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玲君 李麗琴
(廈門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yī)院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婦科,福建 廈門 361000)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是一種常見的婦科手術,旨在治療子宮肌瘤引起的癥狀和并發(fā)癥。然而,手術后患者普遍面臨術后疼痛的困擾,給其康復和生活質量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因此,針對術后疼痛的有效管理至關重要[1-2]。近年來,多學科合作的疼痛護理在緩解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后患者疼痛中展現(xiàn)出顯著的作用。一些研究者提出,在疼痛護理領域,多學科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結合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和個體化的護理,針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后患者的疼痛管理,多學科合作的疼痛護理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專業(yè)領域綜合應用各種策略和技術,以實現(xiàn)更好的疼痛控制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3-4]。我科室從2008年開始開展快速康復理念堅持多學科多模式鎮(zhèn)痛,力爭做到無痛病房,患者術后反饋效果良好。為此,本文選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間我院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的100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多學科合作的疼痛護理對緩解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后患者的疼痛作用進行了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間我院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的100例子宮肌瘤患者,本次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子宮肌瘤患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按數(shù)字隨機分組法將其分分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兩組子宮肌瘤患者年齡、體質量等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子宮肌瘤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患者均通過影像學、病理學等輔助檢查確診為子宮肌瘤。②患者能夠配合完成臨床護理干預及臨床調查。③患者均與腹腔鏡手術指征相符并接受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
1.2.2 排除標準 ①患者合并其他子宮疾病。②患者診斷不明確。③患者存在精神障礙、意識障礙。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子宮肌瘤患者傳統(tǒng)護理方法,即在手術之前準備好相關物品,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和心理安撫,告知患者各項注意事項,遵醫(yī)囑為患者應用相關藥物,監(jiān)測患者的體征狀況。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為患者實施多學科合作的疼痛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麻醉科醫(yī)師工作內容:①在術前進行詳細的疼痛評估,了解患者的疼痛特點和需求,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麻醉技術,如全身麻醉、椎管內麻醉或局部麻醉等。②在手術期間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和麻醉深度,以確保疼痛控制和患者的安全。③根據術中和術后的疼痛程度,調整和管理鎮(zhèn)痛藥物的劑量和類型,可采用鎮(zhèn)痛藥物的靜脈輸注、局部麻醉等方法來提供有效的疼痛緩解。
第二,婦科醫(yī)師工作內容:①在手術前進行詳細的疼痛評估,并與麻醉科醫(yī)師共同制訂術后疼痛管理計劃。②在手術期間,給予局部麻醉藥物以減輕手術部位的疼痛,包括術中神經阻滯或局部給藥。
第三,疼痛管理專家工作內容:①通過術前的疼痛評估,制訂個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根據患者的疼痛特點和手術類型,選擇合適的藥物和非藥物疼痛管理策略。②提供藥物治療方案,如鎮(zhèn)痛藥物的口服或靜脈給藥,藥物的種類和劑量將根據患者的疼痛評估結果進行調整。③除藥物治療外,還提供其他非藥物疼痛管理技術,如放松訓練、呼吸練習和物理療法等,以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感和改善康復進程。
第四,護理人員工作內容:①在術前進行詳細的疼痛評估,包括疼痛特點、強度和影響日常生活的程度等。②在術后監(jiān)測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其他相關癥狀,記錄并及時報告給醫(yī)療團隊。③根據醫(yī)療團隊的指導,管理和調整鎮(zhèn)痛藥物的給藥,確?;颊甙磿r、正確地接受藥物治療。④為患者和家屬提供疼痛教育,包括正確使用鎮(zhèn)痛藥物、注意事項和術后恢復指導。
第五,物理治療師工作內容:①在術后進行康復評估,制訂個性化的康復計劃。②根據患者的疼痛和康復需求,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③提供物理療法,如熱敷、冷敷、按摩和運動療法等,以緩解術后疼痛和促進康復。④教授患者正確的姿勢和體位,以減輕手術部位的不適和疼痛。
第六,心理咨詢師工作內容:①進行術前心理評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反應,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詢,幫助患者應對手術前后的壓力和焦慮。②教授患者應對策略,如放松技巧和認知行為療法,以減輕疼痛的主觀感受。③與其他醫(yī)療團隊成員合作,確保綜合的疼痛管理,包括心理和情緒層面的支持。
第七,藥劑師工作內容:①參與制訂疼痛管理方案,確保藥物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②提供藥物管理和指導,包括鎮(zhèn)痛藥物的選擇、用藥時間和劑量等。③監(jiān)測藥物的不良反應和相互作用,并與醫(yī)療團隊合作,調整和優(yōu)化藥物治療方案。
第八,病友支持團體:①提供病友間的經驗分享和互助支持,幫助患者面對手術后的疼痛挑戰(zhàn)。②組織康復活動和社交聚會,促進患者的康復和心理健康。③通過信息交流和網絡支持,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術后疼痛和康復過程。
1.4 觀察指標
1.4.1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的疼痛程度 比較兩組子宮肌瘤患者術后2 h、術后24 h、術后48 h疼痛評分,疼痛判定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最高分10分,表示最為劇烈的疼痛,最低分0分,表示沒有疼痛。
1.4.2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 生活質量判定工具為WHO生活質量測定量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WHO-QOL-BREF)[6],判定指標包括生理、社會、心理3個維度進行判定,判定時間為患者出院前1 d,單項評分最高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3 比較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程度 判定時間為患者出院1 d,抑郁判定通過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7],焦慮判定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8],總分均為80分,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焦慮心理越重。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2 h、術后24 h、術后48 h疼痛評分比較 觀察組子宮肌瘤患者術后2 h、術后24 h、術后48 h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2 h、術后24 h、術后48 h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術后2 h、術后24 h、術后48 h疼痛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子宮肌瘤患者術后不良心理評分比較 觀察組子宮肌瘤患者術后不良心理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子宮肌瘤患者術后不良心理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子宮肌瘤患者術后不良心理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子宮肌瘤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子宮肌瘤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子宮肌瘤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子宮肌瘤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是一種常見的外科手術,用于治療子宮肌瘤的病癥。然而,手術后往往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疼痛,給患者的恢復和生活質量帶來困擾。臨床表明[9],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后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手術過程中對組織的創(chuàng)傷,手術過程中,醫(yī)師需要通過切除子宮肌瘤的方式切開和處理子宮組織,這會導致周圍組織的受損和刺激,引發(fā)疼痛反應[10]。此外,手術中使用的氣腹技術(通過向腹腔內注入二氧化碳以擴大操作空間)也可能對腹腔內組織和器官造成機械性損傷,導致疼痛的發(fā)生。同時,手術后的疼痛還與術后炎性反應、術后使用促進子宮收縮的藥物、術后并發(fā)癥等多方面因素有關。而疼痛會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產生了一系列的危害:首先,術后疼痛會導致患者不愿意翻身、不能盡早下床活動,延緩腸道排氣,腸道功能未恢復,進而影響患者術后康復,持續(xù)的疼痛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造成活動受限、無法參與社交活動等問題,從而影響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tài)[11-12]。其次,疼痛還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和睡眠障礙等心理問題,睡眠障礙會影響患者進食和術后康復,長期的疼痛感受可能導致患者情緒低落、自我價值感下降,甚至影響患者的家庭和社交關系。此外,疼痛還可能影響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造成進食減少,患者術后恢復降低。因此,針對手術后疼痛的預防和管理至關重要[13]。
多學科合作是一種跨學科、跨專業(yè)的協(xié)作方式,通過醫(yī)師、護士、藥師、物理治療師等多學科專業(yè)人員的合作,共同制訂和實施個性化的護理方案,以達到綜合治療的目的,具有多種優(yōu)勢。首先,多學科合作的護理團隊可以提供全面的疼痛評估和管理,不同學科的專業(yè)人員可以通過臨床評估和檢查,綜合分析患者的疼痛類型、程度和影響因素,來制訂個性化的疼痛管理計劃。醫(yī)師可以根據疼痛的原因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方案,藥師提供藥物相關的指導和監(jiān)測,物理治療師提供物理療法和康復訓練,護士負責疼痛評估和護理指導,這樣的多學科合作可以確保疼痛管理的全面性和針對性[14-15];其次,多學科合作的護理團隊可以提供綜合的康復護理,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后,患者需要恢復和康復的過程,物理治療師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設計和實施康復訓練計劃,包括肌肉力量恢復、關節(jié)活動度恢復和功能鍛煉等,營養(yǎng)師可以提供膳食指導,確?;颊攉@得充足的營養(yǎng)支持,促進傷口愈合和身體恢復,心理咨詢師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緒管理,幫助患者應對手術后的情緒波動和心理壓力,改善睡眠;此外,多學科合作的護理團隊還可以提供教育和指導,醫(yī)師和護士可以向患者提供關于術后疼痛管理、傷口護理、飲食調整和活動限制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導,藥師可以解答患者關于藥物的疑問和用藥注意事項,物理治療師可以教授患者正確的康復訓練方法和注意事項,通過全面的教育和指導,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術后的疼痛,提高康復效果[16-17]。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子宮肌瘤患者術后2 h、術后24 h、術后48 h疼痛評分及術后不良心理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多學科合作的疼痛護理可有效緩解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減輕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分析其原因為,多學科合作的疼痛護理能夠提供全面的疼痛評估和個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而傳統(tǒng)護理往往只注重疼痛的藥物管理,忽視了疼痛背后的多種因素,多學科合作的護理團隊包括醫(yī)師、護士、物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yè)人員,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對疼痛進行全面評估,進而進行多模式鎮(zhèn)痛;其次,傳統(tǒng)護理往往只關注疼痛的緩解,忽視了術后康復的重要性,而多學科合作的護理團隊可以在術后疼痛管理的基礎上,提供綜合的康復護理,物理治療師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設計個性化的康復方案,幫助患者恢復肌肉力量和關節(jié)活動度,促進術后康復。此外,心理咨詢師的參與可以幫助患者應對術后的心理壓力和情緒波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這種綜合的康復護理有助于患者盡早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提高生活質量[18]。
綜上所述,多學科合作的疼痛護理可有效緩解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減輕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