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佳,顧春江,章志望
(桐鄉(xiāng)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浙江 嘉興 314500)
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THA)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并取得了良好的遠期療效。THA能夠解除疼痛、糾正畸形,恢復功能,是股骨頭壞死、骨關節(jié)炎以及股骨頸骨折等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1-2];但對THA術后康復認知尚不足,康復早期若不給予重視,可能會導致關節(jié)脫位、粘連、靜脈血栓、肌肉萎縮、骨質(zhì)疏松等情況,影響手術效果[3]。早期康復訓練是保證和鞏固手術效果、促進患者功能康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使患者獲得獨立生活能力的關鍵[4]。在中醫(yī)理念中,THA術后由于氣血運行受阻,極易出現(xiàn)肝腎虧虛、氣血瘀滯等證候[5]。研究表明,THA術后采用中藥療法可以促進骨折愈合與患者康復。益腎壯骨方具有補益肝腎、活血化瘀 等功效。本文選擇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THA術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探討益腎壯骨方對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骨代謝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本院關節(jié)科行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的老年患者120 例,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60 例,男35 例,女25 例;年齡平均(71.02±9.46)歲;患肢:左側26 例,右側34 例;ASA分級:I 級36 例,II 級24 例;股骨頸骨折11 例,關節(jié)炎30 例,股骨頭壞死19 例。觀察組60 例,男29 例,女31 例;平均年齡(69.18±8.49)歲;患肢:左側33 例,右側27 例;ASA分級:I 級41 例,II 級19 例;股骨頸骨折7 例,關節(jié)炎33 例,股骨頭壞死20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納入標準 1)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單側肢體)術后患者; 2)年齡≥60歲;3)ASA分級I~II 級;4)BMI≤28 kg/m2;5)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合并神經(jīng)、血管疾病影響肢體功能者;2)合并其他影響日常生活的慢性疼痛者;3)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者;4)合并影響肌肉功能的其他疾病如帕金森氏癥、纖維肌痛、多發(fā)性硬化;5)精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依從性差,無法有效溝通者。
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術后康復訓練,包括術后肢體擺放、增強肌力鍛煉、關節(jié)活動訓練、轉(zhuǎn)移能力訓練、坐位/站位練習、步行訓練、負重訓練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益腎壯骨方治療,方劑組成:補骨脂、川牛膝、骨碎補、黃芪、赤芍、威靈仙、枸杞子、當歸、地龍、熟地黃、砂仁按2∶2∶2∶2∶2∶2∶2∶2∶2∶2∶1取上述中藥制成丸劑,每丸重10 g,口服,1 次1 丸,1 日2 次。2 組患者療程均為6 個月。
2.2 觀察指標 1)髖關節(jié)功能、運動功能和術后疼痛: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采用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HHS)[6]評估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障礙,HHS包括疼痛、功能、畸形及髖關節(jié)運動范圍等4 個維度,總分為100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結果越好。采用6 min步行實驗(6 WMT)評估患者運動功能。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7]評估關節(jié)疼痛程度,通過在10 cm的線上記錄分數(shù),其中0為“沒有疼痛”,10 為“最痛”。2)骨代謝指標: 2組患者術前及術后6個月,取空腹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測定血清骨鈣素(BGP)和骨特異性堿性磷酸酶(BAP),評估患者骨代謝功能。
3.1 兩組患者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比較 組內(nèi)對比結果顯示,不同時間HHS評分兩兩比較均有顯著差異(均P<0.05),術后兩組患者HHS評分均隨時間增加顯著改善;組間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3 個月及術后6 個月HHS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術后1 個月,兩組患者HHS評分無顯著差異(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各時段HHS評分比較分)
3.2 兩組患者術后6 MWD比較 組內(nèi)對比結果顯示,不同時間6 WMD兩兩比較均有顯著差異(均P<0.05),表明術后兩組患者6 WMD均隨時間增加顯著延長;組間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3 個月及術后6 個月6 WMD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術后1個月,兩組患者6 WMD無顯著差異(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各時段 6 WMD比較
3.3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組內(nèi)對比結果顯示,不同時間VAS評分兩兩比較均有顯著差異(均P<0.05),表明術后兩組患者疼痛均隨時間延長顯著減輕;組間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1 個月和3個月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VAS評分無顯著差異(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各時段 VAS評分比較分)
3.4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6 個月骨代謝指標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BGP和BAP水平無顯著差異(均P>0.05),術后6 個月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6 個月血清BGP和BAP水平比較
THA為各種患有終末期髖關節(jié)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方式,可以減輕疼痛、改善功能、提升生活質(zhì)量[8]。但是,通過長期隨訪結果證實,THA術后存在長期疼痛和持續(xù)性功能限制,如何進行康復鍛煉在提升治療效果中顯得尤為重要,建議在THA術后進行至少1年的康復訓練[9]。由于受到患者個體差異、治療依從性、認知水平等影響,關于康復訓練方法、強度和持續(xù)時間等研究質(zhì)量參差不齊,尚未得出一致性結論[10]。有研究表明,早期康復訓練在降低深靜脈血栓風險、促進早期康復中具有顯著效果[11]。中醫(yī)藥在骨傷科疾病術后康復中應用廣泛,為進一步改善THA康復效果,觀察組在早期康復鍛煉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益腎壯骨丸進行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術后疼痛、骨代謝、等方面效果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骨痹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其本在肝腎不足,精氣血虧虛,筋骨失養(yǎng)[12]。益腎壯骨方是在“腎主骨”“肝主筋”中醫(yī)理論指導下擬定的中藥方劑,方中補骨脂具有補腎壯陽、補脾健胃之功能,在關節(jié)炎和骨質(zhì)疏松的治療中廣泛應用[13];藥理學研究表明,補骨脂異黃酮可抑制NLRP3炎癥小體活性,改善機體炎性反應[14]。川牛膝具活血祛瘀、通利關節(jié)等功效,善治關節(jié)酸痛、跌打損傷等[15]。骨碎補富含黃酮、生物堿、酚類等有效成分,具有散瘀止痛、接骨續(xù)筋等功效[16]。黃芪健脾益氣,枸杞子補益肝腎,當歸養(yǎng)血活血,砂仁理氣開胃;幾藥共用有助于骨關節(jié)疾病的患者預后康復。威靈仙具有通絡止痛之功效,可用于跌打損傷等疾病,藥理學研究表明可提高軟骨細胞的生長活力[17]。赤芍具有行氣散瘀止痛之功效。熟地黃具有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功效,藥理學研究表明熟地黃可刺激成骨細胞的增殖[18]。地龍通經(jīng)活絡,活血化瘀。益腎壯骨方全方配伍以補肝腎、健筋骨為本,兼以善于止痛;諸藥合用在THA術后發(fā)揮了顯著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益腎壯骨方聯(lián)合早期康復訓練治療老年THA術后患者較單純早期康復訓練具有明顯優(yōu)效性,能顯著緩解早期疼痛,加快髖關節(jié)和運動功能恢復,促進骨代謝,但其作用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