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琨
鄧小平的女兒鄧榕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中記載:
父親鄧小平晚年常?;貞浾f,我早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時是受先進同學的影響和幫助接受革命思想并走上革命道路……在蕭樸生等人的引導下,我由一名普通的求學青年迅速鍛煉成長為一名堅強的共產(chǎn)主義者。
蕭樸生,1897年生于四川德陽縣,1921年赴法國勤工儉學。蕭樸生是公費留學生,他進了一所中學學習半年,便因華法教育會停止發(fā)放生活維持費,不得不進入克魯梭“史萊德鋼鐵廠”做散工以維持生活。鄧小平后來也到這個廠做散工,蕭樸生便認識了鄧小平。
1921年5月,蕭樸生加入趙世炎、李立三領(lǐng)導的“勤工儉學者同盟”(后更名“勤工儉學會”)。1922年6月3日,旅歐進步青年在巴黎西郊布倫森林的一個小廣場召開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包括蕭樸生在內(nèi)的18位代表。這次會議莊嚴宣告“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簡稱旅歐“少共”)的誕生。不久,蕭樸生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蕭樸生發(fā)現(xiàn)在克魯梭工廠做工的鄧小平思想活躍、敢想敢說、同情華工。于是,蕭樸生主動找鄧小平談心,引導鄧小平提高革命覺悟,又借一些馬列的書給鄧小平看。1922年6月底,鄧小平經(jīng)蕭樸生、汪澤楷介紹加入了“少共”。
1922年8月,旅歐黨團組織出版了機關(guān)刊物《少年》,1924年改名《赤光》。編輯部人手不夠用,經(jīng)蕭樸生介紹,鄧小平正式成為《赤光》編輯部里最年輕的成員。
1924年7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區(qū)支部(由旅歐“少共”更名而來)召開第五次代表大會,根據(jù)蕭樸生和周恩來的提議,大會選舉鄧小平等人為新的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
1925年,蕭樸生輾轉(zhuǎn)回到上海。臨別前,蕭樸生握著鄧小平等人的手說:“現(xiàn)在就由你們來扛起中共旅歐黨團組織的大旗了,堅決反對帝國主義,將反帝斗爭進行到底!”
遺憾的是,1926年10月,蕭樸生因積勞成疾,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