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培,趙云昌,夏紅濤
1.周口骨科醫(yī)院創(chuàng)傷骨科三病區(qū),河南周口 466000;2.河南省周口市中心醫(yī)院骨科,河南周口 466000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群體常見的骨折類型,手術治療是臨床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首選方案,但由于老年患者身體狀況較差,術后易發(fā)生便秘、腹脹等癥狀,嚴重者可導致電解質紊亂、食欲不振,甚至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影響術后康復[1]。目前,西醫(yī)針對術后便秘、腹脹多以微小灌腸、促胃腸動力藥物、緩瀉劑等治療為主,但長期使用會降低腸黏膜的敏感性,臨床療效欠佳[2]。術后便秘、腹脹在中醫(yī)中屬“便秘”范疇,腎陽不足致大腸傳送無力,則大便不通[3];脾陽失于溫煦致腸道傳導不利,則使糟粕內停,誘發(fā)便秘[4]。穴位按摩為中醫(yī)外治法,具有通經活絡、活血化瘀之功,有利于改善胃腸功能[5]?;诖?本研究擬以火麻仁、生何首烏、酒大黃等中藥組成潤腸通便方,并聯(lián)合穴位按摩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腹脹便秘,并探討其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周口骨科醫(yī)院收治的168例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腹脹便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4例。納入標準:(1)股骨頸骨折患者經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后發(fā)生腹脹便秘[6];(2)中醫(yī)辨證分型符合氣滯血瘀型腹脹、便秘、腹脹疼痛拒按、噯氣、便干、排便困難、舌暗紅而苔白、脈弦數(shù)[7];(3)年齡≥60歲。排除標準:(1)術前存在便秘;(2)嚴重臟器功能損傷;(3)不耐受本研究的藥物;(4)精神異常;(5)有腹部手術史。對照組女37例,男47例;年齡60~69歲,平均(65.17±1.67)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34例,跌倒37例,墜落13例。觀察組女40例,男44例;年齡60~68歲,平均(64.96±1.52)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33例,跌倒42例,墜落9例。兩組性別、年齡、致傷原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周口骨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治療方法 常規(guī)治療以抗感染:0.5 g注射用頭孢唑林鈉(國藥準字H13021636,中諾藥業(yè)有限公司)+1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至術后24 h;抗凝:依諾肝素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63399,北京雙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皮下注射,于術后10 h開始用藥,每次0.4 mL,1次/天。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穴位按摩,每次10~15 min,2次/天。取穴:氣海、中脘、雙側天樞,患者平臥,以手掌撫摸腹部做環(huán)旋轉動(順時針),逐漸加力,共30次;再以一指禪推法順時針推按上述穴位,各30次。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潤腸通便方,組方:肉蓯蓉30 g、火麻仁30 g、生何首烏10 g、厚樸10 g、枳實10 g、酒大黃5 g、柏子仁10 g、郁李仁15 g,加水煎至150 mL,分3次服用,1劑/天。兩組均連續(xù)治療7 d。
1.3療效判定標準 (1)治愈:腹脹、便秘癥狀消失,便質轉潤;(2)好轉:便質轉潤,腹脹有所緩解;(3)未愈:腹脹、便秘癥狀未見改善。總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好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2)胃腸功能恢復情況(首次排便時間、首次排氣時間、腹脹改善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3)治療前及治療7 d后便秘癥狀評分:按照4級評分法對排便困難程度、排便頻率、排便不盡感、糞便性狀進行評分,由輕到重分別計0~4分;(4)治療前及治療7 d后血清胃腸激素:采集患者晨起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試劑盒購自上海繼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血清生長抑素(SS)、胃動素(MTL)、胃泌素(GAS)水平;(5)取上述血清標本,以氧化還原酶法檢測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試劑盒均購自上海化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8.81%,高于對照組的90.4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26,P=0.040)。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腹脹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2.3兩組便秘癥狀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7 d后排便困難程度、排便頻率、排便不盡感、糞便性狀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便秘癥狀評分比較分)
2.4兩組血清胃腸激素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7 d后血清MTL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7 d后血清GAS、SS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清胃腸激素水平比較
2.5兩組血清IL-6、TNF-α、NO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7 d后血清IL-6、TNF-α、NO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血清IL-6、TNF-α、NO水平比較
3.1對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采用潤腸通便方聯(lián)合穴位按摩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腹脹便秘患者可提高其臨床療效。分析其原因在于,隨著年齡增長,老年患者腎陽漸衰,加之手術損傷氣血、經絡,以致氣機不暢,大腸傳導失職,糟粕內停,導致便秘[8]。穴位按摩可通過刺激氣海、中脘、雙側天樞等穴位,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腸內糞便排出,改善胃腸功能[9]。潤腸通便方中以火麻仁為君藥,主歸脾、大腸經,善潤燥滑腸通便,為治腸燥便秘之要藥;生何首烏、酒大黃、肉蓯蓉共為臣藥,生何首烏可補腎潤腸,酒大黃善泄熱通便,肉蓯蓉助陽滑腸,可補腎益血、潤腸通便;枳實、厚樸共為佐藥,枳實善破氣消積以除脹滿,厚樸可行氣消積;郁李仁、柏子仁共為使藥,均可潤腸燥而通便[10]。諸藥合用,共奏潤燥滑腸、行氣通便之效。藥理學研究表明,火麻仁與其他藥物配伍可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參與炎癥反應及免疫反應、調節(jié)酶活性等作用機制改善便秘[11];肉蓯蓉等可促進胃排空[12];枳實具有較好的通便效果[13]?;鹇槿屎腿馍惾芈?lián)合應用,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進一步增強療效。
3.2對患者胃腸功能的影響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腹脹改善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腸功能。究其原因在于,穴位按摩可由外刺激穴位,疏利中焦氣機,理氣行滯、調和腸胃,內服潤腸通便方可潤燥滑腸通便,內外聯(lián)合應用可相互促進藥效,進一步促進胃腸蠕動,增強胃腸功能,加速改善腹脹、便秘癥狀,提高療效。
3.3對患者便秘癥狀評分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排便困難程度、排便頻率、排便不盡感、糞便性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聯(lián)合治療可明顯減輕患者的便秘癥狀。分析原因在于,潤腸通便方可通過抑制炎癥反應、調節(jié)腸道菌群及酶活性等作用機制促進胃排空,提高通便作用,從而改善便秘。
3.4對患者血清胃腸激素水平的影響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7 d后血清MTL水平高于對照組,GAS、SS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潤腸通便方具有調節(jié)胃腸激素的作用,進一步證實在穴位按摩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潤腸通便方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腹脹便秘患者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
3.5對患者血清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 觀察組治療7 d后血清IL-6、TNF-α、NO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IL-6為促炎因子,可參與機體炎癥反應過程,加重胃腸黏膜損傷[14]。TNF-α可誘導炎癥因子增多,加重機體炎性損傷[15]。NO可結合并激活可溶性鳥苷酸環(huán)化酶,促使平滑肌及血管舒張,抑制腸道平滑肌收縮,從而降低腸道動力[16]。由此可見,采用潤腸通便方聯(lián)合穴位按摩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腹脹便秘患者可明顯緩解胃腸道損傷。分析原因在于,潤腸通便方中的火麻仁等具有抗炎作用,可有效抑制機體內炎癥因子表達,促進平滑肌及血管舒縮功能改善,進而增強胃腸功能。
綜上所述,采用潤腸通便方聯(lián)合穴位按摩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腹脹便秘患者可有效抑制炎癥反應,緩解臨床癥狀,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