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司馬懿的才智弱于諸葛亮,那么他能贏諸葛亮,秘訣是什么呢?
司馬懿開始并不怕諸葛亮,以對待普通對手的心態(tài)和他對陣。交手數(shù)次,屢屢中計,損兵折將,于是司馬懿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逐漸看清了自己和諸葛亮的巨大差距。上方谷那場大火,他死里逃生,徹底醒悟了:“我確實比諸葛亮差得遠,我得怕他。”
從上方谷逃回后,他高掛免戰(zhàn)牌。諸葛亮挑戰(zhàn),他不應(yīng)戰(zhàn)。諸葛亮派人送來女人的衣服、首飾,寫信說道:“你是統(tǒng)帥,不想上陣決戰(zhàn),卻守在土巢中躲避刀箭,與婦女有何不同呢?我送去女人的衣裳,如果你不出戰(zhàn),可以鞠躬接受。若仍有羞恥心、男子氣,早早出來決戰(zhàn)!”
他手下的眾將氣壞了,紛紛拔劍,表示寧死一戰(zhàn),也絕不受辱。司馬懿微微一笑,收起信,對來使說:“你看,孔明把我當成女流之輩啦!”他雙手接過諸葛亮送來的女人衣裳和首飾,設(shè)宴款待來使,談笑風(fēng)生。
蘇軾在《留侯論》中說:“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边@段話中的兩種人,正好符合司馬懿和他手下眾將的表現(xiàn)。
司馬懿畏懼諸葛亮,卻又保持著積極的心態(tài)。他分析諸葛亮試圖發(fā)現(xiàn)他的弱點,發(fā)現(xiàn)諸葛亮操勞過度,必不長久,然后調(diào)整策略,用最笨的辦法——拖。這個辦法把對方的弱點放大、優(yōu)勢縮小,把自己的弱點隱藏、優(yōu)勢放大。這個方法也收到了功效:諸葛亮的計謀無處可施,最后被司馬懿拖死了。
(摘自《保健與生活》 官學(xué)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