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慶 徐浩洋 李慧敏 史保星 晁越霆
(1.河北建筑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2.河北省綠色建筑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國際能源署(IEA)頒布的《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報告》[1]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 147 700萬t,雖然較2021年下降了2300萬t,但碳排放量仍不容小覷。為了實現2030年“碳達峰”目標,必須加快推進建筑行業(yè)節(jié)能減排。
為了減少建筑行業(yè)的碳排放,我國發(fā)布了一系列指導文件。其中,2017年頒布的“十三五規(guī)劃”[2]和2022年頒布的“十四五規(guī)劃”[3]均提出要發(fā)展綠色建筑,實現綠色建筑高質量發(fā)展。在綠色建筑發(fā)展過程中,運營階段十分重要。長期以來,我國綠色建筑一直存在“重設計、施工,輕運營”的觀念[4],各主體間合作機制、市場環(huán)境、經濟條件等因素嚴重阻礙了綠色建筑運營水平的提高[5]。因此,系統(tǒng)性地尋求提升綠色建筑運營管理水平的方法至關重要,這也是綠色建筑發(fā)展過程中全方位降碳減排的重要舉措。
目前,已有學者對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發(fā)展和推廣、運營階段制約因素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具體分析如下:
(1)頂層設計不完善。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2019修訂版)[6]中,運營管理部分分值占總體分值的25%左右,由此可見運營階段的重要性。但目前綠色建筑運營管理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激勵體系不完善、實施效果不佳等[7]。
(2)市場環(huán)境機制不健全。一方面,綠色建筑物業(yè)管理單位更注重管理成本,加之物業(yè)管理資金收益率較低[8],導致其主動性不足;另一方面,物業(yè)管理相關專業(yè)人才緊缺,結構失衡,導致管理人員對綠色建筑運營管理的認識度和主動性不足[9]。
(3)相關義務主體不明確。綠色建筑運營管理主體包括業(yè)主、政府、物業(yè)管理單位等,相關主體的責任和義務較為模糊。此外,在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存在工程變更、相關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導致運營管理難度較大[10]。
在綠色建筑運營階段低碳化研究方面,大多數學者采取定性方法進行分析。然而,綠色建筑運營過程中的各種制約因素不是獨立存在的,因此對制約因素進行識別并探究其關聯性十分必要。基于此,首先,深入分析綠色建筑低碳化運營相關理論,通過梳理相關文獻和政策文件,采用專家訪談等方法,基于扎根理論進行編碼,系統(tǒng)性獲取制約因素;其次,引入DEMATEL-ISM方法對各制約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建議,為綠色建筑低碳化運營提供參考。
本文采用扎根理論,基于中國知網(CNKI)、Web of Science數據庫,以“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綠色建筑、綠色建筑運營管理、green building、green construction、green operation ”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搜集到相關文獻113篇。以綠色建筑公示政策文件和專家訪談結果為依據,全面系統(tǒng)地分析綠色建筑低碳化運營制約因素。
1967年,扎根理論被提出后,在管理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11]?;谠碚?,通過歸納的方法對相關事件進行系統(tǒng)性整理和解釋,即從經驗、觀察入手,通過歸納總結上升為理論的過程,主要包括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選擇式編碼、飽和度檢驗4個階段。具體步驟如下:
(1)資料收集。首先,明確本研究的核心問題——綠色建筑運營水平的影響因素是什么,以及綠色建筑運營發(fā)展的制約因素是什么,并擬定初步的關鍵點;其次,通過專家訪談法、文獻及政策分析法獲取相關數據并進行整理;最后,通過扎根理論的相關步驟對數據資料進行處理,將其系統(tǒng)化、抽象化、范疇化。
(2)開放式編碼。開放式編碼是指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合、提煉、編碼、明確的過程。本研究旨在最大限度地保證原始資料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并以此為出發(fā)點進行深度分析,挖掘出相應的范疇和初始概念。在進行開放式編碼的過程中,對出現三次以上的重復或相近內容進行整合和范疇化,最終整理得到20條原始資料,衍生出20條范疇。
(3)主軸編碼。主軸編碼是指在完成開放式編碼后,分析各條資料之間的聯系并進行關聯,以辨析各編碼之間的綜合影響關系。本文圍繞上述20條范疇,凝練出更具代表性的主軸范疇。
(4)選擇式編碼與飽和度檢驗。在開放式編碼和主軸編碼完成后進行選擇式編碼,從主范疇凝練出核心范疇,以“故事線”的方式連接這些關系脈絡,形成一個內容更為豐富的框架。在進行理論飽和度檢驗時,若采用新的資料未出現異樣情況且不會出現新的范疇特征,說明達到飽和狀態(tài)。
基于扎根理論,通過上述制約因素識別步驟,建立綠色建筑低碳化運營制約因素體系,見表1。
表1 綠色建筑低碳化運營制約因素體系
決策實驗室矩陣法(DEMATEL)以直觀圖形和矩陣為基礎,將復雜系統(tǒng)中的結構形式明晰化,通過計算影響度、被影響度、中心度、原因度探究關鍵制約因素。解釋結構模型(ISM)能夠分析各制約因素之間的復雜關系,并以遞階關系圖進行展現。
綠色建筑運營管理受各種因素制約,且各因素之間存在相互關聯性。為厘清各因素之間的內在關系并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直觀化,采用DEMATEL和ISM相結合的方法,不僅可以明晰各制約因素的因果關系,而且可以明確其邏輯結構。具體步驟如下。
3.1.1 制約因素關系分析
邀請綠色建筑相關專家進行打分,將制約因素間的影響程度劃分為5個等級,即輕微、較小、正常、較大、強烈。用0、1、2、3、4表示各制約因素之間的量化關系,得出20×20階的直接影響矩陣A,見表2。
表2 直接影響矩陣A
3.1.2 DEMATEL計算結果
以直接影響矩陣為基礎,利用Matlab軟件計算得到綜合影響矩陣、各制約因素的影響度、被影響度、中心度、原因度,結果見表3。
表3 DEMATEL計算結果
由表3可知,項目決策F17、運營主體的主觀規(guī)范F4、物業(yè)管理企業(yè)運營人才配備F5、運營前期階段監(jiān)管能力F18、運營監(jiān)管體系F10是制約綠色建筑運營管理水平的核心因素,應著重考慮。此外,運營監(jiān)管體系F10、綠色效益轉化度F2、市場完整性F13的原因度為正值,且該三項制約因素與其他制約因素有所關聯,進而對運營造成一定影響。綠色建筑居住體感F6、政策執(zhí)行情況F9、部門聯動機制缺乏F12的負原因度較大,是運營管理水平過低的結果因素,受其他制約因素影響的概率和程度較大。
利用Matlab軟件對直接影響矩陣A進行分析,得到可達矩陣F(表4)。依據可達矩陣的可達集和先行集,分析各制約因素之間的關系,將制約因素劃分為7個層級,其重要程度與層級呈正相關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解釋結果模型層級分析圖
位于L1層的因素為政策補貼機制、市場認知水平、市場宣傳度、標準體系健全度、運營前期階段監(jiān)管能力,這5個因素對綠色建筑低碳化運營產生直接影響,應采取相應措施避免上述因素對綠色建筑低碳化運營系統(tǒng)的影響。L2、L3、L4、L5、L6屬于過渡層,這5個層次包含的制約因素具有傳遞作用,因此,應加強控制,避免連帶作用,逐步提升綠色建筑低碳化運營管理水平。位于L7層的制約因素為運營增量成本、綠色效益轉化度、運營主體的主觀規(guī)范、政策執(zhí)行情況,這4個因素對其他層級的制約因素和整個系統(tǒng)均會造成影響,具有根本性的決定作用。因此,為了提升綠色建筑的低碳化運營水平,應重點關注上述4個制約因素。
運營階段在綠色建筑生命周期內時間跨度最長,該階段的降碳減排效果是綠色建筑實現“全綠”標準的保障。首先,基于扎根理論識別20個制約因素并將其劃分為經濟因素、人員因素、政策因素、市場因素、技術因素5個維度,采用DEMATEL-ISM相結合的方法厘清綠色建筑低碳化運營各制約因素的重要程度和交互關系,得出以下結論:
(1)項目決策、運營主體的主觀規(guī)范、物業(yè)管理企業(yè)運營人才配備的中心度較大,是制約綠色建筑運營管理水平的核心因素。最大正原因度因素和最大負原因度因素的分別是運營監(jiān)管體系和綠色建筑居住體感,因此,應采取相應措施避免運營監(jiān)管體系對其他因素造成影響,盡可能地提升居民綠色建筑居住體感。
(2)本文將5個維度的20個影響因素劃分為7個層級。其中,第1層為直接性層級,對整個綠色建筑低碳化運營系統(tǒng)產生直接影響,包括政策補貼機制、市場認知水平、市場宣傳度、標準體系健全度、運營前期階段監(jiān)管能力。第2~6層為過渡性層級,應加強對這5個層級的制約因素控制,從而避免連帶作用。第7層為根本性層級,具有根本性決定作用,包括運營增量成本、綠色效益轉化度、運營主體的主觀規(guī)范、政策執(zhí)行情況。
為實現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從各維度推動綠色建筑低碳化運營,結合以上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1)項目決策、運營主體的主觀規(guī)范、物業(yè)管理企業(yè)運營人才配備是制約低碳化運營的核心因素,應從項目決策階段、前期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多方面開展低碳化運營。同時,政府可采取宣傳、教育等方式提升企業(yè)的主觀規(guī)范意識,使企業(yè)等運營主體意識到綠色運營所帶來的效益。物業(yè)公司應增強綠色運營管理人才配備,定期進行培訓,以適應運營期設備的升級改造。
(2)政策補貼機制、市場認知水平、市場宣傳度、標準體系健全度、運營前期階段監(jiān)管能力屬于直接性制約因素。因此,應以“激勵+引導”的方式健全頂層設計,實現市場主體的合作共贏,采用相關財政獎勵、綠色金融等政策激勵設計企業(yè)、施工企業(yè)、物業(yè)管理企業(yè)加強綠色建筑相關宣傳,引導提升包括業(yè)主、企業(yè)等在內的市場主體的節(jié)能認知水平。健全綠色建筑運營評價標準體系,完善全生命周期的監(jiān)管體系,消除運營階段低碳化運營隱患。
(3)根本性制約因素為運營增量成本、綠色效益轉化度、運營主體的主觀規(guī)范、政策執(zhí)行情況。因此,有必要推動“評估+檢驗”行動,定期進行綠色建筑政策評估及綠色建筑運營后評估,以檢驗綠色建筑低碳化運營的效果和效益及政策執(zhí)行情況,督促存在問題的項目及時進行整改,把好綠色建筑和建筑節(jié)能質量監(jiān)督關,避免產生增量成本,同時使綠色效益得到充分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