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佳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郭巷實驗小學,江蘇 蘇州 215000)
主題意義為詞匯的呈現、內化與運用提供意義支撐。詞匯教學也只有融入一定的主題意義中,才能賦予其意義?!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也強調:“英語課程教學應把對主題意義的探究視為教與學的核心任務?!薄耙灾黝}意義的探究統(tǒng)領教學內容和活動,指向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發(fā)展?!钡壳暗男W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往往缺少對主題意義的設計與思考,孤立地教授詞匯,致使學生缺乏真實感,影響了詞匯理解的準確度與運用的熟練度。教師在課堂上應堅持以主題意義引領,運用與文本主題相關的核心思想或深層含義,賦予詞匯教學以實際意義,實現詞匯教學從“碎片化”向“結構化”轉變,加深學生對英語閱讀文本主題意義的理解。下面以一節(jié)觀摩課為例進行分析。
基于主題意義的詞匯教學需要改變“拋出式”教學方式,而應根據學生主體地位引領他們自主探究主題意義。問題是一種有效的途徑,教師可以根據主題內涵分層設計問題,為學生詞匯學習提供支持,并借助問題鏈凸顯主題意義。
以主題意義為統(tǒng)攝,對英語教學內容和教學板塊進行深度解讀,能改變教學內容和教學板塊之間相互割裂的現狀,使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板塊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梳理意義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教學視角,從課時教學、板塊教學視野轉向單元教學視野,從而更好地凸顯詞匯教學主題意義。
如圍繞“Pedro's Amazing Timetable”教學主題,教材提供了與教學主題相匹配的素材,包括音頻素材和圖文素材,這就為整合教學內容提供了條件,通過對主題意義進行梳理,詞匯教學可以進行如下設計:
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借助Part A Let's Talk 板塊給學生提供一段視頻語料:Mike與Pedro 談話,詢問他的作息時間。通過詢問,Mike 感覺到Pedro 的作息顯得不正常。語料中,“eat dinner”是新出現的一個詞組。根據這一段語料,教師借助課件直觀展現人物和地圖引領學生進入文本。此時,教師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edro,Prince Imperial of Brazil's time in Spain and our time in China?
問題設計的用意在于引導學生發(fā)現中國和西班牙兩國不同的作息時間。探究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設計如下:
T: Zhang Peng has a new friend,Pedro. Pedro is from Spain. Pedro's school life in Spain is very very different from ours in China.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Let's watch a video and find them.
學生結合“Part A Let's Talk”教學板塊的視頻內容,然后參與課堂互動。
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節(jié)奏板書“finish class”“eat lunch”“start class”等詞組。學生則以文本角色的形式逐步進入文本語境,抓住教學主題,學習興趣得到較好的調動。不僅詞匯教學取得顯著成效,而且也在梳理意義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信息概括和處理能力。
在把握主題意義基礎上,還需要引導學生對主題意義進行深度分析。于是教師根據主題意義分析需要,設計了一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的針對性問題。通過分析性問題,引領詞語教學走向深入,從淺層的詞匯形式學習轉向詞匯意義建構,以達到凸顯主題的目的。
“Pedro's Amazing Timetable”當學生對Pedro 的作息時間形成整體性認識后,教師設計分析性問題,基于比較視角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作息時間和Pedro 的作息時間進行對比,從而感受到兩國不同的生活。
這樣,學生在參與問題互動過程中,不僅主動與教師配合,而且積極地開動思維,主動分析詞匯意義,從而在語篇環(huán)境下理解詞語的意義,為學生運用詞匯進行表達創(chuàng)造條件。
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體,教師應根據學生主體地位,給他們創(chuàng)造自學交流的機會。在自學交流活動過程中,凸顯詞語教學主題。
在完成上述教學活動基礎上,教師結合“Part A Let's Talk”板塊設計一份表格,借助表格直觀地呈現Pedro 的作息時間情況。學生借助作息時間表能夠清楚地了解Pedro 的作息時間,并對西班牙和中國作息時間之間的區(qū)別形成直觀認識,并且產生濃厚的好奇心。此時,教師利用學生好奇心設計教學活動,進一步了解Pedro 作息時間情況,并通過板書形式突出主題“Amazing Timetable”。
進而,借助問題“Then what about other parts? First,what does Pedro do every day?”引導學生探究其他方面的內容。內容依據教材詞匯板塊的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則借助多媒體展示課件。如此設計,改變傳統(tǒng)詞匯教學孤立化現狀,將詞匯教學置于語篇之中,引領學生經歷理解語言、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的學習過程。
提問是促使學生思考的一種有效手段,基于主題意義的詞匯教學應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發(fā)問的機會。教師應對學生自主發(fā)問進行必要的引導,給學生提供一個發(fā)問話題,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發(fā)問。同時,教師應考慮學生的興趣點,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
如圍繞Pedro 的作息生活,王老師引導學生運用“When do you ...?”基本句型進行發(fā)問。通過發(fā)問,引導學生全面把握“Pedro's Amazing Life”的相關信息,讓主題進一步凸顯出來。基于學生自由發(fā)問,引出話題:Now we know about Pedro's daily life. But we're more interested in when he does these. Now let's ask Pedro.
由于話題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普遍表現出很強的好奇心。發(fā)問過程中,學生借助本課學習的詞匯自由地提出問題。不少學生也根據文本話題進行適度拓展,提出與文本話題相關的延展性問題。通過自由發(fā)問,不僅調動學生詞匯學習積極性,而且給學生創(chuàng)造運用詞匯進行表達的機會。
基于主題意義的詞匯教學改變詞匯教學樣式,堅持以主題引領詞匯學習。因此,詞匯教學體現出顯著邏輯性。教師應根據詞匯教學的邏輯性特點,圍繞主題設計推理性問題。借助推理性問題,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度對話,再借助學習的詞匯表達推理結果。如任務二“Read and Tick or Cross”,教師設計這樣的推理性問題,具體的師生互動設計如下:
T: What about this one? It's not mentioned in the book.Can you guess?
S1:Pedro goes to bed at 10:00.
T:Is it reasonable?
S2:No,it's too early.
T:How do you know that?
S2: Pedro eats dinner at 9:30 or 10:00.At 10:00,he is eating dinner.
T:So,...
S1:Pedro goes to bed at 11:00.
T:Can you guess?
S3: Pedro goes to bed at 11:30 because he will do homework after dinner,and then go to bed.
S4: Pedro goes to bed at 10:50.He is tired. He goes to bed after dinner.
借助主題意義的引領和推理性問題驅使,學生思維積極地開動起來。語言不僅富有個性,而且體現出嚴密的邏輯性,學生思維獲得較好的發(fā)展空間。
上述五類問題設計緊緊圍繞主題意義,尊重學生認知特點,從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入手,關注詞匯的語篇意義,注重學生和文本、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多重對話,循序漸進地引領學生從詞匯的外在形式走向詞匯的豐富內涵。
詞匯教學中,主題意義要想得到有效的深化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體驗的機會。因此,教師應設計多維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直觀體驗。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詞匯意義,熟練地運用詞匯進行表達,形成相對完善的英語知識結構。
在問題驅動下,學生對文本意義的理解不斷走向深入。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基于本節(jié)課涉及的詞匯組織適當的自由表達活動。既給學生詞匯搭建語用場景,又深化主題意義。
圍繞主人公Pedro 的作息情況,教師給學生提供作息課件。表達主題是“Be Pedro—Introduce My Timetable in Spain”,學生圍繞主題和提供的作息信息圖課件,運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詞匯自主表達,要求做到有序、完整地呈現一日作息情況。自主表達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表達和聯想表達。如對其他作息時間段的活動進行猜測,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自由表達機會,也拓展詞匯教學空間。
思辨表達是提高學生思維的一種有效形式,教師可以圍繞主題意義引導學生進行思辨表達。思辨表達應選擇合適的辯論點,既要貼近詞匯教學主題,又應符合學生興趣愛好。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思辨表達積極性,能夠達到深化主題意義的目的。
如圍繞西班牙作息時間,教師引導學生圍繞西班牙作息時間和中國作息時間進行思辨活動。學生對兩種作息方式進行比較,闡述自己的喜好,表達自己喜愛的原因。通過思辨表達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機會,各個思想觀念互相碰撞,互相啟發(fā),主題意義也得到有效的深化。同時,思辨活動也給學生詞匯運用的機會,加深學生對詞匯意義的認識。
不同學習者由于認知水平、個性等存在的差異性,對于同一個問題的認識不盡相同。教師應基于小學生個性生長需要,重視給學生創(chuàng)造個性化表達機會。通過個性化表達,讓主題意義和學生個體體驗、經歷等有機結合起來,既深化學生對主題意義的認識,又在個性化表達中培養(yǎng)學生個性,讓英語表達活動成為學生個性生長的重要平臺。個性化表達應打破傳統(tǒng)樣式,擺脫單一化口頭語言表達的形式,鼓勵學生將有聲語言和形態(tài)語言有機結合起來。
圍繞單元主題“Pedro's Amazing Timetable”,在學生自由表達和思辨表達基礎上,學生對單元主題意義的認識獲得了更深的了解,但與學生生活缺乏有機的關聯,文本和學生之間的對話渠道沒有打通。此時,教師給學生又創(chuàng)造個性化表達機會。個性化表達以作息時間為主線,學生圍繞不同時段的作息時間展開表達活動。表達過程中,學生需要體現文本作息時間和作息內容,又融入學生對不同國度作息時間、作息內容的理解。
通過個性化表達活動,學生對主題意義的認識不再局限于文本,而是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主題意義也從文本向學生生活延展。學生對主題意義的認識烙上個性化特點,主題意義能夠對學生生活產生深刻的影響,并引領學生確立正確的文化觀念,對不同國度下的文化、生活等形成高度的認同感,尊重并理解差異化的文化和生活。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自然受地域文化影響,也形成獨特的語用文化。教師應根據英語語用文化和文本涉及的不同文化,組織學生開展文化表達活動。通過文化表達活動,拓展學生文化視野,也深化主題意義認知。
在思辨活動過程中,教師圍繞中國作息時間、西班牙作息時間引導學生進一步進行深度挖掘,圍繞兩種不同作息時間形成的原因開展多維度表達活動,以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念。此時,教師又引導學生進行適度的拓展,將更多地域的作息時間和生活進行比較,引領學生客觀、辯證地理解不同文化。
多維度表達活動緊扣詞匯教學的語用屬性,堅持主題意義為引領,讓詞匯表達獲得直觀的場景,詞匯表達活動擺脫單調、枯燥的朗讀,而成為有意義的語言建構活動,詞匯不是某一個單詞,而是形成一個有意義的詞匯體系。
學生對主題意義的認識和詞匯教學實際效果都需要以生活為落腳點。因此,基于主題意義的詞匯教學應自覺地鏈接學生真實生活,讓主題意義獲得升華機會。
詞匯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引領學生從不同角色中進行轉換。換位是一個有效的途徑,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身份和文本角色設計學習活動。通過換位設計,給學生創(chuàng)造語用機會,也使主題意義得到進一步升華。
如,教師圍繞中國學生和西班牙學生兩種不同身份,設計換位學習活動。活動圍繞兩國不同作息時間和作息生活,將Pedro 轉化為中國“學生”身份,為來中國學習的Pedro 設計作息時間表。這項換位設計有機結合學生生活,將詞匯運用和語言表達有機結合起來。為了提高換位設計活動效能,教師從“what to do”和“at what time”兩個節(jié)點,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提示。同時,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詞匯提示。這樣不僅有助于升華主題意義,而且強化了詞匯訓練效果。
真實表達是基于學生所在的語用環(huán)境給他們創(chuàng)造表達機會,讓真實表達既促進詞匯教學,又升華主題意義,更好地指導學生生活。如在換位設計新作息時間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換位設計提出一些具體、明確的要求,如詞匯規(guī)范性、生活內容的豐富性和生活理念的健康度等。
通過真實表達,學生規(guī)范運用詞匯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的強化,表達過程中將規(guī)范性和生動性融為一體。同時,又在設計作息生活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追求豐富而有意義的生活,讓學生主動享受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詞匯教學在鏈接生活中較好地升華主題意義,英語詞匯教學不再是單純的文本解讀,而是指向學生生活實踐。這樣,從文本主題意義向生活意義升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念,指導學生生活實踐。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成為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主題意義引領下的詞語教學應始終圍繞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重視給學生創(chuàng)造運用詞匯進行表達的機會,在英語實踐活動中升華主題意義,也實現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協(xié)同發(fā)展。
圍繞“Pedro's Amazing Timetable”教學主題,教師對主題進行適當的擴展,開展“Amazing Timetable”英語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Schedule of work and rest in different countries。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收集不同國家的作息信息,根據作息信息的特點,運用關鍵詞匯進行概括。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活動,拓展學生英語學習視野,幫助學生了解更多國家的作息情況,也豐富學生詞匯量;A sitcom about daily routines。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國家的作息作為素材,分小組開展情景劇表達活動。情景劇表演要求學生運用單元所學詞匯。通過情景劇表演活動,促使學生靈活地運用單元詞匯,將詞匯教學和實踐運用有機結合起來。
總之,只有將詞匯融入逐層深化與升華的主題意義學習活動中,才能幫助學生形成對詞匯的有意識記,提高其詞塊意識和應用語言能力,加深對英語閱讀文本主題意義的理解,真正實現詞匯教學的目標?;谥黝}意義的詞匯教學需要強化語篇意識,將語篇主題和學生生活有機關聯,并依托生活場景給學生創(chuàng)造詞匯表達機會,讓詞匯教學在實踐運用中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