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思雪
柴房即別院,別院是柴房。
據說,這里曾是江南垟最大的柴行交易集散地,當年這里水道逶迤,商船往來,人山人海,好不熱鬧;如今水鄉(xiāng)依舊,只是不再有當年的喧囂繁華,只有“愛吾廬”的一排老圍墻和“柴房別院”這座磚墻斑駁的古宅不改當年的風骨,見證著人世的滄桑,無意中卻給別院主人留下一片心靈的凈土,一方世外的桃源。
許是緣分,更許是上天的安排。兩年前的一個華燈初上的黃昏,徜徉在項橋老家的她,無意間邂逅了一幢古宅。一如絕世的戀人,就是那一刻輕輕地對望,讓她深深地戀上這座老宅,仿佛找到了自己永世的精神家園。而后,她與古宅主人一番協(xié)商,許是都有共同的念想,協(xié)商很是順利。
此后她用自己那顆靈慧的心,那雙靈巧的手,開始了對古宅的精心設計、構建、整修和打造,特意請了當地老木匠、老水泥匠、老油漆匠、老文化人參與整個工程的實施,試圖打造出最具有江南風情,最具有項東村風味,最具有自己思想風韻的民宿。整飭一新后的柴房別院依然保存著老房古宅的原汁原味,一如項橋河畔溫婉的江南女子,既有讓人流連顧盼的身姿影姿,又有婉約典雅的古姿古韻,給人以醇厚的鄉(xiāng)愁鄉(xiāng)韻。
名之為“柴房別院”,這樣一個富有意境和禪韻的名字,流露了她對詩意溫情田園生活的向往。院庭里植有石榴、葡萄、凌霄、桃樹、玉蘭等各類花木,月季、三角梅等爬滿斑駁的老磚墻,庭院雖小,卻蔥蘢馥郁,尤其在這樣一個炎熱的處暑天,頗有“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之感。
別院深深夜靜清,柴房爐火透簾明。
清風滿院月朦朧,浮世人生又一年。別院由“歸心”“靜心”“清心”三間各具特色的居室和一間叫“舒心”的榻榻米構成,客人可以“牧心”其間,“虔心”煮茗,“交心”暢談,“馳心”騁懷。我想,在這樣一個星月交輝的夏夜,約二三知己,閑坐小院,別有一番愜意和情致。別院最美的時刻,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此時喧囂褪去醉意的蒙眬,一杯清茶,沐浴著涼爽的和風和如水的月光,感受那久違的沉淀、蒼涼和孤獨,靜靜地品,慢慢地想,便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此時一個人盡可托腮發(fā)呆,亦盡可思接千載,對話蒼穹圣哲,讓靈魂跟上自己的腳步,此時,便有這樣的心靈微顫:“柴房的惆悵是美的惆悵,別院的憂傷是美的憂傷。靜靜地佇立在別院柴門,有恍如隔世的歲月詩意。當星星在柴房亮起,會升起一段說故事的愿。此刻一個人的靈魂與肉體,都融在如此靜美之別院?!?/p>
今晚,我坐在小院的窗臺上,看書品茗聽歌聊天,窗外石榴初紅,竹影婆娑,凌霄披拂,月季飄香。
責任編輯:楊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