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敏 王清 呂娜 陳子婧
1濟南市第二婦幼保健院心理衛(wèi)生科 271100;2濟南市第二婦幼保健院產科 2711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母體在妊娠期間機體糖代謝出現(xiàn)異常的孕期常見合并疾病〔1〕。據(jù)統(tǒng)計,全球該病發(fā)生率為14.0%,我國約為9.6%,病發(fā)率的持續(xù)性遞增致使母嬰不良結局,已成為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現(xiàn)階段臨床主要以預防母嬰并發(fā)癥和維持患者糖平穩(wěn)等治療手段為主〔2〕。但由于部分患者對于疾病相關知識了解較少,容易產生焦慮、恐慌等不良心理,增加患者心理負擔與壓力,臨床配合度不高〔3〕。傳統(tǒng)單一、刻板化心理護理干預,已無法滿足患者對負性情緒疏導放松的需求〔4〕。而結構式正念減壓心理護理是通過以FIFawzy提出教育、行為指導及技能應對訓練等相結合的結構式理論作為支持框架,融合1979年喬·卡巴金提出的借助正念技術協(xié)助參與者進行壓力疏導放松、情緒合理管理的系統(tǒng)冥想措施,已在緩解乳腺癌術后患者負性情緒,強化其對比疾病知識了解與掌握中,發(fā)揮了積極顯著的效益〔5〕。本研究通過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結構式正念減壓心理護理干預,以探討其臨床應用效果。
選取濟南市第二婦幼保健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間接收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將其按照1~90順序編號,按照1∶1比例,隨機抽取分為每組45例的參照組和干預組。診斷標準:參考《國際婦產科聯(lián)盟妊娠期糖尿病實用指南》中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6〕。入組標準:①經(jīng)由血常規(guī)、口服糖耐量試驗、糖化血紅蛋白等檢查,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②單胎且妊娠周期在 24周以上;③空腹血糖(FB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hPBG)≥11.1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者;④臨床資料無殘缺,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置胎盤;②合并心、腦、肺等多臟器功能不全。兩組在年齡、妊娠周期、孕產史、FBG、2h PBG、HbA1c、教育年限等一般資料情況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情況比對
1.2.1參照組 實施常規(guī)心理護理措施。護理觀察周期為4 w。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為其營造舒適、安靜的生活居住環(huán)境,在此環(huán)境中,對自身腦海里出現(xiàn)的思維與觀念,以客觀態(tài)度進行接受,并對自身出現(xiàn)的負性情緒做出合適的抵抗反應,每次10~15 min,每周3~4次。同時邀請患者家屬參與患者日常護理計劃與方案的制定,告知其在患者妊娠期間從旁陪同的重要性,多給予患者關懷、包容與陪伴,對患者合理要求給予充分滿足。②認知干預:護理人員將妊娠期糖尿病產生原因、臨床典型表現(xiàn)、并發(fā)癥、臨床干預手段、國內外妊娠期糖尿病治療效果、血糖自我控制與監(jiān)測的意義及技巧、藥物不良反應及低血糖應對措施等相關疾病健康知識,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面對面詳細講解。③生活護理:鼓勵患者積極進行日常有氧運動,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慢跑、游泳、快走等運動,以自我感覺適宜為運動強度的評估標準,運動過程中需隨身攜帶糖果、餅干等快速升糖食物,避免發(fā)生低血糖風險,每次30~40 min,每周2~3次。
1.2.2干預組 實施結構式正念減壓心理護理措施。在實施常規(guī)心理護理干預的基礎上,聯(lián)合實施結構式正念減壓心理護理,觀察周期為4 w。①正念支持性心理治療:護理人員借助正念減壓疏導理念,通過主動與患者進行交談溝通、勸說教導、支持鼓勵引導其將自身在妊娠期、血糖異常期間害怕、恐懼的事情與擔憂進行闡述,護理人員在此過程中,扮演合格傾聽者,適當給予言語、眼神肯定與心理放松疏導。于樂曲庫中挑選節(jié)奏輕快、旋律舒緩的音頻15~20首,告知患者根據(jù)自身喜好從中選取5~8首音頻,作為日常正念訓練背景音樂。在進行支持性心理干預的同時,播放選取的音頻,音量控制在30~45 dB左右,叮囑患者跟隨護理人員的口令,調動自身注意力跟上呼吸于軀體各個部位進行掃描,在此過程中,對于自身出現(xiàn)的情緒,給予放任態(tài)度,真實察覺現(xiàn)下胎兒宮內生長、機體血糖控制等情況,接收自身已處于妊娠期糖尿病狀態(tài)的事實,暗示其無論出現(xiàn)什么感受,都能很好地、愉快地接納,持續(xù)10~15 min,每周2~3次。②正念認知行為干預:護理人員通過對初入院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全面綜合評估,根據(jù)評估結果,創(chuàng)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交流平臺,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多媒體技術,將疾病健康相關專業(yè)知識、膳食食譜清單、運動訓練、正念減壓訓練原理、目的、流程、意義等相關內容,以有聲視頻演繹和圖文結合等形式加以呈現(xiàn)。指導患者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每天上午10∶00于平臺上傳相關文件或鏈接,督促患者進行瀏覽與查閱,并設置24 h在線回復熱線,對患者提出的問題給予專業(yè)性解答。飲食指導:結合患者自身飲食習慣及愛好,遵循低鹽、低糖、高蛋白原則,制定合理膳食食譜,叮囑患者遵循少食多餐。食譜1:早餐(麥麩面包50 g、純牛奶200 g、煮雞蛋50 g);早點(蘇打餅干25 g);午餐(糙米飯100 g、紫菜蛋花湯150 g、蝦仁腰果70 g、黑木耳炒白菜70 g);午點(橙子100 g);晚餐(小米粥100 g、蒸鳊魚100 g、蝦皮冬瓜湯100 g、炒茼蒿100 g);晚點(番茄或黃瓜150 g)。食譜2:早餐(雞蛋羹50 g、雜糧饅頭50 g、純牛奶200 ml);早點(切片面包);午餐(二米飯150 g、炒黃豆芽200 g、萵筍炒肉125 g、雞蛋絲瓜湯120 g);晚餐(雜糧飯100 g、紫菜蝦皮湯 120 g、青椒炒肉120 g、白灼河蝦100 g);晚點(西紅柿或黃瓜汁150 g)。③正念社會支持性療法: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支持,借助心理正念暗示,鼓舞患者家屬、同事、親友等相關人員,在與患者交談過程中,始終圍繞積極、正性等話題,給予言語、身體上的安慰與鼓勵,與患者共同暢想,嬰兒的長相、分娩后與其親密相處的美好場景。
1.3.1妊娠壓力與焦慮 責任護士于入院1 d、干預4 w后,通過妊娠焦慮量表(Pregnancy Anxiety Scale,PAS)進行評估,主要包括擔心胎兒(5項條目)、關注自我(6項條目)、擔心分娩(2項條目)3個維度,共13項條目,每項條目滿分為4分,總得分為0~52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焦慮程度越重,量表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841~0.875,效度為0.618〔7〕。
1.3.2疾病認知 責任護士于入院1 d、干預4 w后,采取該院自制疾病認知調查問卷進行評價,主要包括飲食結構、并發(fā)癥、用藥知識、心理調節(jié)、注意事項5個方面,共20個題目,每個題目滿分為5分,總得分為0~10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疾病認知水平越好,量表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833~0.913,效度為0.613〔8〕。
1.3.3醫(yī)學應對 責任護士于入院1 d、干預4 w后,借助醫(yī)學應對問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進行評估,主要包括回避(7項條目)、屈服(5項條目)、面對(8項條目)3個維度,共20項條目,每項條目滿分為1~4分,面對分數(shù)越高,屈服、回避分數(shù)越低,說明醫(yī)學應對積極性越好,量表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845~0.893,效度為0.642〔9〕。
入院1 d,兩組妊娠壓力焦慮情況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4 w后,干預組在擔心胎兒、關注自我、擔心分娩等妊娠壓力焦慮得分,與常規(guī)參照組相比降低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妊娠壓力焦慮比較(分,
入院1 d,兩組疾病認知水平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4 w后,與同期參照組相比,干預組在飲食結構、并發(fā)癥、用藥知識、心理調節(jié)、注意事項等相關疾病知識認知情況得分提升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疾病認知水平對比(分,
入院1 d,兩組醫(yī)學應對情況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4 w后,干預組與參照組相比,在回避、屈服、面對等情況對比,積極性顯著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醫(yī)學應對情況對比(分,
GDM作為妊娠期間發(fā)生率相對偏高的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多以多食、多喝、多尿、體重消瘦等為臨床典型癥狀表現(xiàn),若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極易產生羊水過多、感染、巨大兒等并發(fā)癥,為降低新生兒和孕婦風險,早期及時規(guī)范診療至關重要〔10〕。國內外針對GDM治療的方式方法較多,主要包括藥物、運動、心理健康教育、孕期監(jiān)測等相關內容。據(jù)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指南指出,GDM患者均需自行監(jiān)測餐后及空腹血糖指標,對于部分需注射胰島素患者,還應著重監(jiān)測其餐前血糖,并根據(jù)自身血糖指標變化情況,遵循醫(yī)囑進行胰島素用量的適當調整〔11-13〕。而多數(shù)患者及其家屬因擔心藥物產生的不良反應對母體胎兒產生影響,在控糖相關措施的選擇時,更傾向于運動、飲食等手段。但由于患者對于疾病相關知識了解不足,胎兒健康擔憂及分娩恐懼,加重了患者心理焦慮與負擔,進而導致臨床治療效果未能達至預期理想狀態(tài)〔14-15〕。因此,采取高效率、全面系統(tǒng)的心理護理干預尤為重要。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結構式正念減壓心理護理對患者自身妊娠壓力焦慮改善作用顯著??梢姡o理人員在給予患者疾病相關健康知識講解的同時,聯(lián)合指導其進行正念減壓訓練,促使自身副交感與交感神經(jīng)達到平穩(wěn)狀態(tài),合理調控掌握自身心理及軀體狀態(tài),降低對于應激刺激事件的關注度,減輕心理壓力與負擔,滿足患者生理舒適及安全感需求,緩解焦慮等負性情緒〔16〕。
研究表明,與常規(guī)心理護理干預的參照組相比,干預組患者疾病知識了解充足全面。分析原因,護理人員借助現(xiàn)代化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手段,將疾病健康相關知識以新穎、形象生動的形式加以呈現(xiàn),賦予枯燥抽象的專業(yè)知識以內容鮮活直觀的形象,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知識的理解,積極主動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習慣〔17〕。
此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干預組患者醫(yī)學應對積極主觀性顯著提升。由此可見,護理人員通過將應激處理、應對方式方法、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支持等多種干預手段合理結合,有助于患者擺脫以往焦慮、悲觀等負性情緒,加強自身對于疾病知識的充分掌握,激發(fā)自身內在主觀能動性,在糾正以往錯誤認知的同時,以正性且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18〕。
綜上所述,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實施結構式正念減壓心理護理干預,患者壓力焦慮得以緩解,疾病認知水平提升,醫(yī)學應對意識增強,對推動醫(yī)院、科室等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但由于患者理解能力、遵醫(yī)意識與行為存在個體間差異性,且在調查反饋中,自我護理管理行為的完成與效果的真實性可能存疑,導致護理干預措施的臨床實施效果不盡如人意,將此護理方法于臨床大面積推廣的方案,仍需進一步完善。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