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松竹(大方縣興隆苗族鄉(xiāng)興隆小學/貴州省畢節(jié)市)
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通過學習這一課程可以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接下來,筆者將從列舉生活案例、創(chuàng)設(shè)生活情境、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家校結(jié)合、將時事新聞帶入到課堂中,建立良好的“三觀”等五個方面展開教學敘述,就“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育理念”這一個話題進行討論。作為教師,在今后運用時,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調(diào)整,做到因材施教、高效教學,要靈活使用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吸引學生加入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果只是單純講解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內(nèi)容,會使他們感到枯燥無味,最終會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喪失學習的興趣。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本上,結(jié)合現(xiàn)實案例,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知識來更好地理解所學內(nèi)容。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思維能力比較弱,對周圍事物認知能力也比較弱,只能借助周圍的人、事、物來幫助他們判斷對錯,進而逐漸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生活化的教學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貼近現(xiàn)實、更加真實。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案例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在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在面對枯燥無味的教學內(nèi)容時會很快地喪失學習興趣,進而導致教學效率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來加深學生對于學習內(nèi)容的了解。根據(jù)學生這一階段的特點,將生活化的教學資源與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相結(jié)合,使枯燥無味的內(nèi)容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靈活使用教學方法,使得教學過程中的效率有所提高。生活化的內(nèi)容可以選擇學生身邊比較熟悉的案例,通過案例來闡明教學內(nèi)容的道理,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將教學內(nèi)容用于實踐。
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屬于小學階段綜合性較強的一門科目,也是培養(yǎng)學生品質(zhì)的重要學科之一。學校組織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是為了使其能更快地了解道德與法治的概念,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學習道德與法治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在教學時要積極發(fā)揮引導作用,從學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出發(fā),主動將小學道德與法治與生活中的教育相融合,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提升,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想更好地發(fā)揮出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教學價值,幫助學生們學好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程,就要適當列舉生活案例來幫助學生們理解知識點。通過周圍熟悉的人、事、物,作課堂上的例子,也更有利于學生去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而學了這些理論知識,也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這樣一來,知識點就從“復雜難懂”變?yōu)椤昂唵我锥?,學生們學習起來也不會感到比較乏味、無聊或是吃力,反而是充滿了樂趣,更有動力去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作為教師,在選擇生活中的案例時,一定要充分地考慮“案例與知識點的貼切度”這一個因素,力圖保證教學案例與知識點息息相關(guān),這樣才可以讓它不脫離課堂教學內(nèi)容,更好地幫助學生們學習,并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
比如說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安全護我成長》時,這一個單元有一個主題的教學內(nèi)容是“安全記心上”,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樹立安全意識,遠離生活中危險的事情,就可以引入假期兒童溺水事件、用電安全事件、交通安全事故、兒童獨自在家引發(fā)火災如何逃生等事例。教師在講述“兒童溺水事件”時,可以對學生們這樣說:“同學們,假期有這樣一則新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關(guān)注過。在暑假,我國青少年溺水人數(shù)持續(xù)上升,年齡普遍集中在10—16歲之間,溺水的地點往往是水庫、不知名小河、游泳池等等地方。由此可見,溺水危險無處不在,我們要學會遠離危險,保護好自己。在假期,如果你們非常想游泳,一定要告訴自己的爸爸媽媽,要在家長的陪同下游泳,不要獨自行動,這樣才可以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發(fā)生?!苯處熢谥v述“交通安全事故”時,可以對學生們這樣說:“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交通安全事故,造成這些事故的原因往往有亂闖馬路、車速過快、亂闖紅綠燈等等。作為學生,我們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把交通安全牢記心中。”總之,在課堂上,通過這些例子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樹立安全意識,進而有效地完成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在今后,教師在運用生活化教育理念時,要積極地列舉一些案例,用案例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掌握書本知識,讓他們深化對知識的印象和理解。
作為教師,在運用生活化教育理念時,為了把它的教學價值發(fā)揮到極致,幫助學生們學好知識,可以適當?shù)貏?chuàng)設(shè)一些生活情境,并把學生們帶入到情境中,進而讓他們身臨其境地學習知識,如此可以產(chǎn)生很多的教學好處。首先,督促教師改變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讓教師的教學方法從“灌輸式、填鴨式、包辦式”變?yōu)椤耙龑?、探究式、互動式”,進而有效地活躍了課堂的教學氛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根據(jù)學生學習的特點來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靈活地選擇與學生相匹配的教學方法。其次,在創(chuàng)設(shè)生活情境時,學生們積極地融入課堂中,其學習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展現(xiàn),進而讓他們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學習動向。同時,通過情境學習,學生們還可以意識到“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程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guān)”這一個觀點,進而更好地做到學以致用。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我們的學?!窌r,這一單元主要有三個部分,分別是“說說我們的學?!薄白呓覀兊慕處煛薄白屛覀兊膶W校變得更美好”。對此,教師可以適當?shù)貏?chuàng)設(shè)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們聯(lián)系實際生活進行學習。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如下內(nèi)容:“同學們,從你們早上到達學校,到下午離開學校,整個過程大概有8個小時,由此可見,學校是你們學習和生活的一個重要場所。作為學校的一名學生,應當樹立起‘學校是我家,維護靠大家’這一觀念。那么,你認為我們學校有哪些方面需要進行整改,請圍繞著如何讓學校變得更美好這一個話題發(fā)表一下自己的想法?!敝螅瑢W生們就積極地聯(lián)系實際情況來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將班上同學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同學們相互討論、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并派代表到講臺上與全班同學一起分享,有發(fā)言同學講道:“在我看來,我們學校亂丟垃圾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這就導致整個校園環(huán)境衛(wèi)生差。從我們做起不亂丟垃圾,當看到垃圾時,把它撿起來丟進垃圾桶,讓校園少一些垃圾,學校環(huán)境才能變得更美?!笨傊?,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在運用生活化教育理念時,可以適當?shù)貏?chuàng)設(shè)一些生活情境,進而更好地做到教學生活化,使學生能更加理解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并有效地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有這樣一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由此可見,學生們要想更好地提升自己,光靠學習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積極地進行實踐活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為此,在生活化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們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讓他們學會運用自己的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做到學以致用,這樣才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出這一教學理念的意義。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策略,找出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進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更樂于學習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的知識內(nèi)容。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快樂學習》時,學生們在學習“做學習的主人”這一個章節(jié)時,教師就可以布置這樣一個任務,具體內(nèi)容如下:同學們,請結(jié)合自身的學習基礎(chǔ)來規(guī)劃一份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把每一個時間段應該做的事情羅列出來,例如7:00 ~8:00是洗漱時間、8:00 ~9:00是早讀時間、9:00 ~9:20是休息時間、11:30 ~13:00是午飯和午休時間等等。當學生們做好學習計劃之后,教師要督促并要求學生按照計劃表嚴格地落實到位,再繼續(xù)督促學生將自己寫下的計劃表一步步完成,讓學習變得更有條理、更加高效。這樣一來,學生們才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學習動向,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想更好地運用生活化教育理念來開展教學,就要引導學生們把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想更好地貫徹落實生活化教育理念,就需要與學生家長積極地進行溝通交流,讓家長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二者一起努力才可以讓學生們把課堂所學知識做到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指引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成長。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家是最溫暖的地方”中的“爸爸媽媽在我心中”時,教師要對學生們這樣說:“同學們,你們的爸爸媽媽都非常愛你們。那么,作為他們的孩子,你們也要學會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可以在家里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幫助他們減輕負擔,讓他們少一些勞累。今天,教師給你們布置這樣一個任務,放學之后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事情,例如掃地、洗腳、捶背、洗衣服等等。”之后,教師再在家長群里面發(fā)布這樣一則通知:“讓孩子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并將其錄下來,發(fā)到家長群里打卡?!碑攲W生們放學回到家之后,就會積極地完成這一個任務,而家長做好記錄工作。這樣一來,既可以讓學生們更好地體諒父母的不容易,還可以讓學生們學會為父母分擔家務活,實現(xiàn)一舉兩得??傊谛W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多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到學生在家里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態(tài)度,并讓家長配合自己的教學工作,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把生活化教育理念貫徹落實到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三觀”還處在模糊的階段,在這樣一個時期,他們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外界良好的影響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三觀”,而外界不好的影響則會阻礙他們良好“三觀”的形成。因此,在小學階段,開設(shè)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程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三觀”。所以,教師在開展課程的過程中,除了講解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時,也要將社會上的時事新聞帶入到課程中來。結(jié)合時事新聞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滲透,幫助學生去了解生活中的基本道德底線和法律常識。在生活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們不去觸碰道德的底線,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生命最寶貴》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前將時事新聞導入到多媒體上,利用視頻、圖片等形式能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教師播放這樣一則新聞:“某校有一名學生,他的學習成績并不好,父母也不夠關(guān)心他,對他不負責任,導致他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最終,他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選擇了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币曨l播放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分享自己對于這個新聞的看法,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在學生討論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選取幾名代表上臺發(fā)言。當學生發(fā)言結(jié)束后,教師再結(jié)合時事新聞為學生講解公民的權(quán)力與義務,并得出結(jié)論“生命最寶貴”,由此教會學生們“珍惜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意識”這一道理??傊?,結(jié)合時事新聞可以促使學生了解到每個公民都享有生命健康權(quán)、人身自由權(quán)等,以及每個公民要承擔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們不斷地認識法律常識,進而推動了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為法治社會的建設(shè)培養(yǎng)出更多的人才。
總而言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育理念是一個不錯的教學理念,它對于教師開展教學、對于學生學習知識都有著關(guān)鍵的作用。作為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地探討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模式,這樣一來才可以更好地把生活化教育理念貫徹落實到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進而幫助學生們高效地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