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群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社會心理學家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提出一個結(jié)論:群體就是一個聰明人帶著一群傻瓜,群體是沒有思想力的!
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處于一個個你可能沒有察覺的群體中。比如,校園霸凌別人的常常是一個頭頭后面跟著一群人,領(lǐng)頭的讓干啥就干啥。這一群人就是群體。比如,“雙十一”,大家在優(yōu)惠活動下開始瘋狂地搶購產(chǎn)品,即使不是那么需要那樣東西,也忍不住跟風,這一群人就是消費群體。比如,雖然沒看過某部電視劇,但大家都罵這部電視劇很爛時,你為了和大家保持一致也開始附和,你就在這個群體中。
于你個人而言,你是否在某個群體中?你是否意識到這種群體的非理性?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樣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完成寫作;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通過閱讀發(fā)現(xiàn),材料指出作為孤立個體的個人的思想在融入群體之后,被群體思想替代的現(xiàn)象。同時,還要明確材料讓我們思考的問題:于你個人而言,你是否在某個群體中?你是否意識到這種群體的非理性?
寫作時,考生要立足現(xiàn)實,全面地看問題,可從自身角度談?wù)撊绾巫?,也可探討群眾心理的產(chǎn)生,以及“群體的非理性”對自身、對他人、對社會的危害。不過,所有的探討都應(yīng)在考慮時代背景和個人特點的前提下進行。
試題所給言論材料富含思辨性,它與《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所規(guī)定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等學習任務(wù)群對接,與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四單元“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相呼應(yīng)。
身處不斷發(fā)展的信息時代,新時代的青年當如何應(yīng)對紛至沓來的各種信息,如何區(qū)分善惡美丑,如何兼收并蓄、廣納意見,如何審慎選擇,如何對復雜信息進行理性判斷,如何成為有主見且善于聆聽他人意見的人,如何避免盲從或隨大流……這些問題不僅關(guān)乎個體的自身發(fā)展,也與社會和諧以及國家穩(wěn)定緊密相關(guān)。
1.數(shù)量,并不意味著正義;
2.鍛煉明辨是非的能力;
3.保持理性,不加入烏合之眾的狂歡;
4.勿忘初心,保持獨立人格;
5.發(fā)出理性的聲音,擁有說“不”的勇氣。
1.蘇世獨立,橫而不流?!?/p>
2.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抖Y記·學記》
3.不要在喧囂處歌吟,否則你的歌聲也將成為喧囂的一部分?!ǘ丝党?/p>
4.萬人都要將火熄滅,我一人獨將此火高高舉起。——海子《以夢為馬》
5.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默默無聞,喧嘩不止的永遠是自視高貴的一群?!愤b 《平凡的世界》
6.一旦發(fā)現(xiàn)英雄也會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會格外擁擠?!獓栏柢摺斗既A》
立群體之眾 悟清醒之思
⊙ 湖北省宜昌市科技高中 胡夢笛
在當今社會,群體無處不在,無論是否愿意,我們都生活在群體之中,也必須面對各種群體。不論工作、學習或是生活,我們都會與各種各樣的人相互接觸。在群體中,由于個體對認同感和歸屬感的追求,他們可能會被迫做出違背自己意愿的行為。因此,在如今的大群體社會中,我們應(yīng)立群體之眾,悟清醒之思。
立足群體,要不隨波逐流。優(yōu)秀干部黃文秀從大山走出又回到大山,只為反哺家鄉(xiāng)。她身處群體之中,卻也堅持自我信念,為脫貧攻堅事業(yè)獻出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在當今社會,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人和黃文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在繁華都市過著奢靡生活,黃文秀卻在小山村過著簡樸的生活;他們在凌晨享受夜生活的喧囂,而黃文秀卻在晨曦為扶貧工作忙碌;他們在努力尋找機會去更繁華的都市成為人上人,而黃文秀卻在思慮如何更深入大山去幫扶村民。雖然她置身于茫茫人海之中,但因其堅定的意志和對理想的堅守,使得她擁有超越群體的思維,擁有自己的獨立靈魂。
立足群體,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頭腦。“嫦娥”探測器的成功登月,離不開背后數(shù)以千計的國防科技人員。在探測器的研發(fā)過程中,曾遭遇數(shù)個困境,研發(fā)進度一度陷入停滯,但科研人員們憑借各自的智慧和洞察力,提出了個人的寶貴建議,使得研發(fā)進度得以持續(xù)推動,最終研發(fā)成功。倘若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頭腦,他們還能成功嗎?顯然是不可能的。雖然他們置身于人群之中,卻一直秉承大國工匠精神默默地付出,始終堅守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頭腦,走出了一條別具一格且意義非凡的人生路。
立足群體,要有正確判斷,方能領(lǐng)悟真理?!芭e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鼻m遭讒被疏,但他始終將國家的興衰和人民的疾苦記掛在心,在“楚才晉用”的時代,他本可以去別國尋求發(fā)展的機會,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正因為對祖國的無比忠誠及他那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使得他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立群體之眾,悟清醒之思。愿自我之花在群體的花園中絢麗綻放,讓世界因我而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