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晗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樹木園,廣西 南寧 530033)
近年來,隨著桉樹大面積造林,病蟲害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制約其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為此,必須對桉樹造林技術進行進一步的優(yōu)化,以達到速生高產的目的,推動我國森林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栽植優(yōu)良幼苗是桉樹營林的首選,也是桉樹實現(xiàn)快速高產的物質基礎。①根據(jù)造林地的立地條件、氣候條件和水熱條件,篩選出適合于本地栽植的桉樹品種,并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合理的栽培。②選擇適合廣西造林的桉樹良種,選擇生長快,產量高,適應性強,抗寒,抗旱,抗病,抗蟲,高,胸徑,材積等,并通過國家或省級林業(yè)部門的專家鑒定,如DH32-16,DH32-22,DH32-29,DH32-27,廣林9 號等。③選擇用于造林的桉樹幼苗,必須是質量好,健壯,木質化程度高,根系發(fā)達,頂芽旺盛,枝干粗壯,沒有病蟲害,沒有機械損壞的幼苗,并且通常苗高不少于20cm,移栽后成活率高,長勢快[1]。
在桉樹種植的初期,對土地開墾的時間和地點有一定的要求。首先,一般而言,桉樹造林地應在造林前8~9 月進行,以確保造林后的林地在造林后仍能維持較高的土壤肥力。由于不同區(qū)域之間的差別,對于某些環(huán)境變化較小的區(qū)域,耕種的時機并不要求進行嚴格的控制,可以在任何時候進行耕種。此外,在開墾土地的具體位置上也存在著一些特定的要求。首先,要盡可能地確保土壤有一定的養(yǎng)分,盡管桉樹容易生長,但如果在有一定養(yǎng)分的土壤上,它的生長速度會更快,從而提升林業(yè)行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其次,必須要有一定的坡度,因為坡度過大的話,很可能會造成山體滑坡等災害。此外,在進行土地整治的時候,盡量不要采用焚燒的方式,原因如下:①焚燒有可能會對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造成破壞,從而對以后的桉樹的種植和生長造成不利的影響。②放火會引發(fā)山火,給人民帶來不應有的損失[2]。
經(jīng)過前期生石灰混肥的滅菌,能夠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抗災能力,接下來就可以繼續(xù)進行了。在栽植桉樹之前,必須先學習相關的作業(yè)知識,了解作業(yè)標準和作業(yè)程序。一般桉樹的行間距為3m×2m,密度為110 株/667m2,可為69m×49m×34m。在完成了栽植工序之后,要進行表土回填,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在1m 的位置選擇表土,這樣才能更好的清除芒草,避免對樹木的生長造成影響。桉樹的栽植要遵循一定的密度管理原則,密度太低會造成林地資源的浪費;但若種植密度太高,將會對其正常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存活率不能得到保障。為了有效地保障桉樹的成活率,必須對桉樹的栽植進行檢測。確定環(huán)境合格與否,經(jīng)評價,發(fā)現(xiàn)桉樹的生長環(huán)境總體合格,只有一小部分有輕微缺陷;根據(jù)所處的土壤條件,栽植桉樹時要控制好栽植密度,每667m2最好是110~120 株;在不增加土壤養(yǎng)分的前提下,在不增加土壤養(yǎng)分的情況下,每667m2的基礎上,可以增加到130~150 株/667m2。保證桉樹合理栽植。從種植業(yè)的角度來看,提高桉樹的產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栽培優(yōu)勢,使一切土地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調查結果表明,桉樹常在多云、多雨的天氣栽植,以提高幼苗的存活率[3-4]。
因為桉樹幼苗較為脆弱,因此,在進行造林前,應謹慎地將幼苗運上山頭,避免幼苗因日曬而枯死,不能即刻種植的,可先進行合適的假植,以保持幼苗的水分。首先,在三月份,外界溫度和濕度都比較適宜,而且桉樹幼苗的木化度也比較高,所以,桉樹的存活率要高一些。其次,在陰天或雨后種植桉樹,在種植之前,要把塑料袋撕開,如果是無紡布的,就不需要撕開了,然后把它浸泡在水中。而后雙手捧著營養(yǎng)土,以免其散開,再將苗垂直放置于坑中,扶正苗后緩慢回填表土,并從側面壓實,深度以剛蓋過營養(yǎng)土為宜。最后,在上面覆蓋3~5cm 厚的細沙,形成龜背狀,以避免下雨天積水,導致桉樹幼苗根系腐爛而死亡。另外,在桉樹造林一個月后,要對幼苗的成活率進行及時的檢測,當成活率低于95%時,要在缺苗的地方用同批優(yōu)質壯苗進行補種,確保桉樹幼林整體齊苗壯苗[5]。
為了保證桉樹的正常生長,達到預期的經(jīng)濟效果,桉樹苗木在造林后必須對苗木進行后期管理[6]。在桉樹苗木種植的早期,因為底肥的存在,苗木周圍的雜草、灌木等會快速生長,并與苗木競爭養(yǎng)分,所以,早期的桉樹苗木生長非常重要,如果有需要,還可以采用化學除草劑。除了除草之外,還可以在林地條件允許時,在幼苗間隙中種植一些收割后可以進行壓青的作物,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狀況,預防水土流失。除此之外,還應在林場周邊增加圍欄,避免人畜活動對苗木的損害,當林場占地面積很大時,可設置隔離帶,不僅可以避免人畜的損害,還可以有效地隔離火災和病蟲害。
提高對樹木自身的免疫力,是預防桉樹病蟲害的基礎。樹木是林業(yè)發(fā)展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的保護工作中,加強對其自身抵抗力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樹木的抗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物種的不同,一些物種在生長的過程中,自身就具有很強的抗病能力,所以,可以選擇具有較強抗病能力的物種,進行大規(guī)模的培育和栽培,從而提高桉樹的整體應對侵害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對害蟲進行處理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對環(huán)境的保護。環(huán)境是一切生物生長的基礎,只有保證了環(huán)境的良好與穩(wěn)定,才能有效地維持森林植物的全面與健康生長。在防治的過程中,必須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合理地使用化學物質,要將森林系統(tǒng)中的生態(tài)鏈和其他的有機物生態(tài)鏈都考慮進去,防治在工程實施的過程中,如果對森林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產生了干擾,會對最終的治理效果產生影響,或者會對環(huán)境產生不可逆的影響[5]。
在桉樹造林過程中,應注意利用效益。對某些“弱小”、不符合標準的樹種,應適時疏伐,確保其他有標準樹種的營養(yǎng)供應,并為周圍樹種提供充足的光照與生長空間。所砍下來的木材雖不符合建筑材料的要求,但也可用作其他用途,如造紙,又可避免資源的浪費。對“合格”樹種,應定期進行除草和施肥,改善土壤條件,促使樹種快速成長,并采用無節(jié)材修剪技術,改善樹種的健康狀態(tài),增強建筑材料的市場競爭能力。因為桉樹是一種具有很強的天然修枝能力的樹木,所以在修剪的時候,并不需要特別的進行修枝,只要對生長有問題的枝條進行簡單的修剪就可以了。
2.4.1 青枯病
青枯病是桉樹造林中的一種重要病害。它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出現(xiàn)在桉樹幼苗和幼齡林中,在發(fā)病初期,幼苗基部的葉片變紅變紫,隨后隨著病情的加重,葉片生長遲緩、變小、脫落、枯黃,若為急性型青枯病,枝葉懸掛在枝條上不脫落,造成植株葉片快速失水,隨后地下根系腐爛,拔出后根后,會發(fā)現(xiàn)根部的顏色為深褐色或黑褐色。這時,營林技術人員應將積水排除,提高土壤透氣性,做好水肥管理,加強苗木檢疫,在樹種引入環(huán)節(jié),盡量避免引入被病菌感染的苗木,用生石灰粉對植株病灶進行消毒,也可以用甲基布托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 倍液進行噴淋。青枯病如圖1 所示。
圖1 青枯病
2.4.2 桉小卷蛾
在中國南方,桉樹每年會發(fā)生2~3 代,主要以幼蟲為食,若出現(xiàn)這種害蟲的大面積爆發(fā),會對桉樹的生長造成直接的影響,使其生長質量和產量下降,同時也會影響到其開花和結果。桉樹的成熟度會隨著蟲齡的增加而逐漸增加,在4—6 月份是其高發(fā)時期,這個時候,營林技術人員就可以采取人工摘除的方法,對于危害輕微的植物,則需要人工摘除。還可以采用化學防治法,將80%敵敵畏、90%敵百蟲和2.5%菊酯三種藥物混合在一起,噴灑均勻,或將50%久效磷按1:1000 配比調配成藥液,配合鉆孔噴射,控制害蟲的擴散;此外,還可通過在桉樹林內投放寄生蠅、姬蜂、繭蜂和天敵來減少幼蟲的數(shù)量?;虿捎蒙镏脖<夹g,噴灑濕潤型BT(孢子量超過10 億/g),1.5kg/hm2,采用噴霧防治,可有效地減少害蟲的數(shù)量;或采用蘇云金桿菌、殺螟桿菌等,對健康植物及土壤無危害,并能對有益的鳥類及天敵起到防護作用,對害蟲的防治效果可達85%~100%。桉小卷蛾如圖2 所示。
圖2 桉小卷蛾
2.4.3 油桐尺蛾
在南方,油桐尺蛾一年可發(fā)生3~4 代,在九月中旬,幼蟲開始化蛹,主要集中在陽坡上,越是松軟潮濕的土壤,化蛹的數(shù)量就越多,成蟲大多在七月下旬到八月中旬爆發(fā)。油桐尺蛾有很強的飛行能力,而且有很強的趨光性,到了三齡以后,它就喜歡潛伏在樹冠里,吃掉樹葉和肉質,對桉樹的快速生長和高產產生了直接的影響。這個時候,營林技術人員可以通過挖蛹、撲打等方法,來減少蟲口數(shù)量,還可以使用化學防治方法,例如,在成蟲爆發(fā)期間,噴灑滅幼脲三號,進行毒死;還可以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防止成蟲為害,還可以在桉樹林中釋放赤眼蜂、繭蜂等生物天敵,通過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循環(huán),發(fā)揮天敵對昆蟲的天然抵抗作用,達到減少昆蟲數(shù)量的目的。油桐尺蛾如圖3 所示。
圖3 油桐尺蛾
在桉樹造林時,應采用科學的方法,對林地進行合理的整地,以盡量減少對植被的破壞。此外,當使用除草劑和殺蟲劑時,應盡可能地選用低毒性、無殘留的殺蟲劑,以避免對水源、森林和稻田和農作物造成的危害。在施肥的時候,應該在有關部門的合作和指導下進行,并且要對所用的化肥進行檢驗,避免出現(xiàn)鉛、汞、砷、鉻超標的情況,還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控制化肥的施用。
桉樹種植是一種對土壤肥力和水分有很大需求的植物,而且由于桉樹的化感作用,會對周邊植物的生長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桉樹造林的同時,必須加強對桉樹樹種的多樣性保護。針對目前桉樹樹種多樣性偏低的現(xiàn)狀,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在現(xiàn)階段,桉樹種植的主流措施包括了人工種植、營造混交林及固氮菌株接種等內容。通過以上方法的執(zhí)行,可以有效地推動桉樹林中生物多樣性的發(fā)展,從而減輕桉樹對生物段性造成的負面影響。以營造混交林為例,在混交林營造下,可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進而促進桉樹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循環(huán),增強桉樹林中其他生物對土壤養(yǎng)分、水分的吸收,避免了桉樹對土壤營養(yǎng)物質的大量吸收,使其他植物很難獲得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與一般森林相比,混交林的冠層結構更為復雜,可以起到一定的截留作用;另外,混交林中的腐殖質比一般的森林要厚得多,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性,防止水土流失。
隨著森林種植技術的持續(xù)革新,桉樹的種植也將獲得與之相適應的技術支撐,通過對工作方式和管理體制的革新,進一步明確各個部門的管理者職責,加強對病蟲害的控制,及時發(fā)現(xiàn)桉樹種植中存在的隱患,并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從而使桉樹種植的經(jīng)濟效益持續(xù)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