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香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湖南 衡陽 421001)
由于近些年來人們飲食、生活方式的慢慢轉變,人口老齡化過程持續(xù)加速[1]。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的患者逐步增加,這種情況可能與糖尿病患者的腦部血管硬化相關[2]。這是因為大多數(shù)糖尿病患者均伴隨頭部小動脈損傷和心肌梗死現(xiàn)象,醫(yī)學上對于此類患者不僅需要開展醫(yī)治之外,還應當為患者提供護理干預,確保提升護理效果及患者預后效果[3-4]。使血糖水平得以有效控制,以推動患者生活品質的提升[5]。綜合護理屬于能綜合患者生理、心理、安全等方面因素,全方位的滿足其身心需要[6]。對此,本研究將探討綜合護理用于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疾病的護理效果,現(xiàn)將方法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選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間收診的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抽取30例為觀察目標,將常規(guī)護理模式施用于對照組患者,該組患病對象男16例,女14例,年齡53~80歲,平均值為(66.33±2.10)歲,觀察組施用于綜合護理實施干預,該組患病對象男13例,女17例,年齡53~79歲,平均值為(66.50±2.56)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水平均衡可比(P>0.05)?;颊呋蚣覍賹ρ芯恐橥獠⒑炇鹬橥鈺狙芯恳勋@得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開展常規(guī)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需展開心理指導、健康指導等常規(guī)干預方式,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
1.2.2 觀察組 開展綜合護理,內容如下。①創(chuàng)立綜合護理工作組:組員需要對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疾病有徹底的認知能力,在開展科學研究前,統(tǒng)一開展糖尿病及重癥腦梗死護理培訓,對于糖尿病、腦梗死的護理對策、工作內容、應急方案等展開詳解。②創(chuàng)立疾病自我管理工作組:將患者分成兩組,每一組15例,干預期內需為之普及糖尿病、腦梗死基本知識、合理膳食、藥物管理、運動管理等知識。③針對性護理:由于患者需要通過長期性的藥物治療,才能夠改善疾病,避免出現(xiàn)血糖值提高現(xiàn)象,護理人員需高度重視患者存有的個體差異,同時結合相對應的方法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相互配合,改正患者存有的各種不良行為。日常飲食護理層面,需根據(jù)飲食指導,為糖尿病患者制訂少鹽、低脂肪、清淡的飲食,并挑選優(yōu)質蛋白質,及其多元化的飲食搭配,控制鹽份的攝入。功能康復護理層面,根據(jù)腦梗死患者的康復分期劃分為3期,即臥床期、離床期與步行期。針對臥床期患者,需保持其良肢位體態(tài),避免關節(jié)攣縮變形;針對離床期患者,可開展坐位訓練,如起立、言語、認知功能等訓練。若患者為偏癱類型,可進行肢體功能的康復訓練,主要為被動按摩、被動運動等。
1.3 觀察指標
1.3.1 血糖水平及卒中評分對照 評價兩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變化,以血糖正常水平為參考,接近正常值為控制效果較佳。其中空腹血糖正常值為3.9~6.1 mmol/L,餐后2 h血糖正常值為≤7.8 mmol/L;卒中評分選用歐洲卒中評分量表(ESS)展開計分。
1.3.2 自我管理能力對照 選取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評估分值,表涵蓋35個條目,總分112分,所獲分值越高,提示能力越理想。
1.3.3 兩組療效對照 將兩組干預效果展開比較,采用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表格(NIHSS)用于療效評級,區(qū)分為4個等級,分別表示:基本痊愈(90%~100%)、顯效(46%~89%)、進步(18%~45%)、無效(<18%),將前3項患者例數(shù)之和與總例數(shù)之比×100%,得出總有效率。
1.3.4 糖尿病疾病認知能力對照 科室自擬糖尿病疾病有關的問卷調查,總共4個關鍵項目,對患病目標展開護理后認知能力點評,即糖尿病患病發(fā)病原因項目、血糖監(jiān)測項目、合理膳食項目、并發(fā)癥預防項目。
1.3.5 生活質量對照 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對生活質量加以評價,以護理前后時間作為時長切入點,包括物質生活狀態(tài)、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單項為100分,分值越低,表明狀況越差。
1.3.6 護理滿意度對照 擬定百分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圍繞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評判,對應分值依次為85~100分、65~85分、<65分,計數(shù)總滿意率,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一般滿意例數(shù))/組內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匯總、錄入表格后由SPSS 22.0完成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比[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糖水平及卒中評分對照 患者均在施以護理對策前,得出空腹與餐后2 h血糖值觀察項水平較高,且ESS評分兩組差異并不顯著(P>0.05);在護理對策實施后,觀察組血糖值較對照組低,ES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血糖變化數(shù)值及卒中評分對照()
表1 血糖變化數(shù)值及卒中評分對照()
2.2 兩組自我管理能力對照 兩組研究對象在護理前,自我管理能力獲得分值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護理后,觀察組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自我管理能力對照(分,)
表2 自我管理能力對照(分,)
2.3 兩組療效對照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療效對照[n(%)]
2.4 兩組糖尿病疾病認知能力對照 予以科室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研究對象的糖尿病知識掌握分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糖尿病疾病認知能力對照(分,)
表4 糖尿病疾病認知能力對照(分,)
2.5 兩組生活質量對照 兩組患者施加護理干預前的生活質量評分較低,組間差異并不明顯(P>0.05);在護理后,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有所提高,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5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2.6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照 實施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病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護理滿意度對照[n(%)]
糖尿病作為具有較高發(fā)病率且遺傳傾向嚴重的終身性疾病,會引起周圍血管病變,甚至造成重癥腦梗死等并發(fā)癥[7]。腦梗死伴有較高的致殘率與致死率,是中老年人群的多發(fā)疾病,給患者生命帶來的威脅十分明顯[8]。該疾病的發(fā)作,多見于患者血脂異常,且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上述原因可在機體內局部形成血栓,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并出現(xiàn)腦梗死現(xiàn)象[9]。患者在疾病狀態(tài)下,會產生肌肉無力,惡心嘔吐甚至偏癱等不良現(xiàn)象,且對生活質量與疾病恢復帶來較大影響。當疾病處于恢復期時,患者需經過長時間的功能鍛煉及康復護理,才可提升預后效果[10]。但由于患者并不具備有效的康復鍛煉知識,加之自身約束性較差,疾病預后效果并不理想[11]。
在此次護理工作中,以綜合護理作為執(zhí)行方向,對患者進行充分的了解,為此制訂規(guī)范化的護理步驟,能減少疾病醫(yī)治及護理期內發(fā)生的意外風險[12]。在護理前期,觀察患者的病況轉變,對可能出現(xiàn)的潛在風險給予清查[3]。當患者血糖值穩(wěn)定后,從心理障礙方面入手,與其拉近關系,改進患者存有的消極情緒,可以使患者護理依從性提高[14-15]。在護理中、后階段,為患者開展疾病健康指導、飲食指導、日常生活護理、康復訓練等,提高其認知能力,加強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在上述研究中得出結論,患者在施以護理對策前的空腹與餐后2 h血糖值較高,且ESS評分兩組差異并不顯著(P>0.05);在護理前,兩組研究對象的自我管理能力獲得分值無顯著性差異(P>0.05);施加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較低,組間差異并不明顯(P>0.05)。開展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變化及ESS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更強,干預效果高于對照組,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生活質量得分、護理滿意度水平更高,提升護理效果,上述結果均突出了綜合護理應用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用于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癥腦梗死疾病能進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升護理效果,使之神經功能損傷減弱,并控制血糖水平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