性,家務時長代表兼容性的提高。為了分析該政策對家務時長的沖擊,實驗組同樣選擇2014年受政策影響的孩子年齡段在3-4歲父母的家務時長,控制組為2016年受政策沖擊后孩子數(shù)量仍保持不變的這些父母的家務時長,規(guī)避新生兒帶來家務時長的增加。表4列(2)結(jié)果顯示,學前教育政策在5%水平上減少了學齡前兒童父母干家務的時長,政策的實施可以使得學齡前父母每天減少0.51個小時的家務時長。

        (三)學前教育政策是否提高了家庭的和諧從而提升了生育意愿

        有研究認為,具有平等性別觀念的男性和女性會更平等地擔負家務[50][51][52][53],而性別平等更有利于促進個體幸福、家庭發(fā)展[54],而且,與伴侶在一起更快樂的人才更有可能生孩子[55],并且,更平等的家務性別分工將有助于和諧的家庭關系的建設[56],從而提升生育意愿。所以,我們用男女家務時間差作為衡量家庭和諧的代理變量。具體而言,根據(jù)各女性樣本的配偶編碼,把其男性配偶匹配到各個女性樣本上,然后用女性的家務時間減去其配偶的家務時間得到男女家務時間差。而后,我們選擇具有同時滿足以下條件的樣本作為DID分析的樣本:(1)2014年、2016兩年均存在于樣本中;(2)2014年有3-4歲孩子數(shù)量大于等于1,以使得該樣本可能受到政策影響;(3)2016年的孩子數(shù)量與2014年相等,以避免新生兒造成家務時間的增加。表4列(3)結(jié)果表明,學前教育政策使得同一家庭中妻子與丈夫的從事家務的時間差減少,即性別平等得以提高,有助于家庭和諧、提高生育率。

        六、結(jié)論與討論

        基于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研究表明,學前教育政策顯著提升了生育意愿,且主要通過降低撫育成本、提高家庭-工作兼容性和促進家庭和諧等三個渠道來影響個體的生育意愿,異質(zhì)性檢驗還發(fā)現(xiàn),學前教育政策對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均產(chǎn)生顯著的積極影響,但這一影響并不存在性別差異,與此同時,相較于城市和高收入人群,學前教育政策對農(nóng)村和低收入人群的積極影響更大。

        上述研究發(fā)現(xiàn)至少有三個方面的意義:

        第一,學齡前兒童的入園率的提高顯著提升了個體的生育意愿。顯然,積極的教育政策可以為家庭提供支持性環(huán)境。目前中國已經(jīng)放開三孩生育政策,但要達到政策效果需要相應的配套政策,其中自然包括教育政策的優(yōu)化,政府要加大支持性教育政策實施力度以減輕中國家庭生育、養(yǎng)育和教育負擔,切實為育齡家庭解決后顧之憂。

        第二,積極的學前教育政策對農(nóng)村和低收入人群的生育意愿的影響更大,這可能表明在中國農(nóng)民和低收入階層獲得的教育資源不足,可用的學齡前教育資源選擇有限,反過來也表明當提供高質(zhì)量教育政策支持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優(yōu)先考慮農(nóng)村地區(qū)和低收入人群,將有助于提高生育率。

        第三,要破解當前生育率走低問題需要多措并舉、綜合施策,尤其是需要加強支持性政策與生育政策間的協(xié)同配合。上述研究結(jié)論為國家制定和優(yōu)化支持性政策提供了參考意義。

        猜你喜歡
        影響
        美食網(wǎng)紅如何影響我們吃什么
        英語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18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哪些顧慮影響擔當?
        當代陜西(2021年2期)2021-03-29 07:41:24
        影響大師
        沒錯,痛經(jīng)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媽媽寶寶(2017年3期)2017-02-21 01:22:28
        擴鏈劑聯(lián)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如何影響他人
        APRIL siRNA對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響
        亚洲无人区一码二码国产内射|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7日日碰日日摸日日澡| 人妻风韵犹存av中文字幕|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蜜桃| 国产后入又长又硬|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久久久中文字| 亚洲天堂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s|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自拍视频|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久久天天爽夜夜摸|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涩涩涩 | 青青草免费在线视频导航| 免费在线观看av不卡网站| 日韩人妻熟女中文字幕a美景之屋| 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第1页|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婷婷| 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爱|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 久99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v| 偷拍视频十八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老妇肥熟凸凹丰满刺激| 亚洲一级无码AV毛片久久| 亚洲最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最爽无遮挡行房视频| 国产成人拍精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丰满人妻被公强|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 最新亚洲av日韩av二区| 亚洲最大无码AV网站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av|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男男车车的车车网站w98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