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廬氏
被譽為“這個國家或任何一個國家出現(xiàn)的最有才能和最有名的航海家”的詹姆斯·庫克(英國),一生出海300余次,三度遠征太平洋,被后世尊稱為“庫克船長”。他的一句“口頭禪”是“我不打算止于比前人走得更遠,而是要盡我所能走到最遠”。在《庫克船長日記:“努力號”于1768—1771年的航行》里,他曾說,“在沉沉的黑夜里,在甜蜜的夢鄉(xiāng)中,我駕駛著巨輪乘風破浪于波濤之中,仿佛看到了新的大陸在向我招手”。
他確是偉大的航海家,每次遭遇狂風巨浪,都能化險為夷、凱旋回港。
庫克船長第二次遠征太平洋,返航時遇上了風暴??肇涊啌u搖晃晃、左右顛簸,眼看就要被海浪吞沒。船員們發(fā)出了絕望的呼叫。這時,庫克向船員下達了命令:“立即打開貨艙,灌滿船艙三分之一的海水!”“船長,你瘋了?往船艙里灌水只會增加船的壓力,它會下沉得更快,這不是自尋死路嗎?”一位年輕船員朝船長聲嘶力竭地喊道?!皼]有商量的余地,你們必須按照我的命令去做!”危急時刻,庫克的神情比往日更加嚴肅。船員們只好照辦。隨著貨艙里海水越來越多,船也一寸一寸地下降。當海水灌到貨艙三分之一刻度時,奇跡出現(xiàn)了——盡管海面上依然狂風大作,貨輪卻神奇地恢復了平穩(wěn)。船員們終于露出了笑容。剛才那名提出反駁意見的年輕船員朝庫克伸出大拇指:“船長,你能告訴我們這是為什么嗎?”
庫克船長望著巨浪翻滾的海面,平靜地說:“海上發(fā)生風暴,被掀翻的常常是沒有重壓的小船,萬噸巨輪很少有被掀翻的。我們的貨輪卸完貨,沒了重壓,就變得輕飄了,要想不被掀翻,就必須增加重壓。沒有重壓的空船,才是最危險的?!?/p>
這就是經(jīng)驗。
所以,航行大海的船只都有“壓艙石”(或用水壓艙)。
壓艙石(水)就是用重壓來降低和穩(wěn)定空船重心。重心下移,航行才安全;或者說,吃水深,航行才穩(wěn)。
庫克船長自然深知這一道理。這也是他能在危急關頭正確判斷、果斷決策,一次次抵御住狂風巨浪的關鍵所在。船行如此,人生遠行要行穩(wěn)致遠,同樣需要“壓艙石”——那就是擁有堅定的信仰、頑強的意志。
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防?,老漁夫圣地亞哥之所以能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和永不服輸?shù)木瘢褪且驗樗麅?nèi)心擁有一塊巨大的“壓艙石”。捕魚為生的老人在長達84天里竟“一無所獲”,然而他仍充滿信心、堅持不懈,終于在第85天釣到了一條比他的小船還“身寬體胖”的大馬林魚,并與其殊死搏斗兩天兩夜后,將其殺死;當兇猛的鯊魚前來搶奪“戰(zhàn)利品”時,他又全力“作戰(zhàn)”用最后剩下的一支已折斷的舵柄作為武器將它們一一擊退。最終,老人戰(zhàn)勝了自然。
如果說圣地亞哥以此戰(zhàn)勝了自然,那么革命者內(nèi)心的“壓艙石”更有分量——他們?yōu)榱嗣褡褰夥藕腿嗣裥腋?,敢于從容赴死。瞿秋?935年從中央蘇區(qū)突圍時不幸被俘,面對國民黨的威逼利誘,他立場堅如磐石。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神態(tài)自若、光榮就義。
盡管,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一定遭遇圣地亞哥或瞿秋白們那樣的險境和抉擇,然而,或大或小的挫折、困難和挑戰(zhàn)總是不可避免。這個時候,同樣需要我們內(nèi)心擁有沉甸甸的“壓艙石”,要像瞿秋白、圣地亞哥那樣在遭遇風浪、面對危險時無所畏懼、勇敢面對。這樣,我們?nèi)松摹芭μ枴焙酱挪恢聝A覆,我們的人生之境也才能像庫克船長所期盼的那樣“盡人所能走到最遠”!
圖:劉昌海?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