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秋爽
《從政遺規(guī)》是中國古代重要官箴著作,是陳宏謀編輯的《五種遺規(guī)》之一。陳宏謀(1696—1771),是雍正、乾隆時期的清官、名臣,曾任江蘇按察使、云南布政使、湖南巡撫等職,至補授東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共任職四十八年,曾在地方上從政三十余年。
《從政遺規(guī)》成書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以官德教化為準則,記載了大量為官之道與從政技巧,輯錄了宋代以來幾十位清官賢吏為官從政的言論和事跡。在如何清廉為官、治理百姓、處理政務等方面提供了歷史經(jīng)驗與做法,“以古人之方,醫(yī)后人之病而無不立效”,為后世官員正己修身、治吏安民提供了鏡鑒啟示。
《從政遺規(guī)》首篇《官箴》中明確提出:“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陳宏謀深知這三字官箴的分量,將此篇置于開篇,清廉是為官做人的第一要義。為官從政,要如何保持清正廉潔,他接下來提到:
要儉以養(yǎng)廉?!稄恼z規(guī)》中說,官員如果每天總想著錢財不足,心存不滿,那么他的操守必然不牢固,節(jié)儉必要克服貪欲。為此,陳宏謀輯錄了許多箴言,如“富兒因求宦傾貲,污吏以黷貨失職”“士大夫若愛一文,不值一文”“惟儉足以養(yǎng)廉”等等。節(jié)儉還要愛惜物力?!稄恼z規(guī)·宋賢事匯》記載,北宋名相王曾十分節(jié)儉,每次看到家人穿著華麗的衣服,就閉上眼睛說:“我家樸素的門風,怎么成了這樣?!奔胰舜┝松晕⑷A麗一點的衣服就不敢見王曾。他還曾把別人用后留下的半截紙視如珍寶,一一珍藏使用。陳宏謀對此評論說,事情很小,但如果把它看作是愛惜物力,化無用之物為有用,這里面包含的道理就大了。節(jié)儉不僅是個人的生活作風,更是廉潔奉公的為官動機。陳宏謀十分贊賞“仕非為貧”“廉不言貧”的觀點,也就是說,做官不是為了擺脫貧困,不能有當官發(fā)財?shù)哪铑^,如果把做官看作為自己謀私利,那么官場腐敗之風將屢禁不止。
要正確看待錢財和權(quán)力。陳宏謀認為,無論對自己還是他人,花錢應合乎道義;不該花的錢,花了就是傷害道義。對于如何正確使用錢財,《從政遺規(guī)》中有所提示,如接濟宗族,增加教師的報酬,救濟災荒,襄助義舉,這些都是合理使用錢財;園林奢靡,歌舞無度,宴會奢侈,搜集古玩,這都是傷財。對此,為官應當引以為戒,時刻牢記社會福祉,而不是把錢財用在自我享受?!稄恼z規(guī)》中還講到,官員接受下屬饋贈,參加下屬宴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也就是說在最初就謹守規(guī)則,好過事后費心彌補掩飾。對于下屬送來的禮品,如果是果食之類,可以接受,但也要當眾打開食盒,回禮答謝,其他物品則絕不可受。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官員辦事要能以天下百姓的利益為準,“以愛人為本”,關心民生疾苦。
善于體察民情?!稄恼z規(guī)》中多次提到官員應該如何治理百姓,其中既有善察民心之意,更體現(xiàn)出教化百姓、關注民生的重要。他在《何西疇常言》中多次提到,官員要把百姓看作嬰兒,嬰兒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沒法自己說出來,所以要時時觀察其痛癢,按時喂食,不要違背他的本意,這才是一個合格的哺育者。官員對于百姓來說,像母親哺育保護嬰兒,應當是最親近的人。同時,體察民情不能只停留在心上,要深入民眾之中,廣泛調(diào)研,才能真正了解民之所需。陳宏謀在《從政遺規(guī)》中講到周敦頤任廣州刑獄提刑官的時候,盡心盡職,以體恤寬容為要,不怕四處調(diào)查的勞苦和瘴氣的侵害,即使是荒涼的島嶼和人跡罕至的地方,都仔細訪察探望民生、體察民情、傾聽民意。
重視教化百姓。《從政遺規(guī)》中講到,糾正一個人的過錯,不要去改變具體事情,而應當首先改變他的思想,思想改變了,其為人處世自然就會有所改變。百姓的性情隨著思想教化逐漸改變,民風歸于淳樸,虛偽奸詐逐漸減少,可以達到天下繁榮安定的目的?!稄恼z規(guī)·宋賢事匯》中還列舉了張載的例子,他擔任縣令時,每月初一,都要擺設酒食,召集年長者在縣衙集會,并親自到場,向他們詢問民間疾苦,告訴他們要教育訓誡子弟,使人們知道尊老養(yǎng)老的重要性。每有公文通知或勸導,他生怕不能下達百姓,經(jīng)常召集鄉(xiāng)長到縣衙,認真宣講,讓他們回去傳達給鄉(xiāng)親。陳宏謀對此評價說,為官之人司法行政,如果有唯恐政策不能讓百姓知道的心,就可以算得上是親民的官。鄉(xiāng)里風俗的培育,教化的養(yǎng)成,都是從這里來的。
寬簡不擾民。對政策法令,《從政遺規(guī)》中強調(diào)“張嚴之聲,行寬之實”,即要張揚法令的嚴苛,使人們望而生畏;執(zhí)行要寬和,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寬簡從政不代表荒廢政務,如果把放縱當作寬大,把忽略當作簡便,這樣政事肯定會荒廢,百姓也會遭殃。所謂“寬”,是不做苛刻和急切的事情;“簡”是不做繁雜瑣碎的事情。如此愛惜人力、民力,才更能夠?qū)⒂邢薜木Ψ旁诎l(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安民富民的實事中。為官者要小心謹慎,保證不擾民,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自由勞作。
官者,無論官職大小,都應該恪盡職守,勤勉奉公。在《從政遺規(guī)》中,有許多古代賢臣勤勉處理政事的箴言事跡。
一曰盡心。《從政遺規(guī)》開篇就說,處理公務,首要條件不是聰明,而是要盡心;不是要著急辦成此事,而要首先考慮事情辦得是否妥帖得當?!稄恼z規(guī)·宋賢事匯》中記載了宋朝兩位名臣箴鑒。北宋韓琦為官,事無巨細,都要親自處理,即使是臥病在床也不停歇。有人勸他將政事委任給下屬,他說,凡是需要官府裁決的,都是人生大事,生與死都在官府一句話,如此重要怎能委派給下屬呢?南宋陸九淵為百姓打官司,不分早晚,都可以到衙門來,又設立一個日子,讓百姓自己拿著狀紙前來,百姓們?nèi)缂s而至,陸九淵當即為他們裁決,但大多是勸解,有些關乎人倫的案件,就讓百姓毀掉訴狀,耐心調(diào)解,使得當?shù)孛耧L愈加淳樸。實在不聽勸解的人,才會依法處理。為官一任,必須始終將百姓福祉放在心上,以人倫教化為主,以移風易俗為己任,才能真正將民生之事辦得妥帖得當。
二曰耐煩?!赌蜔┱f》是《從政遺規(guī)》中頗具特色的一篇,篇中提到,耐煩比廉政更重要,這是自古以來的官箴較少涉及的。陳宏謀在按語中說:“不耐煩之流弊,良不淺矣?!辈荒蜔┑那榫w,是政務處理中的重要弊端。《耐煩說》中以縣令的職位舉例論述,對上級來說,是用以宣示執(zhí)行政令的,對下層來說,是關系到民生福祉的,事情多而雜。對上,凡是朝廷政令,都盡心盡力了,然而上級或許時而會對我們的工作有所不滿,如果不耐煩,憤懣情緒油然而生,上下級就容易產(chǎn)生隔閡。失去了上級支持,又怎么能治理好百姓?既不能因怒氣抵觸上級,也不能違背道義屈從上級,而必須要耐煩,這樣才能用誠意感化對方。對下,百姓人口眾多,良莠不齊,偶爾會有粗魯?shù)泥l(xiāng)民,橫沖直撞、大聲咆哮。如果不耐煩,就會大發(fā)雷霆,嚴加懲戒,這樣一來難免有人蒙冤。此時,必須要耐煩,原諒他們的無知愚昧,分析體察各種情況的原因,并加以耐心處置。
《從政遺規(guī)》恢弘精深,意蘊豐富。書中可以讀名家之言,覽賢臣之行,可明得失、知興替。陳宏謀通過這些賢臣的言行語錄,試圖在官場建立起共同的官德準則,如今看來,仍然有著有益的鏡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