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羽成
遵循教育規(guī)律抓質量
提升教育質量,必須深化對教育規(guī)律性的認識,更新教育理念,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教育觀,盡快扭轉教育短視化、功利化、片面化傾向,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一要堅持德育為先。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要著力加強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品德修養(yǎng)、奮斗精神等方面的教育。要重視和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推動良好的學風、班風、校風建設,助推教育質量大提升。二要堅持全面發(fā)展。力除“重智育、輕德育”“重成績、輕素養(yǎng)”“重語數外、輕音體美”的應試教育傾向,堅持“三全育人”,加快形成“五育”并舉格局,著力抓好體育、美育、勞動教育,重視和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是短板的補短板,是特色的強特色”。三要堅持有教無類。要對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及其他特殊學生都必須做到一視同仁、關心關愛,讓所有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稟賦、潛質、興趣和特長,注重因材施教,探索多樣化辦學,增加教育的選擇性,努力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四要堅持知行合一。踐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緊扣課堂教學抓質量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在于課堂。一要落細抓實教學常規(guī)??h局要將常規(guī)檢查做得切實際、有實招、重實效,各學校要把教學常規(guī)落實作為學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切實抓起來、管起來,推動落實“備、教、批、輔、考”等教學常規(guī)要求,將日常的事情做精致、做到位、做出成效。二要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各學校要不斷探索先進的教育方法,用好集體備課、教研組磨課等方式整體提升教師素養(yǎng)。要定期開展聚焦課堂教學質量的主題活動,注重培育、遴選和推廣優(yōu)秀教學模式、教學案例。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堅持教學相長,注重啟發(fā)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堅決杜絕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要精準分析學情,重視情境教學、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探索基于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三要加強教改教研。積極組織一線教師和基層教研員主動參與教改教研,推動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理論水平、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教育質量提升。根據均衡發(fā)展教育的要求,重點加強農村學校、小規(guī)模學校教研工作。各學校要組織開展好校本教研、跨校跨學區(qū)聯合教研,發(fā)揮好名師示范引領作用,推動教研活動常態(tài)化扎實開展,推進教師教學教研能力整體提升。
加強師資隊伍抓質量
沒有高水平的教師,就談不上高質量的教育。圍繞“尊師重教氛圍濃、強師賦能工作實”這一主線,從三個方面發(fā)力。一是加強教師培訓,提高綜合能力。要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加強師德教育,健全師德考核和激勵機制,對師德違規(guī)問題要態(tài)度鮮明、毫不含糊,只要這方面出了問題,都必須從嚴處理,做到“零容忍”。要完善教師培訓體系,突出新課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術培訓,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等形式,不斷提高教師基本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能力。要注重培訓質量和效益,著重用好本土資源,通過名師幫、傳、帶,擴大覆蓋面和受益面,適當增加農村教師參訓參賽機會,力求師資均衡發(fā)展。二是優(yōu)化師資配置,完善激勵機制。要主動應對學齡人口、社會結構變化對師資配置的影響,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支持,統籌調配學校編制和崗位設置,縣局將加大基層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機制,推動“縣管校聘”落地落實。各學校要按照“人崗相適、各盡所能”的要求,研究建立科學合理的獎懲機制,加強教師聘后管理和績效考核,全面激發(fā)工作活力。三是真心關愛教師,實現情感留人。要為青年教師成長搭梯子、結對子、引路子;著重關注外地教師在我縣的工作學習生活存在的實際困難;特別關心家庭困難、身體有恙的特殊教師,讓他們得到組織的幫扶和學校的照顧;多向社會宣傳優(yōu)秀教師和先進學校。
“行百里者半九十,至成功者積跬步。”秋季學期已開啟,大家要共擔使命、各擔其責,久久為功,綿綿發(fā)力,努力開創(chuàng)我縣教育質量大提升、師生大平安、教育大品牌的新局面!