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博 宋炎陽
胃癌是我國較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病死率和發(fā)病率均居高不下[1]。我國胃下部腫瘤的臨床發(fā)生率較高,主要采取遠端胃切除進行治療[2]。腹腔鏡遠端胃切除術在臨床中廣泛應用[3]。但該方法對病人消化道連續(xù)性破壞,影響腸道菌群,導致營養(yǎng)物質吸收異常和障礙,進而誘發(fā)殘胃炎、傾倒綜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并發(fā)癥,且病人術后膽囊結石發(fā)病率也高于普通人[4]。胃切除術消化道重建是目前臨床中必不可少的步驟,也是臨床研究和關注的熱點[5]。消化道重建方式很多,如布朗吻合、Roux-en-Y式吻合等,但不同方式的臨床應用差異仍存在諸多爭議[6]。本研究擬選擇我院收治的胃癌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腹腔鏡遠端胃切除布朗吻合與Roux-en-Y式吻合術對胃腸功能和并發(fā)癥的影響。
2.觀察指標:臨床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拔胃管時間、進流食時間、拔引流管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前及術后6個月時采集受試者2 g糞便標本,無菌培養(yǎng)后定量分析腸道菌群中腸球菌、腸桿菌、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術前及術后6個月前采集受試者10 ml體積的空腹靜脈血,離心收集其中的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血清內的膽囊收縮素 (cholecystokinin,CCK)濃度水平給予檢測。
1.兩組病人圍手術期臨床相關指標比較見表1。兩組病人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拔胃管時間、進流食時間、拔引流管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病人圍手術期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2.兩組病人腸道菌群檢測結果比較見表2。術前兩組病人腸桿菌、腸球菌、乳酸桿菌及雙歧桿菌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6個月兩組病人的腸球菌和腸桿菌水平均升高,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B組病人腸球菌和腸桿菌明顯低于A組,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均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病人腸道菌群檢測結果(LogN/g)
3.兩組病人血中CCK水平檢測結果比較見表3。術前兩組病人CCK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時B組病人CCK則明顯較A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病人血中膽囊收縮素水平檢測結果(pM)
4.兩組病人術后1年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見表4。B組病人殘胃炎、殘胃潰瘍、殘胃癌變、反流性食管炎、膽囊結石發(fā)生率均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我國臨床中胃癌的發(fā)病率呈現明顯的上市趨勢[8]。臨床上遠端胃癌是最為常見的胃癌類型之一,病灶主要累及部分胃體小彎側或胃下部[9]。腹腔鏡遠端胃切除術術后恢復快、創(chuàng)傷小,臨床治療療效與開放性手術基本相當[10]。消化道重建術是手術治療的重點,采用合理有效的消化道重建術進行干預不僅可有效降低病人消化功能所受到的不良影響,還可保證病人的生活質量和良好的營養(yǎng)狀態(tài),有助于顯著改善病人預后質量。臨床中對病人進行干預和治療時應強化和重視消化道重建[11]。
布朗吻合通過對輸出袢側和輸入袢側進行有效吻合,可起到降低膽汁和十二指腸液進入殘胃的作用,降低反流性胃炎的發(fā)生率[12]。通過放射性核素示蹤研究結果顯示,布朗吻合干預具有較好的轉流效果,并可有效預防堿性反流性胃炎[13]。有學者在布朗吻合基礎上提出了Roux-en-Y吻合方案,閉合而不離斷近端空腸輸入袢。該術式可有效降低病人多種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提高病人生活質量[14]。通過Roux-en-Y吻合預防膽汁反流效果顯著優(yōu)于其他吻合方案。腸道菌群是人體內重要微環(huán)境,幫助機體合成多種必須氨基酸、維生素,有助于機體進行食物消化和毒素分解,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并在糖類和蛋白質代謝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人體的健康維持過程中腸道菌群穩(wěn)定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15]。臨床中采用遠端胃切除術進行干預后會導致病人腸黏膜屏障受損和破壞,導致出現腸道菌群紊亂和異常。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對病人的腸黏膜屏障的影響和作用存在明顯差異。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病人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拔胃管時間、進流食時間、拔引流管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6個月兩組病人腸桿菌和腸球菌水平均明顯升高,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均明顯降低,術后6個月時,B組病人腸球菌、腸桿菌、CCK水平低于A組,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高于A組。結果表明,B組病人腸道菌群影響較小。CCK是進食后合成并分泌的激素,可有效調節(jié)胰液分泌功能,并在胃腸道的生理功能調控過程中扮演十分重要角色。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病人CCK有明顯差異,說明不同吻合術式對病人的胃腸道功能的影響也存在明顯不同,Rounx-en-Y吻合術后可有效的起到抗膽汁反流,采用該方案可避免病人出現食管炎和反流性胃炎。隨訪結果顯示,B組Roux-en-Y式吻合術的病人殘胃炎、殘胃潰瘍、殘胃癌變、反流性食管炎、膽囊結石發(fā)生率低于A組。Roux-en-Y吻合中無需對空腸進行離斷,可避免出現空腸系膜游離,保留系膜血管完整性,保障吻合口血供,降低吻合口漏發(fā)生率。Roux-en-Y手術屬于順蠕動吻合,空腸及殘胃食物蠕動方向一致,降低食物進入空腸輸入袢盲端幾率,改善空腸閉合處壓力,限制閉合處腸壁擴張。利用Roux-en-Y吻合可降低消化道內腸道菌群種類的異常,調節(jié)和保留腸道菌群。利用Rounx-en-Y吻合方式對病人進行干預可有效離斷手術區(qū)域和組織,并可有效維持空腸袢的血管供應,滿足遠距離轉移的長度,并可與膽管吻合為順蠕動,有助于避免出現反流。
綜上所述,Roux-en-Y式吻合術對病人胃腸功能影響較小。但本研究臨床樣本數較少,且為單中心研究,有待后續(xù)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