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桂蘭
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是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安排的最后一個習作單元,以“讓真情在筆端流露”為人文主題,對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第三學段“表達與交流”中提出的“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的要求。那么,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通過系列習作訓練,形成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能力呢?
本單元安排的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有“體會文章是怎樣表達感情的”和“選擇合適的內(nèi)容寫出真情實感”。前者是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在精讀課文、習作例文中抓住重點、典范的語段進行閱讀體會,從中提煉表達真情實感的有效方法。后者指出在習作時需要通過選擇具體、合適的內(nèi)容作為承載物,其中包含立意與選材;而表達真情實感則包含布局謀篇和表達方法。
學生通過前面七個習作單元的學習與訓練,已經(jīng)熟知了習作單元的基本結(jié)構(gòu)與訓練模式。教師可以先梳理兩篇精讀課文《匆匆》《那個星期天》編排的內(nèi)容?!洞掖摇穼τ跁r間上那種總是給人“匆匆”而過的感覺,作者在一系列生活細節(jié)中抓住時間的“影子”,如洗手的時候、吃飯的時候、躺在床上時等,由此發(fā)出時光流逝的感嘆?!赌莻€星期天》是寫一個小男孩在多個場合等候母親帶他出去玩的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那種等待與盼望交織中使周圍的事物都打上了“我”的情感印記。在“交流平臺”中,編者總結(jié)《匆匆》運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方法,《那個星期天》運用的是把感情融入具體的人、事、景中的間接抒情方法。在“初試身手”中,編者安排了兩次習作片段訓練,前一個是以路邊的花、樹、鳥所呈現(xiàn)的感覺變化來表達自己心情的不同狀態(tài);后一個是以心情的“好”與“不好”,讓情境顯示出來。最后,編者安排習作“讓真情自然流露”,通過兩組表現(xiàn)明亮與晦暗的詞語,喚醒學生的相關(guān)生活記憶,再按照立意、選材、布局謀篇,實現(xiàn)表達真情實感的目標。
基于上述梳理,教師可以確定這一單元的教學重點在發(fā)展性目標上,主要是通過兩篇精讀課文的閱讀,找到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兩種具體方法,即直接抒情、間接抒情,能夠在后續(xù)練筆實踐中針對相同的情境用“好”與“不好”進行對比表達,注意從習作例文中尋找合適的表達方法作為支架,完成習作。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shè)計單元整體教學活動。
首先,圍繞《匆匆》學習直接抒發(fā)情感的方法。學習《匆匆》一課,教師要指導學生從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中學習連續(xù)發(fā)問直接抒發(fā)感情的方法,從第3自然段中學習作者化抽象為具體的寫作手法,仿寫時間匆匆而逝的句子。接下來,在“初試身手”第二次片段訓練中,教師讓學生借鑒《匆匆》寫時間匆匆逝去的方法,直接表達“好”與“不好”,抒發(fā)自己的感情。
其次,圍繞《那個星期天》學習融情于事(景)的表達方法。學習《那個星期天》一課,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表達心情的關(guān)鍵句進行品讀,感悟作者運用的敘事抒情的方法,如在“跳房子”“看著云彩走”等具體行為中表達的那種“焦急又興奮”的感情。接下來,在“初試身手”第一次片段訓練中,教師讓學生運用融情于景的表達方法進行訓練。
再次,在習作實踐中綜合運用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本習作單元的綜合習作話題是“讓真情自然流露”,經(jīng)過前面的鋪墊學習,再根據(jù)編者給出的提示與要求,教師帶領(lǐng)學生進行習作表達訓練。首先,學生以印象深刻的事件(人、心路歷程等)選定自己的“情感體驗”,編寫習作提綱,確定體現(xiàn)情感的詳寫內(nèi)容;然后,教師指導學生聚焦詳寫的內(nèi)容,借助精讀課文學習的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感情;接下來,在學生完成習作初稿后,教師要以“寫具體”和“表達真情實感”為評價標準,讓學生對習作進行評價并自主修改;最后,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習作進行評價,重點解決學生應該詳寫的內(nèi)容卻寫不具體和寫不出真實感情的問題。
總之,在小學階段最后一個習作單元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范文中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在具體表達實踐中學習運用這些方法進行表達,逐漸形成表達真情實感的關(guān)鍵習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