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加
1905 年京師大學堂舉辦首屆運動會,圖為參賽選手合影。
前不久,成都舉辦的第31 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吸引了全球年輕人們的目光。如今,各大高校舉辦運動會極為常見。一百多年前,京師大學堂連續(xù)舉辦了幾屆運動會,這在當時引起了極大反響。
京師大學堂創(chuàng)辦于1898 年。1902 年,京師同文館并入京師大學堂,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1904 年,清廷批準《奏定大學堂章程》,其中一項就是大學堂設(shè)立總監(jiān)督一職,專管京師大學堂事務(wù)。大理寺少卿、原浙江學政張亨嘉被任命為總監(jiān)督。在他任職期間,京師大學堂舉辦了第一屆運動會。
1906 年2 月,時任東三省學政的李家駒調(diào)任京師大學堂第二任總監(jiān)督。李家駒上任后的一年多時間里,連續(xù)舉辦了兩屆精彩的京師大學堂運動會。
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學體育史》以及北京大學檔案館收錄的《京師大學堂運動會記錄》等資料,記錄下了當年京師大學堂運動會的諸多細節(jié)。
其實,京師大學堂在創(chuàng)辦之初,就十分重視學生的體育。當時,學校將體操(即當時的體育課)作為十門課程之一列為學生的正式課程。1902 年,京師大學堂頒行《欽定京師大學堂章程》,再次將體操列入預備科和師范館的課程,并規(guī)定預備科學生每周要上二至三小時,師范館學生每周要上三小時。
除此之外,大學堂還要求學生上體育課時,穿著統(tǒng)一配發(fā)的操服,即運動服。1903 年制定的《學生記過條規(guī)》中就有規(guī)定:“體操給發(fā)冠幘衣靴之后,倘有不換服而上場者,由教習記過一次。”體操還是京師大學堂學生畢業(yè)考試時的必考科目。
在這些措施之下,當時的京師大學堂出現(xiàn)了體育熱。在京師大學堂首任總監(jiān)督張亨嘉的倡導下,1905 年5 月28 日,京師大學堂舉辦了第一屆運動會,參加者不僅包括本校師生、職員,還有來自北京、天津乃至河北等其他學堂的學生。張亨嘉為此還作《大學堂召開第一次運動會敬告來賓》一文,提出了這樣的觀點:“蓋學堂教育之宗旨,必以造就人才為指歸,而造就人才之方,必兼德育、體育而后為完備?!?/p>
根據(jù)《京師大學堂第一次運動會研究》等資料的記載,第一屆運動會的比賽項目豐富多元,兩天時間共舉行了32 個項目的比賽,且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第一個比賽項目是擲槌,相當于今天的擲鏈球;接下來依次是八百米突競走(即快速跑)、跳遠、二百米突競走。上午比賽結(jié)束后,下午繼續(xù)舉行擲球、跳高、一百米突競走、提燈競走、三百米四百米突競走、一腳競走等比賽項目。
1906 年,李家駒上任京師大學堂總監(jiān)督,由于他早年曾到日本考察教育,深知體育的重要性,他進一步加強了大學堂體育工作,并于1906 年4 月25 日至26 日組織舉辦了京師大學堂第二屆運動會。此次運動會,他擔任組委會會長,處處親力親為。與第一屆運動會相比,這次有了更大的進步:讓中國人擔任裁判,首次組織女生參加比賽。因此,運動會舉辦時,引起轟動,吸引了一萬多名觀眾。
開幕當天,在大學堂大操場門口扎著彩花,掛著清廷龍旗。京師大學堂師生們,統(tǒng)一穿上運動服參加開幕式。八點整,各學堂代表隊由樂隊引領(lǐng)著入場,京師大學堂第二次運動會拉開了帷幕。
身著官袍的李家駒在開幕式上致辭,他說:“今日,為本大學堂舉行第二次運動會之期,辱諸君子先后惠臨,冠裳濟濟,視去歲特盛,不惟本大學堂之光榮,亦中國學界之幸事也。夫運動會之設(shè),所以重體育而獎武事,為國民教育最重要之一端邇者。”
李家駒舉辦大學生運動會,其目的是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此前,為了使第二屆運動會更加普及,李家駒要求全校全員參與:“本大學堂學生,平日課余,皆令練習各種體育方法。而今日之運動會,無論其技術(shù)熟練與否,是否高超,每人皆得參與。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不參加運動會比賽。”
在第二屆運動會中,比賽項目也非常多。第一天的比賽第一個項目仍是擲槌,隨后不同類型的賽跑成為運動會的重點,突競走從一百米到一千米不等,還有犬牙行競走(類似于現(xiàn)在的折返跑)以及跨欄跑等項目。
除了這些競技類的項目,本次運動會還延續(xù)了上屆帶有游戲成分和中國色彩的比賽,有兩人三足競走、提燈競走、掩目拾球競走等,最精彩的是接力賽,參賽選手們甚至使用手巾作為接力棒,更是增加了賽事的趣味性。
李家駒不僅組織第二屆運動會,他還參加了比賽。在教職員工比賽中,李家駒報名參加了三百米跑比賽。當他忙完運動會的組織工作后,匆忙趕到現(xiàn)場,脫下官袍,穿上短衫短褲,站在起跑線上。發(fā)令槍一響,他健步如飛,第三個沖到了終點,贏得全場師生及觀眾的喝彩。比賽結(jié)束,他得意地對旁邊的人說:“老夫聊發(fā)少年狂!”這一年,李家駒才35 歲。
這件事情成了本屆運動會最為轟動的新聞,大大鼓舞了學子們的士氣,大家認為:“使吾國事事進化如此,二十年后將不與東西各國并駕齊驅(qū),吾不信也。”
京城的報紙也對京師大學堂第二屆大學生運動會給予大篇幅的報道,《大公報》在《京師大學堂運動會記三續(xù)前稿》中欣喜感嘆:“中國風氣開通勝一年,誰謂睡獅終不醒乎?”
1907 年4 月7 日至8 日,李家駒再次組織了第三屆京師大學堂運動會,其場面更為壯觀,新增了計算競走、障礙物競走、撐桿跳高等比賽項目。
在這三次運動會的影響下,京師大學堂的體育運動更加活躍,體育設(shè)備得以不斷改進,新設(shè)立了日常鍛煉使用的沙坑等設(shè)施;在日常的鍛煉以及后來的比賽中,又新增加了足球、籃球、網(wǎng)球、啞鈴及步槍等項目。
1907 年7 月,李家駒出任駐日公使,離開了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連續(xù)成功舉辦多屆大學生運動會,帶動了其他學校的積極響應,他們也先后開始舉辦運動會,課外體育活動隨之在全國的各大學堂中得到了廣泛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