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山東中誠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防控對于中小型會計師事務的未來發(fā)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有效提高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內部業(yè)務開展及管理的能力,還能優(yōu)化事務所對外服務及企業(yè)形象的建立,從而不斷推動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1]。而影響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風險防控的因素分為審計計劃、審計實施、審計報告、業(yè)務承接階段,同時再將因素進行細分,從而得到最終的影響因素,通過分析最終的影響因素,即可掌握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防控的方向。
任何行業(yè)在經營過程中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包括自身的內在固定風險以及外部經營管理風險,多數(shù)內在固定風險很難利用方法將其根除,只能利用制度對其進行控制,不斷降低內在固定風險對企業(yè)的影響。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內部審計風險多數(shù)都是可以預防的,不同類型的審計報告不僅可以按照相應標準進行收集和管理,還能不斷強化審計報告的基本應用,以此提高事務所的抗風險能力[2]。由此可見,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防控措施的制定與實施是非常重要的,規(guī)范自身行業(yè)發(fā)展標準的同時[3],為企業(yè)奠定堅實的業(yè)務開展能力,從而將最好的會計服務帶給更多的客戶。
本次研究模型采取的方法為模糊評價法,是以層次分析法為基礎,該評價方式利用具體的數(shù)據,表示各個影響因素對最終風險的影響程度,從而準確且清晰地掌握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風險控制問題[4]。步驟如下:
構建指標體系:將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風險劃分為內外部風險,再將其劃分為四個階段(因素層),最后將四個不同的審計風險階段細分出來(子因素層),進而得到不同階段的評價因素集,如表1 所示。
表1 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本次研究的風險指標權重以AHP 進行確定,將其應用到上述指標體系當中。步驟為:確定目標問題→按照目標性質劃分層級,將導致問題的因素分層劃分出來→按照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層級對最終目標問題的權重大小。此外,本次研究采用1-3 尺度法構成判斷矩陣,將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因素層分為三層,先計算出底層因素對中層因素的權重,再將底層因素的權值加權綜合計算出對目標層的權值。
表2 矩陣賦值元素判斷表
設定因素共有五個影響因子,可構建判斷矩陣為U,U=(xij)n×n;根據表2 得到賦值元素判斷矩陣U,將其應用到審計業(yè)務承接當中得到對應矩陣UA;此外,將得到矩陣進行歸一化處理后,得到的權重集,從而計算出向量集W。
業(yè)務承接階段:該階段的風險范疇為低等級,影響因素主要為:客戶信用、審計費用以及客戶需求及動機,其中專業(yè)能力因素不作為主要的影響因素。由此可見,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由于實際經營規(guī)模較小,客戶選擇方面較為被動,被審計企業(yè)的風險評估程序有所缺失,同時內容審計人員及業(yè)務人員數(shù)量較少,缺乏審計專業(yè)能力較強的人才,從而增加審計風險。
審計計劃階段:該階段的風險范疇為偏低等級,影響因素主要為:詳細計劃和重大錯誤出現(xiàn)可能性,其中審計計劃的缺乏,加上內部人員工作分工不夠準確,從而增加審計的風險。
審計實施階段:該階段的風險范疇為中等級,影響因素主要為證據適當性,由于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在收集審計證據過程中,現(xiàn)場審計時間通常小于4 天,本地客戶只需要幾個小時,從而導致審計證據適當性不夠,提升事務所審計難度,間接性增加審計風險。
審計報告階段:該階段的風險范疇為中等級,影響因素主要為報告復核,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對于審計報告復核力度相對較小,嚴格程度也不足,進而事務所在審計復核階段中,為了減少工作時間,節(jié)約審計流程,輕視審計報告復核工作,從而增加審計風險。
本次研究中提出的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防控策略,與上述內容保持高度一致,進而策略分別針對業(yè)務承接、審計計劃、審計實施以及審計報告四個階段提出,內容如下[6][7]。
首先,客戶的選擇,為了保證事務所在正常經營的同時,還能為之后的發(fā)展打基礎,那么客戶的選擇就必須采取謹慎選擇的方式,同時要避免與客戶企業(yè)之間出現(xiàn)無效溝通或缺乏溝通的情況,預防盲目承接超出事務所審計能力的業(yè)務。其次,完善風險評價機制,針對不同的行業(yè),制定不同的審計風險評價機制,保證做到行業(yè)的特殊性和專業(yè)性,重點掌握老客戶在審計過程中是否出現(xiàn)重大變化,以此作為降低審計風險的依據。最后,規(guī)范審計費用,結合當前地區(qū)的審計費用標準,按照事務所內部審計工作開展項目,適當增減審計費用,尤其是對于特殊行業(yè)、特殊審計內容來說,審計定價不宜過高,還必須體現(xiàn)出事務所的獨特性。
首先,強化審計人員的專業(yè)能力與素質,采用定期開展教育培訓的方式,委托第三方組織對事務所內審計人員開展的專業(yè)能力教育培訓工作。其次,構建合格的審計項目隊伍,將審計項目以小組形式進行構建,分為三個層級,分別為項目負責人、項目經理以及項目成員,不同層級人員負責不同工作。最后,提高審計人員的職責意識,在小組式審計項目當中,各層級人員的職責內容是不同的,進而通過提高各層級審計人員的職責意識,推動審計進程,提高審計質量。
首先,提高審計證據的充分適當性,注冊會計師要與客戶企業(yè)審計工作負責人建立良好的溝通與交流路徑,深度掌握客戶企業(yè)存在的潛在問題,從而制定出更為完善和詳細的審計計劃,將審計風險控制在可靠范圍內;同時,對于長期合作客戶來說,可適當增加現(xiàn)場審計的時間,保證審計證據具備較強的充分性和適當性。其次,強化復核程序的分析作用,客戶企業(yè)的審計證據,需要與客戶企業(yè)的財務和非財務內容進行比較,或與類似規(guī)模同行業(yè)企業(yè)財務狀況進行比較,評定審計證據數(shù)據的合理性和異常性,進一步規(guī)避審計實施過程中的審計風險。
審計報告階段,審計項目的一級負責人,需要按照客戶企業(yè)的實際財務狀況、內容缺陷、風險分析等審計實施的詳細內容,撰寫出最終的審計報告,之后將審計報告交由各部門經理、主任級會計師等相關人員進行審查復核,所有人員都表明審核意見后,方可向客戶出具對應的審核報告。首先,從審計報告的質量入手,優(yōu)化審計報告質量,對撰寫的審計報告需要做到四項內容,分別是:(1)報告內容要具備絕對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重點內容必須得特殊標準,將其體現(xiàn)出來;(2)按照審計報告編寫標準統(tǒng)一編寫格式,便于各部門人員審查復核;(3)保留好相關審計文件資料,將其作為審計報告審查復核的佐證,與審計報告一一對應;(4)確認審計完成后,將審計報告按照類型做好保存歸檔工作,同時做好電子審計報告的掃描保存。其次,實施三級審計報告的審查復核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審計報告審計過程中的風險程度。最后,注意與客戶企業(yè)的溝通方式,以法律法規(guī)為審計工作開展原則,事務所應當做到立場明確、事項清楚等行為。
綜上所述,在研究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防控的探討過程中,體現(xiàn)出較高的現(xiàn)實價值與實際意義,由于我國會計師審計行業(yè)多由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組成。因此,為了提高我國該領域的整體審計水平,同時也是為了加強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能力,應當從業(yè)務承建開始就做好審計風險的防控,最終保證審計報告出具后,不但是最真實的、最客觀的,還是對客戶企業(yè)最有用的,以及能夠體現(xiàn)出事務所的專業(yè)性和富有極強的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