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貴
坐在床沿,我如手捧鮮花般捧讀《教師博覽》。
記得第一次從郵遞員手里接過《教師博覽》,我用雙手去擁抱。那個投遞員說:“這也太有儀式感了吧!”我喜歡的人和物,都是我的朋友,我都會善待。那期的封面印著“創(chuàng)刊號”,就像一座燈塔,在引領(lǐng)我向前。在我看來,學生要有一滴水,教師就需要一桶水;學生要有微光,教師就要成為光源。幼苗成長的世界,要靠園丁精心呵護、細心引導(dǎo)、熱心培植。日有所教,夜有所學,教學相長,互為依存。那天,我把《教師博覽》放在床頭,從此,夜夜相伴。
有了《教師博覽》的教育生活,就像一座山峰,剛登頂看景就能覺得“一覽眾山小”。學生們的嬉鬧聲,我不再覺得那么煩躁;學生們的懶惰,我不再感到遺憾。
《教師博覽》不僅在提高教師業(yè)務(wù)水平上有很大幫助,而且在教師成長路上竭盡全力鋪平“路面”。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家后代,父母高齡得子,等我成年,他們卻老了。所以,我在中考后,毅然選擇報考師范學校。平平凡凡的一個農(nóng)家后代,就這樣走上了“人民教師”的道路。
一個教師最大的修養(yǎng),就是要會愛學生。陶行知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用真心換真心,用真情換真情。其實,學生最懂得老師的心。你愛他們,他們就會親近你。
那天,剛好是下首場大雪。我們南方人見雪次數(shù)不多。學生們看見室外大雪紛紛揚揚,神似雪仙子在手舞足蹈,驚喜不已,眼睛齊刷刷看向窗外。那時,教室沒有裝窗簾。課上,剛好我在講老舍的散文名篇《濟南的冬天》,學生們確乎沒有聽見我的提示。我借用《教師博覽》中學來的“華麗轉(zhuǎn)身”,說:“孩子們,要不我們到操場上去上課吧?!痹捯魟偮?,嘩啦啦,學生魚貫而出!學生零距離接觸雪花,那個熱熱鬧鬧開開心心的場面,真的一輩子都難忘記。學生有的縱身在地上打滾,有的仰頭在吃飛雪,有的在畫自己的影子。一時間,操場成了學生們的教育娛樂城。愛不是娛樂,但是,教育也需要儀式感和畫面感。
漸漸地,我學會用創(chuàng)造價值的方式,引導(dǎo)學生們“不教而會”。受到《教師博覽》的啟發(fā),我在班上首創(chuàng)《朋友報》。每周一期,連續(xù)出報29年,共1408期,連寒暑假也沒“???。先是自己用油墨刻印,再后來,是電腦、打印機打印。
《教師博覽》是我的老友,默默守護著我的成長,靜靜守候著成長的我。我的學生們一屆一屆畢業(yè)了,而我就站在學生的身邊,不停地向?qū)W生們揮手致意。前行路上,我沒有太多匆匆,而是有序忙碌著、守護著。幸運的是,我看見了有更多的學生,還在茁壯成長。
倘若把一本書看成是春天,那么我們就可以收獲藍天白云綠草紅花。我第一次組織學生踏青賞花,也是從《教師博覽》中得到的智慧。我和班上孩子們一起商量,一起規(guī)劃,一起出發(fā)。凡事都商量著辦,科學民主意識深入學生們的幼小心靈。
三十年來,自費訂閱的《教師博覽》,已經(jīng)是我的老友了。放在床頭的《教師博覽》,早就被我看成是我的“教育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