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沙
金馬小學教育集團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綱領,在“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新時代背景下,把生命成長理念融入圖書館特色建設,努力打造推進全面均衡發(fā)展、提升學校內涵與品質的全景閱讀育人場所。通過閱讀豐富學生的人生體驗,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生命成長而奠基。
學校致力于打造開放、流動,能滋養(yǎng)學生生命成長的閱讀場景,包含妙趣長廊、志趣書館、真趣書屋、雅趣書吧、景趣書苑、奇趣書角、童趣書舍、智趣閱讀八大場景。從打造書香校園開始,構建開放的讀書環(huán)境,讓學生每天都置身于書的世界,隨時隨地都能讀到好書。
學校致力于推動學校師生閱讀品質的提升,立足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關注適切性、趣味性、均衡性,通過對學校圖書館課程建設的實踐與研究,創(chuàng)新探索場館學習,研發(fā)“趣·閱讀”圖書館課程,將小學階段的閱讀目標化、系統(tǒng)化,重構獨具創(chuàng)意、豐富多樣、指向未來的閱讀課程。
校長閱讀推廣課。從頂層推廣閱讀,借助學校誠雅教育格局,通過涵養(yǎng)教育厚度,讓閱讀成為金馬學子的文化基因?!靶iL閱讀推廣課”目標定位于閱讀即生活,依托項目式閱讀活動驅動學生深度思維,促進閱讀在生活中真實發(fā)生。集團校長和各校區(qū)執(zhí)行校長每周利用閱讀課進班交流,通過選班走課的形式深入到每個年級和班級,在開放式的互動課堂中指導學生閱讀。
教師閱讀指導課。新課程從文化積累和建構以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高度,對課外閱讀給予了充分的重視。為了給兒童的課外閱讀開辟一個嶄新的天地,讓兒童享受閱讀的無窮樂趣,真正提高閱讀的有效性,學校建立了“兒童閱讀指導種子教師”團隊,引領學生培養(yǎng)閱讀興趣,增強閱讀動力,指導內容選擇和閱讀方法,促進習慣養(yǎng)成。
學生閱讀分享課。為了讓孩子們親近書籍,學校開展了“學生閱讀分享課”的微課堂,用閱讀引領成長,孩子們走上講臺,與經典對話,與博覽同行。開發(fā)了“我們一起讀三國”等系列微課,學生將書中的精彩故事、對人物形象的詮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積淀文學底蘊,提高文學修養(yǎng)。
家長伴讀成長課。為了營造書香家庭氛圍,讓書香計劃走進每個家庭,學校開啟家長伴讀成長課,建議在家庭中和孩子共同閱讀,從孩子的視角出發(fā),走進孩子的內心,記錄成長足跡。開發(fā)了“誠雅閱讀——對話書香媽媽”系列微課,讓家長和孩子共同走上講臺,分享家庭閱讀心得,鼓勵和引領越來越多的家庭加入閱讀行列。
超學科項目式閱讀活動課程。在項目式閱讀實踐課程的導向下,圖書館的學習不再是分割離碎的知識堆砌,學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小專題進行探究,也可以從不同的觀點來提出問題,利用圖書館資源開展多元互動,使用各種資料,設定目標,與老師、同伴溝通合作來獲得問題的結論,產出具有價值的成果。
學校圖書館創(chuàng)建了“紅色教育活動基地”,并參與學生讀書指導工作;推出“誠雅領讀計劃”,打造“有聲圖書館”,弘揚和體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面向全體師生和家長開展“長征”專題項目式閱讀實踐課程,讓學生帶動家長甚至帶動社會形成閱讀氛圍,點面輻射。
整合社會資源,館際合作互動。學校注重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和整合,將博物館資源融入圖書館課程,在綜合博物館文化資源和學校教育資源的基礎上,滿足學生成長過程中更多樣化的需求。學校圖書館與石家莊市博物館開展深度教育融合,創(chuàng)建“石家莊市博物館思政教育實踐基地”并聘請劉茂利館長作為學校思政團隊輔導員,共同構建常態(tài)化思政教育系列課程的新篇章。學校依托石家莊市博物館陳列和藏品資源進行課程開發(fā),使博物館數字資源課程化,更好地發(fā)揮教育功能。
多元呈現(xiàn),綻放個性。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將自己所學的閱讀知識展現(xiàn)出來,學校組織學生通過“誦、講、演、賽”四種形式分享給大家。每周一主題升旗儀式后,師生一起在國旗下吟誦;開辟了“誠雅小舞臺”,打造“校園戲劇節(jié)”和“故事大王”等項目活動;開展具有趣味性、激勵性的“古詩挑戰(zhàn)賽”;走進“誠雅朗讀亭”,朗讀紅色故事、經典人物傳記、國學經典、雋美散文。這些豐富多樣的展現(xiàn),使閱讀更加靈動。
誠雅銀行,存儲成長。為了將學生們的閱讀成長記錄下來,學校特開設了一所“誠雅悅讀銀行”。利用存和儲的方式,引導學生的“誠雅行為”“閱讀”“古詩”“文言文”等成長過程,像“存款”一樣儲存到“悅讀銀行”里。通過記錄閱讀篇幅、字數、書目名稱、閱讀時長等,獲取積分后到“悅讀銀行”里贏取相應的獎勵,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成長,更好地鼓勵學生將讀書這件事兒真真正正地沁入到內心里。
金馬小學教育集團在多年的實踐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要有效地在圖書館建設和閱讀教育融合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特別是要從實踐、體驗、感悟中與育人目標融合。“腹有詩書氣自華”,讓學校的“誠雅”文化外顯于每個孩子的氣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