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明霞(臨洮縣辛店鎮(zhèn)康家崖小學/甘肅省定西市)
國家的發(fā)展與進步推動了教育改革的進程,同時對各階段的教學有了新的規(guī)定與要求。小學作為學生綜合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班主任以及各科教師需要將日常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上。在教育改革進程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模式已然成為當下各階段教學的重點。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積極地投入到人才培養(yǎng)當中。新時代小學班主任不只是學校與家長以及各科教師之間的橋梁,其肩負著指引學生成長的重擔,而班主任的學識、人品、工作態(tài)度、教學水平等不僅會影響教學質量,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班主任工作與語文教學活動需要做到有效結合,以此來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同時還會具備一定的逆反心理,為班主任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小學語文教學,恰巧可以在提升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較好的輔助作用。班主任工作的順利開展,則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人文素養(yǎng),以此來保證教學效果。作為班主任,教師需要意識到小學語文教學在班級管理中發(fā)揮的作用與價值,培養(yǎng)學生尊師重教、懂文明、講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與此同時,還可讓學生從中了解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班集體生活中能夠維護班級利益。除此之外,小學班主任工作與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還具備以下幾點優(yōu)勢: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于各種事物還比較缺乏認知,同時社會經驗不足,對事物的分析能力存在欠缺,在班集體生活中以及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容易發(fā)生矛盾。此時,班主任可以將班級管理工作與語文教學相互結合,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同時利用語文閱讀教學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對事物的分析能力,從而在班集體生活中能夠高度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在班級管理中,良好的班級秩序能夠反映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水平,而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良好互動是保證班級秩序的基礎。此時,班主任可以利用語文課堂、晨讀、自習課等時間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從而引導學生積極配合班主任完成班級管理工作。
例如,在語文早讀時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誦讀一些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人生觀與價值觀的課文或課外讀物,在誦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文章中的價值觀和思想等內容進行講解,使得學生通過閱讀來了解課文中所要表達的內容,同時向文章中的主人公學習,形成積極向上的品格。另外,好的文章可以讓小學生形成善惡觀念,這對于維持班級的良好秩序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小學生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課本內容以及課外讀物引導學生形成堅持不懈的品格,從而能夠在班主任安排學習任務時,突破困難,順利完成,這對于提升班級管理水平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
小學階段的教學中,無論是班主任工作的開展還是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都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和交流。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關系,可以拉進二者之間的關系,這對于提高語文教學效果以及開展班級管理具有關鍵的作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能夠發(fā)掘出每位學生的潛在能力,同時還能夠了解學生的真實性格以及心理狀態(tài),不僅能夠使班級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同時還能夠在語文教學中“因材施教”,既維持了班級的秩序,又可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另外,良好的溝通是學生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多與學生溝通,可以鍛煉其語言組織能力與思維能力,同時還可以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長處,并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發(fā)揚學生的長處,使其能夠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從中得到更好的鍛煉。在師生有效的溝通與互動中,傾聽是其中的重點,學生能夠聽取教師給予的建議,教師能夠耐心聽取學生的真實想法,并在課堂教學中展開互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同時還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無論是班級管理還是語文教學,都離不開師生之間的共同努力,此時,語文教學與班主任工作有機結合,能夠使師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學生愿意配合教師,全身心投入到語文學科的學習中,班主任在學生的擁護下更愿意積極投入到班級管理工作中。
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了許多思想教育與情感教育的相關課文,其對于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有著積極的影響。在語文教學中,朗讀和寫作占據了較大的比重,而在讀與寫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深入地領略教材中關于思想教育的相關知識,從而樹立良好的品格。在開展朗讀與寫作教學時,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布置朗讀與寫作任務,使其在完成任務中,能夠深入領會良好品格養(yǎng)成的重要性,并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能夠充分理解班主任布置的任務以及管理行為,從而做到積極配合教師工作。
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社會背景下,小學語文學科這種傳統(tǒng)文化課程的受重視程度越來越強,這主要是因為,小學語文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同時還能夠為學生提供和諧、健康的學習環(huán)境。班主任能夠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其在生活與學習中能夠具備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獲得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小學班主任工作與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中,教師可以利用語文教學中的誦讀課程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學,通過誦讀語文教材以及課外讀物,促使學生了解文章中傳遞的真善美。另外,在反復的誦讀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到文中前輩們的良好行為習慣以及思想道德修養(yǎng)。健全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對于學生而言,能夠影響其日常的言行舉止。因此,在班主任工作與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誦讀教學,從而形成“教師教書育人,學生不斷求知”的良好局面。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備較強的好奇心,在日常學習中樂于探索和發(fā)現,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尋找更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書籍,在日常誦讀教學中,通過讀與說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接觸自己喜愛的書籍或話題時,能夠積極投入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形成自立自強、自尊自愛的良好品格,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班紀。這也是語文教學與班主任工作有效結合的象征。因此,班主任應該重視思想道德教育。
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別人的長處,勇于面對自己的缺點,在生活中要做一名知上進、思進取的優(yōu)秀學生。對此,教師可以通過《陶罐與鐵罐》這一課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在無形中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品格,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中第2、3自然段來引出本節(jié)課的中心思想,通過讓學生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反復誦讀兩個自然段,使其從中體會到陶罐與鐵罐的性格。反復誦讀后教師提問:“你覺得鐵罐和陶罐它們兩個性格一樣嗎?”學生回答:“不一樣!”教師問:“說一說有什么不一樣?”同學回答:“鐵罐比較傲慢無禮,陶罐比較謙虛?!苯處熢u價:“非常棒,說得非常準確!兩個自然段中出現的兩個詞語,傲慢與謙虛恰巧就是兩個罐子的性格。那么你認為我們應該具備那種性格呢?應該向誰學習呢?”學生回答:“我們應該向陶罐學習,做一個謙虛的人!”教師評價:“非常好,我們要做一個謙虛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保持謙虛,與人和諧相處!”本篇課文教學結束后,教師可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制訂班紀班規(guī),將謙虛禮讓、謙和待人寫入班規(guī)中,并以競賽的形式提升班級紀律,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處更有秩序、更加和諧。
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是眾多學科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基礎,在該階段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價值。與此同時,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對于輔助班主任工作順利開展發(fā)揮著同樣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融入了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課堂氛圍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觀,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獲取語文知識,并不斷探究知識背后蘊含的教育意義。小組合作的方式是當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教學形式,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在相互交流、合作的情況下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并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做到相互幫助、相互提醒,這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此時,教師再選擇具有該方面教育意義的課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我不能失信》這篇課文進行拓展,促使學生能夠理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真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對該篇課文進行閱讀,閱讀完畢后將前后桌四名同學分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討論主題是:“你覺得宋慶齡、宋慶齡的爸爸媽媽誰做得更好?”“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你是怎么做的?”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展開激烈的討論,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旁邊進行引導,以保證每位學生都參與到小組討論中。經討論后,學生得到了答案,那就是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都要做一名誠實守信、信守諾言的人。此時,教師可以將該品質引入日常班級管理中,教師可以說:“那么我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不能欺騙教師和同學,承諾要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就要認真、按時完成,要守信!”
小學階段的學生雖年齡較小,但其人格意識已經逐漸完善,此時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和語文教學活動時,需要給予學生尊重,以尊重學生人格及個體差異為準則來實施教學和管理。這個階段的學生其個性訴求都比較強烈。作為班主任兼語文教師,在實施管理與教學時,應做到采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方式與其進行溝通和交流,此時,學生就能夠充分感受到教師對其的關愛,這對于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養(yǎng)成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順利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也同樣發(fā)揮較強的輔助作用。良好師生關系建立的前提是教師需要全面、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方可做到因材施教,保證教學與管理質量。在信息化管理方式普及的當下,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平臺與學生進行談話和深入交流。
例如,在之前的疫情時期,學生無法正常進行校內課堂學習,此時,班主任兼語文教師無法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為進一步掌握學生的情況以及心理動態(tài),教師可以利用釘釘、微信等軟件與學生開展線上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中遇到的困難等,在學生表示線上教學常出現網絡卡頓,無法全面掌握教師所傳授的內容時,班主任兼語文教師可以積極利用互聯(lián)網搜索相關的講解視頻,或利用錄屏功能,將講解內容進行錄制,課后將其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反復學習,以此來避免線上教學對學生學習造成的不良影響。在當時,班主任兼語文教師通過給予學生更多的尊重與幫助,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從而使得師生關系變得更加和睦,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學生會給予更多的支持。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學生非常容易受到班主任的影響。因此,班主任需要具備發(fā)現學生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以及挖掘其潛能的能力,從而在學生各方面能力以及價值觀的養(yǎng)成中給予正確指引,而小學語文學科恰巧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以及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養(yǎng)成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二者的有效結合,可以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中發(fā)揮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當前小學階段的教學中,班主任的角色大多由語文教師擔任,但班主任的工作內容與語文教學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此時則需要教師兼顧好兩項工作,促使學生能夠通過語文教學養(yǎng)成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通過班主任的管理能夠形成良好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