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婧
2020年,全國新高考Ⅰ卷要求考生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lián)系”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這是一道思辯類的作文題。2021年,8套語文試題中有7套試題都考查了思辨類作文。到2022年,作文題變得更為復雜(材料中的“二元”關系逐漸升級為“三元”關系),全國甲卷、全國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中的作文材料均涉及“三元”關系,對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勢在必行。本文主要談談如何指導學生寫這類作文。
一、針對“二元”關系型的材料,指導學生把握兩個要素之間的關系
一般來說,二元關系型的材料中會有兩個要素。它們之間存在著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這種關系可以是先后關系、共存關系、因果關系等。它們之間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學中,我們要提醒學生不能只談一面,而應理清二者之間的關系。
如:
……請結合材料內(nèi)容,以“快與慢”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指導學生認真審讀材料,找出其中關鍵的要素,理清要素之間的關系,提出準確鮮明的論點,為寫作作準備。
關于慢,從好的方面看,能幫助人們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遠,能幫助人們更好地享受生活……學生可以在合適的情境中對慢展開一定的聯(lián)想。從不好的方面看,慢意味著做事拖沓、效率低、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容易被時代拋棄……
關于快,從好的方面看,意味著緊跟時代的潮流,勇立潮頭,做事情講效率,工作更高效、更有激情,面對緊急情況能及時作出反應……從不好的方面看,意味著做事浮躁、急功近利,不能靜下心來做事情……
之后,學生需思考兩者之間的關系。“快”與“慢”各有優(yōu)缺點,存在著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诖?,學生可以提出以下論點:
1.“把握‘快與‘慢的藝術,讓人生更精彩”;
2.“‘快‘慢合理行,譜寫時代曲”;
3.“時代發(fā)展真迅速,‘快‘慢之行我做主”;
4.“面對大有可為的時代,以‘快為此岸,時刻關注時代發(fā)展的方向,與時代同頻共振;以‘慢為彼岸,關照弱勢群體”……
二、針對多元關系型的材料,指導學生理清三個要素之間的關系
與二元關系型的材料相比,多元關系型的材料更為復雜,需要學生具有更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無論是簡單地圍繞三個要素分別展開論述,還是將三個要素融合在一起,都容易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情況。只談其中的一個或兩個要素,對其他的要素只字不提,就更不合適了。在教學中,教師需指導他們理清三個要素之間的關系。
如: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人說,對于駕駛員來說,掌握住油門、剎車、方向盤,就成功了99%。意思是,駕駛要善于踩油門,也要適時剎車,還要掌握方向盤,以便選擇和調(diào)整方向。同時,面對不同的情況,駕駛員要加以調(diào)整,靈活使用合適的操作方式,才能順利到達目的地。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這是一個具有“三元”關系的材料?!坝烷T、剎車、方向盤”三者不是簡單的并列關系?!胺较虮P”,即守正,貫穿于人生的始終,是“開車”的前提。“油門”與“剎車”分別比喻“行”和“止”、“取”和“舍”、“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指的是人生的兩種選擇。兩者之間是并列的關系。但無論是行還是止,均須堅守正道。如此一來,學生就需要先說明“方向盤”的重要性,以統(tǒng)領其余“二元”——“油門”“剎車”;然后“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分述其余“二元”;最后闡述三者之間的關系,點明:“愿我們踩好人生的油門,使自己成為勇者、行者;學會及時剎車,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同時,時時回望身后的車轍與腳印,及時調(diào)整前行的方向,方能行穩(wěn)致遠。”
當然,有的“三元”話題中的部分要素只作陪襯。面對這種情況,學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主體”。如2022全國高考甲卷關于《紅樓夢》匾額題名的材料,材料的重心在“自主創(chuàng)新”上,“移用”與“化用”兩個要素是用來襯托、凸顯“創(chuàng)新”的。學生在寫作中要明確重點,將不重要的內(nèi)容一筆帶過即可……
總之,無論是面對“二元”關系型的材料還是多元關系型的材料,學生都需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指導他們深入地挖掘材料中的要素,由淺入深地去思考、分析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由此及彼,推陳出新,寫出優(yōu)質(zh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